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和李逵同时反对招安,为何宋江要砍了李逵,而不敢动武松?

帅哥天皓\n


因为李逵是宋江心腹,武松是二龙山派系的重要人物!!!

自忠义堂石碣受天文之后,梁山一百单八将,各个座次议定,各司其职;翌日,宋江举办一个“菊花大会”,请众头领吃酒,席间欢喜无限,尽皆大罪,宋江趁着酒兴,题下“满江红”一词,并令乐和吟唱该词;正唱到“原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只见台下武松听罢,大怒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李逵也随即附和道:“招安,招安,招甚么鸟安!”台上宋江见是李逵,当即大怒,令小校将李逵推出去斩首;

明明是武松先站出来反对,宋江独独要斩李逵,他为什么要斩李逵?当然他并不是真要杀李逵,只是为了给武松等人一个下马威,让武松知道自己的招安决心,为了招安他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杀死自己心腹爱将兼救命恩人李逵;他这样做比直接斩武松更好,既可以封住武松的嘴,又可避免派系之间的火并;如果他斩武松,二龙山肯定不答应,甚至所有反招安人士都不会答应,这样势必引发梁山泊招安派与反招安派之间火并!







爱尚文史2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觉得宋江为什么敢说砍李逵,而不敢说砍武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武松上山虽然比较晚,但因为个人武艺出众以及二龙山的强大,在山上还是很有威望的。而且武松的性子是那种你对他好他就对你好,你对他有半分不敬,他能把你打得你爹都不认识你,这个人不是可以随便开玩笑的。而且武二哥生性倔强,宋江敢骂二哥就会把现场闹得很僵,二哥是绝对不肯服软的,宋江也是真的想招安,不会轻易退步,那么现场就会搞得很僵。搞烦了武二哥就会不开心,武二哥不开心了,鲁大师也不会开心,鲁大师不开心,林教头和史大郎都不会开心,二龙山和少华山的兄弟们都不会开心。真的热恼了武松,问题是很严重的。

2)李逵是个浑人,缺心眼,宋江说砍李逵,李逵也不会介意。而且李逵在梁山上经常扮演的就是个小丑角色,大家也都习惯了。而且李逵和山上其他人并无深交,只是因为和宋江关系亲密才能列位天罡。他很听宋江的话,宋江脾气发作起来,他还是怕的。

3)宋江并不是真的想杀李逵,他是想借杀李逵暗示大家。告诉反对招安的人我是真的想招安,是兄弟就不要拦我,免得伤了和气。告诉想招安的人,不是我不想,是的确有阻力。


说白了,这就是武松和李逵的性格问题交际问题。李逵还是有点厚皮脸的,骂他打他也无所谓,武二哥却是那种专打硬汉的好汉,你对他随便喝来骂去,怕是嫌肩膀上的头放得太稳了。而李逵,其实就是宋江的那个托,虽然李逵自己并不想当托,当托也不是他的本意,但是鉴于他确实尊敬宋江,确实是山上的小丑人物,这个托也只能他当。



扶摇郡主


武松要不是鲁智深力挺,不死也得脱层皮。

宋江和武松的兄弟关系一直以来都被世人津津乐道。宋江温润大度,武松豪爽忠诚,二人可谓兄友弟恭。但是这些兄弟关系背后的真相真的如他们表现出来的那么令人羡慕吗?说穿了可能让你大吃一惊。所谓江湖,并非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江湖,而是为利益插朋友两刀的江湖。武松就差点被宋江因为一件事翻脸干掉。

宋江和武松初次相识于柴进家,武松本是个好勇斗狠的亡命之徒,但是宋江在一个月之内把他改造成被金圣叹誉为“天人”的完美英雄,最后善终成神,可以说宋江对武松有再造之恩,可谓重生父母再造爹娘。但是在宋江和武松分别后,二人的江湖之路渐行渐远。宋江一直在向自己的目标前进,那就是上梁山受招安,当个节度使。这个目标本身也是武松的目标,二人在柴进庄分别后约定就是受招安。但是武松在经历了一系列侮辱和损害之后,对这个目标已经淡漠了。二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分歧。

许多人都纳闷为啥宋江在梁山当老大那么长时间了,二龙山的武松和鲁智深杨志等人一直没来入伙。照说按照武松和宋江的交情,应该早就上赶着入伙才是。事实上二龙山却是最后入伙的一个山头。原因很简单,鲁智深武松杨志三人都对宋江的做法不认同。梁山好汉天罡地煞排座次之后,马上到了重阳节。宋江召开菊花之会,但有下山的兄弟,不论远近,都要招回寨来赴筵。可见宋江对这次菊花会的重视。喝到天黑,宋江大醉,叫取纸笔来,一时乘著酒兴作《满江红》一词。写毕,令乐和单唱这首词,道是: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烫戆,追须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乐和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颠做粉碎。宋江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众人都跪下告道:「这人酒後发狂,哥哥宽恕。」宋江答道:「众贤弟请起,且把这厮监下。」众人皆喜。宋江便叫武松:「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宋江问武松,李逵不懂事,是个傻逼,你也不懂事?我带领弟兄们做忠臣孝子,有啥不对?再说了,你怎么知道弟兄们冷了心,你能代表弟兄们?一张纸糊个驴头,你好大脸。李逵是我贴身打手,救过我命的人,因为反对招安大业,我都要砍他,你现在给我个交代。可以说此时宋江对武松已经动了杀心。但是武松无言以对。

患难见真情。值此危难之际,鲁智深挺身而出。当然也只有鲁智深敢于挺身而出。因为鲁智深和武松都是二龙山过来的,二人无论从情谊还是利益都是合为一体的。此时不出头更待何时。这里感叹一下杨志,他就没有出头为武松说话。因此杨志做人不行。鲁智深便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了,洗杀怎得乾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鲁智深什么意思,我们二龙山不想招安。你如果真想招安,我们各玩各的,走起。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武松代表不了全体弟兄,起码能代表二龙山,起码能代表我。鲁智深为何敢说这个话,而且跟宋江对着干。因为鲁智深一直对宋江不服。上山的时候就说,你们都说宋江是个真汉子,说的我耳朵磨出茧子来了。我倒要看看他是怎么个汉子。

于是宋江软了下来。知道二龙山不好惹。宋江道:「众弟兄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众皆称谢不已。啥叫别无他意。就是跟鲁智深武松解释,没有跟你们过不去的意思,不要多想。其实如果鲁智深不出头,武松这一关根本过不去,不死也得脱层皮。宋江作为老大,今天这个撂挑子,明天那个翻桌子,这个老大还当不当了。

这事还没完。次日清晨,众弟兄引著李逵,去堂上见宋江请罪。宋江喝道:「我手下许多人马,都是你这般无礼,不乱了法度?且看众兄弟之面,寄下你项上一刀,再犯必不轻恕。」李逵喏喏连声而退,众人皆散。这话根本不是对李逵说的,而是对武松鲁智深说的,或者说是对所有梁山好汉说的。我作为梁山老大,管着这么多人,你们再敢无礼,必不轻恕。今天算是初犯。此后武松鲁智深果然服服帖帖,再不敢犯。所有梁山好汉见了宋江,也是毕恭毕敬。只有李逵敢犯,但是李逵另论。可以说,宋江借武松和李逵二人立了威。此后梁山的管理方式渐渐由兄弟情义转变为山规制度,走上了正规化。

参考书目:《水浒传》


唐风宋月


武松和李逵说白了根本就不是一个成次,就像武松打过虎,李逵也同样打过虎,可是二人的名气和影响力缺截然不同。武松打完虎成了打虎英雄,威名远扬。李逵打完老虎啥也不是,还被人指点说,连个老母都保护不了。所以说这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差距。

宋江的招安大会上,李逵和武松极力站出来反对招安。二人表现的都很亢奋,可是最终宋江却对李逵出言不逊,而且居然还装模作样的要杀了李逵。而反过来对武松表现的特别友善,不仅没有动怒,而且还好言相劝。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首先说李逵,李逵本身就是宋江的小弟,而且二人关系特别好,宋江对李逵是情同手足,李逵对宋江更是赤胆忠心。所以二人是无话可说,介于这种情况,况且李逵这个人属于刀子嘴豆腐心,什么事说完拉倒。一阵脾气过去了就完事。久而久之,宋江也知道他的这个脾气,慢慢宋江也就习惯了。可是宋江越这样,李逵越是登鼻子上脸,仗着宋老大罩着,经常是我行我素,在梁山好汉面前也是时不时的就发点小脾气。

可是你宋江对李逵怎么的都行,因为李逵是你宋江的心腹,被窝里打拳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在有些人面前就不行,比如说武松,武松这个人在梁山上属于中立的位置,就是说我谁也不拉拢,谁也不得罪。但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诛之。他是这样一个人。

招安大会上,宋江可以对李逵指指点点,其实也就是做做样子而已,因为宋江心知肚明,李逵出来反对,平他的威望和地位不仅起不了什么目的,而且还可以反过来,宋江利用李逵的举动杀鸡儆猴,平息众人的逆反心理,这样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宋江也是将计就计,因此装作要杀了李逵,他知道他这么做,众好汉一定会上来求情,正好给了李逵一个台阶下,这也是宋江的使的一个权宜之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宋江不敢动武松,其实就是宋江不想把事态闹的太大,因为宋江这个人特别有心机,善于洞悉人心,他觉得对待武松等人,不能硬攻只能智取。本来宋江执意招安就有一部分人反对,在跟武松翻脸自然会激起一些人的众怒。再说了武松,鲁智深等人,本来就是二龙山的寨主,跟自己也算是一个等级的,能够投奔梁山也算是给他宋江面子啦!


所以宋江知道这几位得罪不起,但是这几位爷又成不了什么大器。所以宋江心里有数,最终归根到底还是得听我宋江的,因此在招安大会上宋江也给足了武松的面子。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是非常讲究兄弟情义的人,宋江越是怎么对待他们,武松等人越是觉得不好意思。所以后来还是遵照大哥宋江的意愿,勉强同意宋老大的招安路线。

什么样人什么样对待,这就是宋江的高明之处。所以说李逵和武松不是一个档次的人,宋老大自然要分别对待啦!


任驰赢天下


李逵和武松在宋江眼里根本就是两码事。

在宋江眼里,李逵就是一条忠实的走狗,对乱叫的狗,宋江从来都是不多废话,基本上是厉声呵斥,然后李逵就立马老实,真是立竿见影。

李逵反对招安,实际上是没过脑子,他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只有他的“公明哥哥”配当皇帝,包括现在的皇帝都应该把位子让给他的主子才对他的心思,所以说他听到乐和唱《满江红》唱到“原朝廷早诏安”的时候一脚踢翻桌子叫到:诏安!诏安!找甚鸟安!实际上并不是反对招安,而是在为他的哥哥鸣不平。

宋江心里清楚这个直肠子家伙的意思,严厉斥责,并叫人把李逵拉出去砍了,也就是做一个姿态,众好汉心知肚明,谁也不会当真。

而武松在宋江的眼里,就是一个部下,也算得上是兄弟,但宋江并未把武松看做很亲近的兄弟。所以,尽管武松也跟着叫:今天也诏安,明天也诏安,都冷了弟兄们的心了!宋江并未答话。

其实,宋江心里已经开始鄙视武松,因为他知道,武松也不是真正反对招安的,在武松投奔二龙山的时候,武松的想法是:暂避一时,等待朝廷诏安,沙场冲杀,也挣个光宗耀祖的功名,不枉一世。

所以,宋江知道武松的嚷嚷,也就是刻意显摆一下自己的存在也就是了。他对武松反对的声音采取的态度是不予理睬,并不是有什么顾忌。


步武堂


李逵不会说话。

我们回到那场聚会,看看李逵和武松说了什么。

故事的背景是大聚义以后,梁山的路线可以说就是为了招安。在梁山上几乎没有反对招安的人。

道理在于,在任何时代,公务员的生活都是稳定的。除了杨志这个小倒霉蛋做错事以外。


这时候,就必须要有一场试探大家想法的行为,也就是“赏菊大会”。

我们看武松的说法就非常简单:

“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却冷了弟兄们的心!”

其实武松一直都不反对招安,在认识宋江的时候,武松就提出了招安的想法,这也是正本水浒传第一次出现招安的字样。

但问题在于,招安,价格如何呢?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武松的意思非常清楚,我们要表现自己的实力,免得被朝廷看轻了。

所以在大家明暗都有招安想法的时候,宋江开会的目的,就是要传达这么一个意思在。大家走过场而已。


这时候我们才能看到李逵的话

“招安,招安,招甚鸟安!”

这种话就是招人砍的。活该啊!


酒骑风


如果把梁山比作一个集团公司的话,宋江可以算得上是董事长,李逵算得上是董事长办公室内勤,而武松则是集团分公司的副总,李逵和武松虽然对招安的态度都比较排斥,也引起了宋江的不满,但宋江即便发泄,也只会把更多的怒火发泄到李逵头上,而在武松这一边,宋江能做的还是尽可能的拉拢。



对比李逵和武松,两个人在梁山的地位,实际上是大不一样的,李逵可以算得上是宋江的金牌打手,虽然性格粗鲁不讲道理,并且从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但对宋江是绝对的忠心,所以李逵即便多次任性胡闹,甚至闹得梁山鸡飞狗跳,尽管宋江在气极败坏之下曾经动过杀心,但始终却没有最终下手,因为宋江知道李逵再怎么胡闹他发泄的终究是自己的个人情绪,李逵永远不会站到反对宋江的这一边,因此,在梁山的体系中,李逵是被宋江臭骂、处罚最多的人,却也是地位最稳定的人,在现如今的职场上这一类人其实为数不少,在基层平平凡凡的工作,虽有牢骚却也任劳任怨,永远不会威胁到领导的地位,所以领导能用都会尽可能的继续使用。



所以在梁山的体系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组合就诞生了,李逵不断的在梁山发牢骚,甚至对宋江下达的多个战略方针表示了反对意见,但骂归骂,李逵却始终坚定不移的站在宋江这一边,而同时宋江也不断的对不老实的李逵表示出了极大的不满,但他却没有下最后的死手,因为完全没必要,李逵还有利用的价值。

但在武松这一边,宋江的态度却比较复杂,比较金牌打手李逵,武松可不是单纯的打手而是二龙山的首领之一,二龙山集团也是梁山军事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牵扯着梁山一部分首领和军队,所以有着底牌和话语权的武松也有资格在宋江面前表达自己的不满,宋江虽然有一定的排斥,但面对着整个梁山大家庭的团结,他也不会轻易撕破脸,只要二龙山的团队不动梁山的基础不动摇他的首领位置,大家的关系还可以继续维持,所以面对着武松和李逵的同时的反对和发泄,宋江却经常只把怒火发泄到李逵一个人头上。



除了这层现实权力构成的原因之外,恐怕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宋江认为武松虽然带着反对的态度,但武松不见得真的反对招安,仍然有着拉拢的空间,事实上在武松的履历上,他也是一个喜欢过着安定生活的人,早年伤人躲到柴进府里,却没打算闯荡江湖和落草为寇,即便在府内受众人的白眼也愿意心甘情愿地活着,后来回到老家意外打虎成为英雄做了公务员,对现有的日子更是满意的不得了,只可惜大哥的死再次触发他的情绪让他成为杀人犯,但大仇已报的武松却再一次放松了自己的心态又心甘情愿在被发配到外地,只可惜一连串的遭遇官府的陷害,才最终激发了他的兽性,从而大开杀戒最终落草为寇,所以面对着北宋的招安,早就见过了官场黑暗的武松一直保持着排斥的态度。



但在宋江的思维中,倘若有一天梁山能够招安成功,在北宋的官场上建立梁山的官僚集团,在官场上有了自己独立王国的武松未必不愿意接受,只不过宋江的想法虽然美好,但面对北宋官僚体系更大的势力集团面前,对手是不会容忍有新的对手产生,宋江的美好想法只会在上层不断的压迫下最终破灭,当征讨方腊后,面对早已支离破碎的梁山团队,以及同属二龙山团队的鲁智深杨志的相继离去,武松也早已心如死水出家而去,只剩下宋江等少数人入官为仕,但等待他们的只是另一场死亡的来临。。。


辽宁资深球迷


其实也难怪宋江要砍了李逵,这黑厮的做法也是太过分,至少表现出作死的样子,看看当时发生了什么。

电视剧里面李逵的台词是“怎么老是招安招安的,招个什么鸟安”,而之前武松的台词则是“冷了兄弟们的心”,这完全不是一个语气,在众目睽睽之心,忤逆大哥的结果就是有点讨打。

而原著中的李逵则更过分了,武松表现的大致相同,认为冷了人心,李逵听了之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踢起,颠做粉碎。”,更是踢烂了桌子,简直是目无法规,大闹厅堂岂不是自讨苦吃。

(宋江剧照,来自网络,仅为说明和评论)

宋江对李逵那个态度也是因为他们亲近,杀鸡儆猴,堵住别人的口,李逵这个粗汉子还不会挂在心上,真是一举两得。这也是李逵给机会,倘若他好好说话,也或许不会这样。

宋江要砍杀李逵的表面原因并不是他反对招安,而是他的“无理”,这在原文宋江的话中写的很清楚。不过深层次还有些许因为反对招安的意味。

宋江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利于他计划的进行,加一些步骤可以把矛盾分散,比如他写个词,自己不念,却让乐和唱出来,可以说是一种对手下的试探,相当高明。

武松是二龙山的头领,二龙山是一个相当有实力的山头,之前宋江、武松二人有点私交,属于既不好翻脸又不能过多要求的那种关系,所以对待武松就显得非常谨慎。而且武松也没有扰乱公堂,实在难以发作。


大眼大世界



宋江对于李逵与武松两种态度,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关系亲密程度。

在宋江提出想要招安的想法后,有三个人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情绪,分别是武松、鲁智深、李逵,水军头领也反对,但没有武松与鲁智深这么明显。

武松说出反对招安后不久,李逵也反对招安:招安,招安,招甚鸟安。

鲁智深则说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不如大家趁早散伙。

面对这三个人,鲁智深与武松,是二龙山势力的代表,而且鲁智深大有一言不合就撂挑子不干的想法,所以宋江不会也不敢说鲁智深,对于与鲁智深一伙儿的武松,自然也不能说了。

于是,这三个人之中,宋江就只能骂一骂打一打李逵了,因为李逵是忠于宋江的。正所谓打是情骂是爱,关起门打自家人,不碍事。

武松与鲁智深反对招安,是因为不思进取,想维持目前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生活。李逵反对招安,则是为了让宋江当皇帝。


言有章


哈哈,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并不是宋江不敢动武松,事实上他连李逵都杀不了。

在大聚义之后的重阳酒会上,宋江借乐和之嘴首次向全部头领说明了自己“组织”梁山的最真实想法,那就是招安。话刚说完武松率先发难,单纯的表达了对招安的疑问,这有个带头吐槽的接下来定会有人起哄,果然李逵跳出来骂骂咧咧的踢翻了桌子,宴席顿时陷入了一片尴尬。

后宋江大怒要杀李逵,但最终的结局也没什么意外的,在众人的劝解下李逵没死,武松也被安稳下来。表面来看宋江只叫唤着要杀李逵而不杀武松,但实际上我们丝毫看不出李逵又何罪过,就因为吐槽他的招安大计并踢翻了桌子么?更何况论功行赏是裴宣负责的事情,我想铁面孔目不会把破坏公物定位死罪了。有人会说李逵顶撞了大哥所以得死,拜托,这是山寨,不是朝堂。所以宋江杀李逵只是为了给自己找台阶下,当然兄弟们也都心知肚明纷纷上前去劝解。

再从人物关系入手,李逵属于宋江的嫡系,而武松属于三山派系中的二龙山派系,相比白虎山、桃花山的窝囊,二龙山的成员个个都是有血性有故事的人,所以宋江演戏也只能找自己“公司”里的“艺人”来配合他的演出,确实犯不着惹其他派系的人(并不是怕,而是没必要)。

最后一点也是最简单的,毕竟武松只是吐槽了一下,而李逵却直接无脑暴走,论责任轻重也得先拿李逵开刀啊哈哈哈。

在后来的戏份中里我们也能注意到李逵并不属于反对招安的行列里,他应该属于无脑跟风起哄偏招安的类型的,因此征方腊后他没有选择归隐,而是很高兴的去了镇江做官。


施公写作的精妙之处就在于用“招安”作为矛盾的爆发点却又用招安把矛盾合理的都处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