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帝都古老城市座落的山原地貌 長安的川道

一座帝都古老城市座落的山原地貌 長安的川道

西安

長安位於黃土高原的延伸段,黃土易受雨水的侵蝕。大水過後,在一個臺塬和另一個臺塬之間形成大面積的平坦地段,人們把這叫作川道。在古長安,有三個有名的川道不得不提。

一座帝都古老城市座落的山原地貌 長安的川道

唐長安城就建在龍首川

從龍首原一直到杜陵原之間,便是有名的龍首川。公元582年,隋文帝楊堅下令營建新都。工程負責人是鮮卑人,叫宇文愷。他走遍長安的山山水水,最後把新都的地址選在了三面臨水、一面靠山的龍首川。582年六月開始營建,當年十二月基本竣工。次年三月,隋文帝楊堅帶領臣民,搬進了新都。前後僅用了九個月的時間,這是世界都市建設史上的一大奇蹟。

新建成的都城叫大興城,那是隋文帝楊堅曾經的一個封號。35年後,這裡改名為“長安城”。後為區別漢長安城,把這裡叫作唐長安城。

從此,龍首川上的這座新城迎來了中國歷史上最富強的偉大帝國——唐朝。從都城北邊高高在上的大明宮,到最南端碧波盪漾的曲江池;從繁華熱鬧的西市,到折柳依依送別的灞水。東西十二條大街、南北九條大街整齊劃一,新城規劃之完整、嚴謹,規模之宏大,在當時世界上無與倫比。從此,人們讚歎這座帝都的宏大,卻淡忘了負載這個偉大帝都的川道,它叫龍首川。

一座帝都古老城市座落的山原地貌 長安的川道

美麗的樊川

樊 川

樊川位於少陵原和神禾原之間,原名後寬川。秦朝時期,這裡是杜縣的樊鄉。樊川這個名字起於漢初,這裡曾是大將樊噲的封地。

樊川古木參天,一年四季鳥語花香。“韋曲花無賴,家家惱煞人”,韋曲附近的田園風光讓詩人杜甫流連忘返。“杜曲幸有桑麻田”,樊川是杜甫生活了十三年的地方。如今少陵原畔的勳蔭坡前還有他的祠堂,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韋曲,曾經是韋姓人的祖居地,周秦漢唐,這裡僅產生的宰相就高達52位。左右煌煌大帝國命運的,是從這裡走出來的一個個光彩照人的英雄人物。高官之後,是聞名天下的文才韋應物,一句“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就足以讓他躋身中國一流文士的行列。詩人杜牧更是樊川上的人傑,他光彩照人的文筆足以讓樊川因他而留名萬世。

樊川之上,不僅有美麗的風景、傳奇故事,更有著名的佛教寺院,樊川八大寺名動天下數百年,迎來了多少位皇帝和帝國的高官貴胄,沒有人能說得清。

從樊川流過的,是清清的潏河,潏河成就了樊川的秀美,也讓韋曲成為文人雅士彙集的地方。在《全唐詩》中,有多少首在訴說韋曲的美啊!

樊川風景優美,林木茂密,還是遊玩打獵的好地方,貞觀十四年(640),左眼藍眼珠,右眼黑眼珠的英武之君——唐太宗李世民帶著自己的文武大臣在這裡圍獵,那是一種怎樣的壯觀場面!

樊川,直到近代還保留著它美麗的容顏。傍晚站在原上俯望樊川,亭榭林煙,雁陣鷗行,為城南第一名勝。詩云:“樊川春曉屬仙家,十里煙光砌曉霞。”

人們稱這裡為“關中之絕景”。

一座帝都古老城市座落的山原地貌 長安的川道

御宿川

從樊川往南,是有名的神禾原。神禾原和秦嶺之間的川道就是御宿川。有專家考察,說御宿川東起王曲鎮,止於施張村,為滈河所衝擊而成。

《三輔黃圖》中記載說,漢武帝劉徹在御宿川修建了離宮別館,禁止他人往來遊觀,他還常住在這裡,因此得名。這個川道原有一個名字叫華嚴川,取名叫“御宿”,出自西漢文學家揚雄之手。

御宿川上,最有名的地方要數王曲。當年,漢武帝劉徹在這裡修建御宿宮的時候,同時修建了一條渠,人們稱為王渠,後諧音為王曲,一直沿用至今。明嘉靖年間,在王曲建十三省總城隍廟,規模之大,為當時西安城外寺廟之最。清代同治年間最後一次重修,佔地60餘畝,聞名全國。

唐朝“安史之亂”時,大將軍郭子儀曾駐兵滈水河兩岸,與叛軍三戰三捷,收復都城長安。從而使玄宗和肅宗父子重返帝都長安。

和樊川比起來,御宿川要大得多。當地的村民有這樣一句俗語:“王曲一個彎,勝過樊川一個川。”足見御宿之大。和樊川比起來,這裡風景也不差。現代文學家柳青就曾住在這裡,他筆下的許多美景,就寫的是這裡的秀美風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