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军为何注重近距离搏杀?

小不温柔


在各类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往往会看到一个很奇怪的镜头:

抗日战士与鬼子战斗到最后时刻,我方弹尽粮绝抡起大刀英勇冲锋。对面的鬼子见状,纷纷退掉枪膛里的子弹,端起刺刀迎面而来。硝烟弥漫的战场,随即上演出一场白刃肉搏的血战......

还有子弹干嘛拼刺刀?被武士道浸淫的日本兵真这么喜欢拼刺刀?坐在屏幕前的我们自然会产生这些疑问。

影视作品毕竟是影视作品,不要说严重挑战观众想象神经的手撕鬼子、包子雷等抗日神剧,就连一些较为尊重抗战真实历史的正剧,也是遵循“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规律,刻意凸显最为激烈的白刃战部分。


然而,真实的日军,一般在能够控制战局的情况下,是不会抛弃武器装备的优势,傻乎乎得端着刺刀玩白刃的。

日军也是人,是人都怕死!即便真不怕死,也怕白死。

日军并非天生“喜欢”拼刺刀,而他们不得不“重视”拼刺技术的训练,说到跟上只因一个字——穷!

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岛国,虽然明治维新以来70余年,通过对琉球、台湾、朝鲜半岛、满洲地区等地的侵占,但战略资源的供应,仍然远远跟不上军国主义日益膨胀的侵略野心。

因此,一直以来美国对日本的石油和废钢铁出口,都是维持日本国计民生运转和军事侵略战争的重要支撑。以致于当美国一断绝出口,日本便不得不计划抢占东南亚地区英荷殖民地的婆罗洲油田。攻击英荷必然要触动美国,于是就有了山本五十六偷袭珍珠港的行动。


日本四面环海,海军的建设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因而对于有限的资源分配,一般都倾向于优先满足海军的建设。二战时,号称“帝国之花”的日本联合舰队仅此于美英两国,排在第三。可要是综合来看战争初期零式战斗机的领先优势,英国海军与联合舰队真干起架来说不定要吃亏。

海军阔了,陆军就得相对勒紧裤腰带。

于是,重装坦克、大口径火炮、重机枪和冲锋枪等弹药消耗量巨大的重武器,便成了日本陆军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日军通常装备的是飞机、薄皮坦克、歪把子机枪、步兵炮、迫击炮、掷弹筒、三八大盖等相对“物美价廉”的武器。

日军流行一句名言:

“一百门百发一中的炮,不如一门百发百中的炮”

在枪械的设计和使用上,日军也强调精准射击的重要性。对于重机枪、冲锋枪等覆盖战场的速射型武器,其巨大的弹药消耗,是二战时日本的国力所难以承担的。


至于刺刀在日军中的广泛运用,还得从1904年日俄战争的203高地争夺战说起。

当时的日军指挥官乃木希典奉行“肉弹”突击战术,强令一波波士兵顶着俄军的密集炮火,冲击位于山顶的巨型堡垒。双方反复拉锯争夺,在最后的攻坚战斗中,两军爆发了激烈的白刃格斗。最终日本以6万:4.4万的惨重代价,占领了俄军把守的203高地。

日俄战争预示着在火炮和速射机枪面前,大面积人海突击战术即将到来的末日。一战时,欧洲战场上德军与英法军队之间旷日持久的堑壕战,也在用战壕、火炮、机枪和铁丝网,宣告步兵密集冲锋时代的终结。

然而日本方面,受制于资源匮乏的国家现实,以及对日俄战争积累起来的盲目自信,仍然固执得采用精确射击和白刃拼刺战术思想。但即便如此,日军也不会刻意在己方弹药充足的情况下,陪对手玩拼刺格斗。


抗日战场上的白刃战,大多是我方抗日战士利用地形,突入日军阵地,逼得鬼子不得不放弃炮火攻击和远距离射击,采用最没有“优势”的拼刺战斗。

影视剧中有经验的指挥员,选择放鬼子进村,然后灵活巷战的战术,也正是为了抵消日军掷弹筒和三八大盖远距离精确射击的优势。

你想啊,两边的人都缠在一块打了,鬼子的炮兵还怎么开火,炸到自己人怎么办?而且当时中国军队普遍装备的驳壳枪,在巷战中也能最大限度得发挥长处。


至于放在美日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端着刺刀的“万岁冲锋”,可就是可怜和无奈的选择了。

美国有的是钱,胜仗也是用钱和炮火堆出来的。美军先是飞机轰炸、大口径火炮轰击,海量的弹道洗地后用重装坦克推进,最后才上手雷、冲锋枪、半自动步枪收割人头。

日军在有钱的美国人面前占不到半点便宜,龟缩到深山老林和坑道中也总有弹尽粮绝的一天。无奈集合残兵发动绝死冲锋,又被美军的重机枪一波波收割。


竹山清溪涧


大家都误解了,日军并不喜欢拼刺刀。所谓日军喜欢拼刺刀都是渲染出来的,通常情况下,日军并不会主动拼刺刀。



二战中,日军的白刃战能力的确独树一帜,在中国战场基本上没有什么对手。抗战老兵以前说,20把大刀,没打过鬼子10把刺刀。日军白刃战能力强,并不代表他们就喜欢拼刺刀。


拼刺作为全世界步兵的一个重要科目,日本一个军国主义国家,他们的士兵从小进行军事训练,别的国家士兵玩了两三年拼刺,人家玩了十来年,拼刺能力肯定不如日本。参军之后,士兵便进一步加强了拼刺训练。《太平洋战争》中的巴斯隆对手下的新兵说过,你们玩的时候,日本兵已经在摸爬滚打的杀人了。

日军不光拼刺厉害,其他科目同样出色。日军的射击,在战场上也是遥遥领先,三八大盖本事精准度就高,而日军通过严苛的训练,评论水平是军队领先其他国家的。抗战中,日军冲锋时只要蹲下,就会有人倒下。这都是严格训练的成果,不仅仅是拼刺出众,其他方面一样出色。



日军并不会主动拼刺刀

所谓日军喜欢拼刺刀,都是抗日剧渲染的,外加太平洋上日军无脑冲锋,给人一种错觉,日军喜欢拼刺刀。实际上,日军并不提倡拼刺刀,尤其在中国。


通常日军在中国战场都是避免拼刺刀的,日军在作战时根据当天情况,利用各兵种协同突破敌军阵地。具体就是重火力压制,步兵接近,然后炮火进一步压制,突破第一道防线后对第二道防线在进行炮火压制,最后突破进入的时候进行白刃战。而日军的白刃战与我们理解的并不相同,他们强调的是步兵作战,不是拼刺刀。

日军强调的刺刀冲锋,只不过是一种激励斗志的一种说辞,主要还是靠火炮掷弹筒迫击炮机枪等。日军要求的是火力压制住,到了近战的时候,日军首选是开枪和手雷,而不是直接拼刺刀。

日军主动拼刺刀,通常是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否则绝不会主动进行拼刺的。这样代价太大,而且不能发挥火力优势,得不偿失。

万岁冲锋

日俄战争时,日军久攻不下,最后乃木希典灵机一动,利用人海战术,让日本兵端着刺刀不断冲锋,俄国人吓坏了,没见过这么打的。日军20万人,围攻俄军5万,最后日军以阵亡11万人的代价“大获全胜”。从此日军对这种冲锋倍加推崇,命名为“猪突战术”。



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同样发动了他们的万岁冲锋,而这次,日军发动万岁冲锋的原因是穷,没多少子弹,只能冲上去玩命。而这种冲上去拼刺刀,效果并不好,因为美军几乎不与他们拼刺刀,直接自动武器和火焰喷射器打。


话说回来,日军的拼刺是他们的最后一招,所以他们对于拼刺是很看重的。


御史三大人


近距离搏杀是任何一个军人必须掌握的技能,所以可不是只有鬼子才会拼刺刀。在战争期间,难免会有短兵交接的时候,那么此时再用步枪射击难免会误伤队友,此时最好的武器就是冷兵器。



不过话说回来,在二战期间,鬼子对拼刺刀的热爱远胜他国,而且日本也是最注重近距离搏杀的国家。那么为何鬼子如此注重近距离搏杀呢?其实原因无非有两点,一方面是受武士道精神的影响,另一方面就是无可奈何而为之。



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起源于日本镰仓幕府,后经江户时代吸收了中国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形成。不过到最后武士道精神逐渐扭曲,成了思想毒瘤。在武士道精神里,”武士”就要堂堂正正的打败对手,用冷兵器互殴是最”武士”的做法。在二战期间,深受武士道精神影响的日军自然热衷于近距离格斗。



资源限制

日本只是一个岛国,资源极度匮乏,所以日本在弹药的使用上也是能省就省,为了原因这个日本甚至放弃了装备冲锋枪。在这种条件下,肉搏战无疑是最省资源的做法,那么日军重视近距离搏杀也就顺理成章了。



不过拼刺刀也就在中国战场还有些效果,碰到美军和苏军那就是活靶子。美军和苏军才不管你什么武士道,碰到就一梭子子弹撂倒一片,日军彻底变成了”武士倒”。

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根本不敢白刃战,而且美军没了对付日军的白刃战特意为士兵装备了手枪。



喜欢文章的朋友点一波关注呗!


历史学斋


二战中,由于日军步兵手中全都是栓动的三八式和九九式步枪,在欧洲国家军队普遍将步枪长度缩短的时代背景下,日军却反其道而行,将步枪包括刺刀尽量做长,为了就是适合身材矮小的日军拼刺刀。


在日俄战争中,日军第3军在时任中将的乃木希典指挥下,利用人海战术,端着上刺刀的步枪,发动了猪突冲锋,最终攻占了旅顺以西的203高地,全歼了俄军4万余人,尽管日军却付出了10万人阵亡的高昂代价,但猪突冲锋却为日军推崇而传承下来。

由于日本是个岛国,非常重视海军建设,所以有限的军费大都给了海军,海军舰艇吨位和战斗力位居全球前三;相应地陆军装备在列强中却处于垫底的位置,缺乏坦克、装甲车和大口径榴弹炮等主战装备,没有半自动步枪和少到可以完全忽略不计的冲锋枪。

因为资源有限的原因,陆军军部坚持认为冲锋枪太浪费子弹,特别强调步枪精准射击和拼刺精神,日军中有专职的拼刺和射击教官,训练有素的日军步兵的枪法和拼刺技术在交战国中,都处于出类拔萃的地位。

正因为日军步兵的技战术性能都比较优异,于是,日军的战术就是围绕九二步兵炮包括师团少量的中口径榴弹炮而展开,炮火准备后,在九二重机枪掩护下,歪把子和九九轻机枪两翼跟进,步兵则端着上军刺的三八式和九九式步枪发起猪突冲锋。

一般对付普遍却乏步兵自动枪械的东南亚军队和游击队,此招战术屡试不爽,但对付太平洋战场上,装备卡宾枪、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的美军,日军招牌战术猪突冲锋就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以至于后来的日军再也不敢贸然发动猪突冲锋了。

综上,二战时期,日军注重近距离搏杀,与其步兵普遍装备栓动步枪和技战术性能有关,也与日军强调拼刺的武士道精神有关,更是和日军的国力相对应的战术。

老美则财大气粗,打仗时,先炮火洗地,然后坦克平推,步兵则端着卡宾枪、冲锋枪、半自动步枪突突突地打个不停,强调火力突击,不似日本军队强调端着步枪的刺刀冲锋。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日本资源缺乏,而且是严重缺乏。日本国内基本上没什么资源,其主要资源主要通过外购以及掠夺。但是,日本在日俄战争之后,军费日益高涨,军队武器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的资源也逐渐跟不上。而且,日本军陆军与海军又互相争夺资源。就这么点物资给了海军陆军要求,给了陆军,海军就要穷。而日本几乎所有战争几乎都是靠海军来支撑的,所以日本大部分资源与资金都倾向于海军。


所以陆军分到的那一点可怜的资源,怎么可能让你任意挥霍呢?所以日本陆军坚决不制造冲锋枪武器以及射速较快的重机枪等高射速武器。就强调一发子弹能干掉一个敌人,为什么还要用几十甚至几百发子弹呢?所以日本陆军的制式武器的武器。三八大盖、九二式重机枪、大正11式轻机枪。其射速都比较低。除了强调一发子弹干掉一个敌人之外,陆军还很注重拼刺。于是就把枪管给拉长。这样不仅仅提高了射击的精准度,而且长的枪管很有利于拼刺,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嘛。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战争后总结的经验。欧洲国家由于在一战的时候进入堑壕战,长的枪管不利于在短,堑壕中快速运动。而且重机枪和轻机枪的出现。几乎没有让你拥有拼刺刀的机会。所以一战之后,欧美各国的步枪都将枪管长度缩短。

而日本的三八大盖是产于1907年(明治38年),是日俄战争后总结的产物。在日俄战争中,矮小的日本人与高大的俄国人拼刺刀过程中非常吃亏。于是战后,日本见为增加拼车过程中的有利因素,便把枪管给拉长。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一,国力原因,日本国家资源有限,强调白刃战,是节约国家资源的做法。


二,日军迷信白刃突击,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日俄战争与毛子交手,通过万岁冲锋+白刃战的方式,尝到了甜头,屡试不爽,所以就执着于近距离格斗了。

三,日军前期主要对手是亚洲国家,诸如中国这类国力孱弱的国家,所以,基本上走的是炮火覆盖+万岁冲锋的模式。日军没有经历过一战欧洲的战场,无法感受到自动火力的洗礼,白刃战,对付中国这类国家军队,绰绰有余,但对付美军就捉襟见肘了。

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武士道的原因了。日本人钟爱所谓的铳剑术,后来甚至给升格为铳剑道,就跟这离不开关系!近战格斗,无疑是对人胆量与信念的考验。到了“二战”后期,日军败局已定,针对盟军作自杀式的万岁冲锋成为精神意义上的行为方式。

说点其他的,这个日本人的万岁冲锋,不光在日本军队有,就在美军也有哦,美军欧洲战场上有个442团,是由在美的日本人后裔组成的,曾经通过一次经典悲壮的万岁冲锋,被美军称作“德克萨斯的拯救者”。1944年10月,442团转战法国东北部,刚到达就加入瓦斯杰斯战役。为了拯救遭到大批德军包围的200名来自德克萨斯州的美国大兵,442团付出了700条人命的代价。几乎是用三条人命救出了一个德州牛仔。为此,422团也一战成名,被美军尊称为“德克萨斯拯救者”。由此可见,万岁冲锋加近战格斗这种武士道精神的体现方式,是流淌在日本人血液里的。


近战格斗,不光就是陆军的专属,海军也有这传统,我一说神风特工队,大家就知道我想说啥了。神风特别攻击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为了抵御美国军队强大的优势,挽救其战败的局面,利用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按照“一人、一机、一弹换一舰”的要求,对美国舰艇编队、登陆部队及固定的集群目标实施的自杀式袭击的特别攻击队。你想想,开着飞机直接撞,开着鱼雷直接上,全是自杀式,这绝对是海军特有的“白刃战”。

好了,想看看本子怎么冲锋,那就看看有体现日军万岁冲锋白刃战效果比较好的影视剧


《血战钢锯岭》,日军突然从地道向蝗虫一样冲出来那个镜头,印象深刻吧。


《风语者》,也有本子冲锋镜头!


美剧《太平洋战争》,也有本子的万岁冲锋。


高丽棒子的电影《登陆之日》,也有本子怼苏军的诺门坎战役,冲锋镜头经典。


《二百三高地》是一部剧情片。内容以日俄战争中旅顺攻围战前在203高地为主轴,依据史实描述日军第三军司令乃木希典攻取此高地的故事。该片于1980年出品。里面就有日俄战争万岁冲锋白刃战的镜头。

好了,就说到这了,我举例这些电影,纯粹只是为了做个举例,让大家对本子近战自杀式冲锋有个印象,别无他意!可不能说我是精日哦,那可是大大的冤枉。给我一个赞,日本沉一米!


那年那兔这些事


对于这个问题,老鹰航空谈一下观点:

首先,在中国抗日战场,日方陆军师团无论是在正面战场或者敌后战场都占据了武器装备的优势,直接火力,如轻重机枪、投掷器等,间接火力,如迫击炮、92式步兵炮或者榴弹炮等,数量和质量方面还是占据一定优势。对于这样的装备差距,日军与我方还会出现拼刺刀作战,主要是因为其装备的三八式步枪穿透力过强,近距离搏杀过程中如果开枪,子弹可能击穿一个人之后,对于附近的人还具有杀伤力。因此,为了避免误伤,日军士兵进行近距离拼刺刀之前,都会将子弹退膛。

第二,在太平洋岛屿作战对阵美军陆军或者海军陆战队时,由于美军重火力尤其是航空火力相当占据优势,为了实现有效攻击,日军一般初期采用龟缩于坑道躲避轰炸,之后等美军战士靠近时发动“万岁自杀性冲锋”,这样才能够发挥其人海冲锋战术的战斗效能。不过当时的美军,大量装备半自动步枪、冲锋枪、机枪、火焰喷射器等可连续性射击的轻兵器,在这种的强力冲击作战模式下,最激烈的硫磺岛战役,美军平均伤亡率只是维持在1/3。相比之下,日军的伤亡率就要达到八成。

第三,日本人之所以热衷于这种脑残式的攻击方式,也和自身民族的固执性格和狂妄性有关系。对于这样的情况,猛敲猛打就是最好的对待方式。


OK,关于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

获取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


老鹰航空


二战时期的日本。其军工业在亚洲算是最先进的国家了。其中一个连队都配备部队的炮兵。那么二战时期的日军为什么不利用军工业的优势?世界上没有“人无完人”,更何况是一件物品呢。个人觉得这是因为日军重视武士道精神,据不完全统计二战时期日军和对手交战,近距离搏杀比远距离搏杀更有效,给对手造成的伤害更大。所以日君很重视近距离搏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