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帝都古老城市座落的山原地貌 长安的川道

一座帝都古老城市座落的山原地貌 长安的川道

西安

长安位于黄土高原的延伸段,黄土易受雨水的侵蚀。大水过后,在一个台塬和另一个台塬之间形成大面积的平坦地段,人们把这叫作川道。在古长安,有三个有名的川道不得不提。

一座帝都古老城市座落的山原地貌 长安的川道

唐长安城就建在龙首川

从龙首原一直到杜陵原之间,便是有名的龙首川。公元582年,隋文帝杨坚下令营建新都。工程负责人是鲜卑人,叫宇文恺。他走遍长安的山山水水,最后把新都的地址选在了三面临水、一面靠山的龙首川。582年六月开始营建,当年十二月基本竣工。次年三月,隋文帝杨坚带领臣民,搬进了新都。前后仅用了九个月的时间,这是世界都市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

新建成的都城叫大兴城,那是隋文帝杨坚曾经的一个封号。35年后,这里改名为“长安城”。后为区别汉长安城,把这里叫作唐长安城。

从此,龙首川上的这座新城迎来了中国历史上最富强的伟大帝国——唐朝。从都城北边高高在上的大明宫,到最南端碧波荡漾的曲江池;从繁华热闹的西市,到折柳依依送别的灞水。东西十二条大街、南北九条大街整齐划一,新城规划之完整、严谨,规模之宏大,在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从此,人们赞叹这座帝都的宏大,却淡忘了负载这个伟大帝都的川道,它叫龙首川。

一座帝都古老城市座落的山原地貌 长安的川道

美丽的樊川

樊 川

樊川位于少陵原和神禾原之间,原名后宽川。秦朝时期,这里是杜县的樊乡。樊川这个名字起于汉初,这里曾是大将樊哙的封地。

樊川古木参天,一年四季鸟语花香。“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韦曲附近的田园风光让诗人杜甫流连忘返。“杜曲幸有桑麻田”,樊川是杜甫生活了十三年的地方。如今少陵原畔的勋荫坡前还有他的祠堂,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韦曲,曾经是韦姓人的祖居地,周秦汉唐,这里仅产生的宰相就高达52位。左右煌煌大帝国命运的,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一个个光彩照人的英雄人物。高官之后,是闻名天下的文才韦应物,一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就足以让他跻身中国一流文士的行列。诗人杜牧更是樊川上的人杰,他光彩照人的文笔足以让樊川因他而留名万世。

樊川之上,不仅有美丽的风景、传奇故事,更有著名的佛教寺院,樊川八大寺名动天下数百年,迎来了多少位皇帝和帝国的高官贵胄,没有人能说得清。

从樊川流过的,是清清的潏河,潏河成就了樊川的秀美,也让韦曲成为文人雅士汇集的地方。在《全唐诗》中,有多少首在诉说韦曲的美啊!

樊川风景优美,林木茂密,还是游玩打猎的好地方,贞观十四年(640),左眼蓝眼珠,右眼黑眼珠的英武之君——唐太宗李世民带着自己的文武大臣在这里围猎,那是一种怎样的壮观场面!

樊川,直到近代还保留着它美丽的容颜。傍晚站在原上俯望樊川,亭榭林烟,雁阵鸥行,为城南第一名胜。诗云:“樊川春晓属仙家,十里烟光砌晓霞。”

人们称这里为“关中之绝景”。

一座帝都古老城市座落的山原地貌 长安的川道

御宿川

从樊川往南,是有名的神禾原。神禾原和秦岭之间的川道就是御宿川。有专家考察,说御宿川东起王曲镇,止于施张村,为滈河所冲击而成。

《三辅黄图》中记载说,汉武帝刘彻在御宿川修建了离宫别馆,禁止他人往来游观,他还常住在这里,因此得名。这个川道原有一个名字叫华严川,取名叫“御宿”,出自西汉文学家扬雄之手。

御宿川上,最有名的地方要数王曲。当年,汉武帝刘彻在这里修建御宿宫的时候,同时修建了一条渠,人们称为王渠,后谐音为王曲,一直沿用至今。明嘉靖年间,在王曲建十三省总城隍庙,规模之大,为当时西安城外寺庙之最。清代同治年间最后一次重修,占地60余亩,闻名全国。

唐朝“安史之乱”时,大将军郭子仪曾驻兵滈水河两岸,与叛军三战三捷,收复都城长安。从而使玄宗和肃宗父子重返帝都长安。

和樊川比起来,御宿川要大得多。当地的村民有这样一句俗语:“王曲一个弯,胜过樊川一个川。”足见御宿之大。和樊川比起来,这里风景也不差。现代文学家柳青就曾住在这里,他笔下的许多美景,就写的是这里的秀美风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