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村随礼二百,全家人去吃,你怎么看?

唯一爱曼


您好,您的问题是——对于农村随礼二百,全家人去吃,你怎么看?

如果是喜事的话,大部分人也都是图个热闹,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随礼金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意。也有一些人特意为了收礼金的,只要有事情就要大操大办,但是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有时候过分了,亲戚朋友也受不了啊!

如果题主的意思是想说这种‘随礼二百,全家去吃’的人不合适,不管是嫌弃礼金太少,还是嫌来蹭吃蹭喝的人太多,想必这样的人应该和新郎新娘的关系不太近吧,如果真的亲近,应该也不会嫌弃的。

在小编看来,还是不太介意的,毕竟如果是会请来参加酒席的,一定是小编喜欢来往的人,平时小编都完全可以请他们吃饭,更何况是这样的好日子,小编是不会介意的。不喜欢来往的人,小编是绝对不会请的。如果是家长的朋友,小编就更不在意,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不认识的人感到闹心。


骏景——里脊


骏景农业


农村随礼二百,全家人去吃,我看这就不错了,给你们说一说俺这边的风俗规矩,你们更受不了。


我是山东滕州的,我们这边,不论红白事,男方的同姓族人,只要不出五服,就是“近门子”,就不用花一分钱,红事去喝喜酒,白事去喝豆腐汤。当然你也不能光带张嘴去,白吃白喝,你作为事主的近门子,要跟着帮忙干活,比如红事要接客陪客,白事更复杂,因为孝子光跪那哭,所以一些重活累活,全指望近门子上,比如挖墓坑,抬棺材,所以不花钱的大席也不是白吃的。


现在随着生活条件好了,谁家也都不差乎那两个钱,就是近门子,也跟着随礼了。其实,在俺这边,近门子不拿钱,或者亲戚家拿二百块钱来一家人,事主是不会生气的。


因为办红事人越多越热闹,说明事主家人缘好,有的人你倒贴他二百,他也推脱有事来不了,那就尴尬了。办白事,也是人越多越好,不光干活,对逝者也是一种尊重。


农村办场,都是流水席,不差乎几双筷子,再一个还是那句话,生活条件好了,即使主家不在乎,人们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吃大席了,上班族忙,学生不请假,所以一般不凑节假日的话,很少很少有一家人全出动去吃酒席的热闹场景了。


乡村大嫂


随礼200全家去吃,感觉还是好的啦😊

我侄子生孩子送米糖,我侄媳家里来了几大车的亲戚,那天是周末,每家最少带了一个小孩,有的带两个。我哥给每个小孩红包50,每家5个馒头7个鸡蛋,记礼单的时候,可着实把我吓了一大跳

真的,封礼50元的好多!你想想,一家连吃带喝的,50又回去了,还多了一份馒头鸡蛋😊

后来,我侄媳的妈妈感觉不好意思,就找我嫂子说要不要把她们那边亲戚家孩子的50红包退回去,我嫂子赶紧对她说,我们这就是这样的风俗,都是这样……

其实吧,遇到家里有喜事,就不能计较这么多,图的就是开心,再说了,别人家有喜事,你们不也是又去了吗😊



我很固执a


农村随礼200元,那真是太多了,我的老家就是现在随礼照样有很多随50元的,并且是全家都去吃一顿。

我的老家在山东省临沂市的一个农村,前几天我姑家弟弟结婚回老家上喜坟请客,也就是收收喜钱。去村里做喜宴的饭馆订了500元一桌的酒席,这个标准在我们村算是高标准了,有羊腿、肘子、扒鸡、大鱼等,去邀请走的近的,一个门里的去吃饭。


后来我姑说有好几个大娘随礼给50元喜钱的,我姑说说,当时他们孩子结婚我姑也是给50元份子钱,现在是照原样换的。

但是那个时候还是90年代,在那个年代的90元相当于现在200元左右的等价;并且现在吃完酒席每人还得给个红包,里面装有喜糖,喜烟,喜果子,几个人给几个,那些给50元来吃席的,光他们一家子人每人一个红包就已超过50元了。

这还都是好的,还有的去通知了喝喜酒都不去的,并且还在背后说城市里来的才一桌500元的标准,怎么也得弄个最贵标准,去喝顿酒吃不回来。

我们农村有很多这样的,不管你以前给他们多少随礼,等你有事过去几十年了,他们还是会照样一分不多的还给你,并且还得一家人都去吃一顿,他们不会去想那个时候一桌酒席不值100块钱而现在最低都得300多元网上了。

有时候有人说农村人小气,像这样的事确实让人无力反驳,也许是人老了算不过这个账来。但我总结,这样的还是与思想保守,自私心太强有关系。


我的幸福小生活


首先,农村办喜事,要的是热闹!钱不钱的,不是特重要!

其次,看看网友们对此事的看法:

1 我们这边一家给200全家都来,我问妈妈这么少,还不够倒贴的,妈妈说都一样,人家以后办事我们也给200,一家都去!

2 大年初三老公的堂弟办婚宴,爷爷起码在家说了十次人家不讲道理,想赚钱,过年没有人去吃喜酒,送了168,初三早上还说全家8个人都去[捂脸],其实他自己才是会算计的队长,后来只有我跟奶奶两个人去了,人家回礼都有100多了,去8个人家还亏大了;

3 一般是一家去一个人,去一家人的肯定是亲近的人;

4 上不上礼也欢迎来吃,农村人就图个热闹,沒毛病;

5 简直是胡说八道,按计划搞十桌酒席,来一百人,每家4,5口都来,就几百人吃,十桌酒席够吗,那就有矛盾了,要是建房干活能全家帮助吗?说破了农村人爱占便宜,走的时候还想乘人不注意再多拿点,下次你办事我也多去人,所以农村叫混喜事,混丧事,混着吃几天,没啥事白吃白喝多热闹。

6 以前农村办酒,图热闹,你不去吃饭,主人家还不高兴,周围的邻居都去吃三天,现在办酒已经变形敛财,爱办酒的,应该随礼五十,全家吃他三天三夜才对,我是贵州人,我最懂,生两个孩子办酒,立碑,办酒,孩子过关办酒,什么都想办酒收钱;

7 我个人是这样认识的,首先说明阿,我就是农村宴席上最忙碌的那个人,以前是厨师干过十几年吧,开过十几年饭店,。见过你请客人家也不过来的,一个人都不来哦。人多多好啊,多热闹,请客人家带孩子或老婆那有啥,要不你就不要请?你可能不知道去全家的一定是主家的至亲。

8 胡说八道,无论送多少礼,席位规定两个的,当然至亲不限(比如兄弟姐妹,父母,岳父母,)哪有一家人去的,去的人多了才两个位你怎么坐;

9 农村现在办席都成风了,家里下个小猪崽,要请客庆祝,孩子两三百分考个专科,也要请客收礼,家里有人住三天医院,出院了也要办个答谢宴……三天两头酒席不断。农村随礼个两三百,人也不会亏本,蔬菜鸡鸭猪肉,大部分自己都有,反正办一次赚一次,所以越来越普遍;

10 以前,生产力低下的时候,大家都看重人,家里办事也图热闹,图人缘好,来的人多,帮忙的多,不重钱财!现在自动化了,过日子基本不用求人了,干啥都有专业的,用钱就行,所以以收礼金为目的。再过几十年,估计就没有随礼这一说了,生老病死的,自家人一弄就完事了!

结束语:我儿子请客时,我一个个的在打电话,亲朋好友也给力,就图个热闹,人来的越多越好,什么钱不钱的根本不重要,这年头谁还差点吃的。


游戏大咖王


我老家就是农村的,对于随礼二百,全家人去吃我觉得这再也正常不过。

对于红白喜事,最注重的应该是人多热闹的气氛,所谓捧个人场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家红白喜事冷冷清清,饭菜流水席都准备好了却没人来吃,那才叫闹笑话呢。至于是不是全家都来吃,这不重要,到时候红白喜事的家里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这更能说明这家人的人缘好。


我们那里随礼200算是多的,一般都是几十块钱,红白喜事的前一两天就开始去他们家吃,到了吃饭时候你去看看,很多都是拖家带口的,大人小孩老人一起出动,这一堆人那一堆人围着谈天说地,说说笑笑的,就等着吃饭,而主人家对于来多少人按照当地风俗习惯安排的井井有条,那心里都有数的,主人家这时候也都是诚心诚意的请大家吃饭。

因此我个人觉得随礼二百,全家人都去吃这没什么,因为主人家在红白喜事前几天就会派人挨家挨户的去告诉你家人,谁谁家哪天的红白喜事请你们全家人或者请你们家二人,都会清楚明白的告诉你。


诗词公寓


呵呵,二百算什么?已经很多了好不好,我结婚的时候(8年前),一人送50元,全家人(五六个)来吃,多一点的,七八个,差不多一桌子了。

最让我和媳妇惊讶的时候,当时跟我们一桌子的,一家人,吃完后,还剩了很多菜,这一家人直接从衣兜里掏出塑料袋(提前准备工作做的好啊)、一只鸡、一碗粉蒸肉、一条鱼等,一直接打包带走,也不顾及桌子上的新郎和新娘的感受,我真是醉了,这一桌,起初不知道是一家人,最后打听得知,是我哥哥同事的一家人。


其实,送礼少,一家人来吃,在农村,比较普遍,提问提到的,可能是城市里送200元,真正在我们西南老家农村,也就100元,少的,还有送50元的,之后就是全家人来吃,根本就不够本钱。

在农村,这种情况也是被大家普遍认可,我们小时候,谁家办喜事,父母送人情(礼金,20多年前,差不多20元)后,我们兄弟姐妹们都会去吃,一个道理,现在农村还保留着这种传统,市里面少,省城或者大城市,这种情况基本没有。


一人送礼,全家来吃,其实,也是说明你在这个村子里人际关系好,大家比较认可你,才来给你“捧场”,对于那种人际关系不好的,即便请客了,发请帖了,也有一些人不去,更不可能去一家人了,一家人去,都是经过父母同意,也说明这一家人跟结婚办喜事这家人关系好。

而且,在我们老家,都是办流水席,相对来说,成本比较低,好多菜都是村子里自己种的,还有一些菜是寨子上村民送的。我觉得,一人送礼,全家人来吃,虽然看似结婚的人吃亏了,但人气会旺盛,冲喜,也挺好的,大家也不会太在乎是否赔本。


我结婚的时候,是在县城办的流水席,当时,一天下来,流水席达到了80多桌子,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一人送礼,全家来吃,包括我在县城工作的同学,他们送礼后,父母兄弟都过来吃,还有的,是自己的兄弟哥哥的朋友同事,送礼后,同事朋友父母们来吃。

应该说,大多数请客人,是不太在乎这一家人来吃的,不过,像我开头所说,在新郎和新娘子一张桌子上,那样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后,还拿出塑料袋,不顾及新郎新娘感受(新郎和新娘还在吃呢),就直接打包带走的,就有点夸张了。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结婚随礼本就是你来我往,互不相欠,多与少根本没什么区别,而问题矛盾主要在于,全家人吃酒席结婚本家入不敷出的事。

为了赚钱的婚礼不参加也罢!

结婚的本意就是图个热闹,谁都不想自己家的婚礼冷冷清清,我看过一则新闻,讲的是新郎官为了让自己的婚礼热闹一点,一天一百块钱雇人参加自己的酒席,最后被新娘子发现,最终婚也没结成,大家其实很清楚,越是全家人去吃酒席,那么你们两家的关系肯定很好,没人会为了一个不太熟络的婚礼而请一天的假,我本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关系近的就会带上妻子孩子一块去,关系一般的就会我自己一个人去,关系差一点的就会托人把份子钱带过去,因为我觉得我去参加婚礼就是对朋友的尊重和捧场,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自己举办婚礼,而朋友们全都把钱带过来,而没有人吃酒席的话,钱是省了可那样还有什么意思。

其实在农村在自家举办的婚礼是最热闹的,结婚前一天乡亲们都去帮忙做大锅菜,结婚当天举办过婚礼以后大家一起吃,家里有老人的就会拖家人带些回去,这才是原汁原味的婚礼,不涉及金钱没有矛盾,而酒店的婚礼更多的只是过场罢了,既然是过场就不必那么认真了,随礼多少由他去,来多少人都欢迎,吃不痛快打包也没关系,以和为贵嘛。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咱们明天见。


朋来有话说


对于这个农村的随礼问题,各个地方都有差异,即便是一个城市东西两头都会不一样,我就说说我们这边吧。

我们这边一般村里办红白事,一般都是除了亲戚朋友,一个队里的人都会去。但是一个队的人都是出100元,但也会有关系好的,会出200元,亲戚朋友他们另论。

我们这里是分成晚上和白天,比如说红事和白事准备在初七待客,一般关系好的或者白天有工作的都会提前一天去。在去主家的话,也是根据情况,一般都是男的去,全家一起去的情况并不多见。

因为如果随了100元,全家都去的话,可能会遭起闲话,并不好听。一个桌子就能坐8个人,你就100元自己全家都坐了6个,那两个留给谁坐?一般都会空着,没人愿意去做,会给主家带来不必要的预备。

我们家里一般都是我爸去,我妈在家自己做点饭吃,或者我爸不去,就让我爷爷去。全家出动,还是很少见的一种情况。


乡里乡外乡里人


对于农村随礼二百,全家人去吃,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说起来其实这种情况全国很多村子都会有,因为农村宴席更多讲究的也是人场,而且农村一个村里多数人都是沾亲带故的,所以全家去的话也是正常的。

至于200的礼金,可能给人来的人多会入不敷出的感觉,我们那边的话一般关系的都是一百或者二百,如果是实在亲戚也就是亲属这种比较近的,有的会给五百,直系亲属或者长辈条件好的可能是给一千,个人觉得村里一般宴席都是自己家杀猪杀鸡,菜很多也是自己种的,有讲究的人家会请饭店厨师来掌勺,但是更多的是自己家人来做饭,在叫上亲戚和村里的邻居或者关系比较好的来帮忙,这样一顿宴席下来成本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而且在村里人多热闹的话排面也是比较足,如果我们那里办宴席一家只去一个人的话,村子不大看着人就很少,反而让人觉得这家主人是不是人缘不好,所以大家还是更喜欢热热闹闹,而并不在乎钱的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