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人的十种面,原来每一碗都是一种乡愁!

玉门,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以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形成的绿洲农业历史久远,如今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玉门又因为地处我国东西交通之要冲,位于丝绸之路必经之地,自古以来便是南北商贾贸易集散通衢之地和东西方文化汇聚之处。本地自产的优质小麦,经各地、各民族不同人种关于面食做法的传承和创新,形成多种多样的面食,可谓五彩缤纷、蔚为大观。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生活实践当中,经玉门人民不断总结、改进和创新,保留下来的常见的面条的做法就不下数十种。这些面条不仅花样繁多,各具特色,营养丰富,而且每一碗面都有它独特的内涵。这是世世代代玉门人民通过聪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赋予面食的淋漓尽致的表达;也是寄托了不同心愿和表达的象征体,在民间倍受青睐。

今天,就让小编带你了解一下玉门人民常吃的十种面吧!

拉条子

玉门人的十种面,原来每一碗都是一种乡愁!

玉门居民日常生活主食之一。做拉条子和面时加入适量食盐,经过反复揉、醒等工序,做成面剂,食用时搓圆拉细入锅煮熟。细圆的叫鸡肠儿,更细的叫一根线,宽扁的叫宽心面,窄扁的叫韭叶子。食用时拌入各种炒菜或醋、辣子、蒜、汤菜等佐料即可食用。

臊子面

玉门人的十种面,原来每一碗都是一种乡愁!

臊子面以手工制作为佳,和面时加入碱适量和硬,多揉多醒。臊子汤以萝卜、洋芋、豆腐、紫菜、粉面子为主,加入佐料做成荤、素两种均可,待面下熟后拌入即可食用,常食臊子面有驱寒暖胃之功效。

手擀面

玉门人的十种面,原来每一碗都是一种乡愁!

过去老百姓家中常做的面食之一,做此面必备的工具是一张大的面板,很有技术性,非一朝一夕可以练就。俗称“硬面”,和面时除了放盐,加入碱就是“碱面”,加入菠菜汁就是“菠菜面”,还有许许多多中做法。现如今被压面机取代,许多中年人都已不会擀面了。手擀面可做干饭,也可作汤面,切法不同叫法也不同,如“扁豆面”、“甜面条”“面旗子”“丁丁面”等等。

杏壳娄子

玉门人的十种面,原来每一碗都是一种乡愁!

又叫猫耳朵。先将面粉和成较硬的面团,揉搓均匀并有弹性时,再揉成圆形,按扁,擀成薄片,切成小方块,撒上面粉,用右手拇指压住小面片,向前一推,小片即成猫耳形。煮熟食用时配以菜肴干吃或浇拌汤吃均可。

揪片子

玉门人的十种面,原来每一碗都是一种乡愁!

制作与拉条子大致相同,将面擀开切成宽条形,拉匀后趁着锅中水开时逐个揪入锅中,待揪片子煮熟时拌入佐料即可食用。可做干面,也可做汤面。干揪片如果和菜炒就是炒面片,也可拌着菜吃干拌面。

炮仗

玉门人的十种面,原来每一碗都是一种乡愁!

制作程序与揪片子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将拉条面擀开后切成圆柱形,拉匀后趁着锅中水开时逐个小段揪入锅中,成品形似鞭炮(炮仗),因此得名。可做干面,也可做汤面。可炒可拌可荤可素。

刀削面

玉门人的十种面,原来每一碗都是一种乡愁!

先将和成的硬面团反复揉搓成长方形的块,接着用左手掌心托起,右手拿刀依次削面,呈三棱形状,加工时加入肉丁炸酱、三鲜卤等即可食用。

炸酱面

玉门人的十种面,原来每一碗都是一种乡愁!

制作炸酱时,将锅上火放油烧热,肉丁煸炒至变色,下入面酱炒透,加入葱花、姜末、精盐,用水淀粉勾兑,然后浇在面条上,或撒上焯过切碎的蔬菜或黄瓜丝等,将加工好的面条下锅煮熟拌酱即可食用。

素拌凉面

玉门人的十种面,原来每一碗都是一种乡愁!

先将菠菜洗净,入开水锅中焯熟,捞出透凉后切成长段;青椒洗净,切丝焯熟;榨菜切成米粒状;大葱切成小葱花;大蒜剁成蒜末待用;接着将煮熟的面条过凉沥干后拌入少许熟油,盛入盘中。加工时,将酱油、香醋、精盐、味精、香油、鲜汤等调味料放入碗中,呈凉拌汁,浇入面条中。然后依次把菠菜段、榨菜段、青椒丝、葱花和蒜末放在面条上,拌匀即可食用。

长寿面

玉门人的十种面,原来每一碗都是一种乡愁!

先将熟鸡蛋去壳切成两瓣,香菇切片,韭黄、青菜切段,葱、姜切末;接着将手擀面入锅煮熟捞出装碗。再将炒锅上火烧热,下油,放入红烧肉、葱、姜末爆香,最后下入高汤和调味料,汤沸时下入香菇、韭黄、青菜、熟鸡蛋等,调好口味,离火,盛入碗中即可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