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文选登|李俊英:谢家坝


“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文选登|李俊英:谢家坝

河北省沧州市连镇镇谢家坝(图片来源于人民网)


香软黏稠的糯米、厚重朴实的黄土、千锤百炼的石灰,一种来自鸟语花香的江南,一种来自风劲地广的华北,一种来自岩高壑幽的深山,这不同出处、不同颜色、不同用途、不同性质的三者搅拌筑凝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如果,您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充满热爱,有勇气与毅力沿着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一路行走,那么,当您来到运河河北沧州段东光县一个叫连镇的村镇时,您会看到,在大运河一个拐弯处的东岸,矗立着一条长235米、厚3.6米、高5米的铅灰色的堤坝,这历经一百多年、依然坚固如初的堤坝,跨越时间不折不扣地存在着,告诉您香白的糯米、粗犷的黄土、朴素的石灰糅合凝结时,会出现什么样的奇迹。

大运河蜿蜒奔流几千里,湍急清澈的河水,滋润着两岸的土地,灌溉着两岸的庄稼,沿河居民在过去多少年里,生计养息依仗于它,河上千帆竞渡,河岸码头相连,船夫的橹歌和纤夫的号子争相传递,粼粼的水波倒映着枝干苍劲粗壮的古柳,据说那古柳是隋炀帝杨广命人所栽。

运河在两岸人们的心里,是一条生命之河,人们对它充满了爱重和敬畏,它在为沿岸的人们营造无尽福祉的同时,也不断制造一些区域性的灾害,这灾害到了地势平缓、雨量集中的华北,更是频繁发生。河北省东光县连镇一段,是运河时常决堤之处。

白浪翻滚的运河流经连镇,在五街与六街之间的河道拐弯处,常常冲毁东岸的河堤,宣泄的河水如万马奔腾,在震耳欲聋的咆哮声中冲出河道,房屋就像纸搭的盒子瘫软倒塌,长势良好的庄稼淹没在水下,望眼处,一片无边无际的水,人们站在高地上,木呆呆地望着,一年甚至几年的辛苦都付之浊流了。

清末民初,连镇住了一位姓谢的乡绅,他一次次看到大水毁坏着他和乡亲们的家园,终于,他坐不住了,决定倾尽他的财力,对这处河段进行一次彻底治理。他携带全部家资,下了江南,买来上好的糯米,进了深山,运来上等的石灰,带领众人,拉来一车车黄土,一切准备就绪,他振臂一呼:乡亲们,让我们缚住运河这条长龙,从今以后,听命于我们!

每家的精壮汉子,都聚拢到了运河边,每家的勤劳女子,都蒸馍烧汤把最好的饭食送到运河边,煮糯米的铁锅不够用,女人们就把自家正在做饭的锅端来,一袋袋糯米和着从运河挑来的清亮的水,倒入大铁锅,孩子们争相抱着柴火,女人们点火烧锅煮着米汤。汉子们用细密的筛子,把黄土用心地筛着,直到土粒如温软的细沙,在阳光下闪着幽幽的光。米汤煮好了,黄土筛好了,汉子们甩掉身上的粗布汗衫,把米汤黄土石灰按比例掺在一起,当散发着粮食的甘香、黄土的腥香、石灰的燥香的混合物搅拌得如同鱼水不可分离时,人们喊着号子,夯落夯起,把这混合物逐层夯筑在总是决口的运河东岸。

劳动工具是原始的,比当初开挖这条运河时先进不了多少,劳动者的精神,也是原始的,因为原始而质朴,而不掺假、不取巧、不摆花架子,每一次举夯落地都那么有力,那么实在,只有花费力气才能使用的劳动工具,加上真心真意的劳动者,一同把这段糯米大坝修筑得结结实实。

多少个日夜的持续劳作,没有人喊过一声苦,没有人计较过一丝报酬,那是造福于自己、造福于后人的事啊,做着这样的事,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种报酬。当二百多米长、有着淡淡香气的稳固大坝修建完成时,累得又黑又瘦的人们和被日晒雨淋皴粗了皮肤的谢乡绅,都欣慰地笑了。

建筑大坝的这些人,没有被记载于任何一种文献,时至今日,不要说那些劳动者,就连谢乡绅的名字及后人,也无从查考了,然而那条长长的运河记住了他们,那至今仍然完好的大坝记住了他们,一个人的名字可以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但他所做的有利于人类的事业,却永远不会泯灭。

这条糯米、黄土、石灰的大坝,就是位于河北省东光县连镇境内的谢家坝,自它筑成的那天起,抵挡住了一次次河水的冲刷,不论波涛如何激荡澎湃,到它面前,也只能驯服,只能乖贴,老老实实地转过弯道,顺势向北滚滚流去,此处再没有决过一次堤。这段堤坝就像铜墙铁壁,也像铮铮卫士,河水越大,水势越猛,它越牢固,越不可撼动。

由于近些年运河水位不断下降甚至断流,谢家坝长期裸露着,这本为巨浪而生的大坝,和水既是对手,也是离不开的朋友,没有了水,风吹日晒,部分坝体开始风化脱落,虽然后人不断补救维护,但那星星片片的斑驳,仍是令人心疼。

2014年,谢家坝成为大运河河北段申遗成功的“两点一段”(衡水景县华家口夯土险工、沧州东光县连镇谢家坝两个遗产点,以及沧州至德州段运河河道)之一,这凝聚着人类智慧的建筑技术,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和重视。

如果,您能亲临谢家坝,站在陡峭厚重的坝体前,手摸着那灰色的土灰,你将感觉到,历史以一种怎样沉默又坚决的态度,告诉世人应该做些什么,留些什么。坝下的运河中,永远有着一汪清水,一百多年里,不管如何干旱,那汪清水从没有枯竭过,没有人说得清原因,也许只要谢家坝存在,那汪清水就选择存在,世世代代与它的对手兼朋友深情相守吧。水边垂钓者抛竿静待,柳下纳凉人笑语闲话,两岸大地绵延与远天相接,夏天万顷禾碧,冬天千里雪白。

本文为“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社科联+北京市网信办”联合主办的“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办公室来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