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找到69年前战友的杨翠珍收到回音,同队战友发来“同版”合影

69年前,年方17岁就随部队解放青岛,在沧口飞机场附近驻扎,一名战地记者给她们通讯班12名女战士拍了张合影,之后,杨翠珍随部队抗美援朝入朝作战,照片中的战友各奔东西再没见过面。日前 《青岛早报》刊发了86岁杨翠珍老人希望找到照片中战友的报道,吸引了众多市民帮助提供线索。昨日,市民李桂英给记者发来远在北京的大姐珍藏的老照片,经杨翠珍确认,这张照片是69年前她们同一驻地另一个培训班的战友。

期盼找到69年前战友的杨翠珍收到回音,同队战友发来“同版”合影

▲杨翠珍(右前一)珍藏的合影中,二排左一是女文书,和李桂芬照片中是同一人。 被采访者提

16岁女娃自己去参军

“我看到早报关于参加解放青岛的潍坊老兵要找战友的报道,立刻想到了我大姐,她也是那个时候参的军,听她说也在沧口飞机场驻扎了一年,参加过通讯培训班。 ”家住水清沟的李桂英告诉记者,看到早报关于解放青岛老兵找战友的报道,她脑海中第一反应就是她的大姐,并和远在北京的姐姐取得联系。李桂英介绍说,他们老家在东北,解放前,父亲带着一家人从老家来青岛经商谋生。来青落脚后,就在大水清沟村住下了。1949年,李桂英的姐姐李桂芬刚好16岁。 “我姐姐那时是自己跑出去参的军,最初父母都不知道。 ”李桂英说,姐姐离家参军后就基本没再回家待过。

期盼找到69年前战友的杨翠珍收到回音,同队战友发来“同版”合影

▲李桂英家中珍藏的《革命军人家属证》。 被采访者提供

也曾在沧口机场驻扎一年

“大姐今年85岁了,听她描述过情况,跟这位杨翠珍老人差不多,我要和她核实一下,照片里有没有她。 ”李桂英说,她比大姐小10多岁,小时候记得父母说,大姐当兵后在沧口飞机场驻扎过。李桂英告诉记者,青岛解放后,大姐在沧口飞机场参加完一年的通讯班培训,被分配到文工团。之后以文艺兵的身份,被调派去了锦州。后来就在锦州结婚,婚后生下了大女儿。因为在部队带孩子不方便,大女儿就送回青岛的娘家。李桂英说,大姐当年随丈夫从锦州调往宜都,并在宜都转业,后来成为宜都二中的老师。上世纪60年代末,夫妻二人又调入北京,大姐就在北京教书一直到离休。

两张珍藏照片是“同版”合影

李桂英把早报刊发的杨翠珍老人69年前的合影,通过手机发给远在北京的大姐,让她看看照片里的女兵是不是她的老战友。“好像不是一个班,但照片是在一个地方照的。”李桂英说,大姐看了照片,仔细辨认了里面的每个人,觉着照片里没有自己,也没有熟悉的面孔,但又觉着这张照片非常眼熟。马上让女儿从抽屉里找出她自己珍藏多年的旧影集,在里面翻找刚参军时的老照片。“你看这张照片和杨翠珍老人的照片非常相似,应该是在同一个时间和地点拍的,大姐在老照片中坐在前排左边第一个。 ”李桂英说,大姐和杨翠珍当时可能是在一个队伍,但分属不同的班。

【新闻回放】

1948年8月,16岁的杨翠珍从老家荣成俚岛报名参军。 1949年6月,杨翠珍随部队参加解放青岛的战斗。进入市区后,在沧口飞机场对面的一个大仓库驻扎。根据胶东军区司令部要求,机要科在此组建通讯培训班,杨翠珍就和一批女兵在此共同学习、生活了一年。因条件艰苦,她们没有床铺就睡在地上的干草上,到了冬天,女兵们两人一组,将一个人的被子铺在干草上当床垫,另一个人的被子盖在两个人身上取暖。因此留下难忘的情谊。在此共同生活的一年期间,杨翠珍所在班的12名女兵拍下一张合影,并保留至今。学习结束后,战友们随各自部队奔赴各地,再也没了音信。杨翠珍期盼在青岛解放70周年前夕,能找到照片中的老战友。

【历史】突破三道防线解放青岛

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此时,青岛已是国民党在长江以北唯一的重要据点。国民党军在青岛构筑了三道防线,企图挡住解放军进攻。 4月28日,承担解放青岛作战任务的山东军区总指挥许世友,接到中央军委发布的进攻命令。军区部队既要解放青岛又要避免与美军发生正面冲突,挫败国民党政府拖美国直接介入中国内战的图谋。 1949年5月3日,解放军三路大军云集即墨前线首站灵山,拉开解放青岛的即青战役帷幕。 5月26日上午解放即墨县城,国民党军队于27日晚撤离惜福镇。 5月31日,解放军中路部队开始攻打国民党军队丹山据点。 6月1日,解放军沿铁路线向市区进军,经夏庄、石门庙向李村进军,晚8时解放李村,突破国民党军的第三道防线。解放军东路部队分两路经华阴、毕家村至沟崖向张村、沙子口挺进,直插张村、沙子口。 6月2日拂晓,国民党残余部队从沧口溃逃。至此,国民党军的三道防线全面崩溃,即青战役胜利结束。

【互动】讲述解放青岛故事

明年是青岛解放70周年,如果你家里有解放青岛时的相关老照片、老物件,可在青岛早报微信公众号后留言,说说你的感人故事。

首席记者 赵健鹏

【珍藏】军人家属证保存完好

记者将杨翠珍和李桂英大姐发来的老照片放在一起,从远处看几乎是同一张。都是12名年轻女兵;穿着同样的冬季军装;拍照时摆出同样的姿势;身后的房屋和门窗一模一样,只是12个女兵的容貌不尽相同。李桂英还给记者发来解放后他们家收到政府颁发给军属的军属证。记者看到,这张虽然陈旧但保存完好的《革命军人家属证》,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在1950年颁发:李桂芬1949年在军政干校入伍,1950年进入胶东军区文工团。

【回应】

  • 第一眼误认是同班战友

“这不就是我珍藏了69年的那张合影吗?”记者将李桂芬老人珍藏的老照片发给潍坊的杨翠珍,老人在电话中激动地有些哽咽。杨翠珍说,她看到照片的第一眼,还误认为是自己珍藏的那张69年前的合影。戴上花镜,杨翠珍仔细辨别,才发现女战士们的面容和她那张合影中的战士不是同一批人。“我们当时的通讯培训班总共有3个班,我在3班,这张合影应该是其他两个班的。 ”杨翠珍说,通过照片背景和女战士拍照时的组合来看,应该就是她们1949年参加通讯培训班时拍的。

  • 两张照片并非一个班

“是我们那时候的战友,两张照片里二排左边第一个女兵还是同一个人。 ”杨翠珍对着两张老照片逐一仔细查看发现,两张照片中第二排,坐在左边的第一个女兵是同一个人。这就更肯定了杨翠珍之前的推断。在杨翠珍记忆中,这名出现在两张照片中的女兵是她们的文书。虽然不是自己合影中的战友,但终归找到同一个部队、同时参加培训学习的另一个班的战友,杨翠珍老人也很高兴。


采写 | 青岛早报首席记者 赵健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