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調研行」新疆克拉瑪依:資源型城市的創新轉型

11月初,新疆克拉瑪依市烏爾禾區正值一年中最美的季節。金色的胡楊、火紅的紅柳、遍地的梭梭及蘆葦,在陽光的照耀下匯成金色的海洋,微風拂過,一陣陣金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美不勝收,來自疆內外的遊客陶醉其中。據瞭解,烏爾禾區現有胡楊林近30萬畝,主要分佈在百口泉與烏爾禾城區之間的原始胡楊林、白楊河大峽谷胡楊林,烏爾禾鎮胡楊部落,以及世界魔鬼城和艾力克湖之間戈壁灘胡楊林。閔勇 攝

「改革开放40年·调研行」新疆克拉玛依:资源型城市的创新转型

資料圖:新疆克拉瑪依市烏爾禾區正值一年中最美的季節。閔勇 攝

63年前,新疆克拉瑪依一號井噴出工業油流,宣告新中國首個大油田的誕生,並由此孕育出克拉瑪依這座以石油工業為依託發展起來的城市。克拉瑪依目前已具備超過1300萬噸當量的油氣生產能力、1600萬噸的煉油能力,工業增加值佔克拉瑪依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的七成以上。

但是,這裡曾經氣候惡劣,極度乾旱缺水,植被稀疏。

“我來的時候,白鹼灘沒有一棵樹。”今年87歲的王延明生活在克拉瑪依市白鹼灘區,30多年前和工友們在“遍地是茫茫鹽鹼”的戈壁荒灘上種樹,“最初的打算是要留住人,當時環境惡劣,風特別大,都能吹著小石頭亂跑,打在人身上特別疼”。

白鹼灘區農林水牧局局長王天德說:“是像王延明老人一樣的一批人,將白鹼灘的綠化事業做起來。多年來,白鹼灘區政府採用節水灌溉、滴灌等模式,在圍繞白鹼灘區的戈壁灘上種樹,進行生態恢復,目前大約1.1萬畝的生態林帶將白鹼灘區與戈壁灘隔離開。”

得益於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截至2017年底,克拉瑪依市綠地面積已逾11萬畝,綠化覆蓋率達到4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63平方米。現如今,克拉瑪依“沒有草,沒有水,連鳥兒也不飛”的場景,只留在王延明等第一批植樹人的記憶中。

改革開放後,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克拉瑪依不僅較早地認識到推進石油產業發展與改善生態環境互為促進,還意識到如果過度依賴石油資源發展,竭澤而漁,克拉瑪依將因石油而竭。

克拉瑪依走上創新之路,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轉型步伐,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旅遊、金融、信息等低能耗新興產業。2013年,克拉瑪依市雲計算產業園開園奠基。該園是新疆“天山雲谷”計劃的核心基地,也是新疆目前批准的唯一雲計算產業園區。2014年,園區建設項目被列為國家重點項目。

克拉瑪依市雲計算產業園區管委會招商局局長孔峰告訴記者,園區先後有華為雲服務數據中心、中石油數據中心(克拉瑪依)、中國移動(新疆)數據中心等大型數據中心建成並相繼投用,設計規模2萬個機櫃,目前已建成9000個,數據中心規模和能力位居中國西北省區前列,並具備向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城市提供雲服務的能力。(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