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裡河北霸州人的美食!

現在的天氣就一個字“冷”,有一道土生土長的霸州美食,絕對是取暖補充熱量的首選。它可以說在霸州家喻戶曉,而且還被省裡的電視臺的美食欄目播報過。無論你住在城裡,還是住在鄉下,一提到這道美食,只要你是地道霸州人,肯定會想吃。

霸州過去叫東澱,而現在的白洋淀則成為西澱。霸州中亭河以南地區自古低窪多水,水產十分豐富,魚蝦一年四季不斷檔,人們養成了愛吃魚的習慣。地裡又盛產玉米,棒子麵餑餑是家庭的主食,所以一道美食“貼勃勃熬小魚”就應運而生了。


寒冬裡河北霸州人的美食!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與本事件無關,僅供參考)

霸州的“貼勃勃熬小魚”中亭河兩岸的農家婦女都會做,最有名的地方就是勝芳鎮了。在勝芳。大小飯店裡都會有這道美食。最正宗的做法,魚要選擇中亭河裡野生的、個頭小的。最好是活的小耗根、小麥穗,或者小鯽魚,棒子麵要用當年的新鮮糧食。先用油把小魚煎一下,而是把加工好的小魚放到開水鍋裡,撒上點鹽、醋與醬油、生薑和大蒜,待到鍋熱了的時候,將和好的玉米麵團成團,貼在柴鍋周圍,鍋裡的小魚熬熟了的時候,玉米餅也熟了。貼勃勃熬小魚最受大家喜愛的,就是中亭河裡耗根、麥穗和小河蝦一起燉出來的那種味道,吃後絕對讓人流連忘返。現在這種耗根、麥穗已經賣到5、60塊錢一斤,已經遠遠超過平常魚的價格了。


寒冬裡河北霸州人的美食!


最這道美食最好用傳統的大鐵鍋,柴禾不能燒得太猛太久,要注意掌握火候,溫火把作料靠淨。到時一揭鍋蓋,香味四溢。餅子出鍋,黃燦燦的有一層焦嘎,咬一口,又脆又香,再就著熬小魚,連魚刺都不用吐出。再配上一碗爽口的玉米粥,那味道,那鮮勁,吃起來保準沒個夠?尤其是在大冷天,吃上這樣一頓熱氣騰騰的飯菜,一定會讓你感覺渾身舒服,頓生暖意、


寒冬裡河北霸州人的美食!


小編就是在中亭河邊長大的,河裡活蹦亂跳的小魚,大人們可以熟練地用手刺開魚身除去內臟,用指甲蓋沿著魚身一推除去鱗片,最後用清水一洗放到開水鍋裡,撒上點鹽、醋與醬油、生薑和大蒜,待到鍋熱了的時候,將和好的玉米麵團成團,貼在柴鍋周圍,鍋裡的小魚熬熟了的時候,玉米餅也熟了。熟了貼餅子,一面金燦燦的隱約印有大人的手掌印記,另一面焦黃酥脆散發著玉米的香味兒。那時候嘴裡嚼著新鮮的小魚,由於熬的爛,魚刺也已熬酥,連刺都不用吐的,是童年難得的美味。


寒冬裡河北霸州人的美食!


這些年,我在飯店也經常吃“一鍋出”,做法和貼餅子熬小魚兒類似,只是變成了小鍋而已。飯店裡的小魚大多是水庫的嘎魚、鯽魚等等,味道也相當的鮮美。但與中亭河的小魚兒相比,總覺得缺點什麼,缺點什麼呢?思來想去,除了有些小魚品種不同之外,主要的應該是缺心情,一種對家鄉濃濃的鄉情。因為這種鄉情已遠遠的超出了美味,是值得終身紀念的,也是在冬日寒冷的深夜,讓一個遊子能取暖的一種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