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在静默时,如何接收到军方的指令?

汗哒哒滴


二战时期,德国的潜艇战术出神入化,给盟军造成了巨大损失。后来这种隐蔽性好,能够做到突然袭击的武器进入了各国视野。二战后的冷战时期,由于美苏争霸,潜艇发展进入黄金时期,特别是核潜艇作为战略级武器,更是得到了双方的极度重视,各种型号的先进核潜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看得世界其他各国口水横流,羡慕不己。



潜艇最大的战斗力就是因为其隐蔽性,而核潜艇长时间在在水下潜行,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隐蔽性,一般都会实行静默。我们常说的静默,并不是直接切断了指挥系统和潜艇的联系,而且潜艇进入了一种只听不说的状态。保持静默时,潜艇并不会发送信号,但是会一直接收来自指挥部的信号,并根据其指令进行下一步动作。

潜艇一旦和指挥系统失去联系是非常危险的。冷战时期,前苏联一艘携带核鱼雷的潜艇遭到美国多艘军舰的围猎,而这艘潜艇正好与指挥系统失去了联系。当时美国军舰已经对其投放了深水炸弹,逼其上浮投降。惊慌的艇长已经下令要将艇上的核鱼雷发射出去,幸好,但是艇上的大副比较理智,阻止了艇长下命令,最终避免了一场核战的发生。如果当时前苏联潜艇的核鱼雷发射了出去,很有可能直接引发世界大战!

现代潜艇的通信一直是困扰着各个国家的难题。即便是电子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水面舰艇的通信手段相当丰富,而潜艇通信却依然还在使用着最原始的通信手段——长波通信。无线电波能够承载信息完成通信是现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让千里传音成为了可能。目前惯用的通信是高频短波通信,能够承载的信息量大,非常方便。但因为水的导电性,波长短的无线电波穿透能力弱,基本上入水跑不了几米就被水阻断。而现代潜艇动辄下潜数百米,用不了这种高频短波的通信手段。


潜艇使用相对原始的长波通信。在岸上建立长波台,通过长波台发射波长在1000米以上,频率在3000KHZ以下的无线电波。这种长波的传播过程很稳定,而且能量充足,穿透力很强,可以穿透数百米的海水,将信息传播给正在水底航行的潜艇,使潜艇不用上浮也能接收指挥系统的指令。而且,随着潜艇下潜的深度,需要的波长越长,现在已经有了甚长波通信,波长可以达到10000千米,能穿透200深度左右的海水传播到潜艇。

长波台的技术难度其实很高,而且是发展核潜艇必备的设备。没有长波台,就算是发展了核潜艇也没办法用,因为根本联系不到在海底的核潜艇。当年我国发展核潜艇时分为几个主要的部门,其中一个就是专门发展长波台的。有一部叫做《沧海》的电视剧,对当年先辈们发展我国自己的长波台的故事进行了部分刻画,值得一看。
因为波长越长,频率就越低,带宽不足,携带的信息非常有限,长波通信的效率其实非常低。低到什么程度呢?随着4G时代的来临,平时咱们在家里玩手机使用的是高频短波通信,传输视频,语音,文字相当轻松,那叫一个流畅。而长波通信别说一串文字了,就是很简单的几个字母都要搞半天,效率奇低。所以目前各国,一直在致力于寻找新的通信手段,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的量子通信技术不知何时能够突破,能不能用在将来的潜艇通信上?


军事哒哒哒


良好的隐蔽性是潜艇最大的武器,所以潜艇在执行任务时总是保持静默的。

它们只“听”不“说”,只有在约定的时间、地点,才会上浮到潜望镜深度或放出通信浮标向基地发送信息。这也是潜艇容易暴露的时候,一旦被发现,将面临灭顶之灾。

如何与潜艇安全、快捷的通信,一直是让人头痛的问题。即便现代海军已进入网络时代,潜艇的通信方式仍比较原始。

无线电波是信息的优秀载体,天上地上到处跑,但主流的高频通信却不适合潜艇。因为海水导电能力好,高频短波在其间穿行能量衰减很快,穿几米深就跑不动了。

长波就好多了,它传播稳定,能量损耗少,能够穿透很深的海水,所以对潜艇通信多使用长波。

长波通信的波长在1000米以上,频率在300kHz以下。又可细分为长波、甚长波、超长波和极长波。

甚长波波长10~100千米,能穿透30米深的海水,超长波波长1000~10000千米,能穿透100~200米深的海水。潜艇不用上浮,也能安全的接收信息。

但甚长波、超长波通信也有缺点:

1、波长越长,频率越低,带宽越窄,携带的信息就越少。用长波通信,发送几个字母都要10多分钟,更别说音频、视频这样的大流量信息了。

所以,长波通信只能发送简单的内容,比如预先约定的代码等。更多通信还是要上浮或放出通信浮标才行。

2、长波电台耗资巨大,它是一座电子城堡,有数以万计的零件,发射机功率高达2兆瓦,发射铁塔高400多米,整个发射台占地几平方公里。

地面天线阵列更是不得了,1986年美国建设的甚长波地面天线阵列,长度达135公里!从威斯康星州一直拉到密歇根州。这样的庞大工程,一般国家是做不了的。

3、长波通信台生存能力差,战时是敌人首先攻击的目标。

为了确保潜艇通信不中断,各国提出了许多备用方案。比如美国的TACAMO(塔卡木)机载甚低频通信方案。它由有2个飞行中队组成,一个部署在太平洋,另一个部署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地区。

E-6A战略通信机,拖曳2根甚低频天线,1根长10000米,1根长1500米。飞机在高空不断盘旋,将天线从吊舱里放出去。机上有甚高频/特高频电台、高频电台,翼下吊舱还有卫星通信天线,发射机功率250kW。

“塔卡木”系统24小时值班,随时向潜艇发送紧急命令,并确保潜艇收到。

短波不行,长波也不完善,怎么办?

人们尝试各种办法,然后蓝绿激光走进视野。蓝绿激光是波长在450~570毫米的可见光,介于蓝色、绿色之间。它的波长很独特,恰好与海水吸收光谱错开,所以穿透海水时衰减小,能到达很深的地方。

在实验中,垂直射入海水2000米,能量衰减仅5%~10%!这个深度早已超过各国潜艇的最大潜深。不但衰减小,通信带宽还很宽,接收电报小意思,发个图片、聊个语音、看个视频也没问题,具有非常美好的前景。

但蓝绿激光也有问题:就是激光束太窄,指向性强。在不知道潜艇位置的情况下,没法将激光束指向潜艇,也就没法传递信息了。

那潜艇自报位置行不行?NO,那不就暴露了嘛!所以蓝绿激光仍处于实验室阶段。

人们只能在现有技术下升级,美国在“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上安装了甚低频拖拽天线,可在水下、冰层下100米内隐蔽通信,并可与“塔卡木”系统互联。

美英还联合研制了的一种可双向通信的“光纤系留浮标(RTOF)”,它由通信吊舱释放,漂浮在海面上,通过光纤与潜艇相连。然后由卫星中转,与指挥平台联通,成为作战网络中的一员。英国在其“机敏”级核潜艇上装备了这种浮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通讯设备不断出现,未来的潜艇终将在海面下实现更快捷、更安全、更隐蔽的通信。


和风漫谈


无线电静默不代表不可以接受无线电信号,目前与潜艇进行通讯会通过长波电台的方式进行,长波电台由于特殊的波长需要建设很大范围的长波通信天线,这也是一般国家不具备的能力。


潜艇进行无线电静默就是意味着要进行隐蔽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都是在水下航行。潜艇能够接收远程的信号,但是却无法用普通的方式传递信息。

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利用部署在太空的卫星也可以向潜艇传输指令,当然这些指令都是进行加密的。潜艇在接收卫星信号就需要与水面接近,或者释放接收信号的天线。


通常只有核潜艇才会需要长时间在水下航行,而且有些战略导弹核潜艇担负的是二次核打击任务,必须保证能够收到指令,这是一个基本的功能。


航空视界


无线电静默只是它不主动往外发信号,不表示它不能收信号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