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体航母前景如何?

寻找丢失的方向盘


近年来,航空母舰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这是在二战之后从弹射器、全通式斜角甲板、雷达空中管制设施、光学助降系统、封闭式舰体、侧舷升降机、耐高温飞行甲板、编队航空打击综合指挥中心等代表航母发展新趋势的设备之后,又一次出现的,包括开始采用电力推进技术、双舰岛设置、隐身化设计、核动力、航空能力强化等,这其中还出现一种呼声,也就是双体航母。

图为一种双体航母设想图,可见双体航母可以有宽阔的飞行甲板。


双体航母,顾名思义,他有两个舰体,这样的航母是从近年来的双体穿浪型舰船的思路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航母设计,他拥有两个舰体,在两个舰体的上甲板上搭建起飞行甲板和机库等设备,舰岛位于其中一个舰体之上。这样的航母最大的优势特征就是排水量不做较大的提升,吃水深度增加不大的基础上,可以拥有一个宽阔的飞行甲板和一个足够大的机库,而且军舰的航速很高。

这种双体驱逐舰的设计也许就要变成现实,毕竟美国的濒海战斗舰已经有了三体方案。


有人指出,双体航母的适航性也很不错,这一点可以从其他的中小型双体穿浪军舰具有很好的抗横摇性能看出来,因此他应该也具备在高海况下航行的能力。其次,这种航母可以在反潜和隐身能力上比较好,他可以在双体中间下部布置专门的反潜设备,可以吊放巨大的反潜声呐,甚至设置一个大型的声呐基站,就和双体音响船一样。

双体航母最大的好处是保障大,又能保障轻。


拥有那么多优点的双体航母,为什么还没有建造?这一方面涉及到工程学的问题,毕竟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搞过这么大的双体军舰,最大的也不过数千吨而以,远远达不到建造航母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和目前航母的动力形式有关系。要建造巨大的双体航母,就必须要掌握分布式的动力模块技术和大功率的电力推进技术,否则,原本单体航母中间下部大量占据空间的动力轴系将会无从布置。

双体不会影响适航性,相反对于适航力有好处。


因此,这样的航母从战术上来说,是非常可行的,也是可以建造的,也具有他的优势特征,但是从技术角度而言,目前实现起来难度还是很大的,包括材料技术、动力小型化技术等,这些技术一旦突破,那么大型双体航母就不会只是设想了。


海事先锋


双体航母的前景如何?理想很骨感,现实更骨感。


他有很多优点,比如说航速快(水线小,阻力小)。再比如说,它的甲板面积更大。除此以外嘛,那就到处是缺点了。

比如说双体航母,一个船体中的鱼雷,另一个也不要想跑了,能被拉到海里去。

再比如说双体船,他现在最大的都没突破1万吨原因就应力集中问题。双体三体多体船对于刚才的要求非常高,而且也非常容易导致金属疲劳,从而导致就吃着火锅,船给断了。

还比如说你打算把舰岛放哪?放中间?在天国的加贺号航母表示,飞行员一紧张吧,就喜欢往左拐。然后见到在航母的正中央,后果自行想象。

一条福特的造价不过150亿美元,而一个双体船的话,造价就是乐观,估计也得300亿美元呢。这个钱实在是伤不起呢。

以及航空母舰本来就是用来欺负小国的,你就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傻不傻呀?阴沟里翻船不就亏大了?

要是和大国打?怎么我怕你是看不起氢弹喽。


寻找丢失的方向盘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军舰是美军的“福特”号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112000吨,舰上训练、工作的人员高达5260人,宛如一个小型城镇,庞大的舰身横亘在海面之上,异常壮观。现在,很多国家的设想蓝图中,出现了一款体型足足是“福特”号航母两倍的巨型军舰,那就是双体航母。顾名思义,双体航母就是将两个航母拼在一起的产物,这不是小编脑洞大开夸夸其谈,很多国家都提出过这个方案。人力无穷尽,追求也没有终点,如今,航母数量不断增多,只是单纯的研习之前的做法,存在一定上限。再加上,单体航母空间严重不足,航母甲板密密麻麻堆积着各种舰载机,即使是10万吨航母,舰载机数量最多也只有90架。

而一个排水量18万吨中规中矩的双体航母理论上就能够搭载160架左右的舰载机,如果放到我国,便可以搭载125歼-20战斗机,听起来似乎很不错。况且,大家都知道,多船体结构的军舰早就已经问世,像我国的022型导弹艇和美国的滨海战斗舰就是其中的代表。所以,这种设想并非空穴来风,那为什么现在即使公认最强大的美国海军都没有建造双体航母呢。

归根结底还是双体航母的设计理念存在很多瑕疵,比如,双体航母不像是阴阳两级互相制衡,而是共存共荣。将如此庞大的舰体放在大风大浪的海面上,双体航母两边就会受力不均,然后互相拉扯,产生极大的扭矩力,使双体航母中间连接的部分发生断裂。另外,要建造双体航母必然需要更大的造船厂,美国都没有这么大的船厂可以承建这项巨大工程。

其实,任何武器问世都是推翻了无数次设计方案,经过层层演练才会被装备至军队,毕竟是要上战场,涉及人命关天的真家伙。一味的追求大而全,而放弃武器的合理性,这是行不通的。美国也认为10万吨级别的航母已经是目前最佳选择,继续往大造,那就是浪费,除非,以后军工的发展可以达到更高的级别,那就不是现在所能想象的了。


迷彩虎军事


双体航母,现在只是一种传说,还没有落实到设计上。但是双体船却是有的,一般都在内河或者近海。

从双体船来看,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在甲板比较宽敞,承载的负荷以及容量逗比单体船要大要多。弊端是行动没有单体干脆利索,中间结构受力难以均衡,在受到打击的情况下,容易分离。

由此可以看出,发展双体航母,要牵涉到很多因素,因为航母不可能在内河、近海一些地方,而是要进入大洋,远航,要承担战机起降,不仅要经受风浪自然的考验,还要经受弹药打击的考验,所以这项工作,在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尝试建造双体航母。


恼人梧桐


网上不断有人提出双体航母的假设,理由是有许多优点,特别是可以大大增加航母飞行甲板的面积,提升舰载机搭载数量和甲板作业效率,继而成倍提升航母的作战能力。这听起来十分诱人,可是,为何各国海军都没有建造双体航母呢?

其实双体航母并不是什么新鲜概率了,早在1926年,意大利工程师亚历山德罗·圭多尼(Alessandro Guidoni)就提出过采用双体船形式的航母。他认为以当时意大利的经济能力,可能负担不起大型航母,因此需要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压缩排水量。为了在减少吨位同时保持航母的作战能力,他只能剑走偏锋,采用奇特的双体船船型。可是,相较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他的设计显然过于超前,因此没能变为现实。我们能从中窥探双体航母的缺点和不足。

第一个缺点就是抗损能力不行,双体船要求两边船体重量相同以保持平衡,要是两边船体受到攻击进水导致重量失衡,双体船就会倾覆。并且由于船体小,储备浮力较少,没有多少空军可供注水平衡。而航母属于军舰,是拿来执行作战任务的,对抗损能力是有要求的。当时的那位意大利设计师认为,他设计的航母足够小,排水量只有3500吨,吃水很浅,只有两三米,被鱼雷命中概率较低。可是,如果换成现在的大型航母,吃水必然在10米以上,肯定会被鱼雷命中。并且现在的威胁可比当年要大多了,不仅是鱼雷,那些攻击水线部位的反舰导弹,也能造成严重的进水,继而威胁到航母的安全。


第二个缺点船体空间狭小,影响舰内设施的布置。首当其冲是动力的布置,当年的意大利设计师也意识到,因此选择了96台航空发动机,现在有了功重比更高的燃气轮机,也就问题。但更大问题是,那些设想的双体航母的载机量往往超过现有航母的几倍,这意味相关的配套保障设备和补给容量也要成倍增加,可是狭小的船体不允许增加这么做,这意味双体航母无法保障其所搭载数量的舰载机。而那位意大利工程师的设计航母,其载机量只有十几架,还是可以保障得了的。


诸葛小彻


没有双体航母的市场。

航母是用来保护运载舰载机的,双体航母表面上把载机最大化了,但载机的安全却是最小化了。航母本身的安全关系到全全部载机和人员的安全,双体航母的坚固性比不上单体航母,其中弹后的抗沉性能远远不如单体航母。

双体航母的发展方向只有浮岛,浮岛是一个海上基地式浮动机场,本身只有最高3-4节的移动速度,总吨约为20万吨,分上下两层,上层飞行甲板长度足够自然起飞,下层机库,也有船舶停靠的码头,下面是N个空心大柱子,柱底是水箱可吸,排水分别用于稳定或移动时。对于没有海外基地的国家有一定吸引力,但因耗费太高也没有实际产品。


龙骧虎贲九天游龙


双体航母是太能忽悠了,世界玩航母的前辈国家没有一个造,中国还在小学时代就独创,未免脑洞大开了,个人认为中国航母先玩老套,先学走,别胡思乱想了,双体航母世界没有,谈什么前景呀,建议,中国航母还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大了发展,其他全是瞎想,胡说八道,。


东龙45


基本上没前景,如果造到能满足滑跃或弹射起飞主流固定翼飞机的尺寸最少7-8万吨以上基本没有建造和使用的条件。第一没有那么宽的船坞;第二没有那么宽的龙门吊;第三巴拿马和苏尼世都无法通过;第四很多入港的航道宽不够。就好比在现有道路和制作环境下造个4米宽的车一个概念。


TeRryCao


个人感觉没啥子前景,双体船优点是甲板面积大,稳定。但是两个船体中间受力太大,几千吨的双体船还可以,到了十万吨级别的就是大问题了。万一一边中弹进水倾斜了还是无法起降飞机。双体船比单体船优势不大,性价比不高。


大老虎小喵喵


我觉得双层航母更好,顶层降落玩,二层起飞双层错位布局,这样也许许效率更高,而且起飞层就是机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