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是塊肥肉,外資私募加速入場!它是鯰魚還是虎狼?

外資抄底A股的時點,向來具有一定的指向意義。多家外資機構認為,當前市場的悲觀氛圍容易讓人忽視正面信息。伴隨中國經濟基本面的持續改善,以及A股估值進入合理區間,短期出現的市場調整已為長線投資者提供了逢低吸納的良機。

據格上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和股市相關性較大的策略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其中股票策略平均虧損7%,在所有策略中墊底。另有數據顯示,國內18家百億級私募6月共備案新產品46只,相較上月減少11只。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土私募正經歷“寒冬”的同時,外資巨頭卻加速在中國市場“跑馬圈地”。全球頭號對沖基金橋水、全球最大的CTA對沖基金元勝,均在6月底完成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而於去年年底登記的貝萊德也基本完成了其首隻私募基金的募集。剛剛過去的7月,外資私募管理人又增添了世邦魏理仕股權投資和新加坡畢盛資產兩家公司。

外資私募巨頭眼中的”肥肉“

有專家調侃,A股確實是塊明符其實的肥肉,能夠供給人體更高的熱量,而且老外喜歡。

迴歸正題,談及A股受外資歡迎的主要因素,專家認為:

第一,對比海外市場,A股市場已經提前調整到位,橫縱向對比估值均嚴重低估。因此,雖然市場情緒低迷,但機構對於長期發展前景並不悲觀;

第二,近年來中國對金融服務加快對外開放,從制度設計上也為海外機構提供了入場渠道。

叨姐瞭解到,今年以來,全球知名私募巨頭加速佈局A股市場,而這些外資私募巨頭在接受中國國內媒體採訪時多表示,目前正在積極推進本土化策略,準備推出新產品。儘管A股市場持續震盪調整,股票型私募產品普遍出現較大虧損,百億級私募產品的備案數量也連月下降,但在近期落子中國市場的外資私募看來,相較於全球其他市場,從發展階段、樣本多元化、估值水平以及轉型趨勢等方面而言,A股市場具有獨特的吸引力。談及看好的板塊,多家外資私募表示,短期內A股市場仍存在不確定性因素,但中長期而言,仍持樂觀態度,且普遍看好大消費板塊。

據最新數據統計,目前已有富達、瑞銀、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順縱橫、路博邁、安本、貝萊德、施羅德、安中、橋水、元勝、世邦魏理仕和畢盛等15家知名外資機構,先後在中國拿到了私募管理人牌照。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披露的信息,在這15家外資私募中,已有10家發行了產品,且大多以投資A股市場為主。

具體觀點來看:

施羅德投資:A股市場的吸引力來自於五個方面。一是從全球資產配置角度看,中國A股市場與美國、歐洲及日本等其他全球主要股市的關聯性較低,從而帶來多元化優勢。二是A股市場為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場之一,有超過3500只股票可供選擇,帶來眾多的主動選股機會。三是擁有眾多創新及快速增長的公司,能夠受益於中國龐大的經濟規模及高增長率。隨著中國公司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不斷提高,某些科技類製造商已具備全球競爭力。四是A股市場仍處於發展階段,其效率相對低於其他成熟市場,而這為主動型基金經理帶來更多獲取超額回報的潛力。五是經過近期調整後,A股估值已回到了具備吸引力的水平。

談及看好行業,他們也坦陳:“目前我們仍超配消費板塊,包括旅遊、出行、家用電器、家居裝修及傢俱等行業。同時,我們對精選的科技及高附加值製造業公司維持超配,如自動化和電動汽車零件製造公司。此外,我們仍對醫療保健板塊維持超配。”

景順縱橫:今年以來的政策支持也是A股市場的吸引力之一。隨著對海外投資者投資渠道的放寬,外資可通過滬深港通和QFII投資A股,投資的便利性較以往大幅提高。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相關信息顯示,施羅德投資與景順縱橫分別於2017年12月、2017年9月完成備案登記。其中,施羅德投資是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是英國老牌知名資管機構,截至2017年6月,施羅德集團的全球資產管理規模達5433億美元;景順縱橫成立於1935年,在20多個國家有經營業務,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球管理資產總規模達8500億美元。

畢盛投資:股票的價值短期內難免會受到非理性的錯估,尤其是A股投資者很難通過經濟預測或模型有效地獲得超額收益及避免損失。與此相對應的是,通過構建一套通過不同角度進行調研的投資策略組合,可以有效地管理並降低投資風險。談及A股機會,我們認為有兩個方面可以分享:一方面,相信中國經濟能成功實現轉型升級,從而保證經濟長期穩健增長;另一方面,製造業升級及服務業佔比將不斷提升,會出現一批能夠為投資者提供穩定長期回報的公司。

畢盛投資旗下“APS CHINA A SHARE FUND”(畢盛中國A股基金)2018年一季報持倉報告顯示,三大超配的A股板塊依次為信息技術、日用消費品和非必需消費品,持倉佔比分別為30.1%、22.6%和16.5%。其中,大消費板塊的持倉比例最大,合計39%。

全球最大的CTA公司元盛資本:2010年,我們進入中國市場時推出“中國多元化策略”產品。截至2017年底,該產品累計淨回報130%。公司追求的是與風險匹配的長期穩健的資本增值。從成立至今,元盛資本一直堅守的信念是:把科學方法應用在投資領域是可以獲利的,因此可以採用數據科技和先進的統計技術來尋找市場中的規律,並用領先的模擬和數據模型技術來協助掌握風險和投資組合中的不確定性。談及當下面臨的問題,他們提到要加強理解中國監管規則及其變化等方面的課題。目前,該公司正積極瞭解中國市場特性、監管和法律法規動態,並與合作伙伴不斷磨合和溝通。

外資私募也想紮根中國 它是鯰魚還是虎狼?

對於外資私募而言,本土化是紮根中國市場的必經之路。多家外資私募表示,十分注重研究中國投資者的偏好,積極推進本土化策略。然而,外資私募要完全實現本土化尚需時日,在推進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挑戰。

景順縱橫面對的挑戰主要與成立外商獨資企業的運營事宜有關。因涉及調整當地運營操作和系統以配合公司的全球業務架構,需要各方協助解決。景順縱橫表示,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協助消除本土與全球體系之間的差異。

元盛資本則面臨理解中國監管規則及其變化等方面的課題。目前,該公司正積極瞭解中國市場特性、監管和法律法規動態,並與合作伙伴不斷磨合和溝通。

基於不同的定位及資源優勢,外資私募的本土化策略呈現多元化勢頭。

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前,景順縱橫與畢盛投資均積累了一定的A股投資經驗。據相關資料顯示,景順縱橫早在1992年就發行了離岸中國股票基金,並於2003年在國內成立首家中美合資基金公司——景順長城,藉此管理中國在岸股票。景順縱橫的優勢在於,在管理離岸和在岸中國股票方面分別積累了26年和15年的經驗。畢盛投資的優勢在於其本土化團隊。早在2002年畢盛投資便在上海組建了A股研究團隊,並從2004年起通過QFII參與A股投資,多年來已在國內建立起一支10人的成熟的本土化投研團隊。畢盛中國CEO謝生十幾年來一直在中國資管行業一線負責市場拓展。

據悉,目前多家外資私募將研究A股投資者偏好作為推進本土化策略的一項重要工作。

施羅德投資表示:“整體而言,A股投資者很看重下行風險,並通常會要求基金設定止損線,這在海外市場並不常見。我們的方法是在不影響基本投資理念的前提下,採納客戶更喜歡的本地市場慣例。”

畢盛投資表示:“在產品發行費率上,將沿襲目前中國市場私募產品的費率標準,風控方面將按照監管要求以產品合同的相關限制來嚴格執行,在投資收益上以給投資者帶來絕對收益作為最重要的目標。”

元盛資本表示,不追求規模或短期商業利益,更注重長遠發展。在實踐過程中,既借鑑海外經驗,也考慮中國市場的具體實際情況,通過與合作伙伴和投資人的充分溝通,揭示產品的風險和特性,做好投資者適當性工作,力求為投資人提供風險和收益相匹配的產品。

叨姐整理資料發現,多家在中國的外資私募近期有發行產品的計劃。其中,畢盛投資計劃在今年年底推出第一支本土私募產品。元盛資本在6月29日取得資格後已著手準備發行產品,目前已向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提交了產品備案信息。此外,除了期貨策略,元盛資本也在佈局A股市場的量化策略。施羅德投資在5月推出首隻產品之後,計劃在不久的將來推出更多的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