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李治敢娶父親李世民的老婆而不捱罵?

第一軍情


李世民納弟媳為妃、李治娶父親的妃子、李隆基納兒媳為貴妃,所用的套路都差不多,那就是徐徐圖之。時間這種東西,就是容易沖淡一切,所以在當時,他們並沒有被罵,準確的說應該是並沒有遭到明面上的罵,至於心裡罵不罵,誰又會在乎呢?當然後世肯定是有罵的,不過那已經不重要了。實際上,武則天當初進宮是相當順利的,649年,李世民去世,按照唐制,凡是沒有生育過的妃子一律出家為尼,武則天當時是分配到了感業寺。苦熬了十二年的結果竟是要在感業寺了此餘生,武則天是相當的不甘心。於是她又和高宗李治取得了聯繫,至於怎麼取得聯繫的,我們不得而知。

但是到了李世民的忌日,李治就選擇了感業寺上香,然後兩人執手相看淚眼,那場面真是讓人動容,真情假意誰也說不清楚,但是武則天確實迫切想要抓住這次機會。

這一次見面之後,李治就開始思考怎麼讓武則天進宮,畢竟從倫理上來說,武則天是自己父親的妃子,算是自己的庶母,而李治又不能悄悄地瞞著王皇后就把武則天接進宮。

就在這個時候,王皇后竟主動表示為皇帝分憂,建議把武則天接進宮。只要王皇后願意,這件事就沒有什麼阻礙。武則天只是李世民的一個不受寵的才人,又沒有什麼利益上的牽扯,當時就算是李治的家事,朝臣們並沒有心思去管這樣一個女子進宮的。

而且王皇后將武則天接進宮之後並沒有給予武則天任何名分,也就是隻是一個宮女。王皇后的本意是讓武則天成為自己手中的一顆棋子,來對付蕭淑妃。當然,這顆棋子很聽話,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讓蕭淑妃失了寵。

但另一方面,武則天又迅速生下了長子李弘,這是王皇后始料未及的,更讓王皇后沒想到的是,自己和蕭淑妃最終都被武則天鬥垮。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655年,距離武則天進宮已經有四年的時間了,這個時候的武則天正在為衝擊後位做準備,這就已經不是家事了,而是國事,以長孫無忌為首的朝臣們反對廢王立武。

這個時候的他們心裡估計很後悔當初沒有勸諫李治不讓武則天進宮吧?但是世上沒有後悔藥,事已至此,武則天都已經為李治生下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了(安定思公主成為武則天扳倒王皇后的最關鍵的工具),還能說什麼呢?他們只能咬死了不鬆口,就是不同意立武則天為皇后。

但是夫妻同心其利斷金,最終李治和武則天贏了。武則天成了皇后。

李治寫的立後詔書很有意思,其中有一句是:“朕昔在儲貳,特荷先慈,常得侍從,弗離朝夕。宮壺之內,恆自飭躬;嬪嬙之間,未嘗迕目。聖情鑑悉,每垂賞嘆,遂以武氏賜朕,事同政君,可立為皇后。”

大體意思就是,李治在做太子的時候,李世民病重,李治衣不解帶的服侍父親,對於李世民的妃子都遵從基本的禮儀,從不敢多看一眼壞了綱常。李世民感動於兒子的孝心,就把武則天賞賜給了李治。

這就是李治對天下人的交代,至於你們信不信,那就是愛信不信。如果不信,那你敢揭穿嗎?敢問問皇帝既然先帝已經把武則天賜給您了,為何還要讓武則天在感業寺呆兩年?李治很可能會說那是自己和武則天對李世民的一片孝心。所以大臣們才懶得質問呢,大家心裡有數就行了。

李治娶武則天,說起來也算不得什麼了不起的大事,李唐皇室本來身體裡就流淌著鮮卑族的血液,在婚姻觀上本就比較開放,再說了,武則天並沒有為李世民生兒育女,品級也不高,本身就沒有什麼關注度。誰也沒想到,武則天進宮之後開了掛,一路過關斬將,竟在李治去世後登基為帝建立了武周政權。

自武則天攝政開始,天下想罵武則天的人就太多了,只是公開罵李治,還是沒有人有這個膽量,頂多就是拐彎抹角的罵兩句。


蕭曉四姑娘


唐太宗李世民在世時,太子李治就看上了父親的才人武則天。太宗駕崩後,武則天先在感業寺出家為尼,然後被李治納入宮中(她入宮之前就已經懷孕了)。

唐朝皇帝都喜歡玩這種自欺欺人的把戲,比如唐玄皇納楊貴妃之前,也讓她出家做了女道士,彷彿出了一次家就與之前的身份告別了一樣。

不過李治這麼做也很心虛,害怕別人罵自己,所以後來李治在冊封武則天為皇后的詔書中,專門為自己娶庶母的行為做了辯解。李治說當年太宗病重,自己悉心照料,太宗一感動,就把武則天賜給自己了。不過顯然武則天被太宗臨幸過,相當於兒子李治的庶母,太宗怎麼可能把自己臨幸過的女人賜給兒子?顯然這種辯解是站不住腳的,自欺欺人而已。

當然李治貴為皇帝,在唐朝當然不可能有人直接罵他。不過他並不能阻止別人間接地罵。比如李治死後,武則天當權,有意篡奪皇位。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讓大文豪駱賓王給自己寫檄文,這就是著名的《討武曌檄》。在這篇檄文中,駱賓王歷數武則天的罪過,其中有一條就是“陷吾君於聚麀”。

什麼叫“聚麀”?麀指母鹿,古人認為,像鹿這樣的獸類,父子共上同一頭母鹿,稱之為“聚麀”。如果人也發生了“聚麀”的行為,那就是和禽獸一樣,不知禮儀人倫。

雖然駱賓王把武則天說成是罪魁禍首,認為是她的勾引使太宗、高宗父子陷入了聚麀的境地,但是這其實也間接罵了高宗李治不顧人倫廉恥,因為至少李治是從犯。而且所有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駱賓王這是為尊者諱的說法,在納武則天這件事上,李治絕對佔據了主導地位。

至於後人,更是可以放開膽子罵,比如《新唐書》中就罵了李治,說:“高宗溺愛衽席,不戒履霜之漸,而毒流天下,貽禍邦家。



夢露居士


李治之所以敢娶他乾媽,完全是因為家族傳統。要不然,就憑隋唐的封建禮制,借李治三個膽子,他也未必敢娶他乾媽。

當年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了李元吉李建成之後,不僅殺了他們的孩子,還霸佔了他們的老婆!上樑不正下樑歪,有這種殺兄弒弟淫嫂的老爹,你指望李治能好到哪裡?

說的難聽一點,當年隋煬帝若是沒有亡國,妥妥的就是李世民翻版。明明是一丘之貉,偏偏李世民成了聖明君主,可憐李元吉還有個漂亮的女兒沒有被殺,也不知道最後成全了誰。

李世民、武則天、李治他們三人之間不清不白的關係自不必多說了吧?中國歷史上三個皇帝互相侍奉的,也僅此一例了吧?那麼問題來了,李世民是該叫李世民爸爸?還是該稱他為前輩?

既然李治對武則天如此不客氣,其他漂亮妃子又豈能浪費?

能讓李世民看上的,絕對都是精品!就如同蘭亭序一樣,傳多少代都不會變成二手貨。所以李世民留下的15個妃子,必然也都是傾國傾城的容貌,沒道理李治看不上。

更有意思的是,武則天出軌李治的時候,李世民還健在。也就是說,李治在李世民的眼皮子底下,給他老爹戴了綠帽!此情此意此愛,真是日月當空,籠罩四野啊!


祗樹


先解決第一個為什麼敢娶的問題



一,因為在此之前,有更混亂的人事早已把人們的心理承受能力鍛鍊的更加堅強。在李治娶武則天之前,隋代的亡國之君楊廣不但立了兄長的妻子為皇后,還霸佔了父親楊堅的妃子,更讓人不齒的是楊廣連自己的親妹妹也不曾放過。李治的父親李世民雖然不曾強佔小媽,但逼父弒兄弒弟淫嫂的行為也好不到哪裡去,上行下放,隋唐時期的民風相當淫亂。



二,李唐的血統一多半出於西北遊牧民。李治的生母長孫皇后出身於鮮卑族,而李治的爹李世民的奶奶也是胡人血統。而胡人的婚姻制度是繼婚制,可以父死子繼,兄死弟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嫁給呼韓邪單于,呼韓邪單于死了以後,又嫁給了呼韓邪單于的兒子,還生了兩個女兒。王昭君死後,依然備受時人的擁戴,她的墓被稱為青冢。可見當時人們對這種繼婚制並不太反對。



三,唐朝還是一個相對開放,封建倫理道德沒有那麼嚴瑾苛刻,在唐代,寡婦再嫁的現象比比皆是,很少有人提及餓死事小,失節為大。直到宋朝以後,程朱理學盛囂塵上。對人們特別是對女人們的要求才一點點的嚴格苛刻起來。



下面我們說第二個問題,雖然題主說李治娶了武則天,沒人罵他。實情卻是不但有人罵,而且罵的非常厲害,那些反對李治娶武則天的人,幾乎都曾經罵過他,只是很少有人直接指著鼻子罵就是了。


萍風竹雨123


拋開種種因果關係,歷史有時候真是可笑。在現代人的眼中,雖然講究愛情自由、婚姻自由,但我覺得這都是在平等條件下的一種相對自由。但反觀歷史,有些事情就連我們現代人都難以理解。比如唐高宗李治娶他父親唐太宗的嬪妃為皇后,尤其是在封建傳統倫理道德之下,似乎很是大逆不道,但為什麼李治卻這麼敢做呢?

首先,封建倫理道德的約束力不強。在隋唐時期,中國雖然進去了封建社會的高速發展時期,各項政治經濟制度都基本確立了,但程朱理學還未形成,封建倫理道德對人民思想的禁錮還未形成,而到了兩宋之後,封建統治者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的專政,什麼“存天理、滅人慾、三從四德”的封建倫理道德思想才佔據了社會統治地位。

其次,唐朝作為一個大一統的朝代,它繼承了魏晉南北朝以來民族融合的結果,形成了一個胡漢大同、風氣開放的時代。當時漢人在生活中的很多領域都深受胡人的影響,就包括婚姻習俗。就像李唐皇室,雖然李姓為漢人,但卻都具有胡族血統。比如李淵之母獨孤氏,李淵之妻竇氏,李世民之妻長孫氏,她們都具有鮮卑胡人血統。

因此,生活中的很多習性在無形之中就受到了許多少數民族的影響,特別是鮮卑族的習俗。其中比較重要就是婚姻習俗,比如鮮卑族盛行收繼婚,就是說如果妻子的丈夫死亡,他的親屬可以娶她為妻。具體講就是:兄長死了,弟弟可以娶嫂子為妻;弟弟死,兄長可以娶弟媳為妻;父親死了,兒子可以娶庶母為妻;叔伯死了,侄子可以娶嬸母、伯母為妻。這在後世看來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在那會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在這種情況下,唐高宗敢娶武則天為妻,就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大事、怪事,只是一種很正常的社會習性而已。


第一軍情


捱罵是什麼意思呢?當時誰敢罵皇帝?誅你九族,外加六畜加跳蚤,寸草不生呀,大哥!

後世又沒人罵呢?肯定有。《新唐書》就罵李治:

高宗溺愛衽席,不戒履霜之漸,而毒流天下,貽禍邦家。嗚呼,父子夫婦之間,可謂難哉!可不慎哉?”

至於武則天,駱賓王在《討武曌檄文》,將她罵了個狗血淋頭,比陳琳罵曹操還狗血,諸如:牝雞司晨,穢亂春宮,狐媚惑主。

牝雞司晨,哈哈,駱賓王比喻用得真好。牝古音古義就是今天的網絡說的木耳,英文的cunt。

據說武則天讀到檄文,還感嘆駱賓王檄文寫得好,賢人在野,宰相失職,如此人才不能為我所用。

可見武則天跟李世民一樣,是心智健全的明君。

別談掌握生殺大權的皇帝,一般人面對這種狂罵祖宗十八代,恐怕肺都要氣炸,恨不得拳打腳踢,手刃為快,絕不會讚揚罵你的人罵得氣壯山河,罵得巧奪天工,罵得引經據典,罵得文采斐然。

武曌這個女人絕不簡單,勝過歷史上八成的帝王將相。

她最大的過錯可能就是讓古今男人都討厭的心機婊,還玩面首,搞群p,浸豬籠一百次都不過分。

古今男人都認為女人就應該傻白甜,胸大腿長無腦外加粉紅木耳緊。能紅袖添香,做幾首小詩助酒興就不錯了,女流之輩搞什麼郭嘉大事。

關於李治的評價,在歷史上是有爭議的。

我認為人是複雜的動物,且歷史是個多面體,沒有人能一覽全局,窺見所有細節。

所以,決不能只憑一家之言下定論,給歷史人物套一個標籤。

武則天留下無字碑,比大多數男性帝王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我也不是專攻隋唐史的,我又不大瞭解李治到底是闇弱無能的耙耳朵,還是「大象無形、無為而治」的明君?哪一個更多一些。

關於李治為什麼要娶武則天,而毫不在意是他父親的老婆,

我只說說我的理解,手機碼字,就不引經據典。

李家就是蠻族出身,起源自鮮卑人,不是很在意這種事。

唐朝李家和隋朝楊家、宇文泰等等,他們這一窩子,都是來自也所謂的關隴集團、西魏八柱國。

再說,李治通過了一系列的運作,讓武則天先去出家之類的,然後再娶過來。

後來李隆基扒灰也是有樣學樣。

楊貴妃本是李隆基兒子李瑁的老婆,他先讓楊貴妃出家,然後李瑁再娶,大費周章,才搞到手的。

這樣搞是讓自己心裡好過一點?還是堵悠悠眾口?如果是後者,是把世人當傻子,如果是前者,說明李家雖然有蠻族血統,但是完全漢化,還是有所顧忌的。

歷史上就有人洗地說,比如:編過明史的朱彝尊,說楊貴妃和他兒子沒有洞房,還是處女,不是太離譜。

陳寅恪在他的《元白詩箋證稿》了很大代價考證,楊貴妃進宮的時候已經不是處女,也就是說李隆基就是扒灰,洗兒子的槽子。

陳考證出唐代皇族的婚禮過程,基本上當天就要行周公之禮,兩年時間,除非李瑁是同性戀。

否則,像楊貴妃這樣的美女,你可能讓他在你床上躺兩年?我是做不到。沒有任何跡象李瑁是這樣的人。

錢鍾書譏諷這種考證瑣屑,我認為是不對的,陳寅恪其目的就是說李唐起源自胡人,不是很在意這種事。這樣武則天、楊貴妃這樣在周禮不容,近乎亂倫的事,就很好解釋。

比如王昭君嫁給匈奴單于,單于一死,也是被當做財產一樣被單于的兒子繼承了, 這在草原民族中間很常見。

唐朝李氏是中國歷史上最會跟蠻族打交道的,因為他們知道蠻族怎麼想,蠻族沒見過中原的精美瓷器、絲綢高檔物品,李家就用胡蘿蔔加大棒的手段分化治之,比如:三個突厥汗國都被李唐滅了。

上個世紀在外蒙古出土的《闕勤特碑》,有中文和突厥文兩種文字,就已經能說明問題,突厥人在碑刻上埋怨漢人狡詐、殘忍,欺負、打壓他們,用精美的器具籠絡、分化草原蠻族,不讓任何一家坐大。

當時唐朝一個都護府的長官,根本就不把突厥首領放眼裡,我記得一個史料,一個突厥王后還是公主什麼的,派使者去都護府那裡擺譜,都護府長官將這幾個使者痛打一頓,說你tm就一放羊的蠻子,敢對華夏漢皇官員下命令、擺譜,人打了,還把東西扣了。

…………………………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李唐為什麼開放,大膽啟用對外族人治理國家,但也留下安史之亂這樣的禍根。

安祿山這種事,在今天都不可能,你去想,如果三個大軍區的權力交給一個白人,或者日本人,你睡得安穩嗎?


小漢字見大歷史


武則天是李世民的才人,那比楊貴妃是李隆基的兒媳強多了,楊貴妃李隆基兩人的愛情,千古絕唱。武則天和李治還算事兒嗎?李世民還直接霸佔了弟弟李元吉的老婆巢王妃呢?



只是後來長孫皇后死後,本想冊封巢王妃為後,因弟妹緣故,不了了之。李治娶武則天,還敢冊封為後,實際上,他心裡也發虛啊!他又怎麼施計策呢?

他這樣對天下人解釋:我是一個乖孩子,自從武則天因賢貴出身和卓越才德獲封才人以來,我進宮一直都不敢正眼看她,李世民見李治如此乖,常常讚歎,便把武則天賜給了我。好一樁舐犢情深啊!不但如此,李治還舉了個例子,事關王政君。



王政君本是漢宣帝劉洵的家人子,漢宣帝也根本沒寵幸過她,後來太子因最愛的一個女人死了,鬱鬱寡歡,漢宣帝便把王政君賜給太子漢元帝。

王政君也躺著中槍!皇帝都這麼說了,有了一塊遮羞布,一幫臣子還敢說什麼?天下人還說什麼?何況李治還讓武則天當了幾年尼姑過度身份,再糾結這個問題,可就跟皇帝過意不去,那可要砍頭滅族。

這是一個原因,另外還有一個原因

不敢說唐朝後面的皇帝,但前幾任皇帝都是混血兒,鮮卑化的漢人,習俗很深胡人的影響。而胡人講究:父親死了,兒子可以娶他的小妾,兄弟死了,可以娶他的女人。



類似,匈奴人也是,滿族前身女真也是,遊牧民族都是這種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們也有,那叫“烝報”。換湯不換藥,只是說法不同。步入封建社會,新的禮樂建立,“烝報”便禁止了。

如此一說,李治娶小媽,屬於胡人習俗。

另,歷經南北朝,隨著隋唐建立,胡人血統混合,開放性空前爆發,大唐經濟昌盛,政治安定,文化繁榮,女人服飾大膽裸露,出了名的開放包容。



這也是一個原因。


非常茴香豆


可以把這個事情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李世民在世的時候,在這個階段李治和武媚娘肯定眉來眼去,有勾搭!並且寫歷史的人大都認為是武媚娘勾引李治!第二階段,武則天和李治都在世的時候,武媚娘確實對李治的志國之策產生了很大影響,並且充分體現出來她的治國能力,這個階段敢胡言亂語的都被李治修理了!甚至包括他親孃舅,長孫無忌!第三個階段是武則天獨掌大權建立周王朝期間,武則天確實很有魄力,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唐朝是個開放的朝代,所以很多人也就默認了!一直到武則天臨死之前有傳位給自己侄子的關鍵時刻!大臣才開始出來勸說!注意,絕對是勸說!可見武則天的地位!最重要的是繼承武則天大位的李旦和李顯是她和李治的親生兒子,還有後來的親孫子李隆基!所以後世都是他的直系後代,也絕對不會允許對李治和武則天說三道四!

總結一下,1:武則天確實能力很強,所以後世不會責怪李治!2:後來的唐朝皇帝都是李治和武則天直系子孫,他們怎麼會指責?那不是打自己臉麼?3:唐朝是個開放的朝代,對這種事情不像我們現在認為的這麼嚴重


空山明澗


正妻只有一個

在古代,正妻只有一個,在皇家封為妃的還好,沒有封為妃的大多數就只是激情一夜的那種,很顯然武則天的才人位置就是這種,所以這麼多年都沒有懷孕,這對於李世民來說壓根就對武則天沒有興趣。

充數之人

按照《周禮》的昏義來說,很多都是湊合那個八十一那個數的。畢竟皇帝是人,不可能夜夜笙歌。所以李治當了皇帝,要一個充數之人來當自己的昭儀無可厚非,何況武則天已經出家了斷塵緣,禮制裡面也沒有規定不能這麼做,故而有誰敢這麼無腦的去罵?


李治之所以把武則天招進宮,其實就是想和李世民遺留下來的勢力來做對抗。最終李治也聯合武則天贏得了這場對抗,成功的完整掌握大權。而李治卻因為身體原因失去了對武則天的鉗制,使得武則天步步做大,所以武則天最後當了皇帝。

其實李治內心還巴不得別人早點來罵,好早日削掉其權力,可惜沒有人這麼蠢。


淡看天上月


其實李治自己也很心虛,想了不少方法來給自己洗白,最終形成了一個起碼錶面上可以自圓其說的思路。

在冊封武則天為皇后的詔書上,李治是這樣為自己辯解。父親李世民病重時,孝順的李治衣不解帶的在床前服侍。李治嚴格遵循禮法,侍候父親時,不敢多看父親的嬪妃一眼。李世民被李治的孝心感動,就把武則天賜給了李治作為賞賜。

(武則天)

李治還特別找了一個漢代的先例為自己背書,稱事同政君。政君即王政君,王莽的姑姑。王政君在漢宣帝時入宮成為宮女,後來當時的太子劉奭最寵愛的司馬良娣死後,鬱鬱寡歡。漢宣帝就把王政君等5名宮女賜給太子劉奭。劉奭即位後,王政君成為皇后。王政君的情況和武則天稍微有點類似,被李治找出來為自己辯護。

李治這套說辭,雖與事實不符,但大致也還能自圓其說。皇帝都這樣說了,一般人也不會特意去同皇帝較真。

詔書所說的李世民把武則天賜給李治肯定不可信,要是生前就賜給李治了,武則天就不用去感業寺呆兩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