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泥鰍要掌握哪些技術要點才能達到高產穩產?

農村創業小何


多少邀請!養殖泥鰍首先要對池塘消毒滅菌,每畝用生石灰50公斤,漂白粉15公斤兌水溶解後全塘潑灑。當殺菌劑降解後,才能投放鰍苗。養殖池塘靠近水域(河流、湖泊),方便池塘換水、加水,池塘要設置防逃、防天做設施。四周塘埂最好用混凝土澆注,防止泥鰍打洞逃跑,水面加蓋尼龍網,防止鳥類叼食鰍苗。鰍苗最後選擇當地培有的泥鰍苗,防止水土不服。

泥鰍苗投放前,用孔雀綠消毒殺菌一下再投放。畝投放5cm泥鰍苗30000尾,池塘水面養殖水葫蘆、水浮蓮、水花生,既可為泥鰍遮陰降溫,又可淨化水質。泥鰍對水質要求很高,水太肥也不行,水太清也不行,水溫5°C以上適合投放泥鰍苗,如果水太肥,要及時向地內加水,氣溫25°C以上也要及時加水降溫,防止池塘缺氧死苗。


每天堅持巡塘,發現死苗要立即長撈檢查一下,防止暴發疫情。投餵飼料,應該少投多次,每次少量投餵,每天投餵3次。泥鰍飼料以專用飼料為主,也可投餵麥麩、米糠、酒糟及動物性飼料。水太瘦可適當撒點尿素、潑人糞尿,水太肥,投放密度大。要打開增氧機。投餵飼料量按體重3%——5%比例投餵。

泥鰍可一年分兩批投放泥鰍苗,第二次投放泥鰍苗要規格大一點,放在精養池暫養一段時間,在第一批泥鰍捕撈上市時,再投放池塘,能提高畝產量。泥鰍飼養8個月就可上市銷售。畝產值30000元左右,扣除養殖成本,畝純利潤15000元左右。

以上是長江老農個人經驗分享,謹供參考。歡迎評論留言。


長江老農


近年來,水產行業裡又多了一個深受養殖戶歡迎的養殖品種--泥鰍。泥鰍具有耐低氧、耐低溫、養殖週期短等特性,使得泥鰍可以在全國大部分區域進行養殖。但隨著泥鰍養殖面積的不斷擴大,養殖人員不斷的增加,泥鰍也出現飽和狀況,的市場行情也出現了較大的波動。正常行情好的時候能賣到9元多一斤,而行情差的時候只有7元不到。

那麼養殖戶要想在泥鰍養殖上達到高產和穩產,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苗種關;

要想養好泥鰍,苗種是關鍵。首先養殖戶在苗種投放的時候就需要控制好密度,密度太低會造成產量較低;但密度太高的話相應會增加養殖管理難度,使泥鰍容易發病。通常建議養殖戶每畝投放泥鰍苗6000-8000尾;其次要求投放的泥鰍苗規格為1000-1500尾/斤,這樣選擇苗種可以確保下塘具有較高的存活率,同時也便於養殖初期的管理。

二.水質關;

苗種投放好了等於開了一個好頭,而養殖過程中水質的管理同樣很關鍵。泥鰍養殖過程中為了確保高產量,短養殖週期會加大飼料投餵,這就會容易引起水質的惡化,尤其在養殖中後期。這就要求養殖戶注重對養殖水體的管理,常規的操作方法有;定期對養殖水體進行更換,水體消毒以及使用微生物製劑來調節水質,使池塘水質保持在“肥、活、嫩、爽”的一個狀態。

三.病害關;

在泥鰍的養殖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病害,如果不及時處理會帶來很大的損失。例如苗期的纖毛蟲、車輪蟲病,可用含“苦參鹼”成分的中草藥來殺滅。養殖中後期出現的“出血病”,建議使用含“苯扎溴銨”成分的消毒劑進行消毒,再拌“恩諾沙星”到飼料裡內服3-5天。

以上幾點就是我們在泥鰍養殖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泥鰍養殖其實並不難,難的是養殖戶的“善始善終”,要想取得泥鰍養殖的高產和穩產,就離不開辛勤的付出和細緻的管理!

| 我是小河農業創始人 | 作為蝦蟹產業技術體系淮安綜合試驗站 | 我們專注於蝦蟹養殖 |


灣塘谷


首先要提醒各位養殖戶:養殖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泥鰍養殖是最近幾年發展較快的水產養殖行業,想要入行的朋友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幼苗。養殖泥鰍最好自己育苗,如果從別的苗場進苗,在運輸的時候容易造成傷亡,放養後成活率會下降,放苗前用孔雀石綠每公斤8毫克左右浸泡5分鐘。

二:場地。每一塊池塘不宜過大,以500平米長方形為好,這樣投食方便而且均勻不容易造成採食不均的情況。

三:設施。泥鰍切記不能網箱養殖,泥鰍習慣性鑽泥,網箱會摩擦泥鰍嘴部造成泥鰍嘴巴潰爛發炎而死亡。

稻田加埂養殖弊端是捕撈困難,需要到泥裡一條條抓,所以可以在池塘底部及周邊鋪塑料薄膜,捕撈時會方便很多。

四:密度和水質。密度以每平米45尾苗為宜,水體深度60到80釐米,食物殘渣和泥鰍糞便會造成水體氨氮含量升高,需要定期換水,每次換水不超過三分之一。


駑馬152


泥鰍屬生命較強的無鱗魚類,養殖過程中水的質量和青蛙養殖一樣嚴格,水質好壞會帶來許多細菌病毒,水生動物養殖水土是基礎,也是関健一環,飼料搭配投餵是産量高與低,一般養殖泥踿畝産在2500斤左右。


破浪行舟102253266


1⃣️、檢查土質水源是否完好。2養殖地進行消毒、注意檢查周圍環境汙染情況,。3定期檢查疫苗,定期換水,定時放飼料。4保證不受外來騷擾。


重頭再來8095


泥鰍的生活習慣


wfzszq


泥鰍的生活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