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视美国的下场会如何?

曾经的王者之王者归来


其实全世界大国都谈不到谁敌视谁,毕竟都知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敌视美国的主要是一些小国。

但敌视美国也分很多种。有的敌视只是一种口号,而有一些上升到了行动。所以针对不同的敌视美国的下场可以做不同的解读。

第一,查韦斯和马杜罗的委内瑞拉是敌视美国的代表,不过他们更多喊喊口号,美国其实对他们的封锁和制裁占了很大优势,而且他们还有求与美国,和美国保持了一种相对平衡的关系。

很多朋友只听到查韦斯和马杜罗对美国骂骂咧咧,其实不知道的是,直到如今,委内瑞拉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就是美国。

该国自己的炼油能力很差,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有他们国有石油公司的炼油厂,用美国的工人和技术来炼油。所以他们出口美国的石油很多是给这个炼油厂输送,生产的成品油又会运回国。

因此,该国和美国实际上维持了一种相对平衡的关系。可以说美国人对这个拉美小兄弟也够意思,被骂了十多年,也没有对他们石油禁运。

或许是照顾到都是美洲人,同时该国没有汽油什么的成品油确实会影响到普通人的生活,才处于人道主义原因没有怎么特别制裁吧!

第二,萨达姆和卡扎菲敌视美国比伊朗和委内瑞拉更甚,是过去几年敌视美国的代表,他们对美国已经上升到了对美国战略威胁的地步了,结果被灭了。

美国为什么打伊拉克?木叔此前说过,就不多说了,其实本质上就是萨达姆的各种行为,包括对本国民众实施种族屠杀等,都损害到了美国在中东的利益。

卡扎菲的利比亚也是一样,他们成了恐怖组织在当地的巢穴,美国和盟友的利益都受到了威胁。

于是美国和西方联合把他们给灭掉了。虽然不完全符合国际法,但国际社会利益至上,丛林法则起作用,联合国也没办法。

第三,伊朗是如今敌视美国的代表,不只是口号,也上升到行动。他的下场大家都看到了,被制裁的比较惨。

伊朗敌视美国其实比萨达姆和卡扎菲更早。1979年革命后不久就把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占领了。按理说美国对他们应该比萨达姆和卡扎菲更仇恨,更应该灭掉伊朗,不过伊朗人的实力不可小觑,美国人40年都没对该国实施大规模军事行动。

特朗普也一样,只是通过经济制裁特别是石油禁运的方式,希望用压力让伊朗转变。

虽然伊朗嘴硬,但国际社会都知道,如果石油禁运实施个一年半载,对于伊朗这样对外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的国家,经济崩溃是大概率事件,届时伊朗再不转变态度,可能真的面临复杂严重的局面,下场不妙。


你如何看待敌视美国的国家?


木春山谈天下


只有独裁专制的才仇视美国,所以下场都不会好了。主要原因不是仇视美国,而是独裁专制。


王伟1972


敌视美国的结果非常明确:政权灭亡,富国退变为穷国,穷国永远都富不了。


扎西284919421


水军们、狗崽子们、丧家之犬的资本家们,你们都不是人养的,美帝好你去就是了,为何要这样胡说八道、颠倒黑白、把美帝国主义描绘得如同天使。世界上的霸权古往今来就没有正义可言,美帝的霸权更是建立在广发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痛苦之上的。


尘世浮萍9


说敌视美国就没有好下场的人精们,中华文化怎么会养了你们这群畜牲。美帝国主义肆意妄为,草菅人命,为霸占世界资源,穷兵黩武浅踏正义,你投降就有好生活?滚蛋吧!中华民族培养的子孙,有坚贞不屈之精神,有忘我奋斗之决心,有万众一心之根本。只要人人出力,勇猛发展,美帝想欺我,虽远必诛!


展翅飞越1


美国是世界民主的大本营,敌视美国的没有民主国家。

走美国的道路是世界人民的共识。

美国也不是完美无缺,但他是最好的 。

越诋毁美国的人做的越烂。

当今的世界是互联网的世界。

远在天边的事情也会近在眼前。

世界大发展,大融合是大潮流,谁也抵挡不住。

我相信共产主义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实现。


滨哥


美国是世界民主的大本营,敌视美国的都不是民主国家。

走美国的道路是世界人民的共识。

美国也不是完美无缺,但他是最好的 。

越诋毁美国的人做的越烂。

当今的世界是互联网的世界。

远在天边的事情也会近在眼前。

世界大发展,大融合是大潮流,谁也抵挡不住。


李杨饭店


独裁专制国家最忌惮的是美国对人权、民主、自由价值观的输出,因为一旦这些国家的人民接受了美国这些普世价值观,那就从根本上动摇了这些国家少数既得利益集执政的社会基础。因此,这些既得利益集团的独裁者们对社会各阶层进行甄别对待,极尽打压、笼络、欺骗之能事。


黑暗中的渴望


就以中国近一百年为例吧,中国与美国有敌对也有合作。

合作期:

抗日战争时期:对中国帮助很大

80年代直到2010年代:中间有矛盾冲突,但以合作为主,我们的日子过得咋样呢?答案是中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敌对期:

建国初到70年代,我们的日子过得咋样呢,答案是很惨

近几年:……


昏君929


毛泽东时代抗美援朝,彭德怀元帅和志愿军打得麦克阿瑟等十七国联军丢盔懈甲,满地找牙,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