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一部具有真實痛感的青春片

前幾天,小編和朋友去看了《狗十三》這部電影,這是曹保平導演五年前拍攝的一部青春片,但卻是一部具有真實痛感的青春片,也可以說是一部反諷的教育片,它聚焦了中國式“愛的教育”,所以這部電影被雪藏了五年。為什麼會被雪藏這麼久,看完電影之後你就知道了。

看完了這部電影,確實是心裡有點壓抑,也有很多朋友表示看完這部電影淚目了,因為經歷真的太相似了,彷彿看見了曾經的自己。《狗十三》這部電影以“殘忍”的方式,揭示了成年人世界的無趣、虛偽以及謊言,以及一個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被迫的成長懂事的過程。

《狗十三》一部具有真實痛感的青春片

電影主要講述了一位在父權籠罩下孤獨成長的女孩李玩和一條名為愛因斯坦的狗的故事。影片中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卻描繪出中國千萬個家庭孩子成長的縮影。影片開始李玩想要報名物理興趣小組,而爸爸卻覺得應該報英語興趣小組,因為李玩的英語是弱項,結果最後爸爸強制幫她改成了英語興趣小組,不許她參加物理興趣組,並且沒得商量。李玩非常難過爸爸跟在後面哄,最後她哭跑著離開了學校。李玩在父母離異後,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父親給李玩找了繼母,並且剛生下了一個兒子,對於新到來的弟弟,全家的選擇則是先瞞著李玩。弟弟出生後,一家人欣喜不已,爭相為孩子起名,而此時爺爺卻說了一句話“男娃娃的名字要好好取,不能像玩玩那樣,當初是你們隨意取的。”

《狗十三》一部具有真實痛感的青春片

為了哄李玩開心以後更好的接受弟弟的到來,爸爸送來了一隻狗,想要哄她開心,李玩漸漸也接受了這隻狗,並給它取名叫愛因斯坦。

《狗十三》一部具有真實痛感的青春片

一天,爺爺帶著愛因斯坦去菜場買菜,結果解開了牽引繩,買東西的功夫,愛因斯坦跟著別的狗走丟了。李玩晚上放學回家後,繼母聽說李玩喜歡滑冰,送給了她一雙溜冰鞋,正沉浸在溜冰鞋的喜悅中的李玩突然發現愛因斯坦沒有在家。得知愛因斯坦走丟後,李玩獨自一人衝出家門去找狗去了,爺爺也緊接跟著出門去找她。找了很久後,爺爺拉著李玩回家別找了,結果李玩衝動下推開了爺爺,結果爺爺腳受傷了,回家後李玩把自己鎖在房間裡痛哭。第二天,李玩還是沒放棄尋找愛因斯坦,滿街貼了尋狗啟示。為了安撫李玩,繼母出了個主意,重新買來了一隻和愛因斯坦長的差不多的狗回來,並且告訴李玩它就是愛因斯坦。李玩不願意接受這樣的欺騙,跑出了家門,奶奶為了找李玩,從來不出門的奶奶迷路了。父親知道後,狠狠的打了李玩,覺得她不懂事,並讓她認錯。她反抗不了,只能最後笑著接受那隻代替“愛因斯坦”的狗。

有一天,李玩英語考試成績上升了,開心的給爸爸報喜,爸爸來接李玩放學,也很為自己的女兒驕傲,要帶李玩去看她最喜歡天文展覽,結果沒有到開放時間,爸爸答應李玩,下次一定帶她來,並提議要帶她再去一個地方——滑冰場。李玩開心的說自己還沒有滑過真冰,結果在那裡,爸爸告訴李玩,那個正在學滑冰的小孩子是她的弟弟,今天是弟弟的生日,李玩愣住了。畫面一轉,在酒店裡,大家都在等著李玩和父親還有弟弟,為了給弟弟慶生。爺爺奶奶也有點焦慮,怕李玩不能接受有弟弟的事實。結果,看見推門進來的他們,還是開心的抱住了弟弟,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為弟弟過生日,李玩一開始也在笑,可是漸漸的坐到了另一邊,看著他們,彷彿自己是一個局外人。接受了弟弟這個事實後,父親常帶著弟弟來奶奶家,培養兩個孩子的感情,這天,剛好是天文展覽開放的日子,結果父親帶著他們先去應酬酒局,在酒桌上,爸爸給李玩倒牛奶,讓她敬大人一杯,李玩因為乳糖不耐,不能喝牛奶,爸爸說我怎麼不知道然後又給他倒上了紅酒,讓她喝了下去。

《狗十三》一部具有真實痛感的青春片

之後弟弟拿著玩具打愛因斯坦惹怒了它,狗開始瘋狂吼叫,嚇哭了弟弟,爸爸發現了,也開始打狗,最後李玩蹲下來安撫愛因斯坦,它漸漸的安靜了,李玩卻默默的哭了,與其說她在心疼狗,不如說是同情自己。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她就像愛因斯坦一樣,不被重視同樣也不被在乎。結果有一天愛因斯坦咬傷了弟弟,繼母讓爸爸把狗送到狗肉市場,李玩哭著苦苦哀求,可以送走愛因斯坦但是不要把它送到狗肉市場,結果卻無濟於事,愛因斯坦還是被送走了。

最後在這一切的發生後,李玩經歷各種各樣的心理上衝擊後,終於學會了“懂事“,學會了妥協,學會了向成年人的世界靠攏,卻也失去了一些心理上原本不應該失去的東西。

《狗十三》一部具有真實痛感的青春片

這部電影的劇本出自一名80後女孩,她在劇本里融入了大量自己的親身經歷,通過一個平凡的和你我一樣的13歲少女李玩,將大部分中國青少年的成長經歷赤裸裸的表現出來,電影裡沒有什麼大是大非,也沒有大善大惡,有的只是每個人能感受到的生活的迷茫、困惑和掙扎。當時,曹保平導演看到這個劇本,就認為它是那一屆最好的畢業作品。曹保平也坦言,這個故事最打動他的,是我們習以為常的家庭關係背後的不尋常。

《狗十三》一部具有真實痛感的青春片

現在太多青春片都是早戀墮胎情情愛愛了,這部電影就不一樣了,畢竟中國孩子的青春大都不是早戀墮胎車禍,甚至連洗心革面的學渣逆襲的勵志雞湯都少見。大部分人對於青春的回憶,都繞不開一句“這都是為了你好。”長輩的這句話直接把自己擺到了一個絕對正義的位置,你必須聽他們的話,否則就是不聽話,甚至是不孝順。至於你心裡的真實想法,大人的一句“小孩子嘛 能懂什麼”就可以給忽略過去。“你要學會懂事”是每個中國孩子從小都聽過的話,可往往中國孩子的懂事,都是經歷一次次心理衝擊後,再一次次掙扎後,才完成的。孩子從一張白紙長大,他們是懵懂無知的,就需要家長正確的去引導他們,去理解他們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給孩子們灌輸成人的世界和想法。忘了是誰說過,生活不易,一路走過來,難免磕磕絆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傷疤。懂事是成長的標誌,妥協是成長的必修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