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这个电影怎么样?

牛逼虹虹


《狗十三》这部电影怎么样?

“被剥落的是天真,留下的是青春”—这是海报上印有的一句话。

从海报上看:一位看似温柔的中年男人拿着刻刀正在雕刻一位女孩,女孩静坐着没有任何表情,脸上一大半已经被雕刻好,另一半还只是雏形,伴着刻刀脸上掉着碎屑,旁边还有另外几只手,拿着各式各样的刻刀挥向女孩……

再来看电影的名称—狗十三,没错,这就是剧中的两个主角,狗还有十三:一只狗,这个十三岁的女孩儿。

然后再看片名的英文翻译“Einstein and Einstein”用我小学毕业英语水平翻译出来就是“爱因斯坦和爱因斯坦”。那为什么片名不叫这个而是狗十三呢?

别急,我们先来看一下剧情!

影片中的李玩也就是我们的主角十三岁的女孩儿痴迷于物理学,然而父亲却让她报英语班,在父亲的胁迫之下她不得不妥协,父女俩的关系也闹得很不愉快,于是作为补偿父亲送了一只狗给她。

对物理学感兴趣的她给狗起名“爱因斯坦”。

起初当爱因斯坦来的时候,李玩很排斥她,因为自己是一个被父母忽略的女孩儿,一个人孤独的生活在爷爷奶奶家,一个人习惯了,自然不太容易接受别的事物。但很快李玩就被这个小东西打动了,与它同吃同住当作自己的闺蜜,小姑娘的孤独可想而知。

紧接着爱因斯坦不慎走失,大人们也没有去找,作为和自己形同家人的狗狗丢失,十三岁的女孩儿像天塌了一样,不顾一切的去寻找爱因斯坦,而这时父母又是一招“作为补偿”试图用一双轮滑鞋让李玩罢休。李玩完全依旧在死死寻找,爷爷受伤,奶奶走失。他们又一招“作为补偿”买来一只相似的狗并谎称是爱因斯坦,当然这也无济于事了。

忍无可忍的父亲,一改之前的温柔面孔对李玩大打出手,用暴力结束了李玩在他们眼中的任性,没有一丝留情。

紧接着又是一波“作为补偿”,将李玩抱在腿上安慰道歉,并承诺带她去看天文展览。


父母离异后,李玩的看护人就是爷爷奶奶。在他们眼中李玩同样需要补偿,于是对她格外疼爱。

种种的行为都只是在向李玩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听话!

听话,懂事,长大。这三个词在他们眼里已经是一条根深蒂固的链子。

爱因斯坦在最后被李玩在街上偶遇,它有了新的主人,新的名字。李玩只是一句“还好它没认出我”


就像她在找狗绝望后用书中的道理安慰自己的一样“在这个宇宙之外,一定还有无数个同样的宇宙,包含着我们所有可能性的集合。这样,没有完成的事就会在某个宇宙被完成,错误的选择也会在某个宇宙被纠正。”

李玩和爱因斯坦一样,狗就是她的分身,在大人眼中,孩子就像小猫小狗一样,受委屈了哄哄就好,最终任人冷落、玩弄和抛弃。

“没人注意到我们在什么时候忽然就长大了,一切好像自然地发生了,但那一天的到来其实是很残酷的。这是导演曹保平的话。

《狗十三》是一部勇于直面现实的好片子,没有一味的说教和批评,而是一种更写实的手法表达了某种无奈。

狗是引题,十三是成长,狗十三是伪善的成人世界。

年度十佳的片子,值得去看!


剧荒小哥


13岁的李玩是一个普通的少女。

父母离异,李玩跟爷爷奶奶住。

离婚后不久爸爸就又结婚了,李玩多了一个后妈,以及同父异母的弟弟,这下子爸爸更加顾不上李玩了。

后来,爸爸送了一条狗给李玩,李玩给狗起名“爱因斯坦”。

李玩放学后,终于不再那么无聊了,终于有个能陪她玩的玩伴了。

可惜有一天,狗丢了,全家人赶紧想办法,看怎么转移李玩的注意力。

全家人都想不到,李玩知道消息后,像疯了一样,跑出去找狗,一边找一边哭,嗓子都沙哑了。

找不到狗的李玩,回到家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边哭,一边在窗户玻璃上写着狗的名字。

《狗十三》在2013年就已经拍摄完,但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导致一直没能上映。

《狗十三》导演曹保平,曾拍过《光荣的愤怒》、《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口碑与质量,都杠杠的。

《狗十三》看着好像是少女丢狗后发生了种种事情,其实背后,有更深层的意思。

长大后我们都变成了,曾经讨厌的人,小时候说,我长大后不要变成这样的人,然后发现自己虽然没有成为这样的人,但也差不多了。

长大,就是将自己以前不屑一顾的,慢慢的在乎起来,也慢慢懂得了,换位思考。

其实在我们哪里不知道几线城市了,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都没机会跑出去找狗。

家里人也不会想着,这么去安慰你的,哪里有这么多时间来哄你?不用干活了?


爱玩爱看



我喜欢这部能刺痛我们这一代人神经的电影,有血,有肉,有温度,有感动,有思考,也有反思,我们需要这种敏锐凌厉的电影,把青春发生的狗X事,赤裸裸不留余地的放在我们面前去鞭挞。

关于青春的电影我们拍的太多,可是烂的也太多,而曹保平导演却能够抓住生活化的故事来表现属于我们那个时代的青春,将镜头聚焦于李玩这个女孩以及一只名叫“爱因斯坦”的狗,向我们传达有关家庭,有关教育,有关青春叛逆的故事。

女孩李玩的青春就是在不断的成长,不断的失去;伴随着养狗、丢狗、找狗,李玩经历了一系列的反抗和妥协;曹保平导演用不同的视角和符号来表现这段成长过程中的苦和痛,虽然犀利,却还是让人感动和深思。我们在《狗十三》里不仅看到了整个家庭教育的苦涩,也看到了男尊女卑的无奈和酒桌文化的虚伪。

两段情节最打动我,一段是李玩因为狗的丢失而出去喝酒,回家之后便遭到父亲的打骂,看的时候很有感触,之前也因为某些事情被爸妈打过;但是父亲这个角色并没有那么冰冷,他是有温度的,有对女儿的疼爱和抚慰;父亲是具有双面性的,他有对女儿的矛盾也有自己的负担。


另一段则是李玩在家庭聚会的饭桌上面无表情的一口一口吃着伯伯夹给她的狗肉,失狗的苦还未散去,却还憋着吃下了狗肉,这是李玩最大的改变,从成长步入了成熟,他接受了这个妥协,向成人世界的一种无力温和的妥协,这也是一种和所有人的和解;

中国式的家庭和教育是永恒的难题,父亲、继母、爷爷奶奶、堂姐、弟弟,这里所有的人没有对和错,他们在孩子成长的青春里伴随着李玩一起焦虑,一起叛逆。

为什么李玩最后没有认领“爱因斯坦”?也许这就是她对自己的诀别,也是她对所有人的妥协,这份诀别和妥协像凌厉的刀子一般轻微的划过你的皮肤,感到疼得一刹那,才突然发现青春就是这般刺痛。
一件有趣的事:现场提问观众好几个都是中传的学生,曹保平导演说要来咱们学校客座,竟然很期待了……


幸运FX影视


这部电影就像鲁迅的作品一样,要根据它所处的文化社会背景,才能更好得去理解去接受它。人物角色表达得很自然,跟随镜头走,我们看到13岁的李玩,为前后两个取名为爱因斯坦的狗从为何所得到又为何所失去,到最后还得佯装开心吃下狗肉,她反抗过,她呐喊过,可命运就像极她养的狗,不管事出何因,只要你乱狂吠,咬人就得遭“虐”,就得送狗肉店。影片种种情节无不在讽刺着那个腐朽思想以及它的行为,让人愤怒又无奈,惋惜又难过。


大V视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