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冬天的诗

勃莱 (美国)

冬天的蚂蚁颤抖的翅膀

等待瘦瘦的冬天结束。

我用缓慢的,呆笨的方式爱你,

几乎不说话,仅有只言片语。

是什么导致我们各自隐藏生活?

一个伤口,风,一个言词,一个起源。

我们有时用一种无助的方式等待,

笨拙地,并非全部也未愈合。

当我们藏起伤口,我们从一个人

退缩到一个带壳的生命。

现在我们触摸到蚂蚁坚硬的胸膛,

那背甲。那沉默的舌头。

这一定是蚂蚁的方式

冬天的蚂蚁的方式,那些

被伤害的并且想生活的人的方式:

呼吸,感知他人,以及等待。

董继平译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一个赐号兰贵人亦或懿贵人的女人,多多少少影响了四个皇帝,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这多少令历史唏嘘感慨权力的永恒,到底没有敌过岁月。风雪过矣·,显赫一时的明珠府邸更迭为醇亲王奕譞的宅子,包括纳兰性德的流连,很快湮没不见。

从溥仪哭闹着被抱离那座醇亲王府,他的一生,命运从未掌握在自己手里,堪称一场悲剧。像我们所有人一样,成为自己命运的棋子,而不自知。

不过乱世末世,生在皇家,注定是悲剧。宣统的悲剧,和慈禧脱不了干系,她亲手指定的三位皇位继承人,光绪是亲胞妹的儿子,大阿哥溥儁是亲侄女的儿子,宣统是养女的儿子。看样,一代大清兴亡,皆系于懿亲宫闱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末代皇帝》和贝托鲁奇的其它电影一样,和革命、乌托邦有关。意料之中的是,又污又文艺又有深度的意大利老头,其眼中的中国历史,自己人说不清楚,换句话说,无人看重历史,只有轮回。

所以美国人裴士锋研究出湖南为何出革命家,也不代表他的的《天国之秋》能躲开历史与事实的纠结,同样柯文写义和团的《历史三调》只不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历史的方法。但是黄仁宇不算,他毕竟是自己人,看到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很忧伤,比起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黄昏》,一个老外用他的方式表达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向往。

溥仪这个人,很复杂。满清的末代皇帝,张勋复辟时称帝,“满洲国”称帝,这三次好像都和他个人没有多大关系,他只是不断地被他那个行将入木的王朝推搡着站到了前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贝托鲁奇的同胞安东尼奥尼曾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受邀拍摄了纪录片《中国》,自称是“一个带着摄影机的旅行者”的安东尼奥尼,恰好遭遇了彼时声势浩大的批判。当时贝托鲁奇声援安东尼奥尼,认为“这部描绘中国城乡诗篇的记录片《中国》是真正关于中国人的电影。”

世界那么小,去过北京,没有看过紫禁城,而皇帝就是这个小城最大的囚犯。时光荏苒,昔日威风凛凛溥仪,《末代皇帝》电影里成了一个佝偻的老人,这时候出现了毛先生的巨型画像,还有各色各样的批斗。真是一个社会的痛,就这样被一个外国人的影像扑面而来。

之前一直不知道尊龙,感慨陈冲的回归,当年她可是唯一能与刘晓庆抗衡的女演员,之后的巩俐、章子怡,板着一张又一张死鱼脸,竟然能左右逢源,只能是张艺谋的某种情节使然。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隐忍独自忧伤是女人的天性,八十年代末历尽情感波折的陈冲正好蜜桃般熟透,17岁的婉容遇见了懵懂无知的溥仪,诱惑是难免的,这是干净的情欲,彼此充满了初为人事对异性身体的顶礼膜拜。

爱情的初始,溥仪张惶离开,如花般地辗转,婉容哀怨着,大抵就是回归后的陈冲,她一口一口嚼着花瓣,脸颊挂满青泪,爱情、欲望和命运,从此软弱至死。

影片结尾,溥仪以普通人的身份重回紫禁城,从龙椅的座垫下取出那只五十年前登基大典上得到的蛐蛐笼子,夕照恍惚,一只蛐蛐从笼子里蹒跚地爬了出来..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 绘画:卡米耶·毕沙罗(法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