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謀和計算

《孫子兵法》的價值觀。為什麼聊這個,因為商場如戰場,兵法就是商道。蘇軾講:“古之言兵者,無出於孫子矣!” 就是說,談論兵法,最牛逼的是孫子。

我們讀《孫子兵法》,第一篇就是《計篇》,這個計字是什麼意思呢?

計謀和計算

人們常常把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並列,當然我讀孫子兵法旁邊必定放著三十六計。不過這兩個計不是一個意思。三十六計的計,是計謀技巧,陰謀詭計的意思,孫子兵法的計不是用計,不是奇謀詭計。而是計算的計,不是講計謀。

為什麼大家把孫子兵法的計理解成奇謀詭計呢?那是因為人性的弱點,貪求速成,技巧。總是想在自己對比方實力相差很大的時候,用個奇謀詭計就搞定對方了。凡是抱著這種心態讀兵法的人,根本就領悟不到孫子兵法的真意。孫子兵法,不是講用奇謀詭計取勝的書,通篇講的都是 實力決定勝負。

孫子的計是基本面,不是操作面。孫子是有大格局的人,不單單是一個將軍,統帥的格局。

計謀和計算

孫子兵法用的是拙,不是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個世界上成功的人,好像都有點傻傻的感覺。站到世界之巔的人,一定是實力最強的那個人。用技巧者,能糊弄一時,不能糊弄一生。

孫子兵法這個計算的計主要是計算的什麼東西呢?比較敵我 雙方的政治,天時,地利,人才,與法治誰好。計算的是雙方的君主誰更加賢明,將軍能力強弱,士兵強弱,財力強弱。計算的目的是為了知道 有沒有“勝算”通過計算 推測出勝負,勝了我們就打,推測出沒有勝算,就不興師動眾。這就是孫子的核心思想。先算好勝利了,再出兵打仗。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最會用計謀的人是誰呢?估計非諸葛亮 莫屬,而諸葛亮這個計謀,是奇謀詭計的計,不是孫子兵法 裡面計算的計。

如果按照孫子的意思,先計算自己國家的政治,天時,地利,人才,法治,計算的是雙方的 君主誰更加賢明,將軍能力強弱,士兵強弱,財力強弱。那麼當時的蜀國,實力是遠不及魏國的,既然沒有勝過魏國的把握,還非要出兵打仗,很顯然,諸葛亮在孫子面前 是不及格的。但諸葛亮 為了一個興復漢室的夢想,不顧蜀國與魏國的實力相差懸殊, 興師動眾,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想以弱擊強,勞民傷財,屍橫遍野,逆天而行。諸葛亮要乾的事情,就是冒險,只有僥倖才能成功,可是呢?? 諸葛亮又是個謹慎小心之人, 不打無把握之仗,一看不行就撤兵,真想不通他當初還為什麼老是發兵呢?所以,諸葛亮的計,在孫子面前完全是不及格的。

那麼為什麼諸葛亮這麼有名,只是因為有故事,奇謀詭計,人民群眾都喜歡聽,津津樂道。順應了人性的弱點而已。而真正的戰略,真正的勝利,看上去往往都是平淡無奇,,沒有什麼故事的,一切以實力說話。

計謀和計算

其實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在外行覺得平淡無奇的地方,內行往往看到大門道,能學到真本事。

所以真正牛逼的人,都是苦練內功。功到自然成。這個戰略思想,不管是打仗,還是做人,,還是經商,都是絕對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