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頂不住了?

導讀:頂不住目前全球整體的汽車環境,大眾欲通過漲價緩解自身壓力。

據國際知名市調機構Focus2Move不久公佈的GAD(全球汽車數據庫)數據顯示,全球汽車集團銷量排行榜,其中大眾以1,083萬輛的銷量再創歷史新高,並繼續蟬聯冠軍寶座。不過在增速方面大眾集團2018年全球銷量放緩,同比微增0.9%。

在品牌方面,僅大眾乘用車銷量就高達624.49萬輛,佔集團銷量的57.66%,同比微增0.2%。其中大眾在中國市場新車銷售為311萬輛,同比下降了2.1%,不過中國依然成為大眾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


大眾,頂不住了?


與此同時,大眾對外稱:“由於全球各國都面臨更高標準的排放指標和亞太地區一些國家推行的環保標準,大眾現行定價已經無法繼續支持運作,因此大眾擬定在2019年中期大幅提高全球,特別是重點市場的新車銷售價格。”這意味著,大眾即將開啟新的定價模式,通俗的說就是要開始漲價。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調高重點市場新車價格,對大眾來說除了可以提高單車利潤之外,還能減少新能源汽車研發資金上的壓力。

利潤大打折扣

去年,歐盟確定了環保新規,計劃到2030年使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21年減少37.5%。這對於包括大眾在內的部分歐洲車企而言是一則噩耗。想要實現這個目標,車企必須得控制燃油車的排放,同時還需要推出更多的新能源車型。

事實上,大眾集團為應對新排放測試轉換帶來的“負面影響”、更高的分銷成本和新產品的投資,以及為了實施電動汽車攻勢,其2018年的營業回報率或僅能達到最低目標。另外,全球統一輕型汽車測試規程(WLTP)於九月一日正式在歐洲推出,大眾汽車一直努力使旗下車型通過該項測試,也因此一度導致生產中斷並帶來定價壓力。


大眾,頂不住了?


根據大眾乘用車品牌公佈的2018前三季度財報顯示,今年前九個月,大眾乘用車品牌的交付量和銷售收入仍高於去年同期水平,共交付460萬輛汽車到客戶手中,同比微增2.9%;得益於銷量增加和產品組合的改善,大眾品牌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7.3%至625億歐元。然而,扣除特殊項目前的營業利潤為23億歐元,低於去年同期的25億歐元;營業回報率為3.7%,同樣低於去年同期的4.3%。

大眾集團表示,其核心品牌大眾乘用車今年的營業回報率將處於4%至5%目標區間的最底端。大眾表示,為應對更嚴格的排放規定需要花費更多成本,此外分銷費用和前期投資成本也更高。

自尾氣門事件以來,大眾集團通過精簡汽車開發、削減材料成本等方式進行結構改革以提高效率和生產力確保產品銷量和質量的平衡。但這些,遠遠不足以支撐大眾在新能源汽車上所付出的成本。

排放門效應仍在繼續

2020年,大眾汽車集團預計將有約10億歐元排放造假相關支出。這意味著,大眾汽車集團5年來可能為“排放門”醜聞,付出超過3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358.8億元)的代價。


大眾,頂不住了?


大眾汽車在飽受“排放門”事件之苦後,不僅在全球發佈了“ELECTRIC FOR ALL”計劃,而這項計劃也以最快速度在大眾汽車最為重要的“戰場”——中國市場進行推廣。在大眾汽車看來,讓儘可能多的中國用戶用到其最新的電驅化創新技術是目前最為關鍵的舉措。

目前大眾汽車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投資總額約為910億美元,約佔全球新能源汽車總金額的三分之一,而這大部分資金將投向了中國。

根據大眾集團的預測,中國汽車市場在2025年新能源車的銷量佔比將超過1/4。2020年,大眾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汽車矩陣將包括約10款車型,並且計劃至2020年國產新能源汽車達30萬輛。


大眾,頂不住了?


這也標誌著,這家擁有81年燃油車生產歷史的老牌汽車製造商在產品電氣化領域的宏大戰略將正式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抱團or自救?

毫無疑問,大眾必須在擴大對外合作以及調整自身方面迅速實現突破。

當地時間2019年1月15日,大眾集團和福特汽車CEO迪斯和韓愷特在北美車展期間公佈了“更深層次的聯盟”,合作範圍或將涉及商務車、自動駕駛和電動車等領域,雙方希望在研發新技術的過程中,幫助雙方節省數十億美元的成本。

另一方面,大眾也即將在中國市場推出此前曾提及的“廉價車”品牌。有消息稱在市場上持續熱銷了二十多年的一汽-大眾捷達,可能在2019年,將會從一個車型升級為品牌名,併成為大眾集團內與大眾、奧迪、斯柯達並列的大眾集團第13個子品牌,並以這種形式延續生命。不過新品牌誕生後,雖然可能會填補大眾在低端市場形象,但長期來看,可能將進一步透支自身品牌力。


大眾,頂不住了?


不僅如此,隨著大眾開啟新的定價模式後雖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但消費者是否願意為此而買單?

需要注意的,當蘋果集團在去年提高了iPhone的新品價格後,市場份額卻進一步丟失。雖然以629億美元的營收,高於預期614.4億美元;但在銷量方面僅售出4690萬部,低於分析師預期的4840萬部。毫無疑問,市場價格對於消費者來說是極其敏感的,大眾選擇調價又將面對什麼樣的結果?

特別在中國市場,當幾乎所有車企的定價都在下調時,大眾率先漲價,是會像過去一樣引發連鎖反應,還是會被本土車企的崛起進一步蠶食市場份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