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俏:要乐观,2030年中国金融市场规模预计达640万亿,相当于30个现在的工行

刘俏:要乐观,2030年中国金融市场规模预计达640万亿,相当于30个现在的工行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孟俊莲 北京报道

我国GDP总量2016年时为74.4万亿,2017年时为82.7万亿,增速为6.9%。“到2030年的12年间,假如GDP保持中等增长速度,例如为5.5%,那么,到时我们的GDP还能到160万亿,还有一倍的增长空间。”在近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的新书《从大到伟大2.0--重塑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研讨会上,他乐观地预测说,届时中国的金融市场规模预计可达到640万亿,相当于30个现在的工行。

刘俏说,到2030年中国GDP要达到160万亿的概念意味着,未来12年,中国将会呈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产业格局、一个完全不同的经济生态系统,完全不同的需求端,完全不同的供给侧,很多东西会不一样。

他以金融为例分析称,我国现在的金融资产规模大致上是GDP的3.7倍,到2030年时可能会达到4倍,即金融市场规模是GDP的4倍,按照2030年GDP体量达到160万亿算,乘以4,就是640万亿。

“这是什么概念?工商银行2017年年报显示,其总资产为26万亿,若以640除以26,2030年时,我国的金融资产规模相当于30个现在的工行。”他说。

“到哪儿去找那么多金融机构?意味着有增量部分会有新的金融业态会崛起,会在这个过程中把它做起来、规模做起来,但是我们希望把品质也做出来,是真正的好金融,能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情况。”刘俏对未来金融寄予厚望。

除了金融以外,GDP一倍的增长空间,还有哪些领域值得发掘?

“我挺喜欢高盛的一个提法,New China,可以翻译为‘新的中国概念’。”刘俏说,高盛认为,未来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IT制造业、清洁能源),新消费(电动汽车、娱乐产业、教育产业),互联网(电商、游戏、互联网金融),健康产业(医疗健康服务、医疗保险)这四大产业的增速将是GDP的3倍,年均增长20%以上。比如医疗,按估算,到2030年,如果中国达到福利国家的一般水平,医疗行业占GDP的10%,那么就会产生16万亿体量的市场。医疗行业会成为比现在房地产和金融更大的行业。

未来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这是倒逼微观基础发生变迁最强劲的力量。

中国知识资本的崛起尤为值得关注。2030年,中国1990年后出生人口大约将达到4.3亿,其中,约有2.5亿人受过高等教育,相当于现在美国人口的3倍。而这些90年后出生的人群将会创造价值,产生消费。激活这个庞大群体,将带来巨大的购买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将定义未来中国乃至世界的产业格局和微观基础格局。

“对于未来十余年,我认为,为‘中国制造’将取代‘中国制造’。”刘俏表示,这也是其对中国经济发展实现高质量增长充满信心的原因。那么,回归到企业层面,如何才能抓住机遇催生伟大的企业?

在制度层面上,要建立市场导向的制度基础设施。打造伟大的中国企业不能只是依靠自上而下的方式,而是要进一步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让市场起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是关键。

在企业层面,要转变观念,从规模至上变成价值创造引领,提升企业的投资资本收益率(ROIC)。“在本书中我反复强调一个分析框架就是增长恒等式:增长率=投资率×投资资本收益率。根据这个恒等式,投资率和投资资本收益率都能够推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但我们在过去却更多地依赖投资率这一个因素,目前看也再难以为继。只有当中国经济微观单位(企业)的投资资本收益率得到普遍提升时,中国经济整体的投资资本收益率才能得到大幅改善。只有数千万中国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实现以技术和科学为基础的创新上的突破,提升自身投资资本收益率,中国才有可能迎来下一轮高质量经济增长的浪潮。”他说。

在此过程中,企业家精神至关重要。刘俏认为,企业家应该是能够识别美好、定义美好,并且拥有建设美好的能力和愿力的一类人,他们能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的命运以及家国精神联系在一起。

“关于未来的答案其实就隐藏在现在,是时候改变了。”刘俏判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