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古体诗写作,最重要的是语言通顺还是符合格律?

千千千里马


初学写诗的人,顾虑会很多,比如担心语句不通顺,还有格律韵律问题。下面我给一个最切合实际的答复。

语言精美永远是第一位的。诗的语言要求生动、凝练、传神、感人。好的诗句能打动读者,过目不忘。前人诗句中有大量精美的诗句。如: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李煜“相思枫叶丹”,“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秦观“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黄庭坚“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唐诗宋词中数不胜数。这些诗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写诗就要学也要写这样的句子。

第二位是语句通顺。诗歌语言的最高境界是使用日常用语,白居易作诗,要读给老妇人听,老妇人听不懂,他就改,一直到能听懂为止。这也是白居易诗远传日本,为人们喜爱的主要原因。反观今天的新诗,无论那个层次的人都不甚懂,因为作者自己都不懂,这岂不是倒行逆施,故弄悬殊,自绝于人吗?

第三,到能够熟练写诗,再谈格律。我们要明白为什么写诗,写诗想表达什么,我们要表达的东西才是主要的,因此格律是次要的。但在写诗熟练到一定程度以后,我们再拿格律去套,把不合平仄韵律的地方进行修改,如果需要修改的地方,危害了诗要表达的本意,那就不要修改了。格律跟诗的关系,就是缰绳与马的关系。马被套上缰绳,就意味着生死于槽枥,受人鞭策,无疆之马反而自由驰骋,纵横于天地之间。





皈峰


问初学古诗语言通顺与符合格律哪个重要?我以为这两个都不是最重要的,你都学写古诗了,语言功底应该不差多少,因此不是写通顺的问题,而是习练诗的语言和技巧。这要多读古诗,勤加练习,不可贪一时之功,此其一。

其二,古诗和今体诗有一点相同,诗的极至是入神,写的数行诗句不仅入理,更要传神、感人。这就不是语言华丽能做到的,更重要的在于诗的意境、格力、气象诸要素。做到这一点是学识、认知、胸怀等综合因素集成。

最后说一句,古体诗有别于今体诗,对格律要求偏宽,成诗只要不过拗口,合压韵即可。



手机用户山丁子


问题:初学古体诗写作,最重要的是语言通顺还是符合格律?

........

前言

从这位题主的问题中可以看出,题主还不了解什么是古体诗,旧体诗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不需要符合格律,近体诗才需要符合格律。

题主的意思应该是写旧体诗,最重要的是语言通顺还是符合格律?

一、以语言通顺为第一

初学者以语言通顺为主,不是因为格律不重要,而是语言通顺是基础,然后再说格律的事情。

简单说,就是先学古体诗,然后再学格律诗。我当年就是这样学习的,下面是我初学时写的一组古体诗:《端午时节咏屈原三首》

汨罗江畔粽叶香,端午时节楚人伤。屈子遭逐怀王死,空留离骚吟断肠。

宁作香草随波去,不与邪小论短长。江雨漫漫君之泪,楚天茫茫国有殇。
屈子长歌投汨江,楚君披发拜秦王。刻骨难消亡国恨,霸王一怒焚阿房。

之所以写古体诗,是因为还不会写格律诗。

二、格律是学习旧体诗的必学内容

学习格律诗是必过的一关,不懂格律永远出在旧体诗的大门之外。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背诗滚瓜烂熟却写不出诗的原因之一。


格律诗的内容不讲了,可以看看我的头条文章《 老街诗词闲话10-律诗四式让您半小时学会格律 必读》

三、诗家语和语言通顺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用散文语法来看是不通顺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其实意思是: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

这两个例子都是明显的诗家语言,一定要搞清楚:诗家语不是语言不通顺。分辨诗家语一定要多读古诗多练创作才能理解。《老街诗词闲话72-写出好诗一定要学会使用诗家语 必读》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里说过:

……盖韵文之制,局囿于字句,拘牵于声律,散文则无此限制。……故歇后倒装,不通欠顺,而在诗词中熟见习闻,安焉若素。......各自不同,韵文视散文得以宽限减等尔......属词造句,一破“文字之本”,倘是散文,必遭勒帛。

结语 最重要的是语言通顺还是符合格律?

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是格律诗,这就不是单选题,两方面都必须达到要求;

如果是古体诗,可以看到很多诗人也夹杂了一些律诗句式在古体诗中,但是是否合律完全不受限制。

总之无论是否合律,语言通顺是基本要求。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古体诗是相对近体诗而言的一种诗歌形式,可忽略格律,合韵则可。

而不论近体诗还是古体诗,诗句的通顺达意肯定比格律重要。但就近体诗而言,最好是在合律的情况下通顺达意。

合律和通顺并不是对立的,一个优秀的诗词创作者,大部分句子都可用合律的词直接代替不合律的词,其余的也可以在通顺达意的情况下,通过变换词语次序解决,因为这些问题古代诗人也曾踫到过,他们已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经验。因此,任何讨论格律重要还是达意重要的,都是今人笔力不达的藉口。

就初学者而言,难的不是平仄格律,这点花上小小时间,在我的头条文章里翻阅《诗词写作练习1至5》便可了解。

难的是如何让句子既合律又通顺达意。这个首先是需要拥有一定的词汇量,多读多写,再参阅一些如《诗韵合璧》、《佩文韵府》之类的工具书,都是好办法。

而在头条,有一个很大的对联群体,与联友一起互动,每日做做对子,也是一个很好的练句方法。


筱静诗词书院


谢谢你的提问。今天,语句不通顺的“诗”太多了。所以,很多人本来写散文语句是通顺的,但是,写诗就不通了。

因为,诗歌有自己的语言表达形式,所以,第一道关,就是把语句写通顺,在此基础上,再做修饰,比如再调整押韵、平仄、对仗,,有了一个好的框架,写出合格诗歌的基础就牢固了。

很多诗没有主旨,没有境界都是没有解决好“意”这个问题,“意”其实就是把思想表达清楚。

现在写格律诗的,可能格律有了,但是没有诗味。

这就是对意境训练的忽视。因为现在学诗,不是学诗意,而是学诗的格律。

本来格律是为诗服务的,现在可好,只有有格律,是不是诗无所谓了。

所以,一般情况下,诗歌的好与不好,最重要的还是语句要通顺。

退一万步说,就算你的诗格律不好,也是个别错误,如果意思不好,那就是低俗了。

诗歌的通俗也好高雅也好,意境是核心。

如果这样训练写诗,写出来的至少是美好的语言,而不是顺口溜,也不会是打油诗。

其实顺口溜打油诗本身,写好也不容易。

但是,诗歌绝对不要写成顺口溜打油诗。

所以,第一步是先写出语句通顺的诗,然后才再调整格律和韵脚。当然,如果格律好,还要考察一下内容语句有没有问题。

所以,无论如何说,首先把语句写通顺,这是必须的必须。

下面给大家看一个我修改一个诗歌创作的例子吧。

诗二首

倾城春色满目风,

雨过斜阳与燕飞。

南苑牡丹数不尽,

谁是花边咏梅心?

去年看花雪如梅,

今日蔷薇雨霏霏。

故园欲别舍不得,

只是思花花未知。





千千千里马


古体诗这个概念,来自唐人。唐代人站在自己的历史视角,把产生于古代的诗歌,主要是两汉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形式称为古体诗;与此相对,把产生于自己近代,也就是南朝齐梁陈和隋代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这种称呼一直沿用到现在。

古体诗内容繁杂,形式不固定,有杂言诗(字数不固定),也有齐言诗(字数固定),但共同的特点就是不论平仄,押韵也较随意,无所谓的格律。

格律诗形式固定,也就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和少量的排律。讲究平仄、对仗、押韵,有些还要求用典。押韵位置固定,不该押韵的地方碰巧押了韵,叫“撞韵”,反而觉得不好,要避免。而且押韵只能按韵书规定的韵部押韵,不按规定韵部押韵就会被认为是打油诗。

所以古体诗相对于近体格律诗而言,是古代的自由诗,自由灵活,尽可天马行空,尽情发挥,完全没有限制,无所谓格律。

格律诗要求苛刻,能用便用,不能用便不用,格律诗并不代表高大上。优秀诗歌无论什么形式都是优秀的,垃圾装进漂亮的格律里,仍是垃圾。

当然,学习格律诗,掌握一点格律知识,更能帮助我们欣赏了解古典诗词文化,提高自身素养,却不是可以炫耀的资本。

无论写什么样的诗,语言通顺是最基本要求,语言不通顺的句子不可能被称为诗,只能一步步来,打好基础,才有可能去追求诗歌的韵味和意境。当你写的东东被人称赞有韵味有意境了,这个东东才有可能被称为诗。


云卷飞山



Adans65


真正的诗要能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托物咏志,寄景抒情。不管你想写何种体裁的诗,最好先学会让你的诗情才思跃然于笔纸之间,才能展示诗魂之美。

你写诗之前先要有立意,立意要深远才能让人回味无穷。一首诗不但要有文字表面的功夫,还需要透过文字看到诗魂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那才是诗存在的价值。

一首诗的篇幅不长,你想把所有的思想表达在此中,用词当凝炼,语句要阴阳顿挫让人读之铿锵有力或者温婉和谐而曲韵动人。在你学会表达之后,再步韵律令诗词更具律动之感。

在诗词创作的过程中,特别是格律体,当你所表达的思想与韵律发生冲突之时,学会自度其曲才两全其美,否则,你要么放弃自我,要么律出,这一切取决于你自己的权衡。

古体诗不受格律限制,只要合韵琅琅上口便可。在你创作者,学会变通才是上策,因为押韵时你会遇到词不合韵的状况,可能你要重新打断自己的思路选择最接近的词代替,但往往这时会牵强附会,让词不达意更甚者会让你掉进迷雾里,与创作的初衷背道而驰。

写文章也好写诗词也罢,纸上得来终觉浅,还是必须亲力亲为你才能体会其中的百味杂陈。你想写出好诗词,必须不断地练笔,才能渐渐摸索出写作的诀窍,才能让自己尽情书写行云之美。

个人观点,不代表他人。


水寒雅芙


从本质上说,现代人写的都不能叫古诗,而应该是在写古体诗。 所谓古诗,也不能一概而论。《诗经》《楚辞》《汉乐府》及魏晋诸家对于唐人说都是古体诗,而将格律化的诗歌相对称做“近体诗”。 眼下人(多在网上)写的多自诩什么七言,七律什么的,但多望文生义,撷其皮毛,可读性少之又少。 古风不谈(其实也有其艺术要求),格律诗是社会物质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对声律和意象有了比较高的需求且诗歌文人化而产生好,对仗排比符合中轴对称的传统美学观念,而平仄相间,句句相辅造成抑扬顿锉之声学之美,使中国古典诗歌臻于成熟。 这是大势。 具体到每篇诗章,却与诗人的志向,学养,阅历,天赋以及遭遇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享受到诗句的魅力,字词的精炼传神,诗章的风格和意境,这都不是摹仿得来的。 学写诗,特别是格律诗,除平仄押韵对仗(不要拘古,可以与时俱进)之外,首先要言之有物,忌堆忌,忌枯涩,如“老干体”“梨花体”之类,古人云“诗言志”,要“兴、观、群、怨”,都是这个意思。写作技法上,除了立意准确,遣词练字之外,不妨先按“起、承、转、合”来学着写。诗要有境,有境则活。不要急于求成,有时灵感一现,浮出一妙句,记于纸上,慢慢成章。这一句,努力使其符合平仄(可用现化普通话的四声),久而久之,就熟练了。韵也一样,别去迷信什么平水韵,食古不化,舍本逐末,浪费时间和精力,限制了古典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局限了古典诗歌的受众和传播。 总之,诗歌本质是歌,是有韵之文。诗歌要的是韵味,或浅显,或內蕴,如饮甘霖,味同嚼蜡,谁看呢?


五棵松人


说说自已的看法。

学习古体诗也好,格律诗还是现代诗,基础很重要。首先要有一些文化底韵,还要多少了解一些中国历史,多多少少的读一些古文作品,以曾加自身诗作的内涵。

有了一些对古文的了解,写出的古体诗或格律诗才有韵味。如果用现代的白话口语去写古诗或格律诗,总觉得有点怪,这也许是受古诗等的影响过深的结果,也许会有人不赞同。

我在早年(小学时,也就是文革前出版的)读过叫(中华活叶文选)的读物,那里边都是將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诗、词,选编的书。这本书很好,充分的叫人了解中国历史、文学和诗词,也奠定了一些人的文化基础。

古诗比格律寬泛些,格律太严。但不论古诗还是格律诗,都有严格的一面。不多少了解一些古代知识,写出的古诗还是格律,也不一定好。

个人体会,见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