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在清朝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谭谭再回首


可能受到某些影视作品的影响,很多人都以为在乾隆时期,纪晓岚的地位是与和珅平起平坐的,二人同为乾隆的左膀右臂。



其实这完全是影视作品出于节目效果的考虑,乾隆时期的纪晓岚,跟和珅相比不是一个档次的。

乾隆时期的纪晓岚,最大的官职其实是礼部侍郎和兵部侍郎,其次为詹事府詹事。


清朝的礼部,其职责为分为多块,比较主要的有礼仪、科考、外宾接待。也就是清代的礼部相当于现在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三个部门部分职能的综合。而礼部侍郎,则是礼部的副长官,清朝属于从二品,类比于现在的教育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外交部副部长三个职位部分综合体,属于副部级官员。

至于兵部,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大概就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兵部侍郎,同样是从二品,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副部级官员。

詹事府,主要是为辅佐太子而设立的,无法对应现在的职位。詹事府的长官为詹事,正三品。由于清朝自雍正以来都是秘密立储,不设太子,詹事府其实没有啥实权。

而乾隆时期的和珅,满洲正红旗出身,对于乾隆来说属于自己人。所以和珅担任职务都是位高权重的,比如说内阁首席大学士(相当于国务院总理),其他的还有户部尚书、吏部尚书、领侍卫内大臣等。


用现代的话来说,乾隆时期的和珅已经国级领导,而纪晓岚不过是副部级领导,中间相差不是一点半点。另外和珅还有爵位“一等忠襄公”,正儿八经的公爵,这是纪晓岚所不具备的。

不过,到了嘉庆时代纪晓岚混了几十年,也终于熬到头了,担任了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兵部和礼部前面已经说过了,这两个部门的长官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妥妥的正部级。

而协办大学士,可以理解为纪晓岚终于进入政治局了,成为其中一名委员,已经开始触碰到权利中心的最外缘,可惜此时的纪晓岚已经是灯枯油尽了。


胡史乱翔


纪晓岚一辈子在官场混得也不差,只是跟和珅比要差得多,但其实纪在乾隆的最后十年的官也不小,也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那种官场小角色啦。我们梳理一下他的官场经历,并把和珅的时间线放到纪晓岚的时间上对比一下。

  • 纪晓岚的书法《临圣教序》,还别说跟乾隆的招牌书法“面条字”神似


乾隆十二年(1747年)他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成了举人。但过了七年才真正走进官场的大门,乾隆十九年(1754年)他才考中进士。这一年算是他进入官场的开始。

考中进士后,他长年在“翰林院”为官,从庶吉士(翰林院实习生)做到编修(正七品)。翰林院是从二品单位,职能和地位相当于今天的中央政策研究室(正部级),编修相当于中央政策研究室正处级研究员。翰林院的头头是“掌院学士”(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纪晓岚虽然是靠翰林院起家的,不过一辈子没当过掌院学士,反倒是和珅当过这个官。

  • 清代翰林院的布局图


他在翰林院差不多干了十四年,才有了真正的升官,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他当上了翰林院的侍读学士(从四品),相当于中央政策研究室某政策研究局局长(正厅局级)。但是这一年乾隆搞反腐,准备办两淮盐运使(东南盐业总公司总经理)的卢见曾贪污案,纪晓岚跟卢见曾是姻亲,办案期间他给卢通风报信,事发后被罢官流放乌鲁木齐。这下子十几年的官场努力化为乌有了。

三年后的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纪晓岚回到京城,重新从翰林院编修干起,但这回他运气比较好,当时乾隆正在搞大型文化工程“四库全书”的编辑工作,于是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纪晓岚以翰林院编修的身份负责“总办”四库全书事宜,几年下来,深得乾隆赏识,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库全书工程初步完成,乾隆非常高兴,下令要嘉奖纪晓岚。于是在第二年(1782年)他获得官场上的第一次真正的晋升,出任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


  • 四库全书:l四库全书可不是纪晓岚写的,他一辈子干的事只是给四库全书编目,然后给每本书写一个简介



纪晓岚在这段时间刚刚开始春风得意,不过这个时候整个清朝最得意的人是和珅,他在这时出任户部尚书(中央政治局委员兼财政部部长),同时还兼任四库馆正总裁,比只是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的纪晓岚地位高,而且还是纪的实际业务工作(编四库全书)的顶头上司。

  • 四库馆的正总裁居然是和大人,你叫老纪情何以堪!


当上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后,他在开始在官场上真正有了存在感了,并且从此一路高升。乾隆五十年(1785年)他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后来他又转任礼部尚书,礼部尚书地位高,已经进入国家领导人行列,相当于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宣部部长了,乾隆的最后十年,他基本上就在这两个职位转来转去。

  • 穿着一品文官补服(仙鹤)的老纪


纪晓岚在礼部尚书(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宣部部长)和左都御史(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上面打转的十年,和珅则开了挂的升官,官至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兼管吏部、户部,封三等忠襄伯。这时的和珅相当于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并主要分管全国的人事和财经工作。

不过,嘉庆时代,纪晓岚成了朝廷里少有的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嘉庆十年(1805年)他做到了人生的最高官职——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相当于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兼国务院副总理。不过一个月后他就病死了。


只爱潘多拉


纪晓岚一生担任过不止一个官职,但最高也只是从一品,乾隆时期,他比起和珅来还是有相当明显的差距的。但是到了嘉庆时期,他这个从一品的含金量,恐怕比很多正一品更高。

纪晓岚在为官初期担任的是各种纂官,从六品,主要职责为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按现在考虑,大约是秘书处秘书的样子。

之后,他就升为了提督学政,主持秋闱,也就是乡试。这一级属于正式科举的最低一级,所谓“秀才赶考”就是这一级了。被这一级录取的人就是举人,也就是文人跳出苦海的第一步,纪晓岚主管一个省的乡试。提督学政属于“大马拉小车”,按地位来讲,属于以副部长的身份担任省厅职责,品级只有从五品,但实权巨大。

之后纪晓岚有段时间被褫官,乾隆38年开始担任《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只有从三品。实际上,电视剧里最大的误会是在这,“《四库全书》的总纂官”这个职位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是京官里比较低的。

直到乾隆56年,纪晓岚任《八旗通志》馆总裁的时候,才不过正三品,大约相当于国家总书库的总负责人。

纪晓岚真正得到“质”的升迁,是在嘉庆登基以后。纪晓岚干了一件最露脸的事,就是从“太上皇”乾隆的手里,帮助嘉庆把玉玺要来了。

之前,纪晓岚不过是个从二品的礼部侍郎,在嘉庆元年调任了兵部侍郎。虽然表面看起来是平级调动,但兵部侍郎有军权,而且是实权。

这之后,兵部尚书,也就相当于国防部长;左都御史,大约相当于最高检检察长;吏部尚书,相当于全国总组织部长,官越来越大,实权越来越重。

至于受封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其实对他来说,这些虚衔已经无所谓了。

只因为纪晓岚要玉玺的功绩,他这个从一品的含金量,真的比其他正一品牛得多,嘉庆对纪晓岚可谓无比信任。当然,这些事发生在后期的后期,那时候乾隆也好和珅也罢,就连纪晓岚自己,也没多久活头了。

其实在清代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官高未必权重,官低权力不一定小。事实上,如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仅仅是看上去官小,实权却极重。甚至说,到了京察大计的时候,吏部侍郎比吏部尚书还牛。县官不如现管嘛。

历史山的和珅是个贪官,但纪晓岚未必清白多少。一妻三妾,史料查实的,京城里就有两套住宅,除了两进四合院的阅微草堂,在珠巢街还有一所宅子。珠巢街啊,知道老北京“东富西贵南贫北贱”的说法吗?纪晓岚如果不是在嘉庆登基时帮了嘉庆,就算被斩了也一点不奇怪。


纯钧LHGR


嘉庆十年正月二十六日(即1805年2月),纪晓岚当上了他人生最大的官: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管国子监事。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兼教育部部长。

可惜,半个月后,纪大部长就在82岁的高龄上驾鹤西去了。


我国古代公务员级别,一共分九品,例如九品芝麻官,就相当于现在的乡科级干部。

其实每一品级里又分为“正”和“从”,类似于正和副。这么说来,古代官员级别被分为九品十八级。

但正一品和从一品都属于一品大员的范畴,我觉得,正一品相当于现在的正国级干部,从一品相当于副国级或正部级干部。

在大清朝,一品官员主要包括如下15个职称:太师、太傅、太保、光禄大夫、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銮仪卫掌卫事大夫、建威将军、衍圣公(孔子后代长子世袭,是文臣之首)。

和珅是满洲正红旗,典型的八旗贵族,一等忠襄公、文华殿大学士,一等公爵那可是是超一品的存在。和大人就是这么拽,不仅根正苗红,还有军功在身。

此外,和爵爷(跟韦小宝有异曲同工之妙)还身兼数职,包括了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尚书,领侍卫内大臣等,都是手握实权,容易产生腐败的关键岗位,这些也正为和大人成为一代巨贪做好了铺垫。

乾隆爷在位时,和珅的风彩是纪晓岚无法比摩的。纪晓岚那种尖酸刻薄的文人形象,并不讨乾隆喜欢。

白了说,纪晓岚像一个戏子,因为纪晓岚读书多、反应快、说话有趣,好比相声演员一样,乾隆特把他留身边取乐,当宠物养着玩似的。

而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乾隆对纪晓岚委以心腹的桥段,只是张国立对张铁林的表达,属于影视意淫。事实上,和珅才是乾隆的最爱。

Why?你以为和珅真长王刚那损样?和爵爷长得帅啊,花样美男,跟乾隆最宠爱却被处死的一个妃子神似,乾隆对他移情,特别关爱。

大家可能不知道,乾隆是外貌协会的会长,他喜欢用和珅这样的靓仔。至于纪晓岚嘛,史绩记载说他“貌寝短视”,眼睛高度近视,还戴着眼镜,那造型跟黄飞鸿系列电影里的牙擦苏有得一拼。

在乾隆爷眼里,作为朝廷要员,你可以贪污、可以腐败、可以淫乱,但长得难看就太致命了。

所以,在乾隆爷手底下,纪晓岚官职一直不大。

但纪晓岚确实有才,他从小读书过目不忘,出口成章,是开了挂的学霸神童。纪公子的才气,比乾隆的口气还大。

相比于做官,纪大才子其实更适合做一个学术专家。

正因此,乾隆爷委任他总纂(zuǎn)《四库全书》。

由于纪晓岚编修整理的《四库全书》深得乾隆爷喜爱,大功一件,纪晓岚自此才算开始平步青云,官运亨通,一路提拔。

晚年的纪晓岚,虽官高名显,但在乾隆眼中,他始终只是个文学侍臣,形同俳优。

乾隆走了,嘉庆来了。

嘉庆的胃口比较大,总觉得自己吃不饱,于是,他把和珅弄了,把和家的谷子都变成了皇家的米。

从此,纪晓岚的春天也来了,完成了副部到正部质的飞跃。

虽然年纪大,但一夜五次郎的名号依然不能丢。家里老夫老妾不刺激,纪老喜欢去八大胡同里和莺莺燕燕们展开文化交流。

据载,樱桃街11号是他的最爱,到79岁高龄时,纪老仍坚持去听书、喝茶、泡妞。

大清媒体曾讴歌他:年已八十,犹好色不衰。鉴于纪晓岚老先生五十年如一日为大清服务业做出的不朽贡献,特提名为1800年感动大清年度人物。


南宫寻欢


清朝的时候,纪晓岚做的官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属于从二品官员,无论是他担任的礼部侍郎,还是兵部侍郎都是如此。

纪晓岚这个礼部侍郎和兵部侍郎,大致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副部长或者国防部副部长。注意纪晓岚担任的都是副部长。

要说这个官也是部级官员了,应该不小了吧。要是和五品、六品官员来比,纪晓岚的官职确实不小。

但是,大家都愿意拿他和和珅相比。

若是拿纪晓岚和和珅相比,两个人简直就不能比。

要知道和珅是一品大员,内阁首辅大学士,这个官职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总理的职位。你说副部级的纪晓岚怎么可能和和珅相比。

受张国立影视剧的影响,大家印象之中,纪晓岚和和珅是同一时代人,而事实上并非如此。纪晓岚比和珅年长三十多岁,也就是说,纪晓岚都功名在身的时候,和珅还是一个穿开裆裤的小屁孩。

但是,因为纪晓岚是汉人,和珅是满人。

所以,两个人在升官之路上,走起来就有了差别。

纪晓岚可以说是汉人之中最为聪明的,和珅是满人之中最聪明的。

但是,满人出身的皇帝,更喜欢重用自己的族人。这就是为什么和珅比纪晓岚小,官却比纪晓岚做的大的原因。

纪晓岚在乾隆帝朝当官的时候,主持过几年的全国高考事业。所以,纪晓岚的门生,真的是遍布天下。

因为主持高考事业,是需要经常往外地出差的,所以这就意味着纪晓岚不是经常能见到皇帝的。

因为不在皇帝身边办事,所以他的官职升的也没有那么快了。

后来,因为亲家卢建增两淮盐运使贪污案,纪晓岚被卷入到当中,并且被乾隆帝给贬到了新疆。

若是没有刘墉的父亲刘统勋,纪晓岚可能就会老死在新疆了。

因为纪晓岚是刘统勋的门生,所以,在乾隆帝要修《四库全书》的时候,刘统勋就把自己的门生纪晓岚给推荐给了乾隆。

纪晓岚大难不死,就是这样再次来到京城当京官的。

来到京城纪晓岚作为《四库全书》的主编,他的上司就是和珅。当然纪晓岚是因为编纂《四库全书》而名留青史的。

后来纪晓岚和刘墉两个人还把嘉庆给扶持到了皇帝的位置上,并且辅佐了嘉庆皇帝有几年的光景。

当然嘉庆上台后,就把和珅给抄了家,并且和珅还被刺死了。

所以说官当的大,有的时候也不是什么好事。


史学达人


这个问题,有点毁童年啊!

小时候,喜欢看《铁齿铜牙纪晓岚》,长大后,发现电视剧里都是骗人的。

原本以为,纪晓岚是两袖清风为民请命的清官,原以为和珅是贪墨成性谄媚没骨头的贪官,直到认真研读历史后,发现电视剧里的都是骗人的。

纪晓岚不但不是和珅的死对头,反而根本不敢和和珅对着干,反而在和珅和阿桂等人的斗争中,充当和珅的金牌打手,对和珅极尽谄媚之能事。

当然,电视剧本来就不是历史,只是让你喜欢上历史的一个引子。学习之路无坦途,如果看电视剧就能学好历史,那么中学和大学就不需要历史课了。

言归正传,说说纪晓岚的官职。

纪晓岚,名纪昀,晓岚是他的字,河北沧州人士。这个软骨头文人,居然和小旋风柴进是老乡,真是无语。

让我来给你概括一下纪晓岚的不断奋斗,最终被毁灭的一生。

1,科举入仕。

纪晓岚是标准的科举入仕,学而优则仕的封建士大夫。如果他生在明朝,也许是张居正、杨世清那样的名臣,可是他在清朝,注定会在大酱缸里不能独善其身出淤泥而不染。

纪晓岚从小就是神童,那是真正的学神考霸。科试考秀才,获第一名,乡试靠举人勇夺第一名解元。会试时,考了24名,殿试时考进士二甲第四。

在一连串耀眼的成绩加成之下,纪晓岚30岁点翰林授编修,成了清廷中央的储备干部,那一年,他才30岁。在翰林院,他一坐就是8年,期间纂修、总纂升的也不慢。

2,地方政务。

1762年,纪晓岚的官宦生涯发生总要变化,他奉命视学福建,官阶提督学政。学政,相当于主管教育的副省长,这无疑是有实权有油水的大官了。让翰林院出来的清流做学政,这是惯例。

又6年,纪晓岚担任贵州都匀知府,不久又被乾隆召回,但是纪晓岚为大贪官通风报信,被流放到乌鲁木齐。注意,这里是为贪官通风报信,不是被贪官栽赃陷害!自此,纪晓岚的官场生活暂时告一段落。

3,《四库全书》

1773年,乾隆要修订《四库全书》,让纪晓岚担任了总纂官。这个总纂官,大概相当于某个中央领导小组的常务领导。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几乎同时,和珅成为乾隆的侍从,开启了火箭般的升官。

1779年,纪晓岚担任了詹事府詹事,后来改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詹事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团中央重要领导,礼部侍郎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文化部外交部副部长,内阁学士相当于国务委员,这官,做的也不小了。

与此同时,和珅在御前大臣上学习行走,比内阁学士强多了,再说和珅前几年已经担任过了吏部和户部的侍郎,是实权部门的副部长,比纪晓岚已经高出一个身位。和珅的满人身份御前侍卫的身份在哪摆着,谁也不敢动他。

4,依附和珅。

1784年,和珅被授予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管理户部,年仅34岁的和珅,管理者清朝的用人权、财权,权势喧天,成为四大势力之一。乾隆朝的四大势力分别是阿桂为首的武官派、以刘墉为首的御史派、以钱沣为首的反对派、以和珅为首的贪官们。

按理说,纪晓岚是刘墉的父亲刘统勋举荐的,应该和刘墉站在一起,但他并没有,在御史们准备弹劾和珅时,纪晓岚说“水清讵免双鳌黑,秋老难逃一背红”意思是弹劾也没用,不过和珅早晚完蛋。

纪晓岚对和珅的曲意逢迎让他在乾隆朝活了下来,到嘉庆登基,他终于当上了吏部,兵部的尚书,进入了清廷政治核心。

嘉庆十年,老迈的纪晓岚得以82岁高龄寿终正寝,这算是官场中最难得的存在了。


历史知事


很多年前有一部热播剧叫做《铁齿铜牙纪晓岚》,上面的纪晓岚和和珅斗智斗勇非常的有意思,但是也体现了一点,编剧没有一点历史常识,在真实的历史上,纪晓岚更本没有资格和和珅斗智斗勇。那么历史上的纪晓岚到底当过多大的官呢?

纪晓岚他名字是纪昀,晓岚是他的字,他出生于雍正二年,二十一岁中秀才,三十一岁中进士,二甲第四名,由此纪晓岚正式开始了从政生涯,先在翰林院任职,翰林院这个机构,主要是负责起草诏书,给皇室成员陪读,负责科举一类工作,后来纪晓岚被外派到福建学习从政一年,但是在这期间,纪晓岚的父亲去世了,就只能在家服丧,服丧完了之后再次回朝任职。

在乾隆三十三年任侍读学士,为正四品官,但是之后纪晓岚却因为牵涉进卢见曾盐务案,被发配到了新疆去任职,一年之后乾隆想要编写《四库全书》于是就想到了纪晓岚,又把他掉了回来,担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后来又担任了《胜朝殉节诸臣录》,《契丹国志》,《河源纪略》,《历代官职表》等书的编写工作,所以其实纪晓岚大多数时间担任的工作都是编写一类的文职。

之后纪晓岚先后被升为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不久被升职了左都御史,在《四库全书》编写完成之后,纪晓岚被升为礼部尚书,并且还允许他在紫禁城内骑马,这也是一份特别的恩赐,嘉庆登基之后,也对纪晓岚恩遇有嘉,让他担任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并在他八十岁生日时,派官员前往祝贺,加太子少保衔,兼任国子监事,不久之后纪晓岚便病逝了。

纪晓岚一生担任的官职,太子少保在清朝是虚衔,意思是太子的老师,为副职。国子监监事,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就像今天中宣部和今天两院的结合,是这样一个组织的领导,兼任礼部尚书一职,相当于今天的部长一样的职务,所以纪晓岚在乾隆执政后期,和嘉庆时期的官位,相当于今天的副国级这样的级别。纪晓岚是汉人,在满清统治之下,是不可能到正国级的级别的!


玄坤


说起纪晓岚,也许是受影视荼毒太深,总觉得他与和珅一样位极人臣,平起平坐,更是与和珅斗智斗勇,让和珅屡屡吃瘪。但是正史上的骨感真相却往往与我们丰满的想象大相径庭,令人大跌眼镜。


纪晓岚无论权位还是荣宠在和珅面前都远远不是个。和珅是正红旗带刀侍卫出身,而纪晓岚是汉臣,乾隆最把“满汉一家亲”当做鬼话来说的人,先天上纪晓岚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乾隆自然倚重和珅比纪晓岚多的多。

和珅、纪晓岚两人同朝为臣为上下级,职位差了不是一点半点,以下我们分别列举纪晓岚在乾隆与嘉庆年最高职位来分析。

(纪晓岚)

纪晓岚在乾隆年间当的最大的官是乾隆四十四年四月到嘉庆元年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此后一直兼职满清著作的编纂如《四库全书》等。

内阁学士为明朱元璋废宰相后从大臣中选用一班能干大臣所组成的内阁成员以替自己处理国家事务。到了满清乾隆朝时为从二品的文官,它的职位俸禄都比军机大臣要高,但乾隆重满轻汉而军机大臣多从六部堂官或者三殿三阁大学士中选择,也就是说军机大臣的本职大多是从一品或者正一品,军机大臣只是他们事无常态替皇帝临时处理紧急军政事务的兼职罢了,所以这样的班子加上皇帝的宠信,反而权力与地位都比内阁学士要大得多。内阁学士多是本职工作,他们看到军机大臣名为上下级,却不得不顾及军机大臣本职品秩,他们的职务慢慢变得只是替皇帝起草一些诏令与重要军政事务的公布而已。


(满清官员品秩)

内阁学士既相当于现在对外宣传部长。

而礼部侍郎就是清朝时期掌管清朝所有司礼之事的副官,所涉之范围涵盖衣食住行,样样都要有所礼制,不得僭越,为从二品文职。

这是古代封建特有官职,现在大体是负责本国与外国领导人礼仪接待,衣食住行之类的负责人员,并无实际官职。

嘉庆一年擢升纪晓岚为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

吏部尚书为清朝六部之首的首长,负责整个大清朝的官员人事升迁、调动等,为从一品文职。

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组织部部长。


(纪晓岚)

协办大学士处于清朝三殿三阁的序列,排在殿阁后面为候补。满清有三殿三阁的殿阁制,依次职位高低是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体仁阁、东阁、协办大学士。比如乾隆朝时唯有傅恒这样的人物才能作为保和殿大学士,和珅即是文华殿大学士,福康安、阿桂等为武英殿大学士,纪晓岚排在最后,处于三殿三阁却并不精确隶属于任何殿阁,协办大学士的职能是当任何一殿阁的大学士在外行走办差时由其代掌职务使机构正常运行,也就是相当于候补的序列,一般是由两位满人,两位汉人构成。三殿三阁大学士为正一品,而纪晓岚的协办大学士为从一品。

协办大学士相当于当今常委的所在。

太子太保只是一个殊荣虚职,名义上是太子的老师,实际上只要意思意思就行了,一般是皇帝为了拉近自己与臣公的距离以示荣宠而设的虚衔而已。

太子太保相当于领导人后代的老师。

所以,历史上,纪晓岚与和珅差了足足两殿三阁,乾隆时期纪晓岚甚至没有入殿阁,而和珅已经封为一等忠襄公,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兼任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步军统领拢共几十个重要职务,远非纪晓岚当时一个小小的礼部侍郎、内阁学士所能比拟。

(和珅)

说纪晓岚甚至看到和珅因为职位相差太多都不敢抬头低着头走都不为过。


不书公子


纪晓岚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乾隆皇帝的御用文人充当《四库全书》总纂官等闲职,其最高的官职是在清朝为从一品的协办大学士、左都御史、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等职。

以纪晓岚最高的官职来看相当于我们国家现在的省部级干部中的正部级和国级干部中的副国级之间,比如其担任的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防部长和文化部长这样的正部级干部。


而左都御史和协办大学士又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和国务院副总理这样的副国级干部,不过由于御史不止一个而协办大学士可是说是副总理中的副总理,因此总体来说纪晓岚最高的官职相当于在正部级和副国级之间的位置。

在清朝一般而言有殿阁大学士或者三公头衔官员可以大致上等同于今天的正国级干部但是实际权力上还是有所不如的,像太师、太傅和太保这样的三公不用讲几乎每个朝代都是正一品的官员而且基本都是虚职不掌握实权。


而殿阁大学士等则是清朝继承明朝内阁制后发展而来的正一品官员,殿阁在清朝乾隆皇帝时期逐渐由四殿二阁变成了三殿三阁按地位高低排为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和体仁阁。

所以像文华殿大学士和珅和体仁阁大学士刘墉在现在都相当于正国级干部,而出任过领班军机大臣的和珅更是权力很大,至于纪晓岚这个协办大学士在真实历史上并不能和和珅和刘墉这两人抗衡。

另外1711年出生的乾隆、1719年出生的刘墉和1724年出身的纪晓岚大体上是同辈人,而1750年出生的和珅根本就和他们不是一辈人,所以电视上把和珅和纪晓岚他们演成同辈人是不符合史实的。


执斧传播开天名


纪晓岚和和珅还不不太一样,纪晓岚前半生很坎坷,官当的磕磕绊绊,但是因为他的才学出众,很多编纂类的工作基本离不开纪晓岚,所以即使被贬戍边,贬到了荒寒之地的新疆,也只呆了几个月,就又被乾隆调回京城编纂《四库全书》。


纪晓岚这一生做的最多的官职,就是这个总编纂。


英武殿纂修。


功臣馆总纂。


国史馆总纂。


方略馆总纂。


可以说他是个有技术的男人,他的技术因为不可以被替代,或者无人能替代,使得他的人变得无比重要。

纪晓岚最大的官,做到兵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位,但是那是在嘉庆朝,这时候和珅早被吊死了。


纪晓岚和和珅的最大的交集是在编纂《四库全书》时,和珅当总纂官,纪晓岚当总纂修。


相比于纪晓岚的官场坎坷,和珅升官太快了,坐着火箭一路狂飙,当过吏部尚书,是管官员的官,户部尚书是管钱粮的都是要害部门。搂钱搂到手软。


另外的领班军机大臣则是朝廷的核心,大清国军国大事咸出于此。


自从朱元璋废了宰相的职务之后,出现了很多代理宰相权力的部门,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就是这种机构。


清朝的军机处一般的职能是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一般只有六七人,相当于皇帝的大秘,领班军机大臣

权力是这里面的总负责人,又称揆席。


军机处凌驾于六部内阁之上,军国大事人事任免军机处几个人和皇帝商量定了就算定了,所以军机处的六七个人虽然没啥正式品级,却是超然的存在。


作为首席军机大臣,和珅其实只在乾隆皇帝一人之下。


记得纪连海在央视演讲,曾说过一句很好玩的话,人和珅和乾隆皇帝在屋里商量军国大事,而纪晓岚官职不够,只配在屋子外头给人家站岗。

和珅升的很快,后来还和乾隆做了儿女亲家。


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娶了乾隆最喜欢的小女儿十公主为妻,和乾隆的这层姻亲关系代表了和珅被乾隆充分信任。


大约和珅依仗着乾隆的赏识有点忘乎所以了,根本没把储君就是后来的皇帝看在眼里。


据说乾隆晚年,说话已经不清了,只有和珅才能听懂太上皇说什么,所以上朝或者议事时,和珅就站在太上皇身边充当翻译,但是他也理所当然的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包括已经即位的嘉庆皇帝。


每天跪和珅嘉庆心里有气,这一幕有点像后来太难平天国时期,杨秀清没事儿就来个天父下凡,让洪秀全跪在他面前,如果不爽了天父还会打天王屁股,天王有苦说不出。


当乾隆喉舌的和珅,大约觉得掌握了无上权力,有一种凌驾众人之上的错觉,不知道他有没有想当个曹操一样的权臣?是大清不是三国。

和珅所有的权力都是因为他站在乾隆身前,狐假虎威,乾隆一死嘉庆没费吹灰之力就把和珅弄死了。


其实从魏忠贤到和珅,可以看出皇权已经空前强大了,刚当上皇帝的崇祯可以轻松弄死九千岁,在太上皇面前好像软弱的可以随意揉捏的嘉庆,一旦亲政,就像托尼·斯塔克穿上盔甲,班纳愤怒变身一样瞬间无敌。


不管和珅如何觉得自己权势熏陶,一人之下,在皇权面前依旧是一条任皇帝宰割的看家狗而已。


================

文:薛白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