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济宁市>兖州市 颜店镇

颜店镇位于兖州市区西部,西邻汶上县,东靠新兖镇,北接新驿镇,南邻济宁市任城区。镇政府驻地东距市政府驻地12公里。总面积1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67公顷,辖66个行政村,人口6.8万人。

传说三国时候曹操屯兵兖州时,今颜店称魏阳镇,辖七乡。唐朝时村镇东延,称延村店,后讹为颜村店。明代该村为曲阜孔府田庄。《孔府研究》载:“明洪武、永乐年间,衍圣公府皇封土地二千顷,分六屯、七厂、十八官庄。颜村店、袁庄……均属洸河屯,为圣公府田庄。”

今颜店镇境域清代属西仁义乡南李宫社。1948年为滋阳县(今兖州市)第六区,1949年称嵫山区,1950年改称颜店区,1958年成立共产主义公社,1962年初改建为颜店公社,1984年改称颜店区,1986年改称颜店镇。

镇境内嵫山,为兖州市境区唯一一座山丘,位于城西15公里,属泰山山脉。山分东西两峰,海拔75米,占地1.5平方公里。兖州市原称“嵫阳县”(明代改“滋阳县”),即以此山而得名。嵫山历史悠久。有碑记云:“宋中宗东巡驻跸此山,马瘏,梦一老者为马治病。及醒,马果愈,因封山神为昭烈惠应侯,与之立祠,四时享祭。”后经历代修筑庙宇,栽植林木,愈益美化,成为游览胜地。山上主要建筑为太元观。元大德六年(1302年)建,规模宏伟,景色壮丽,崇楼杰阁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内供奉玉皇、关帝、八大金刚等神像,雕塑精巧,顾盼如生。西院为送子观音堂,内塑一女神趺坐莲台,怀抱小儿,并有百儿环绕。俗习妇女不育者,来此求子。

旧时兖州文人学士列“嵫山八景”为:“奎楼夕照”“遥天塔影”“凤顶朝暾”“苍崖古隶”“宋跸遗踪”“仙炕眠云”“砚泉修禊”“野寺钟声”。其中“苍崖古隶”系指刻在东峰峭壁上的摩崖大字,古朴苍劲,惜已大半漫灭不可辨识。后署“佛主道怀天水山人书”。旁刻一梅花鹿。据文物工作者考证,系五代时物。

此山旧有庙会。每逢农历三月三日,演戏祭神。四乡云集,远及外县,百货并陈,杂技说唱,热闹非常。“文革”中,此山惨遭破坏。楼台殿宇全部拆除,苍松翠柏砍伐罄尽,加之不断开山采石,现东山顶峰已成深谷,仅存兖州市第三中学院内部分末动,亦失旧时风貌。

颜家村位于市区西部。据传元朝以前此村名“崔范庄”。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颜回为兖国公后,在兖州建有颜子庙,从此颜氏族人多聚居于兖州。元大德年间颜回51代孙、“五经博士”颜成迁往城西嵫阳山之阴崔范庄居住,死后葬于此,为颜家村始迁祖。此后,村名改称颜家村。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在村内建了复圣祠作为颜氏家祠。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兖州府志》载:“复圣兖国公五十一代孙颜成,由曲阜迁滋邑城西小颜村,建有复圣祠。”。

洪佛寺位于嵫山村。该村原名岑蔚村,后改称洪佛寺村,因有始建于明代以前的佛教寺院“洪佛寺”而得名。清中叶,郑氏家族迁入该村,修建了庄园。为图吉祥,表示自己“洪福齐天”,把“佛”字改为“福”字,村名也随之改为洪福寺村。清代属西仁乡南李宫社。因“洪福寺在城西三十里嵫山之麓,”后改称嵫山村。

屯头村位于颜店镇东南部,始建不晚于唐代。明代时,因村中周姓负责管理曲阜孔府祀田,为众屯之首,故村名称屯头。村内有周氏家庙。

翟村位于颜店镇东南部,其历史可上溯至北宋时。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东巡曾驻跸嵫山,到过翟村。元代,翟村是规模较大的村镇,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滋阳县志》记载:“僧纲寺,在城西翟村,有元碑”,“元社学复礼斋碑,在翟村,至正十年(135年)立,正书。”僧纲寺是具有管理僧徒职能的寺院,社学是设于乡社间的学校,可见翟村当时为中心村镇。《兖州县地名志》(1989年)载:“村北翟氏祖林有元代至正年间的墓碑。”说明至少在元代,翟氏就已是本村大户,翟村由此得名。

李宫村位于颜店镇西北部,始建年代无考。村外曾出土过商周时代文物索氏器。明代建庙宇一座,据庙碑记载: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大殿名“炳灵宫”,中塑“托塔天王”李靖像,村因得名李宫。


「乡村记忆」济宁市>兖州市 颜店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