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小孩子才會仰天大哭,成年人會把哭調成靜音

2014年在一次798的影展上看過一次《狗十三》,當時在現場也跟曹保平導演做了一些交流,大概還是就著“青春片”的定位做了討論:是不是好的國產青春片都不是發生在校園裡,諸如《陽光燦爛的日子》、《黑處有什麼》、《嘉年華》等,但四年後又重溫一次發現,這其實不是一部青春片,只是用十三歲少女視角敘述的家庭故事片。


《狗十三》:小孩子才會仰天大哭,成年人會把哭調成靜音


用“青春”定義過於狹隘,成長的軌跡也不過是給了故事一個延續的主題,真正戳心的是來自這個家庭三代人都不可避免的苦痛經歷。曹保平用兩個小時告訴觀眾,這就是生活真相,你很無奈嗎,我也是。

偉大的科學家可以叫愛因斯坦,一條中國式家庭裡的寵物狗也可以叫愛因斯坦,所以影片的英文叫《Einstein and Einstein》,在寓意上也在說李玩對於平行宇宙的暢想。她幾次跟別人提到平行宇宙的概念,走失的愛因斯坦在另一個宇宙中還以其它的方式存在著,暗指她自己面對生活的困境和成長的痛苦,也是可以有另一種結果的。這是獨屬於少女的篤定,其實跟大多數女孩在那個年紀相信王子拯救公主的童話是一樣的原理。


《狗十三》:小孩子才會仰天大哭,成年人會把哭調成靜音


但暢想在這個年紀也同樣是脆弱的,李玩跟父親去天文館看展覽的約定一次次被耽擱就是最好的證明。在叫愛因斯坦的這隻狗出現之前,李玩可能還沒來得及思考自己生命的意義,愛什麼就去做,討厭什麼就踢開,可當愛因斯坦被爺爺弄丟了,她就捲入了成年人的漩渦裡逃不出了。爺爺雖表示愧疚,但也只是出於心疼孫女的本能情感,還是演變成了“你不要再逼我們了”、“要懂事”。所有人都知道第二條狗不是愛因斯坦,卻出於各種目的振振有詞地勸李玩這就是愛因斯坦,尤其是繼母偷換概念的哄騙,才真正地戳到了李玩長期缺失母愛的脆弱神經。這些熟悉的面孔,頓時讓李玩感到了陌生。


《狗十三》:小孩子才會仰天大哭,成年人會把哭調成靜音


與父親的相處讓李玩也開始摸不著頭腦。他可以歇斯底里地打罵她,逼著她跟爺爺奶奶道歉,又可以溫柔地讓她坐在他懷裡,聽著“這一切都是為你好”;明明因為她英語考了95分,父親要獎勵去看天文展,可在大人們的酒桌上又各種搪塞;愛因斯坦是父親送給她的寵物,為何又被他親手送去了屠宰場。“偽善”的大人們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生物?還是說他們的世界裡根本沒有謊言和真相的區分?


《狗十三》:小孩子才會仰天大哭,成年人會把哭調成靜音


十三歲少女的視角畢竟是侷限的,但也是最接近本質的。比如,她看不懂高放跟堂姐的戀愛,但她知道明確拒絕高放的示愛——“以後這種事還多著呢”;即便她最後在路上看到了真的愛因斯坦,也是假裝不認識,甚至怕愛因斯坦認出自己。從而我們看到的李玩視角中的人,一個個都暴露出了本性,社恐的奶奶,古板封建的爺爺,假裝成熟的堂姐,圓滑的繼母,以及壓抑又無助的父親。


《狗十三》:小孩子才會仰天大哭,成年人會把哭調成靜音


懂得生活真相後的李玩,終於變成了大人眼中的乖女孩了。她試著哄弟弟開心,體貼爺爺奶奶,甚至笑著吃下了紅燒狗肉……那條被迫叫愛因斯坦的狗在流浪狗中心裡死去,亦如李玩曾經珍視的真理和真相也隨之逝去,迎接她的是人世間的遊戲規則——不在乎成為父親的社交工具,不嫉妒弟弟得到的無限寵愛,不害怕吃自己不愛吃的食物,不牴觸應該來的一切關於成長的代價。


《狗十三》:小孩子才會仰天大哭,成年人會把哭調成靜音


末尾,父親開車載李玩回家,李玩拿了全省第一的榮譽讓父親十分開心,還跟李玩生母的在電話裡說:“你閨女了不起啊”。此時李玩輕輕地問父親:“你跟媽媽是怎麼開始的?”,父親頓時潸然,還用手遮住了李玩的眼睛……自此我們才明白:“小孩子才會仰天大哭,成年人會把哭調成靜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