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之痛,如何疏解:關於聊城城區停車難的調查與思考


停車之痛,如何疏解:關於聊城城區停車難的調查與思考

隨著市區機動車保有量的膨脹式增長,“讓停車不再難”成為訴求聲較大的民生問題。 □劉海恆 繪

停車難、停車亂、停車管理不規範,不少市民飽受停車之苦。當下,停車難是一種較為典型的“城市病”,無論城市規模大小,都或多或少遭遇到了車輛停放困境,停車問題早已成為這些城市發展過程中繞不開的一道難題。相關統計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我市中心城區汽車保有量將突破20餘萬輛,如不盡快探尋城區停車疏解之路,停車難很可能會成為掣肘城市發展的“絆腳石”。日前,記者對市城區停車現狀進行了實地探查,並就如何緩解城區停車需求矛盾進行了採訪。

車,究竟該何處安放?

伴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擁有了汽車,並享受到有品質的生活。然而,市城區機動車保有量膨脹式增長,不僅給城市動態交通造成巨大壓力,而且靜態停車問題也日益凸顯,上班趕早佔車位、下班見縫搶車位、購物排隊等車位、就醫漫遊尋車位……這些“停車之痛”成為不少有車一族的真實寫照。目前,市城區停車難已經成為居民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之一。


供需嚴重失衡,停車“一位難求”

東昌路與柳園路交叉路口是市中心城區最為繁華的商業圈,地下和地上停車場雙管齊下,依然無法滿足市民停車需求,停車難問題一直廣為詬病。

“到這裡來購物,千萬別開車,那是自找苦頭。”12月9日,騎著自行車前來附近購物的市民王玉軍幽默地說。面對停車難的問題,與王玉軍有同感的市民並不在少數,剛從附近一地下超市購物出來的李仙霞也是一臉無奈:“以往每次開車來超市購物,找停車位最讓人頭疼,要是停在路邊又怕被開罰單。沒辦法,現在來這兒我都不開車了,但有時購物太多,實在不方便。”

在實地採訪中,記者發現,市城區除了大型商場、超市等商業繁華地段外,醫院、公園、學校附近等也都成了停車難的“重災區”。“上週我帶著孩子去市人民醫院看病,在醫院附近來回轉了40多分鐘,硬是沒找到停車的地方。”12月11日,家住市開發區鳳凰新城的呂世峰苦笑著表示,找停車位就是一種煎熬,今後再去那個路段,絕對不開車。

城市停車需求主要分為出行停車和過夜停車。目前,我市中心城區除購物、餐飲、娛樂等出行停車困難外,過夜停車難題同樣不容忽視。家住頤和園小區的業主馮長路,因為小區沒有規劃停車位,每天下班停車都是他最頭疼的事情,因為一旦搶不到車位,就只能冒著被貼條和剮蹭的風險,將車停放在小區附近道路兩側。

與馮長路一樣遭遇家門口停車難的居民並不在少數。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每天夜幕降臨,在建設路、利民路、向陽路等居民小區較為集中的路段附近,道路兩側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上都會停放大量的過夜車輛,嚴重影響行人通行。

目前,我市中心城區無論是出行停車還是過夜停車,均存在需求與供給的失衡,如何儘快疏解停車之痛,是當前亟待解決的一道難題。


盤活現有資源,尋求疏解之道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市城區存在停車難的地方往往處於鬧市,土地資源緊缺,用以新建停車場的空閒土地十分有限。在無法快速增長停車位的情況下,如何拓展空間,盤活現有車位使用效率,成為緩解泊位短缺、解決民生問題的主要途徑。

面對日益凸顯的停車難題,我市早就開始著手對停車矛盾較為突出的地段,根據條件進行分批次改造。位於閘口南北步行街西側的小廣場因年久失修,路面破損嚴重,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車輛停放,停車矛盾突出。我市投入400萬元對閘口停車場進行了高標準施工改造,僅用2個月時間便建成了一處擁有200輛標準停車位的現代化停車場。停車場負責人介紹,為保證有效循環停車,該停車場採用智能停車管理系統,實行刷卡出入,停車場周圍安裝有10餘個高清旋轉攝像頭,可24小時看管車輛。據統計,目前市城區像閘口停車場一樣的路外公共停車場共22處,泊位數1251個,主要佈設於東昌湖、徒駭河、柳園路等商業、旅遊區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附近出行停車矛盾。

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區,建設立體停車庫,讓城市“長高”而不是“變胖”,是解決目前城區停車難題的另一個有效措施。市人民醫院周邊是我市城區停車矛盾較為突出的區域,不久前,市人民醫院對西區一處垃圾堆放處進行了改造,建設了一處擁有230個車位的立體停車庫,極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為疏解城區停車難提供了有益參考。圍繞過夜停車難問題,市城區月亮灣小區也嘗試性建設了上下兩層的升降橫移式立體車庫,一次性額外增加1000餘個停車位。

“自從規劃了停車泊位,現在東昌路上停車方便多了。”12月10日上午,趕往市建委辦理業務的方建豪有感而發。充分利用道路資源,在道路兩側規劃停車泊位,這是我市緩解城區停車難的一項重要舉措。目前,市城區路內社會公共停車泊位共有11000餘個,主要分佈在建設路、東昌路、柳園路、花園路等城區主幹道路上。

記者從市規劃部門獲悉,近期,我市將提出停車場建設規劃方案,路內停車將結合道路建設時序,同步規劃路內停車泊位。針對路外公共停車不足的現狀,我市還將結合重點項目建設時序,陸續建設停車場30處,提供停車泊位7000餘個。


盤活現有資源,尋求疏解之道

“停車難的問題,不是單靠建停車場可以解決的。”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解決我市中心城區停車難問題,一定要避免掉進“停車位供給越多、停車難問題越小”的誤區,不斷建設公共停車場只能治標,根本的途徑是發展公共交通。

長期從事公共交通發展研究的羅玉強介紹,從聊城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論如何增加供給,車位增加的速度都趕不上機動車保有量增加的速度。因此,化解停車難的根本之道還是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建立以地面公交為網絡、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為延伸和補充、多種運輸方式無縫銜接的多元公交網絡體系。

根據《聊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的要求,我市初步確定了公交優先發展策略,構建內外協同、多層次、立體化、緊密銜接的城市公交系統,提升公交的吸引力與競爭力。按照公眾利益優先和效率最優原則,落實公交優先理念,優先保證公共交通的路權、用地、資金、運營等方面的投入。針對作為市民主要代步工具的城市公交,我市已經規劃形成了常規公交快線、幹線、支線的公交線網運營模式,沿公交客流集中走廊佈設常規公交快線和幹線,沿生活性出行較集中的客流走廊敷設普通公交支線,構建更加高效便捷、安全舒適、綠色環保的一體化公交體系。

聊城日報記者 鄒 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