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級沒有作業,都是為了孩子的視力?


一二年級沒有作業,都是為了孩子的視力?


如何培養天才?

文 / 涼爽

人生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在孩子告別幼兒園,踏入小學生的階段,學習掌握知識,為他們以後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就是他們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使命。

為了這個使命,家長們可謂操碎了心。

老師說要買XX書,買!

朋友的孩子報名了XX班,報!

隔壁領居的小孩十二點才睡覺,我們繼續學習!

無論國家出臺政策如何花式為小學生減負,孩子的書包重量和作業數量總是有增無減。中國式父母認為,學習就是孩子的一切。

一二年級沒有作業,都是為了孩子的視力?

一二年級沒有作業,都是為了孩子的視力?

一年級的孩子沒有作業了?

2018年8月30日,國家衛健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方案要求強化年級組和學科組對作業數量、時間和內容的統籌管理。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家庭作業完成時間不得超過60分鐘,初中不得超過90分鐘,高中階段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寄宿制學校要縮短學生晚上學習時間。

12月7日,教育廳聯合省衛生健康委起草《廣東省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公佈。

一二年級禁止佈置家庭作業?沒看錯,方案一出,確實減輕了一二年各科老師的工作壓力。但,苦的是孩子,焦慮的是家長。

“什麼?老師不佈置作業?沒有作業可不行,黃岡小狀元先來一套,課後再加多一個那個XX興趣班吧。”

其實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老師們還是會讓孩子課後讀讀背背拼音和字母單詞的,一二年級正是學習拼音的基礎,讀讀背背非常有必要。

學校課業的減負,帶來的是家庭作業的函數增長。爸爸媽媽紛紛充當第二位班主任,自覺負責其孩子的學習與作業。

各種課後興趣班、補習機構的日益火爆,背後是中國家長集體焦慮的函數式增長。“一二年級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的政策似乎並不是好事。

一二年級沒有作業,都是為了孩子的視力?

一二年級沒有作業,都是為了孩子的視力?

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國外更是如此。

有一些家長認為國外的教育是人性化的、科學的,甚至是快樂的,其實在國外,優秀的學生一樣需要非常努力學習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成績。

但國外確實存在一些相對寬容的教育課程,比如英國的一所公立小學,上午9點上課,下午4點半就放學,課程科目各式各樣。學校更多的是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比如體育特長、口語表達能力、生活能力、社會交往能力、探索和解決問題能力等。課後作業幾乎全是閱讀。這似乎是國內不少家長都羨慕的國外教育。

國內理解的美式教育其實也只能說是美國中產階層的教育,而非頂級教育。父母認為孩子接觸了國外的公立教育,享受精彩多樣的學習,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還有大量富餘時間培養孩子的優勢項目,沒有過重學習負擔,真正開始快樂學習,但卻慢慢覺得不對頭了。

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和計算能力下降了,也不如在國內勤奮努力了。

學區房並不是中國獨有的,美國社區同樣有著明顯的區別,比如富人區和窮人區,中產階級也有專屬的一片區。基本上,孩子們只會和同一階層的孩子一起生活、上學。

每年從英國的伊頓公學等5所私立學校裡考上牛津、劍橋兩所大學的人數,與全英國1800所公立學校考入這兩所學校的學生總數相差無異。所有家長都希望孩子考上英國私立學校,從而邁入高等學府。

但英國私立中學考試題的難度不比國內的高考差,繼續在公立學校裡“快樂學習”下去,孩子根本考不上名牌大學。

英國喬治小王子在私立學校Thomas's Battersea 托馬斯巴特西學校就讀一年級。去年在學前班裡小喬治學習了法語、計算機、藝術、音樂、戲劇以及芭蕾等課程,今年他將學習科學、歷史、地理、數學、英語、體育、連筆書寫、流利的演講。

英國小學一年有三個學期,每一學期的學費是6110英鎊,私立學校與平民化的公立學校收費不同,高昂的學費匹配的是頂級的教育資源。

英國的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截然不同,管理嚴格,作業量大,競爭也大。但每年學費至少2萬英鎊(大概18萬人民幣)。2016年全美高中排行榜中全國第19名、加州第1名的惠特尼中學有個“三個數字4”的故事,即“4小時睡眠、4杯咖啡、GPA4.0,意味著想獲得滿分4分,每天只能睡4個小時,需要喝4杯咖啡。從幼年開始進行金字塔式的學習,多角度融會貫通,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觀和知識系統。實際上,這才是西方的精英教育。

值得慶幸的是,中國以公立學校為主,階級教育差異沒有國外那麼顯著,前幾年取消了高考加分的政策後,即便是重點小學、重點中學更多的是看考試成績,在公立學校裡也不存在高昂的學費。

一二年級沒有作業,都是為了孩子的視力?

一二年級沒有作業,都是為了孩子的視力?

教育誤區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的父母都有什麼育兒誤區?

一、低質量的陪伴

孩子在寫作業,家長一邊刷手機,一邊監視孩子。給孩子玩iPad、手機或者看電視,是解放父母的好辦法。國外兒童學家提到,如果孩子們在其很小年齡的時候接觸科技,他們也許會不再有想像力和創造力。

美國兒科學會和加拿大兒科組織表示,0-2歲的嬰兒不應該接觸科技,3-5歲的幼童每天不超過1小時,6-18歲的孩子應該限制在2小時以內。

二、不注重體育鍛煉

美國人注重體育運動,不僅為了強壯體魄,還為了從小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奮力拼搏向前。

防控近視不僅僅只是控制作業量這麼簡單,而是需要引導孩子用科學的方法去學習和護眼。

最後,用愛德華談如何教育兒女的話作為結尾。

“我有很成功的孩子們,於是人們總是想仿效你的模式,但事實上,我們並沒有採取什麼特別的育兒方式。”

“為人父母,我只能說,你的確可以為子女安排你想要他們過的生活,但這不一定就是他們想要的。父母應該鼓勵他們追逐自己的夢想。”

沒有完美的育兒方法,只有最適合孩子的育兒方法。

一二年級沒有作業,都是為了孩子的視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