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中面對大洪水,中國人和西方人為何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


如果按照熱血一點的說法就是中國人自古便相信人定勝天,所以中國人面對大洪水的態度是治,是抗爭的態度,而西方人靠神的慈悲才得以存活。那麼為何出現這樣不同的選擇呢?

老妖認為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在於,中國在上古時期王權就已經壓過神權,所以最終被神話的是人,而不是神。

綜合世界各地神話的共同點可以推測一點就是遠古時期,各個文明都遇到了一場大洪水,中國的神話傳說約在堯舜禹時代,大約公元前2000多年前;

兩河文明中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之間的蘇美爾文明是早期高度文明,雖然不知道其洪水神話發生在哪個時期,但是預估其神話應當更早與文明之前。

其他無論聖經還是瑪雅文明中的大洪水,時間與堯舜禹時代也許相差不多。

以中國文明的發展程度推測,洪水神話極有可能在早期文明之前的無文字時代,所以都是口口流傳下來,經過後世整理記載。比如中國的大禹治水的神話,記載在《尚書》《詩經》等後世文獻中。

而這個流傳的過程最有可能對原本的歷史進行人為的加工,但是王權與神權的鬥爭結果會讓神話走向兩個方向。

在中國遠古時期,也許也曾出現過神權壓過王權或者並列的情況。夏朝時期,夏啟曾經將自己比作太陽,也許就是神權與王權的合一,但是到了商朝,雖然祭祀與占卜依然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但是卻是在王權的統治下。

也許是因為祭祀階層丟失了文字的壟斷權,也許是因為從堯舜禹時期就已經逐漸成型的方國聯盟與貢賦制度讓王權更有實力。

總之在上古時期,華夏大地上,王權壓過神權,所以後世子孫在神話上古傳說時將人神話而不是把神拔高到不可碰觸的地步。從此形成中國獨特的人造神的情況。


妖鬼雜談錄


哇哈哈,我看這題沒什麼人就進來了,怎麼說呢?這應該體現出東西方不同的思想,首先是中國的華夏民族,華夏民族是一個農耕民族,他們挑選紮根的地方就很少再去改變,因為都離不開水資源的灌溉吧。所以面對大洪水,他們想出各種方法應對,這間接和大自然的一次較量,可以看出了華夏民族的智慧和勇氣。

那再來說說西方人的諾亞方舟,有人可能理解西方人不敢與所謂的天神(大自然)對抗,只敢逃避苟且偷生。其實我覺得這因素有很多,例如當時東西方地理形勢,人口族群分佈等等。那也從這神話故事中可以看出,西方人沒有根據地,流動性大,適應能力強,對絕望的事情抱有一絲希望的想法。



天人嘯劍


“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經·海內篇》

“當饒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水逆行,氾濫於中國。”《孟子·滕文公》


首先,答案是兩次洪水完全是兩碼事,單從留存世上的線索來看,兩次洪水發生的原因並不一樣,所以中西方人以不同的方式應對,合乎情理。


大洪水在世界多個民族中流傳,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印度、中國、瑪雅等文明中,都有洪水滅世的傳說。中國人對“大禹治水”“諾亞方舟”這兩則傳說尤為耳熟能詳,為切合題意,本回答只專注於這兩則神話傳說,暫且以“諾亞方舟”作為西方大洪水傳說的代表。

在地質學上有三個概念叫做“大冰期”、“冰期

”以及“間冰期”,大冰期(英語:Ice Age),又稱“冰川期”或“冰河期”,是指地球大氣和地表長期低溫導致極地和山地冰蓋大幅擴展甚至覆蓋整個大陸的時期。大冰期內部又分為若干次冰期(glacial period、glacials或glaciations)與間冰期(interglacials)。冰期(glacial period),又稱亞冰期,是指在一個“大冰期”(其時間跨度是幾千萬年甚至2、3億年)之中,一段持續的全球低溫、大陸冰蓋大幅度向赤道延伸的時期。而間冰期是指兩次冰期之間,全球溫度較高,大陸冰蓋大幅度消融退縮的時期。地球形成以來大冰期至少出現過5次,第五次大冰期被稱為第四紀大冰期(在地質年代表中,地球目前正處於第四紀全新世,第四紀大冰期出現於全新世之前的更新世),一直延續至今,此次大冰期中,地球處於冰期與間冰期交替出現的旋迴。在距離我們現在最近的玉木冰期
(又譯沃姆冰期:11萬年前至1萬2千年前,處於更新世)結束後,地球迎來了持續到現在的間冰期,地質年代亦進入全新世,於全新世的4冰期,間冰適宜期(間冰適宜期是於間冰期內出現宜人氣候的時期,一般都是在間冰期中段出現,期後會出現稍差的氣候。)出現於亞北方期(5000-2500年前)及大西洋期(8000-5000年前)。現今的氣候環境已經過了適宜期,但仍在同一間冰期之內。此時,氣候開始轉暖,堅冰開始融化,海平面開始上漲。PS:劃重點,記住間冰適宜期到來的時間,亞北方期(5000-2500年前)及大西洋期(8000-5000年前)。

鋪墊完成,進入“大禹治水”環節,距今大約4000年前,帝堯晚年時(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洪水氾濫,帝堯命令鯀治水,鯀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鯀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邊設河堤,但水卻越淹越高,歷時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災禍。此時,堯已禪位於舜,爸爸不行那就兒子來吧,舜帝接著命鯀的兒子禹繼任治水之事。禹立即與契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協助,他視察河道,並檢討鯀治水失敗的原因。禹總結了其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導河川治水為主導,用水利向低處流的自然趨勢,疏通了九河。禹親自率領老百姓餐風露宿,整天泡在泥水裡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積水導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經過了十三年治理,終於取得了成功,消除中原洪水氾濫的災禍。

那麼這次大洪水的原因是什麼呢?各類古籍中只提到發洪水,甚至未曾詳述,更不用說提及原因了,本身也是上古時期,比起口口相傳,有後世典籍文字記載已經很不錯了。前文鋪墊述及,“大禹治水”時期的洪水,剛好發生在間冰適宜期。據科學研究表明,前22、前21世紀交替(間冰適宜期)時,氣候突變,普遍轉暖,遊牧文明逐漸轉向定居的農業生產,溫度上升加速了冰川的融化,同時導致了一系列的氣候變化(氣溫上升不代表氣候宜人,會引發諸多氣象上的變化,不一定就是好事,比如季風、降雨等失常),北半球許多河流的中下游聚居區域發生洪災。根據地質學研究,黃河在公元前2050±150年有過一次大變道,由東流(山東入海)轉為北流(河北、天津入海)。我們知道黃河發源地在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脈噶達素齊老峰,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瑪曲、約古宗列曲是黃河的正源。現在我們來欣賞下黃河源頭的衛星圖。

地處青藏高原(地球第三極)的黃河源頭,正是冰川遍佈的高海拔地區,依據現有的科學資料,可以猜測間冰適宜期導致大量冰川消融,源頭大量的冰川融水導致黃河水位上漲。而黃河又是一條以改道、決口而聞名的大河(請自行百度黃河改道、決口,很頻繁,時不時來一次),騷起來讓你心服口服。很有可能由於氣溫上升,水位上漲,流量增大,隨著時間的推移,黃河終於在堯還在位的某天,又搞起了她的騷操作——改道or決口。

鯀到大禹治水成功,這次洪水前後持續了將近20年。(PS:黃河僅是一次決口就會導致氾濫九年,詳見百度百科:黃河改道——花園口決堤)

但科學界至今對此還是有疑問,文獻歸結鯀治水的失敗在於堵障,而禹的成功在於疏導,但是堵障洪水是一貫的抗洪舉措,不至於使鯀被殛死。屈原質疑“洪泉極深,何以窴之?地方九則,何以墳之?河海應龍?何盡何歷?鯀何所營?禹何所成?”,無解大禹是如何制服洪水的。疏通九川,開闢九州等浩大工程非人力所及,這種千年一遇的大洪水即便在現代科學也難以控制,很難相信現代科學之前的禹是僅靠疏導河流制服洪水的。現代的科學家們猜想大禹治水時,氣候忽然好轉,季風降雨正常化,植皮恢復,各大河流完成改道,洪災自然也隨著氣候的改善而減少,這可能更接近於"事實"。

2016年8月4日,一箇中美科研團隊在美國《科學》雜誌上宣佈,他們在黃河流域發現了古代一場超級大洪水的科學證據,這一洪水很可能就是“大禹治水”故事中提到的災難性大洪水。2007年,他們在黃河上游積石峽地質考察時偶然看到了一些特殊的碎屑,後確認為上古一場巨大潰決洪水的沉積物。由於這一洪水規模巨大,他們推測,這很可能就是中國大洪水傳說的源頭。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大禹治水”,完全是一場人與超級洪澇災害的對抗!那麼,西方的“諾亞方舟”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希伯來聖經·創世紀》第6章到第9章記載了諾亞方舟的故事。創造世界萬物的上帝耶和華見到地上充滿敗壞、強暴和不法的邪惡行為,於是計劃用洪水消滅惡人。同時他也發現,人類之中有一位叫做諾亞的好人。《創世紀》記載:“諾亞是個義人,在當時的世代是個完全人”。耶和華神指示諾亞建造一艘方舟,並帶著他的妻子、兒子(閃、含與雅弗)與媳婦。同時神也指示諾亞將牲畜與鳥類等動物帶上方舟,且必須包括雌性與雄性。

當方舟建造完成時,大洪水也開始了,這時諾亞與他的家人,以及動物們皆已進入了方舟。《創世紀》如此形容洪水剛開始的景況:“當諾亞六百歲,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四十晝夜降大雨在地上”。洪水淹沒了最高的山,在陸地上的生物全部死亡,只有諾亞一家人與方舟中的生命得以存活。

在220天之後,方舟在阿勒山附近停下,且洪水也開始消退。又經過了40天之後,阿勒山的山頂才露出。這時諾亞放出了一隻烏鴉,到處飛卻不願意飛回來,後來放出一隻鴿子,但它並沒有找到可以棲息的陸地就飛回來了。7天之後諾亞又再次放出鴿子,這次它立刻就帶回了橄欖樹的枝條,諾亞這時知道洪水已經散去。又等了7天之後,諾亞最後一次放出鴿子,這次它便不再回方舟了。諾亞一家人與各種動物便走出方舟。

離開方舟之後,諾亞將一隻祭品獻給神。耶和華聞見獻祭的香氣決定不再用洪水毀滅世界,並在天空製造了一道彩虹,作為保證。在《創世紀》中,神如此保證:“我使雲彩蓋地的時候,必有虹現在雲彩中,我便紀念我與你們和各樣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約,水就再不氾濫、毀壞一切有血肉的物了”。

在創世記7:11至8:4論到這場大洪水,聖經說:“諾亞活到六百歲那一年[公元前2370年],[民歷]2月17日那一天,浩瀚深淵的泉源盡都裂開,天上的水閘都打開了。”(《創世記》第7章第11節)

諾亞把一年分為12個月,每個月30天。在古代,每年的第一個月大約始於現今陽曆的9月中旬。在公元前2370年11月和12月間,大雨在民歷“2月17日那一天”降下,並連續降在地上四十晝夜。

“洪水淹沒了大地150天。……水從地上退去,漸漸下降。過了150天,水就退了很多。[民歷]7月17日,方舟停在阿勒山上。”(創世記 7:24-8:4)從洪水淹沒了大地,到水從地上退去,共150天,也就是五個月。公元前2369年4月,方舟停在阿勒山上。

創世記8:5-17接著記錄。在差不多兩個半月(73天)之後,在民歷“10月1日”(公曆6月),山頂就都露出來了。(《創世記》第8章第5節)三個月(90天)之後,在“諾亞六百零一歲那一年,[民歷]1月1日”(公元前2369年9月中旬),諾亞打開方舟的蓋,“見地面已經幹了”。(《創世記》第8章第13節)一個月又27天(57天)之後,民歷“2月27日”(公元前2369年11月中旬),大地全都幹了。諾亞和家人從方舟裡出來,踏在乾地上。諾亞和家人在方舟裡過了一個陰曆年零10天(370天)。(《創世記》第8章第14節)

從《創世記》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出,“諾亞方舟”的傳說中,大洪水是四十晝夜降大雨在地上這種情況,而不是某條大河氾濫

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詩《吉爾伽美什》(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有一則和“諾亞方舟”極度相似的小故事,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傳說年代比《希伯來聖經·創世紀》中的記載要早。有不少民族在故事開始之前,還有一段天上諸神就是否要用洪水毀滅世人而展開過一段激烈的辯論。

阿拉哈西斯(Atrahasis)神話中,風之神與眾神之王恩尼爾覺得人類太吵鬧,於是放出洪水、乾旱和瘟疫來消滅他們。但是,個性良善的水神恩基傳授阿拉哈西斯灌溉、貯存穀物以及醫藥的知識,人類因此得以存活下來。恩尼爾相當生氣,決定秘密召幾位神來放一次巨大的洪水完全滅絕人類,但是還是被恩基知道,並且事先安排烏塔那匹茲姆(Utnapishtim)搭船避難,日後便予烏塔那匹茲姆永生的能力,囑其隱居深山。恩尼爾大怒,控告恩基妨礙他的計劃,恩基則向他解釋,為了必須的平衡,不應該完全滅絕無辜的人類,讓剩下來的人類進行節育即可。但是,相對地,如果人類不信神祇而墮落,就會任憑眾神屠殺。這是大洪水記載的最早版本。

但這兩個版本中的洪水看來都不持久,相較中國的版本(大禹治水)顯得更加不符合科學事實,更偏向傳說,既然坐進船裡就可以躲避的洪水,為何會宣稱滅絕全人類?既然是滅絕全人類的洪水,為何百天以後便退去?如此看來“大禹治水”顯得更加有據可依。但這並不代表全盤否定西方的傳說,科學最需要的就是嚴謹,不論是那種版本的大洪水傳說,都還在不停地進行深入研究。

言歸正傳,就拿“諾亞方舟”和“

大禹治水”來說,假設兩次洪水已經被科學證實,包括起因等,兩個不同的文明遇到了兩種起因完全不同的洪水,當然是會選擇不同的應對方式,大河氾濫和“四十晝夜降大雨在地上”完全是兩碼事。至於其他答主牽強附會,從東西方思想去分析的,我只能說還是注重一下細節問題。


本次回答篇幅過長,為了儘量節約閱讀時間,適當的精簡了一些細節,不予討論。如有謬誤,煩請指正。唔該曬!


瓦西里的電臺


在西方神話時代,上古人類渡過大洪水劫難靠的是挪亞方舟。而在中國神話時代,華夏先民面對洪水氾濫則是採取了治理的措施。為什麼東西方的人類面對類似的天災採用了不同的方法呢?我覺得這是兩個不同文化世界觀的差異造成的。西方認為人權天授,洪水是神對人類的懲罰,所以人們只要改變自己,適應環境,就能規避災難,獲得和平的生活。而中國人認為人定勝天,哪怕災禍是上天所降,也要奮力抗爭,改變災難的環境,從源頭上消滅災難的發生的原因。西方以神為本,而中國以人為本。西方宗教信仰流行,中國現實主義立命。所以西方神話中,人被神逐出伊甸園,神給人降下大洪水。而東方神話中,大禹治水,精衛填海,羿射九日,女媧補天。無不是將人文精神投射到英雄形象身上,對自然災害做出最偉大的抗爭。









所謂面對大洪水東西方做出不一樣的選擇,這是一個誤會。

史前大洪水只有一個,他發生地就在中國。為什麼會這麼說?這是可以對現有資料進行分析的。

第一、中國的大洪水故事更接近人文,這是因為中國的故事大體沒有經過宗教加工。而西方大洪水故事則配合宗教美學進行過加工。西方大洪水故事就是出自猶太人的記錄。而在中國,幾乎每個少數民族都有關於大洪水的傳說,版本很多。就是說,中國更像原生地。

第二、猶太人的大洪水故事契合的也是中國歷史。猶太聖歷八月是大洪水發生的日子,中國颱風最猛烈的月份就是八月。此月代表了腳踝對仇敵的復仇,同時此月又代表約瑟的另外一個兒子瑪拿西。提到腳踝我們立刻會想起古希臘戰神阿喀流斯,阿喀流斯之踵是指凡人珀流斯和仙女忒提斯生了阿喀流斯。這個故事契合的也是七仙女與牛郎的關係。珀流斯應該是珀牛斯。仙女忒提斯提著戰神的腳踝浸泡在冥河裡,所以腳踝沒有被浸泡變成了最脆弱的部位。

目前發現史前黃種內部發生過較大的衝突,內陸支老三苗蠻被拋棄脫離了九黎,於是後來發起了對沿海支老二群體的復仇。這個故事東西方均有記錄,古埃及記錄為冥神的弟弟因為嫉妒在宴會上下毒毒殺了冥神,後來又分屍十四塊扔到各個角落,最後致使生殖器被魚蝦吃了。所以十四成了冥神數理,十三成了弟弟的數理。很容易發現,擅長用毒用蠱的是苗蠻。苗族自稱蒙,這就對應了孟婆湯和蒙汗藥,尤其沿海支就是含米特,虎的喘息聲為汗,蒙汗的意思很明確。十三幾乎就是漢民族和苗瑤的最重要數據。苗蠻O2O3相對於沿海支O1就是弟弟群體。內陸支帝堯與沿海支大鯀衝突,帝堯集團獲勝會閹割對方並刺瞎一隻眼,沿海支獲勝會割對方的頭。所以刑天、饕餮、蚩尤都有被割頭的故事。古埃及阿蒙神不在九柱神系裡也契合苗蠻脫離九黎這件事。漢語閹割很明顯對應炎帝,炎帝對應閻王,閻王對應冥神,冥神被割了生殖器。

腳踝同樣是對應內陸支,文獻記錄三苗就在淮河一帶,槐樹也稱國槐。阿蒙神聖獸之一是大鵝,湖北的鄂應該與之有關,包括廣西的鵝城。我發現,俄羅斯這個詞是漢語,就是鵝和螺絲骨腳踝的意思。因為斯拉夫人、印度白種、中古波斯、古羅馬都能證明就是苗蠻上古聯姻對象以掃族,就是姜子牙老婆掃帚星。今天印度還把掃帚戴在頭上。古代中國與中古波斯的聯繫以及古羅馬被稱作大秦也就不難理解了。斯拉夫人就是與古羅馬白種以及白匈奴有關的群體。

中國還有一個鴻門宴,劉邦項羽的鴻門宴其實是覆蓋了更早那個鴻門宴。鴻門宴的意思就是帝鴻氏設的宴會,甚至請柬都是指請沿海支,因為見這個語音是指沿海支,代表了看這個功能,所以要刺瞎一隻眼。帝鴻氏混沌正是匈奴名稱渾和鴻尼。也是漢族哈達混天凌。為什麼狗肉上不了筵席?其實就是因為鴻門宴使用下了蠱毒的狗肉宴。從此後狗肉再也上不了筵席,沿海支的聯姻對象日耳曼人再也不敢吃狗肉了。為什麼隸屬於內陸支的後裔都有吃狗肉的文化,例如貴州苗瑤、朝鮮人、越南人、漢族等等。而沿海支後裔則不吃,比如滿族。因為內陸支就是養狗吃狗肉的群體。甚至滿語阿其納指狗,其納就是七娜,中國的意思,也是拉丁古羅馬系稱呼中國的名稱。更有趣的是將八爺被叫做阿其那。

猶太文化中的以法蓮和瑪拿西都是約瑟在古埃及的兒子,約瑟就是指黃種。尤其猶太第七月為牛月,代表約瑟第二子以法蓮。很明顯,七仙女、牛郎、二郎神全部涵蓋。猶太為何以七為核心數理,九為名稱,存在七燭臺和九燭臺就是指七仙女與九黎。大禹得禹字金文就是七九兩字組合。這個黃白聯姻的事件是世界文化的核心事件。瑪拿西就是摩西,摩西牧羊和被拋棄的經歷也對應了北三苗,亡夏的妹喜也是指夏人的對手後裔打敗夏人的意思,殷商其實就是留守的帝堯後裔擊敗夏人,商代饕餮紋就是記錄北三苗牧羊。因為北三苗是被大禹擊敗發配出去的。

證據其實是非常多的,倉促論述並不是很具體。證明上古中國存在多種族共和也是證據非常多。大洪水確實只是發生在中國,中國版本既有世俗說,也有神話說,有的與猶太的說法還類似,比如沿海少數民族就說上天有意毀滅,叫人做準備。猶太版本的大洪水更像沿海支說法,為了配合猶太教建立又做了修改和誇張。關於挪亞方舟最靠譜的解釋其實就是漂在水面上的吊腳樓。

因為中國尤其漢族版本是接近史事的,大洪水發生一定是逃難,但家園被毀,需要治水,這是順理成章的。大鯀在西亞和印第安裡都有記錄,而沒有大禹。這就說明是大洪水後離開,大禹治水則是後來的洪水了,不是一回事。最早是大鯀治水,其與大禹相差最少幾百年,大禹是被帝堯發配四川的這一支後裔。西方版本是加工過的宗教版本,宗教需要說成是上帝的旨意,需要給活下來的人為什麼存活一個順從上帝的說法,自然就是上帝讓挪亞建方舟,只讓他的體系存活。這是其中差異的最大原因。


國病


我的格親孃、媽媽嘞,這個問題扯地可有點太遠樓尕。從時間上講,已是上下幾千年;從地點上說本就縱橫幾萬裡,看似兩個不搭嘎的事卻因一個“水”字擰到了一塊耶。

可君邀盛請,難弗信任之心情,勉為其難略談拙見,以慰君意。

還是先從咱們老祖宗的神話說起,無論是大禹治水,還是精衛填海等,都離不開或體現一個“治”的理念,除了宣揚了一個“英雄主義”的英雄外,又宣示了權力的威儀。在“人定勝天”的思想下,利用權力行使的集結力,動用廣大群眾,逆勢而為,對洪水進行治理、疏通、改造,以馭服洪水猛獸。在治理洪水的過程中,造就了能降龍伏虎的英雄能力之外,同時又樹立了英雄的權力威信。
而西方神話中對“洪水”的處理方式,跟我們古老的東方的人的思維方式完全不同,他們用“順勢而為”的思想,認為“洪水”是上天為懲罰人類而行使的一種方式,所以,他們在欣然接收懲罰的同時,除了放任“洪水”自流外,而是依託洪水並在洪水之上建立安全的寓所,那怕是隨波逐流的小船———諾亞方舟。



西方人這種隨遇而安,順其自然的思想和我們東方人的“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英雄主義是大相徑庭的。

但同時卻又是有著同一個觀念,那就是在洪水的災害中,都運用著科學的鬥爭觀。
以上只是本作者的觀念,願和廣大讀者共同商榷,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笛蕩晚霞


顯示出東西文明不同的特性。西方的投機,多變,侵略性一目瞭然。而中國的忠貞,不屈,人定勝天的氣勢,成就了中華泱泱五幹年的文明傳承。天漏了,女媧補天,而非戰火亂引。精衛填海,為求四海波平。大禹治水,堵不如疏,理清世間萬物的紋理……才有如今人類命運的共同體,而非獨善其身,舟船自度。才有一帶一路的發展,讓普世同發達,而非戰爭災難。東方的天人合一與西方的擇善而從,高低立判,天佑東方!


前塵東風


中國人自古就有一種不屈的精神。

神話故事中,天地是盤古一斧子劈開的,不是神創的。

天柱不周山,是共工一頭撞斷的。

刑天頭都被砍了,也依然舞干鏚。

連神都是封的。

就這種不屈的精神,遇見洪水怎麼可能躲避,當時,老祖宗的想法肯定是幹翻他。

這種不屈的精神,是支撐我們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的脊樑。

君不見,五胡亂華,我漢族人被稱之為“兩腳羊”。最後呢,隋朝大一統,其中一族都被我們殺絕種了。

君不見,契丹女真蒙古輪流辱我漢族,最後還不是被明太祖遠擊千里。

君不見,八國聯軍日本侵華曠日持久的戰爭終究我們還是挺過來了。

我們血液裡就帶有這種不屈的精神。即使有一段時間倒下了,但我們終將崛起。

這就是我們遇見洪水和西方選擇完全不同方式面對的原因。


幻空秋楓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 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中國也有靠神仙不靠自己的神話傳說。沒必要上綱上線到民族性的程度。


北門猿


是西方人以自私自利為中而中國🇨🇳以大多數為中心,而現社會……唉……不說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