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清朝剃发不彻底,有的汉族老百姓根本不用剃发,你怎么看?

品明鉴清


回答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剃发易服!

剃发易服是明末清初时期,满清统治者以“留发不留头”,强制命令中国各民族男子留满族发式,着满族服饰的一种政策。


由于这项政策事关民族认同感,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摧残被统治阶级的民族自尊,因此遭到了各民族的强烈抵抗,尤其汉民族的抵抗,结果就爆发了“嘉定三屠”,“江阴九九之祸”,汉民族的抵抗遭到了血腥镇压,最终,汉民族不得以服从“剃发易服”。

剃发易服政策,不仅是一种民族压迫,剥削的政策,更使得汉族的服饰、发式的传统文化遭到破坏,对于这次剃发易服,1667(康熙六年)年到北京的朝鲜使者回国之后,在其向朝鲜国王的报告中感叹道“汉仪不复见,何日变中华?”他并且说,当时的北京居民,见到他的衣服,低头哭泣,神情悲惨。“见臣等着冠耳,指示其儿曰,此乃明朝旧制,垂头而泣,见来惨然矣。”


因此,清朝的剃发易服是实打实的实施了,但漏网之鱼还真有!

比如:

牛兆濂,晚清的理学家和关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直穿汉服,下边就是他本人及与家人、朋友的照片。顺便说一句,进入民国后,牛兆濂又以清朝遗老自居。

康熙年间一幅表现加固治理海塘的图画。可以看出官员穿满服。干活的民夫穿汉服的很多。


所以,总得来看,清统治者为了方便对汉民族的统治,“剃发易服”等铁血政策也确确实实的实施了,为此制造的惨案也不在少数,至于彻不彻底,我只能说古往今来任何政策的实施都有人违背罢了!


微历史看客


事实上,在清军入关的第一年,对于剃发这件事情要求的并不严格,完全是出于自愿。因为留发是一种民族的文化传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千百年来汉民族的这种文化已经深入血脉。而强行剃发,代表的一种文化的野蛮侵略,势必会激起民众的激烈反抗,清政府对在这个问题上还是有清醒的认识的。而且在进入北京后能够迅速的安抚民心,做到官复其职,民复其事。所以,清朝进入中原一切都是顺风顺水,原因是采取了怀柔的政策措施,饱受战乱之苦的天下百姓也急需要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然而,第二年清军攻下南京之后就来了个大变脸,规定所有汉人必须剃发,除非你是个不长头发的秃子。想要留头就不能留发,如果不留发,那你的头就别想要了,既野蛮又残暴。所以,激起了汉民族的强列不满和愤慨,尤其是江南人民的反抗最为激烈。于是上演了血腥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系列的历史悲剧,对于汉民族来说是一场空前的灾难。同时也为满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埋下了深深的矛盾根源。

而满清政府接下来的作法,更是不得人心。

  1. 强行易服。在满清统治下的所有人民,必需穿满族人的民族服装,完全是文化上的又一次野蛮盘剥。
  2. 跑马圈地。北京附近名义上闲置的土地,其实都是有主良田,全部由满族贵族占领,老百姓无地可种,四处流浪。
  3. 肆意占房。满族贵族搬到北京后,并不重新盖房子,而是将北京内城的原有居民赶走,从而留下房子他们居住,并且每户只给一两银子的安家费。而想用一两银子,去盖一座房子,按照当时的物价折算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没办法,失去房子的人也加入了流浪大军。
  4. 投充。投充就是给了一部分人投机的机会。一些汉人主动投到八旗或是贝勒名下,而这些人趋势强占别人的土地,造成许多善良的百姓流离失所。而得到实惠的满族贵族,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局面混乱发展。
  5. 追逃。老百姓经受不起满清的残暴统治,想逃到别的地方过活,这是不允许的。清政府把十户人家编为一甲,一户人家逃跑,其余九户连坐被杀。

所以,尽管清朝统治了中国长达268年,但是它们始终以统治者的姿态高高自居,从来没有正视满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矛盾,更没有放下自以为高贵的身段去接纳、融合其他民族,从而注定了它们在其他民族心目中野蛮、落后和愚昧的形象。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这种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

首先,剃发易服是满清的既定国策,是未入关前就已经实行的,辽东人民饱受剃发之苦,曾经有不愿剃发的人民被满清赶到鸭绿江边。满清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剃发始终贯穿其中,满清军队的劝降书或者告知书一律写的是“有能削发投顺、开城纳款,即与爵禄”,未剃发是不准投降的,只有剃发了才是真心投顺,征伐中也多次出现不愿剃发而不被满清重用的,就连吴三桂投降也是要剃发才能得到多尔衮的认可。

再次,剃发易服传说是汉人孙之獬提出的,但他也只是说出了多尔衮心中所想的,并不是说多尔衮不想实行剃发,而是之前已经下达了剃发令但是效果甚微,而且政权不稳。孙之獬提出时,清廷根基基本稳定,多尔衮心中正想着天下剃发,正巧孙之獬提出了剃发请求,于是顺理成章的颁布剃发令,随后又颁布易服令。孙之獬提出剃发,只能说是推波助澜,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多尔衮,因此,孙之獬有罪过,但是不能说剃发易服全部是他的过错。

再者,剃发易服清廷有规定,十从十不从、剃发必须如式,不如式立斩等。汉人中女子,僧侣等在十不从范围内的可以不剃发,但是其余人等必须按照要求剃发易服,所以,虽然可以说汉人并不是全部剃发,但也只是满足条件的不剃,其他的不剃发必须被斩首,还会祸连他人。


红尘入世亦不闲


一直穿着呢,挺好~!



吹不动的烟灰


谁个说的,这是标准的为满清洗白,要说易服不彻底,还能搬出很多证据证明,但是要讲剃发不彻底,那真是莫名其妙。

清朝入关后,孙之獬建议多尔衮,剃发即代表归顺,多尔衮采纳建议,颁布剃发令,剃发令说的很清楚,“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令剃发·····”,至此开始强迫汉民族剃发,“留头不留发”便流传开来,在几千年的儒家思想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影响下,不愿意剃发的都下去了,留下来的都是愿意剃发的,剃发不像易服,易服还存在经济上的问题,剃发只用一把刀,要么是屠刀,要么是剃刀。除了十从十不从以外的人,可以讲剃发令实施的是十分到位的,在国内的汉族人无一人逃脱。

有人说康雍乾对汉文化很感兴趣,喜欢穿汉服,学汉人的打扮,尤其是画像,还能看到鬓角,明显不是所谓的“金钱鼠尾”,连“阴阳头”都算不上,实际上剃发令也就是针对汉族人的,满人剃的没有那么标准,汉族人如果剃发不彻底也不会有延续到现在的一些特殊的习俗,了,比如“二月二剃龙头”“正月不剪头,剪头死舅舅”。


曹小翔xixi


是不是以仁治仁我不知道,但确实在康熙朝开始,剃发令在民间不被那么严格地执行了,这从康熙时期描绘民间生活的各种画作当中都会体现。个人觉得吧,这个时期,首先全国是统一的,而且各项生活指标是渐渐向好发展的,民间不能形成对政权产生冲击的足够理由了,所以剃发令也就不那么重要了,也就不用那么严格地去执行了。至于那些什么以仁治仁体现了某帝圣明的,我觉得没这种必要吧,反正你马屁拍了,人家也听不到的🙉。




Khargha


抛去满遗汉粹的极端观点,从清兵入关到决定迁都北京到剿灭南明!清朝从杀戮占领到蚕食占领全国,经历了几个过程。最后用易服剃发来维护统治区分臣服!一方面调动早期占领的昌黎乐亭剃头匠民间艺人进行宣传,一方面在城门路口强行剃发!恩威并施完成了对汉人民的压迫统治!虽然到今天还存在的海外华人社团是当年反清复明的天地会的延迟!剃发易服是清朝的短期暴力行为,但保证了清王朝200多年的牢固统治!汉民族百姓除个别地主阶级进行反抗!但大部分是屈从的!


一叶小舟风雨渡


清朝开始的时候,

说: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身体发肤授之父母,怎么能剃掉,打死也不剃。

清朝灭亡的时候,

说,老祖宗留下来的辫子说剪就剪,打死也不剪。

想想今天的台湾有些人,和香港有些人,真的不记得自己的祖宗吗?


寂寥123456


螨遗们是吃💩长大的,它们说💩能吃!你们吃不?


周峰67876936


剃发易服是汉人主动要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