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這個週末,拆妹妹跑到老遠的電影院去看了一部“青春片”。前半個小時看下來,拆妹妹周圍不少人直接走掉了,看之前對這電影拍攝背景完全不瞭解的拆妹妹也是一臉迷茫,不明覺厲。

可是,當看完電影的最後一分鐘,拆妹妹直接坐在電影院嚎啕大哭,漫長的片尾結束,銀幕變成一片空白,拆妹妹還是沒有整理好自己的情緒。這哪裡是什麼青春片,相信我,如果你沒有從這部片子裡找到一絲一毫自己的影子,那麼你要麼是極少數的幸運兒,要麼就是已經習慣了這種“恐怖”,甚至已經被它同化掉了——

《狗十三》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早在13年就拍完,那個時候電影名字還叫做《狗13》,滿滿的都是戾氣。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它等了整整五年才正式上映。名字也換成了相對溫柔的《狗十三》。

但是,關乎於少女的叛逆,妥協,和成長的命題,它始終沒變。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先來看看導演,曹保平。他最擅長的,就是把這個社會最現實的傷口一條一條撕下來,掛在你面前給你看。

2008年《李米的猜想》裡,女出租車司機花了四年時間尋找突然失蹤的男友,最後發現自己深愛的男友竟然是個毒販。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2015年《烈日灼心》裡,曾經的殺人犯化身成了正義的代表——警察。讓你看清了人性間最為模糊的灰色地帶。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前年,一部實驗性質的黑色犯罪片《追兇者也》,圍繞著邊城兇殺案,讓人看到現實的荒誕。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而在《狗十三》裡,沒有慘烈的兇殺,沒有劇烈的人物衝突,就在這平平淡淡的一個家庭,一個少女的故事裡,卻讓人背後發涼,陷入最無奈的反思,和最致命的痛苦。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狗十三》總得來說,就是一部少女成長史。

電影一開始,就是爸爸逼迫女兒李玩更換興趣小組的場景。

雖然記錯了李玩老師的姓氏,雖然完全不知道女兒喜歡什麼,但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父親的做法就是,煩躁地推開她,粗暴地更改她的選擇。

“雖然你喜歡物理,但是你英語不好,你就應該去補英語,我大早上撂下工作陪你來見老師,你還有什麼不滿意。”這是爸爸的潛臺詞。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李玩顯然不滿意這樣的結果,但是面對李玩的抗拒,這名父親沒有嘗試和她溝通,也沒有去試圖和他講道理,他的方式是,對著女兒討好式地拿出一疊錢來。

當女兒不接受的時候,父親還自顧自地抱怨——“這怎麼還哄不好了呢?”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他理所當然地把女兒當成了酒場上的生意夥伴,以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錢來解決。但他忽略的是,那些可以用錢哄好的人,往往只在乎你的錢而已。

但是李玩需要的,是被尊重啊!

只因為父親理所當然地認為13歲的孩子不應該有自己的獨立人格,沒有做判斷的權利,所以李玩就要被迫接受著她不願意接受的一切。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這樣的事情以後還多著呢!

為了緩解父女矛盾,李玩的爸爸送給李玩一條狗。

起初的抗拒抵擋不住狗狗的撒嬌和粘人,李玩很快和它成為了朋友,並給它取名“愛因斯坦”。

在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歲月裡,即便爺爺奶奶在生活上對李玩無微不至的照顧,但是卻很少能夠走入她的內心,就連李玩不愛喝牛奶的習慣,十三年了他們也一無所知,還是會在每天早上強迫她喝牛奶,她嘔出來的時候,還埋怨她暴殄天物。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可以說,是愛因斯坦陪伴著李玩走過了那些不被理解,不被認可的日子。但是好日子沒過多久,第一個悲劇產生了——爺爺在遛狗的時候,一不小心把愛因斯坦弄丟了。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李玩的爸爸,爺爺奶奶,繼母。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想的不是怎麼把愛因斯坦找回來,也不是替李玩感到遺憾,而是怎麼安撫好李玩的情緒,讓她繼續“規規矩矩”的不鬧事兒。

畢竟這只是“一條狗而已嘛!”。買一雙旱冰鞋,說兩句好話哄一鬨,你李玩就應該乖乖接受,不要不懂事,已經這樣了,還能怎麼辦?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是啊,還能怎麼辦?爺爺年紀大了,你總不能怪他吧。一通道德和價值上上來,你就應該接受我們們的過錯和補償,你怎麼想,重要嗎?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所以,當李玩問出那句,你們有找過愛因斯坦嗎?的時候,全家人都是懵的,狗丟了就丟了,幹嘛要去找?於是,當李玩瘋了一樣地跑出門,在街頭巷尾裡高呼愛因斯坦的名字的時候,她的家人不是幫她一起找,而是勸她聽話,接受現實,立馬回家。

不僅如此,李玩的繼母還想出了一個更餿的主意——再買一條跟愛因斯坦差不多的狗。這樣李玩總應該接受了吧。當全家對著那條明明不是愛因斯坦的狗硬說它是愛因斯坦的時候,李玩爆發了。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這個時候,李玩的身上自我價值依舊存在,她不願意接受這樣的安排,為什麼全家人都睜著眼睛說瞎話,為什麼她就要接受這無恥的欺騙?她豎起渾身的刺用自己的方式全力反抗,滿大街地貼尋狗啟示,不回家跑到外面去喝酒,這些看似幼稚的行為,飽含了她能想到的所有抗拒方式。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可是這種反抗顯然是無用的,當父親一把把她拿著酒瓶的手摔到門上,暴力就開始了。因為李玩的離家出走,很多年沒出過家門的奶奶第一次走出家門結果走丟了,在找到奶奶之後,爸爸第一次關起門來,掐,踹,砸,一通暴打之後,爸爸把李玩按在爺爺奶奶面前,逼她道歉。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你敢說你從來沒有在被父母暴打之後獨自在浴室裡偷偷流淚?所有的委屈,不甘,痛苦,就在這無聲的發洩中慢慢從外向裡,我們終於學會慢慢把身上的刺收起來,不再扎人,由得他們被我們柔軟的內心慢慢化解。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所以,當李玩走出浴室,父親把她抱在腿上,用全天下父母慣用的拙劣說辭“爸打你,是為了你好。”的時候,李玩只是安靜地點了點頭,然後沉默不言。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李玩完成了她的第一次轉變,他被迫接受了成人世界的謊言,接受了所有“為你好”背後的“你別鬧”。自此之後,她不再尖銳。

可是,這樣的事情以後還多著呢!

李玩的英語如願以償的考了年級第一,在她最高興的這一天,爸爸帶她去了天文博物館,結果發現記錯了日期。隨後,他帶著李玩去了滑冰場,在那裡,毫無防備地,向李玩的生活投擲了一顆重彈——其實,我和你的繼母給你生了一個弟弟,他已經2歲了哦!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拆妹妹期待著李玩的反抗,期待著她在溜冰場大吼然後摔包離去,可是李玩沒有,她只是笑著,看著,在弟弟兩歲的生日宴上承受這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忽略,然後黯自轉身,接受來自全世界的背叛。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然後,弟弟便理所應當地搬來和李玩住在一起,和她分享這片狹小的空間,當李玩看見本來就被鎖在廁所裡的假愛因斯坦被弟弟用棍子打,被爸爸用拖把捅的時候,她第一次開始同情那條假的愛因斯坦,低頭抱住它,輕輕呼喚著,“別怕,愛因斯坦。”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但是,這並不能阻止它終將在某一天被送走,當繼母抱著弟弟高呼著把它送到狗肉館去的時候,她就明白了自己連這條假的愛因斯坦也留不住的現實,她只能再一次妥協,哭著向爸爸喊著:“求求你不要把它送到狗肉館!”

她有什麼說不的權利,她只能求饒。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再之後,當爸爸因為飯局耽誤了帶她去看天文博物館的時間,當一桌人把她最喜歡的《時間簡史》當成笑料,而爸爸卻一味地迎合的時候,李玩的自我沒了,她開始學會懂事,學會迎合那套規則,也就是所謂的,學會了成長。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前面說過,李玩從小就不喝牛奶。

可是,當李玩在被調侃,被輕視,被忽略之後,她開始一口一口努力嚥下牛奶,她渾身戰慄的樣子,讓拆妹妹看得無比心疼。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當習慣了被虐待,人就會開始自虐。

所以,當電影看到最後,為了給李玩慶祝她獲得了保送高中的資格,一群所謂的“叔叔”們給她端上那一盤紅燒狗肉的時候,拆妹妹知道,她一定會嚥下去的。

沒有眼淚,怨懟,和憤恨,就這樣平淡而自然地,我們就把自己給換掉了。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哪有所謂的成長,不過是當我們高舉著金箍棒向妖魔鬼怪砸過去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武器原來是紙糊的,是那麼的不堪一擊。於是我們學會了假意逢迎,虛與委蛇。最後,我們接受它的無奈,甚至成為長大之後成為它,繼續延續著這種悲劇。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直至今天,它依舊在我們身邊無數個家庭正在發生著,不是嗎?

很多人將這種悲劇歸咎為是中國式教育的悲哀,但是拆妹妹想說,如果僅僅理解到這一層,那未免有些膚淺。這部電影裡最恐怖的地方,就是每一個人看起來都無比“正確”。父母會說這樣是為了讓孩子能更快速地適應這個世界,但是他們卻忽略了,怎樣去適應這個世界,怎樣和孩子們一起面對這樣的轉變,也很重要。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拆妹妹不否認孩子需要掌握這種圓滑的能力去面對這個社會的險惡,但是這應該是父母和孩子共同面對的難關,父母不應該站在孩子的對立面,拉開一條長長的裂痕,而是應該站在孩子的背後,把所有的挑戰和困難放在另外一邊,和孩子一起成長。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當一切都以互相尊重為前提,問題會好解決得多,不是嗎?


《狗十三》,說它是恐怖片一點兒都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