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與福特,會不會是一個短命組合?

CNBC消息,大眾集團 CEO 赫伯特·迪斯在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晤後表示,大眾集團與福特集團進行深入談判,以期建立一個全球性的汽車聯盟。

大眾與福特,會不會是一個短命組合?

攜手禦寒

宏觀環境的制約,用戶需求的飽和與升級,自動駕駛、智能化的衝擊,造車新勢力的咄咄逼人,無不預示著汽車行業一場大變革的到來。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巨頭也要抱團禦寒。繼通用與本田、寶馬與豐田、大眾與戴姆勒、寶馬與戴姆勒、奧迪與現代等國際車企達成了合作關係後,福特與大眾也要結盟了。

眉來眼去多日後,大眾與福特終於要修成正果。此前大眾CEO迪斯透露,大眾正與福特進行談判,意欲建立一個全球的汽車聯盟,通過聯盟這兩家汽車企業可能會相互共享工廠。未來將使用福特北美工廠進行生產以拓展其北美市場,並幫助福特品牌開拓歐洲市場,實現雙贏。本月初,迪斯與特朗普進行會晤,決定在美國建立第二家工廠,同時加快與福特談判的進度。據悉,若無意外,雙方將於明年年初正式宣佈,該聯盟將覆蓋多個領域和技術。

大眾與福特,會不會是一個短命組合?

聯盟的可能性

雖然大眾與福特曾有過節,但市場環境下,這次結盟似乎又在情理之中。作為一個年產量千萬級的汽車,大眾在美國市場一直不受待見,這個在歐洲和中國所向披靡的銷量冠軍,在美國僅有3%的市場份額,多次調整銷售戰略,依然水土不服,這對大眾來說是一個難題。而福特作為美國汽車的先驅,F系列皮卡在美銷量居高不下,與福特共享平臺後,大眾能真正的掌握美國老司機的審美。同時,雙方合作的重心是電動汽車,大眾擁有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最佳電動汽車生產平臺MEB,與福特合作後,利用福特在美工廠以及美國市場對電動車的激情,收割北美電動市場。

大眾與福特,會不會是一個短命組合?

福特方面,如何實現盈利,渡過困難期是當下的大事。今年,福特的盈收慘淡。上半年公司財務官表示,“在從2004年到現在的經濟週期內,我們的投資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因為諸多原因,我們將大力度重構業務模型,聚焦在何處發力和如何取勝”。股價一路下跌,在美國、歐洲停售轎車,關閉本土5大工廠,大力度裁員。雖然宣稱是業務轉型,但這樣的轉型無疑透露出福特在市場、資金上的無奈心酸。迫於行業轉型趨勢,又不得不加大在電動車上的投資,作為傳統車企,起步晚,前期投入大,使“拮据”的福特雪上加霜。與與大眾合作,利用聯盟產生的規模效應,降低生產成本,從而把企業利潤拉昇至以往的水平。同時,利用大眾在小型轎車上的豐富經驗,擺脫歐洲和南美市場的頹勢,扭轉業務虧損局勢。

聯盟的不穩定性

結盟絕不是穩定發展的完美方案,特別是這種跨國巨頭的結盟。目前,大眾在合作中處於有利地位,而且迪斯明確表示,“大眾不會收入福特的股權,我們可能會在美國利用福特的能力為我們製造汽車”,沒有股權交叉的聯盟穩定性不言而喻,實現市場佔領後,退出聯盟並非不可能。

大眾與福特,會不會是一個短命組合?

福特對於這次合作一直沒有過多的回應,只表示不會合並。業內人士表示,福特在這場合作中,處於劣勢,福特更多是想利用合作渡過難關,對於身陷囹圄的福特來說,現在任何有可能將其從深淵帶到平地的希望,都不會輕易錯過。

大眾與福特聯盟一定會對汽車行業造成影響,但雙方是否真的長期走下去,實現雙贏,似乎並非定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