军事上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的区别在哪里?

听海之猫1


实际上,现在的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在发射出膛之前就已经将燃料烧完,也就是说在火箭弹出膛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加速的过程。(RPG属于特例,因为RPG本身的意思就是火箭增程榴弹,在出膛后二次点火增程,严格意义上属于无后坐力炮)

本人是弹药工程专业毕业的,毕业设计的题目就是某型单兵火箭弹的气动设计。单兵火箭弹并没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在飞行过程中一直燃烧加速的那种(那是火箭弹不是单兵火箭筒),而是在出膛的时候就已经停止加速了。火箭发动机和发射药占整体比重并不高,至少没有远程火箭弹那么高(毕竟反坦克火箭筒一般射程也就400米以内)

而无后坐力炮分为固定式无后坐力炮和便携式无后坐力炮,前者以中国的65式无后坐力炮和75式105mm无后坐力炮为例,后者则是以M18伞兵无后坐力炮和M2GC古斯塔夫为例。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三点:

1火箭弹采用火箭固体发动机作为动力,发射药为固体火箭燃料。无后坐力炮采用常规火药燃气作为动力,发射药为常规双基发射药。

2火箭弹发射时只能采用采用电打火,无后坐力炮采用常规击针或者电打火。

3火箭弹战斗部是一体的,发射出去是一整枚炮弹,无后坐力炮发射出去的是弹头战斗部,弹壳还存在炮内

我还要再说一次,RPG系列就是个异端。嘴上说着他是个无后坐力炮,但实际上他比任何一款单兵火箭筒都像火箭弹,拿他说事简直就是抬杠。


利刃军事


这个问题好,早年间W君也迷糊了好长时间一直看到发射弹才了解此“炮”非彼“筒”。W君下面给解释明白了,大家就去点个赞。

M3卡尔·古斯塔无后座力炮

AT4反坦克火箭筒

上两张图大家感受一下W君的迷糊。

简单说就是打出去后有动力和打出去后没动力的区别。

无后座力炮是美国海军发明的,但最有名的确是德国“铁拳”超口径滑膛无后座力炮。它是脱胎于传统火炮结构的,炮弹发射药在炮膛内做功,把弹头“炸”出炮管。

而火箭筒的火箭弹则是不需要在筒内做功,依靠弹体自身的火箭推进剂燃烧持续加力“飞”出发射管的,发射载具在里面没有参加做功的作用。举个栗子:我军“游击队神器”107mm火箭炮就可以无需发射管,直接把火箭炮弹摆好方位自己发射的。

综上,来个比喻:火箭筒发射就是点“窜天猴”;无后坐力炮就是放“二踢脚”。


军武数据库


无后座力炮属于炮,是依靠发射时发射药产生的动能推进其飞行,和普通火炮的炮弹是一样的。而火箭筒则是具有自己的发动机的,为其太飞行过程中提供动力。飞行过程中有没有自身动力,这是两者的根本性区别。

无后座力炮,原理就是火炮的原理,炮弹本身的发射药在膛内燃烧产生能量,推动炮弹前进,飞出炮膛,并利用这个力继续飞行。而不像传统火炮用管退方式吸收发射时的后坐力,无后坐力炮直接利用尾部的喷口让这股燃气喷出,从而达到消除后坐力的目的,因此射击时不像传统火炮那样有太大的晃动。

但是火箭炮,火箭筒等使用火箭弹的武器就不同了,火箭弹自身是具有火箭发动机的,无论是出膛还是飞行过程中,都是有持续的自身动力支持的,而无后座力炮则没有自身动力。至于火箭炮的管子,更多的是定向和包装作用,并不影响其使用,但是无后座力炮没有了发射管是不能使用的。像很多人津津乐道的107毫米火箭弹,就可以在脱离发射器的情况下单独使用,接上引信击发就能使用。

不过也有一些特殊的武器。比如常见的RPG火箭筒(特指RPG7,而不是其他型号),实际上其发射时属于无后座力炮,通过燃烧发射药将其击发,尾部喷口消除后坐力,但是弹药发射后火箭发动机开始工作,此时又属于火箭了。


雇佣兵


单兵火箭筒最早是由美军在二战时期发明并装备使用的60mm“巴祖卡”火箭筒,发射60mm火箭弹,从此之后此类武器都被称为“火箭筒”,但是所谓的“火箭筒”并不都是采用火箭式原理的。

美军在二战中装备的“巴祖卡”火箭筒

一般来说,火箭筒有两种发射方式,一种是火箭式发射,也就是最“标准”的火箭筒发射方式,其采用薄身管,发射使用火箭发动机推进的火箭弹,筒身在发射时仅仅作为提供指向,不承受膛压,所以可以采用轻便的复合材料制作而成,也非常方便制作成一次性发射的火箭筒,典型的有我军PF89式火箭筒和美军装备的M136火箭筒。这种火箭筒由于采用火箭式原理,火箭弹通过尾翼稳定,精度相对较低。

我军PF89型单兵火箭筒

而另一种主流发射方式便是无后坐力炮式,无后坐力炮式本身和普通火炮非常相似,发射的是炮弹,身管需要承受膛压,弹丸在炮管内受火药燃气推动而获得初速度。但是其炮膛后方敞开,通过向后喷出火药燃气来平衡发射时的后坐力,做到低后坐力发射。现在最著名的无后坐力炮式火箭筒有PRG7,古斯塔夫M3火箭筒等。无后坐力炮最大的特征就是身管需要承受膛压,不能使用薄薄的一层管子来制作,所以大多数无后坐力炮式的火箭筒都不是一次性的,可以反复装填使用。而且无后坐力炮可以有膛线,比如古斯塔夫火箭筒,这样一来就大大提高了火箭筒的精度。由于需要承受膛压,无后坐力炮火箭筒发射时震动非常大,射手在发射时是比较难受的。

瑞典古斯塔夫M3火箭筒

总体来说,火箭式和无后坐力式最大的区别就是看他们发射时身管是否承受膛压,不承受膛压的火箭弹单独拿出来也可以发射出去,但是无后坐力式发射的弹丸单独拿出来就只能原地蹦一下,飞不远了。


浩汉防务论坛


火箭筒与无后坐力炮这两种武器,从外形、用途、使用方式等方面来说,几乎都差不多,以至于很多人分不清这两种武器。这二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火箭筒与无后坐力炮这二者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在发射原理上。火箭筒采用火箭式发射原理,它的发射装置对火箭弹的发射和飞行不提供任何动力,火箭发射装置只是作为一个平台赋予火箭弹发射方向并提供点火装置,这就好比发射“神舟七号”火箭时用的发射架。火箭筒在发射火箭弹时并不需要承受堂压,因此筒壁轻薄。火箭弹在被发射之后是由火箭弹上的发动机提供动力向前推进,所以火箭弹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始终受到三个力:一个是重力,一个是空气阻力,再一个是因发动机工作产生的燃气向后喷射产生的反冲作用力。

无后坐力炮的本质还是炮,它的炮弹弹体内是没有发动机的。无后座力炮与普通火炮一样,在发射时,炮管都需要承受膛压,因此筒壁厚重。炮弹在炮管内由于高压燃气的推动从而获得加速度,迅速飞出炮膛,之后依靠惯性在空中飞行。普通火炮之所以会产生后坐力,就是因为动量守恒,火炮的动量总和始终为0,这就意味着炮弹射出时必须有一个反向的动量。由于普通火炮在发射时整个炮尾是被炮闩封闭的,高压燃气无法向后流出,这就会导致整个炮身向后运动。

无后坐力火炮的炮闩上有喷气孔,炮弹发射时高压燃气会从喷气孔向后喷出,由于这部分燃气自身有重量,所以向后喷射时就会提供一个反向的动量。如此一来,发射炮弹时炮身不需要向后移动就可以维持动量守恒。虽然无后坐力炮在发射时向后喷出的燃气会给炮弹提供一个瞬间的反冲作用力,但是其炮弹的发射还是主要由炮筒内的高膛压来提供初速度。


兵说


每日点兵为您解答

其实在很多人眼里,RPG-7和RPG-2这种反坦克武器都被称为火箭筒,但严格来时,这两个都算得上是无后坐力炮,虽然有火箭发动机,但那个用来增加射程的火箭发动机是在战斗部飞出一定距离后才启动的,发射时也是靠螺接在尾部的发射药筒。于是就引出了引出技术上便携式火箭和无后坐力炮的一个关键区别:

就是理论上火箭弹是不需要发射器具就可以自力飞行的。

小编图片中圈上的部分就是RPG-7尾部的发射药筒

火箭筒发射火箭弹,火箭弹依靠自带的火箭发动机进行自力飞行。比如大家熟知的107火箭炮的弹药,在应急条件下可以直接架在地上简易发射;或像BM-24这一类早期的多管火箭炮,没有封闭的发射管,弹药直接摆在比较简陋的发射架上。火箭的推进剂在发动机燃烧室中膨胀后由喷口喷出做功,实际不需要额外发射具的辅助。现代火箭的发射筒其实只起到引导火箭弹射击方向,收束尾流,以及对火箭弹发射前的保护,尤其是兼作弹药包装的一次性发射筒来说。现代一次性便携式火箭的发射筒大多由玻璃纤维等轻盈廉价的材料制成,

所以可想而知是不承担推进剂做功时的膛压的。

某些155mm榴弹炮、120mm迫击炮也能打火箭增程弹,但它们显然不是火箭炮,打火箭增程弹的无后坐力炮也是同理。例如国产PW78式82mm无后坐力炮也发射火箭增程弹,但它是编制给炮兵的,所以解放军就按照发射原理将它定型为“无后坐力炮”,而不是“火箭筒”或者“火箭炮”。

无后坐力炮发射炮弹,炮弹依靠发射药在炮膛内燃烧做功来推动战斗部。无后坐力炮的结构脱胎于传统火炮。因此传统无后坐力炮弹药并不自带完整的燃烧室,其发射药在炮膛内燃烧做功。然而无后坐力炮则不同,其结构脱胎于传统火炮。因此传统无后坐力炮弹药并不自带完整的燃烧室,其发射药在炮膛内燃烧做功。


诸葛小兵兵


区别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的最大区别是一个是利用自身装药前进,一个是炮膛内做功加速。

火箭筒主要表现在构造简单。易与单兵携带,当然也有重型火箭筒,作为营一级的存在,那就不用单兵携带了。

而且火箭弹也便于士兵携带若干。

而且火箭弹的安全因素高。弹头有安全帽,弹尾击发装置为电击发,磕碰一下并不会击发。

发射不需要炮管膛压,只需要瞄准目标即可。

无后坐力炮严格意义来讲,应该是火箭炮之外的另外一种产物。

就是利用一门拥有炮室,炮管,炮膛的低炮压的火炮发射专门的炮弹的火炮。

一般无后坐力炮必须是金属制造,自身重量很大,有稳定的支架和发射装置。并有简易炮瞄装置。

其发射的弹药一般为带壳火药炮弹 ,弹药为低膛压低转速炮弹。

发射炮弹会有专门的人员负责,不像火箭筒。基本了解的都可以发射。

无后坐力炮的精度比火箭筒要高一些,操作要复杂一些。基本属于连营以上装备。

不像火箭筒可以发到单兵手里。

一般需要三个人员的配置。

火箭筒只需要两人或一人即可操作。

由于无后坐力炮的威力和携带配置过重过于复杂,现今主流国家基本淘汰了无后坐力炮。转而研发轻便,易于操作的火箭弹,

不停提高火箭弹的威力,距离,精度 ,和便易携带性。

无后坐力炮的消亡是大势所趋,现在除了中小国家在使用外,大国基本不用了。


天之妖精


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的区别主要看弹体有没有燃烧推进室。火箭筒在火箭弹的后部有燃烧室,在发射后持续提供动力。一般又分热发射和冷发射两种发射方式。冷发射就是把弹体用药包或燃气等推出发射筒几十米后启动弹上发动机(燃烧推进室),热发射就是在火箭筒内直接点燃弹体后部的发动机把火箭弹发射出去。无后坐力炮是在炮膛内点燃火药把炮弹发射出去,炮弹弹体后面没有燃烧推进室。


温绥嘉


一个有膛线,一个没


布丁趴


记忆中火箭筒是二战是德军使用的“铁拳”同期还有美军的“巴祖卡”。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的区别在于是否承受膛压!火箭筒发射时,靠火箭推动战斗部,发射管内不承受膛压。无后坐力炮激发炮弹发射药燃烧产生膛压推动战斗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