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火車站(現丹東火車站)新老照片對比(一)


安東火車站(現丹東火車站)新老照片對比(一)

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安東地方事務所,現為瀋陽鐵路局丹東辦事處(拍攝年代:20世紀30年代)

安東火車站(現丹東火車站)新老照片對比(一)

如今鐵路局丹東站

安奉鐵路修建始末

安奉鐵路是指安東為起點,蘇家屯為終點,長約260公里標準軌距複線鐵路。安奉鐵路始建於1904年,當時日俄帝國主義為推行殖民主義政策爭奪地盤,在中國東北爆發了戰爭。日本帝國主義為了運送軍需用品,決定修建從安東到奉天的輕便、窄軌鐵路。這條鐵路由日本臨時鐵道大隊和臨時鐵道監理部施工,從8月10日動工,日夜趕修,11月3日從安東鋪軌到鳳凰城。翌年2月11日鋪軌到下馬塘。原計劃從下馬塘再修到遼陽,後隨戰爭發展改修到奉天。1905年12月15日全線竣工。全長261公里。從開工到完成,總共用了16個月時間。1906年9月1日,移交給野戰鐵道提理部,為暫時的軍事運輸鐵道。1907年,移交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這條輕便、窄軌鐵路,軌距為0.762米。運輸動力,最初為手壓車,後改為小型蒸汽機車。全線配屬13噸機車55臺,17噸機車26臺。平坦線路,13噸機車牽引24噸,17噸機車牽引30噸。在大坡道區段,13噸機車牽引9噸,17噸機車牽引12噸。全線有55個停車站,9個機車庫,31個給水所。使用2噸貨車437輛,5噸貨車230輛。1906年貨運量達到73,170噸,客運量達到126,014人。

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強迫清政府訂立《日清滿洲善後協約附屬條約》,將這條臨時的輕便、窄軌鐵道,改造成為商業性標準軌鐵路。改造工程於1909年8月開始,到1911年末完成,在渾河站與南滿鐵道接軌。1919年8月12月又進行第二次改造,安奉線改在蘇家屯站同南滿鐵道接軌。

安奉鐵路不僅是日本侵略中國,掠奪東北資源的主要運輸線,而且是縱貫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連接歐亞大陸的運輸中樞,東北豐富的礦產、森林資源和農產品,源源不斷流入日本。據《南滿洲安奉鐵道紀要》載:改造後的安奉鐵路,1912年客運量為527,350人,貨運量為784,313噸。

由於安奉線客貨運量不斷增長,鴨綠江第二座鐵路大橋於1943年4月建成,1945年,“九三”勝利後,安奉鐵路複線道軌被蘇聯紅軍當作戰利品拆運回國,僅有路基殘存。

安東火車站(現丹東火車站)新老照片對比(一)

圖為1905年安奉輕便鐵路開通儀式,終點為安東(拍攝年代:1905年)

安東火車站(現丹東火車站)新老照片對比(一)

安東車站擴建施工(拍攝年代:1911年)

安東火車站的建設

安東火車站竣工於1911年10月29日。該站是安奉線的終點站,也是貫穿中、朝兩國鐵路的主要樞紐站。站場的位置,原是一片沿鎮江山下坡至鴨綠江岸的的低窪平地,日本人所以選在這裡建火車站,目的是通過鴨綠江鐵橋,把安奉鐵路同朝鮮鐵道連接在一起。佔地東西方向1.5公里,南北長約1公里左右,為長方丁字形。本線(客車到發線)需要從鎮江山下的地平面向鴨綠江岸水平延伸,與鴨綠江鐵橋相接,墊築高堤,使其凸起。提高超出地平面平均約7米。

安東火車站工程是1910年4月開始動工,在本線兩側取土,先後修築運土的手壓車線幾條,輕便鐵道線4條,馬車線16條,延總線42公里。每天使用小型機車6至8臺,馬417匹,人工一千多人,日均運土3026立方米。加上修築排水溝,共挖土方887千立方米,墊土方405千立方米,經過一年四個月的艱苦作業,終於告成。

安東火車站(現丹東火車站)新老照片對比(一)

1928年擴建前的安東車站

安東火車站(現丹東火車站)新老照片對比(一)

現如今的丹東站

安東火車站(現丹東火車站)新老照片對比(一)

圖為由安東站望去的日本人經營的安東旅社,為當時安東最大的西式旅館建築(拍攝年代:1905年)

安東火車站(現丹東火車站)新老照片對比(一)

如今的江城旅社

安東火車站(現丹東火車站)新老照片對比(一)

安東車站夜景(拍攝年代:1932年)

安東站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日本修築安奉線軍用鐵路,在鴨綠江岸鐵道起點設立車站,站名為“鐵—浦驛”。1907年安奉線移交南滿鐵道株式會社經營後,鐵—浦驛改稱“安東縣荷報所”,同年6月又改稱“安東縣驛”,開始辦理一般客貨運業務。

1909年開始安奉鐵路改築標準軌,1911年竣工。同年建成鴨綠江大橋,安奉鐵路與朝鮮鐵路接軌。

1912年(民國元年)6月,安東縣驛改稱“安東驛”。1913年(民國二年)9月,建成兩層木製站舍。到1928年,隨著客貨運量的不斷增長,對安東驛客貨行車設備多次進行擴建,先後在客車場擴建一、二旅客站臺,新建三、四旅客站臺,共增鋪線路10股,並擴建和新建了機車、車輛的整備檢修設備。1937年,安東驛已成為安奉線上的主要編組站和國境口岸站。

安東火車站(現丹東火車站)新老照片對比(一)


安東火車站(現丹東火車站)新老照片對比(一)

安東車站站臺(拍攝年代:20世紀30年代)

安奉鐵路是日本軍國主義通過朝鮮半島連接中國東北的中央鐵路交通線,安東站是東北門戶,為此日本侵略者極為重視安東站的建設。從1904年開始,不斷擴展改建車站設施和運輸能力,使其成為日本掠奪中國資源的重要交通要道。

早期安東火車站站內建設

鋪設線路19條,總延長17公里。其中在堤上鋪客車到發線6條,專供辦理旅客列車接發使用。在堤下低窪區域鋪貨物列車到發線和編組線13條。這樣,旅客列車進入站內可直接開往朝鮮,貨物列車從奉天(瀋陽)開來,在鎮江橋下與本岔分線,進入編組場。另鋪設一條走行線到鴨綠江岸的貨物倉庫,辦理水陸連運。

旅客線設有兩個旅客站臺和木製的站臺雨搭,兩個混凝土地道,供旅客出入站和乘降車。車站候車室為582平方米的木製房,還有辦理貨物站臺和倉庫。

安東火車站(現丹東火車站)新老照片對比(一)

現如今的丹東站站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