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中的十大智慧

《孝经》中的十大智慧

中華文化源於《易》,而成於孝,孝為德之本!

《孝經》在儒家經典中,是字數最少的一部。其經文部分,只有1778個字。

然而早在漢代,《孝經》便已成為經學的入門參考讀物。

由於孝道是家庭中主要的倫理關係,所以很容易引起人們情感上的共鳴。

而從人倫親情中,導引出孝治的觀念,更是把孝道擴大到治國、平天下的境界。

《孝经》中的十大智慧

《孝經》讓我們明白:天地是我們的根,父母是我們的本。

做人不能忘本,飲水才會思源,這個人的價值觀才有可能公正無邪,而道德修養也才能夠日愈精進,一個孝字全家安。

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譯文】人的身體四肢、毛髮皮膚,都是父母賦與的,不敢予以損毀傷殘,這是孝的開始。

二、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譯文】孝,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三、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

【譯文】位居高官的人不驕傲,才能不危險;懂得節制、把握好度,才能在水滿以後不流出。

《孝经》中的十大智慧

四、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

【譯文】孝子在對待父母的時候,日常生活時保持恭敬,父母養老時讓他們心情愉快,父母生病時真心為他們擔憂,父母去世要有孝子的哀傷之態,祭祀的時候按照禮法來行事。

五、禮者,敬而已矣。

【譯文】所謂禮,就是一種恭敬的態度罷了。如果認為禮就是一套儀式,內心並不恭敬,這樣的人就算行禮,也是無禮之人。

六、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

【譯文】君子奉事君主,做事就要考慮如何竭盡全力,事後就要考慮有沒有過錯怎樣彌補,奉行順從君主美好的言行,糾正制止君主的錯誤舉動,所以君臣上下的關係親密。

七、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

【譯文】假如有人不愛自己的父母、親人和同胞,而去愛外人,那就叫悖德。不敬自己的父母、親人和同胞而去敬別人,那就叫悖禮。

《孝经》中的十大智慧

八、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

【譯文】不合乎禮法的話不說,不合乎禮法道德的行為不做;開口說話不需選擇就能合乎禮法,自己的行為不必著意考慮也不會越軌。於是所說的話即便天下皆知也不會有過失之處,所做的事傳遍天下也不會遇到怨恨厭惡。

九、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譯文】利用自然的季節,認清土地的高下優劣,行為謹慎,節省儉約,以此來孝養父母,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所以上自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不論尊卑高下,孝道是無始無終,永恆存在的,有人擔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那是沒有的事情。

十、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

【譯文】孝悌之道,如果做到了至極的程度,就會感動天地之神,天人一體,互為感應,偉大的孝道,瀰漫於天下,磅礴於四海,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孝经》中的十大智慧《孝经》中的十大智慧

《孝經》讓我們明白:

天地是我們的根,父母是我們的本。


做人不能忘本,飲水才會思源,這個人的價值觀才有可能公正無邪,而道德修養也才能夠日愈精進,一個孝字全家安。

全國朗讀冠軍漏風獨語帶來20集音頻課程:

孝經譯讀(點擊收聽)

每節音頻包括題解、原文、翻譯三個部分,您可以在漏風獨語清脆的聲音中,輕鬆聆聽《孝經》中的仁義孝道和人生智慧。

課程詳情

《孝经》中的十大智慧

試聽音頻▼

· 億課精品課程推薦 ·

百善孝為先

學《孝經》智慧

塑美好德行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