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辆旧轿车起步,最终成为“上海出租汽车大王”,富贵后多灾多难,周祥生的故事让人感叹

从一辆旧轿车起步,最终成为“上海出租汽车大王”,富贵后多灾多难,周祥生的故事让人感叹

从买一辆旧轿车“开黑车”起家,到成为上海滩“出租车大王”,周祥生创造了一个白手起家的奇迹。

一个外乡人在上海滩是怎么一步步走上“出租车大王”宝座的?

13岁浙江孩子闯荡上海

1895年9月16日,一个婴儿在浙江定海南门外一户人家出生了,父母给他起名锡杖,乳名阿祥。由于家境贫困,1907年,周锡杖他读了三年私塾就被迫辍学,背起包裹来到上海投靠叔婶,当时才13岁。

周锡杖先到一家葡萄牙人家中做帮工,每月零用钱1元。有一次出外打酒,他不小心摔坏了酒瓶,葡萄牙人气得就将他辞退了。他又到石牌楼(今淮海中路尚贤坊)一家小饭店做杂工。1909年,他进入法侨开设的日南楼饭店当学徒;3年后,他18岁那年,经礼查饭店(现浦江饭店)餐厅部领班也是他的姑丈许廷佐介绍,进入礼查饭店当侍应生。

周锡杖的故事从这儿真正开始了。

从一辆旧轿车起步,最终成为“上海出租汽车大王”,富贵后多灾多难,周祥生的故事让人感叹

礼查饭店外貌

周锡杖工作巴结,待人殷勤,客人出外常常吩咐周锡杖叫车,他总是奔到饭店外马路对面转角处出租汽车停靠的地方,热情地把车子叫过来,这样饭店客人高兴,出租司机高兴,车行老板也高兴。时间长了,周祥生与候客的司机、老板都成为了朋友。

周锡杖成天和洋人打交道,深感英语的重要。于是,他努力学习英语。他妻子曾对儿子回忆说,她有时半夜醒来,发现丈夫还在学英语。几年坚持,周锡杖能够和外国人进行一般的英语交流。

礼查饭店老板和客人都喜欢周锡杖,常常给他奖励和小费。有一次周锡杖回家乡探亲,拿出一包钱交给父母,其中有不少花花绿绿的外国钞票。父亲以为这钱来路不正,周锡杖再三解释也没有用,父亲还是专程到上海了解情况,待到他明白是儿子合法所得,这才欢喜不尽地收下了。

周锡杖在礼查饭店做了两年,被提升为领班。

有一天周锡杖下班回家,路上看到两名车夫拾到一笔俄国货币卢布,两人为了各自分多少争吵起来,还闹着要上巡捕房。

“到了巡捕房钱会被没收,你们还是平分为妥。”他上前说。

车夫听了感到有理,为了表示答谢,把钱分成三份,周锡杖也获得一份。他拿着这些卢布去银行兑换了500银元,偷偷地乐了好几天。

1915年,姑丈许廷佐与同事发生激烈争吵,结果被报纸刊登出来,外国老板认为影响了饭店声誉,就将许廷佐辞退,周锡杖也连带受累丢了工作。

第二年1916年,许廷佐集资开设新礼查饭店,周锡杖也到该店工作。他仍旧每天代为客人叫车,重新结识了一些车行老板和司机。1919年年底,周祥生与许廷佐的妻舅阿根发生争执,许廷佐的母亲非要撵走周锡杖不可,许廷佐只得暂时辞退了他。

周锡杖决意不再看人家脸色,自谋生路当老板——买辆汽车做出租车生意。

要买车,钱不够,怎么办?岳母知道女婿的想法,就向弄堂口米店借钱资助女婿。周锡杖到上海后,一直住在虹口铁马路,后来和邻居的姑娘结婚成家。就这样,周锡杖以分期付款方式,向英商中央汽车公司买进日产黑龙牌旧轿车一辆,首次付款600元。他借密勒路(今峨嵋路)一家马车行作为停车场,开始了经营出租汽车的生涯。

周锡杖到了人生转折口,等待他的是什么呢?

战胜洋商对手抢占行业老大交椅

周锡杖不会驾车,雇了司机徐阿弟开车。他负责揽客,在虹口与江湾一带做起“抛岗”生意,就是即违规在马路边停车揽客,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开黑车”。

天蒙蒙亮,他们就出车了;月亮升上来,他们常常还没有回家,生意还不错。周锡杖有个邻居在江湾跑马厅工作,常常送给他一些赠券,周锡杖就把赠券转送给坐车的客人,客人很高兴,不但经常坐他的车,还介绍别的客人过来。

生意越来越好,到了1920年春,周锡杖还清了购车借的钱。

英商中央汽车公司见周锡杖信用好,又售给他一辆美制汽车。

不到3个月,周锡杖又将车款1250元全部付清。

堂弟周锡庆见他做出租生意不错,就凑集了1000元合伙,周锡杖又购进旧车一辆,正式成立了车行,行址设在鸭绿江路,他任经理,弟弟周三元管内务兼司账,妻舅潘增华担任车务主任。

1923年,他把车行移到武昌路百老汇路(今东大名路)口,首次亮出了“祥生汽车行”的招牌。他为自己的汽车行取了个带洋味的名称“Johnson”,中文名字写作“祥生”。从此,周锡杖也改名为周祥生。

祥生车行逐渐发展壮大,1929年车行由周祥生独资经营,其时拥有轿车20辆,设分行两处。

1930年5月,洋商车行发起成立“华洋出租汽车联合会”,周祥生当上了董事;次年,又担任上海市出租汽车业同业公会会长——周祥生的人生跃上了一个高峰。

1931年,是周祥生事业起飞的一年。他的朋友、新顺记五金号副经理李宾臣熟悉外汇行情,估计近期外汇牌价会看涨,就劝周祥生抓住机会扩大业务,并愿借银子3万两给给他。

周祥生大胆地到花旗银行做了押款,然后向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首批定车60辆,预付定洋二成,并全部结成外汇。短短两个月,周祥生共定车四批,总计雪佛兰轿车400辆。

周祥生出手就是大手笔,实际上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他担忧朋友看错行情,如果那样他就惨了!

果然,美金上涨,银元对美金的比价不断下降,从每100银元兑45.5元美金直线下降到只兑24美元。这意味着,订购的汽车还未到货,车价已涨了将近1倍。周祥生及时抛出100辆定车,赚了一大笔钱。

周祥生福至心灵,又出新招,决定改祥生汽车行为祥生出租汽车有限公司。1932年元旦,鞭炮声噼哩啪拉,祥生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公司总部设在北京路西藏路口,周祥生任董事总经理,李宾臣担任董事长。电台广播连续宣传,报纸上大面积广告,一时间到处都在谈论“祥生”。

周祥生立下远大目标,要求公司在上海做到“规模最大,设备最全,训练最严,侍应最周,车辆最多,车身最好,分站最广”。

从一辆旧轿车起步,最终成为“上海出租汽车大王”,富贵后多灾多难,周祥生的故事让人感叹

周祥生通过贷款又购买了200辆新车。于是,清一色墨绿的雪佛兰新车,在上海大街小巷奔驰,成为上海的一道亮丽风景。

周祥生占据了出租汽车行业的老大地位,可对手正虎视眈眈耽地瞪着他,对手就是

上海最大的洋商车行美商云飞和英商泰来。

美商云飞汽车总经理高尔特是美国人,擅长经营管理,拥有清一色200多辆福特出租车和雇员600多人。英商泰来汽车公司实力也非常雄厚。这些外商出租汽车公司擅长宣传,像云飞汽车在车顶上漆有“云飞”两个大字,赫然可见。“云飞汽车,腾云驾雾”,“云飞车夫,训练有素,驾驶稳妥”,这样的广告语随处可见。一场场剧烈的对阵,周祥生的祥生出租生意呈现一派兴旺景象。1937年,祥生公司股金已达50万元,拥有汽车230辆、分行22处和职工800多人。至此,“祥生”取代“云飞”,成为上海最大的出租汽车公司,周祥生登上了“上海出租汽车大王”的宝座。

周祥生凭什么手段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经营新招奇招总是让人意外

周祥生的经营新招奇招让人出乎意外又佩服不已。

提到祥生公司,总要提到40000号叫车电话,说来有一段故事。

那年流行电话叫车,方便快捷,电话号码的通顺易记就成为各大公司的追求。云飞的电话号码30189,谐音“岁临一杯酒”;银色公司的30030,简单好记,琅琅上口;祥生汽车的电话号码是40251和40253,比较难记。

周祥生决心弄一个好的电话号码。

他多次和电话公司联系,强调社会上没有救护车,公司业务24小时接送病人急诊服务,极需一个简单易记的电话号码。他想尽办法拉拢电话公司的英国人及华籍高级职员:多次包了整座酒楼宴请电话公司全体人员,不断地请客送礼,赠送乘车优待券和免费接送等。

有一天他到租界电话局,电话公司洋经理索雷开玩笑地告诉他,电话公司要改排线路,可以把电话公司自己的“40000”号码给他。周祥生心中暗喜,出了电话公司就到天潼路一家印刷厂,印了祥生公司2000张有40000电话的广告日历牌,并将样张送给索雷。索雷急了,说“我不过开玩笑啊”。周祥生最后花了10根大条子(每条10两黄金),买下了40000电话号码。

“我们广告语就是:‘四万万同胞,拨4万号电话,坐四万号汽车。’”周祥生逢人就说。

为了使“40000”深入人心,周祥生想尽一切办法大做广告。

从一辆旧轿车起步,最终成为“上海出租汽车大王”,富贵后多灾多难,周祥生的故事让人感叹

周祥生在报纸电台大做宣传,如《新闻报》头版刊头下,长期刊登祥生公司广告,电话簿封面和书脊上也有祥生广告。祥生出租汽车公司的广告语。

他把公司的汽车一律漆成与众不同的墨绿色,车头上钉着白底蓝圈的圆形铜牌标志,车尾部喷涂有公司标志和“40000”号码。公司司机穿着统一的号帽、号衣,衣帽上也印着“40000”的醒目大字。

从一辆旧轿车起步,最终成为“上海出租汽车大王”,富贵后多灾多难,周祥生的故事让人感叹

送给老乘客的饭碗

周祥生还买了大量饭碗,做成同样的墨绿色,碗上印一辆汽车和“40000”号码,送给公司的老乘客。

公司制作了一个“4”字带四个大圆圈的广告牌耸立在街头,霓虹灯在夜空闪烁,引来人们关注的眼光。

当时电话机通常是挂在墙上使用的,人们接到电话而欲唤人的时候,往往苦于听筒没有搁放处,一不小心还会挂断电话。周祥生请人设计制作了一种小巧的金属搁架,架子上有祥生公司标记和40000号码。他派人到戏院、酒楼、舞厅、赌场等热闹场所免费安装,又专门安排了10个工人,到一般电话用户家中安装,先后免费安装了数万只之多。看上去祥生公司出钱出力,分文未取,但只要叫车者走近电话机,四万号一目了然。

周祥生明白,广告重要,服务更重要,他的口号是“服务社会,便利交通”。

周祥生开办电话问讯服务,专门添设了询问天气和火车、轮船始发时间的服务项目。不少问讯者问了车船时间以后,往往随即要求租车。

周祥生让人根据报纸上刊登的讣闻讣告,迅速派人按地址上门联系,详细介绍送丧用的汽车,并且给予优惠价;公司派出一长列式样新颖的车队,随着出丧仪仗队缓缓而行,场面甚为壮观,吸引了众多路人围观。

从一辆旧轿车起步,最终成为“上海出租汽车大王”,富贵后多灾多难,周祥生的故事让人感叹

周祥生规定“日夜服务,承叫即到”。乘客叫车10分钟内必须到达;调度员接电话必须语气亲切礼貌,绝对不许态度生硬;乘客上门叫车,必须车随人走;乘客遗忘在车内的物品要一律上缴,使失主能到车行领回失物,隐匿不报者要受处罚,甚至开除,上交贵重物品的司机可以得到奖励;车辆外壳和座椅要始终保持清洁和完好,等等。

周祥生随时派人外出抽查,对坐祥生汽车的客人征求意见;如果客人表示不满意,司机要当场向乘客道歉,回公司后还要受处罚。

乘客来车行叫车,周祥生在的话必定亲自上前打招呼,为乘客开门关门,安放行李,并恭恭敬敬送客离去。他经常在外面扮作顾客打电话,同时拨打祥生、云飞等几家大公司的电话,看看最先到达的是否是祥生汽车,如果不是,那调度和司机就要受到处罚。

周祥生坐车在市区观察,看到哪里客流量大,就在哪里设立服务点。祥生公司在全市设立了22处分行,贯穿了当时上海的商业娱乐区、交通枢纽区、外侨聚居点和游览风景区;另外公司为方便叫车,在全市的酒楼、饭店、娱乐处添设50处叫车点。如要用车,电话一响,车子即到。正如一位乘客所言:“电话铃声尚未断,汽车已在门前等。”

有一次,出租汽车行业的老板聚会,有人提议,大家不妨试试打自己汽车公司电话叫车,看看哪家公司的车先到,结果祥生公司的车第一个驶到。

从一辆旧轿车起步,最终成为“上海出租汽车大王”,富贵后多灾多难,周祥生的故事让人感叹

祥生公司

在上海大街小巷,祥生公司的墨绿色雪佛兰轿车,车尾部喷涂有公司J字大写的圆形公司徽记标志和40000号码,永远是最抢眼的流动风景线,更是大上海繁华的象征。

灾难悄悄地来了

周祥生的事业如日中天,从学徒到大老板,人生达到很圆满的境界,可是,灾难悄悄地来了。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为了不让战时军需品的汽车落入日军手中,周祥生擅自分4次将200多辆出租汽车,低价卖给国民革命军。这么重大的事情,周祥生居然没有提交董事会讨论,此举引起董事们一片哗然。

10月,周祥生以退为进提出辞职,他估计董事会挽留的,公司是他一手创办,离开他肯定不行,再说也没有合适的人选接替他的职位。

不料,董事会批准他辞职,作为补偿,公司每月送干俸200元,并为他安排专车。

周祥生大感意外,更让他目瞪口呆的是,董事会提出的总经理候选人是他弟弟周三元,他从乡下带出来的弟弟竟然一口答应。周祥生怒火冲天,暴跳如雷,和弟弟彻底闹翻,除了过年过节礼节性应酬外,平时再不往来,连小辈间也不来往。1949年年初,周三元以酬谢创办人为名,送了4辆崭新的雪佛兰汽车给哥哥周祥生,兄弟方才和好,此是后话。

回到当时,周祥生听到自己被“除名”,仅仅保留一股股票,把其他拥有的公司股票全都卖掉。

“我至少还是股东,我还可以参加董事会听听,我睁大了眼睛看看他们的结局。”周祥生愤愤地说。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全部沦陷,日军断绝汽油供应,全市出租汽车停业,祥生公司改为经营人力三轮车。周祥生陷于生活困难,为了维持一家老小生计,他就在亚尔培路219弄(今陕西南路63弄)堂口摆摊头卖粢饭、豆腐浆。

“啊,您就是赫赫有名的周祥生总经理?!”有人认出来他。

周祥生仍然神情自然,保持微笑……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周祥生极其兴奋,决心重振旗鼓,大干一番。他创办了上海祥生交通公司,置卡车、轿车等90余辆。他同时开设“祥生钱庄”、“祥生饭店”、“祥生电台”等。可是,轮船买了不久,解放军即将渡江作战进逼上海,他跟着轮船从上海开到香港。到了香港不懂广东话,他又带着家人返回上海。1949年8月,周祥生将交通公司的全部车辆登报拍卖,发给工人3个月工资,将祥生交通公司解散。同时,祥生饭店也不景气,周祥生在饭店辟出一间店面,出售祥生饭店的桌椅、餐具、灯架等饭店残留物品,以后干脆改为旧货寄售商店,公私合营时并入华艺旧货店……

上海祥生出租汽车公司在抗战结束后全部复业,但实力已大不如前;到1949年上半年,只有汽车八九十辆,职工300人左右。1951年,全上海出租汽车业实行公私合营,祥生出租汽车公司被统一改组为上海市出租汽车公司。

1959年,周祥生65岁因病退职,从此赋闲在家。他迷上了搜集古董,隔三差五地跑文物市场。根据朋友的回忆,他收藏的许多物件都是赝品和假货。1963年12月,他看到报载“我国石油产品已能基本自给”后,兴奋地说:“有了金娃娃,谁也难不住我们了!”当晚,他还独自饮酒庆祝。

1966年“文革”爆发,周祥生在劫难逃,抄家、批斗、打扫阴沟等,吃了不少苦头。他认认真真地买了钳子、铅桶,每天起早摸黑,打扫弄堂挖阴沟。在一次劳动时,为了躲避一辆飞驰而过的汽车,近70岁的周祥生不慎滑进了阴沟,挣扎了好一会儿,才硬撑着爬了上来,全身沾满污水……

周祥生陷入困境,从原来居住的4号,被赶到32号亭子间,一个人居住。儿子周惠定来看他,很是伤感。

“你的阿娘生我出来时,我也是光着身子出来的。所有的东西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周祥生说。

“最后发现大便黑色,得了胃癌还是医生摸出来的。进一步拍片,已经鸡蛋这么大了。我的同学,中山医院外科名医,看了我拿去的片子,建议免得人财两空,不要开刀了。说实话,即使要开刀,我们这么多子女也没有人负担得了。”儿子周惠定回忆道,“我姑姑要他住到陕西南路222弄她家去。我去看他,父亲要我陪他去红房子吃一次西餐,我扶着他走不多远,气接不上了,在修鞋摊借个小凳子,坐上一会再走。到了红房子,叫了两个菜,看着我吃。他一点也吃不下去了。这便是我忘不了的最后的午餐。”

1974年2月12日,周祥生离开了他热爱的上海,享年79岁。

从一辆旧轿车起步,最终成为“上海出租汽车大王”,富贵后多灾多难,周祥生的故事让人感叹

周祥生为自己的人生了创造了奇迹,也为上海出租事业书写了华美篇章。

周祥生的成功,是因为他的运气,更多的是他的努力;他的经商眼光,他的胆量气魄,他的经营手段,都是与众不同,高人一筹。我们看他购买40000号电话号码的经历,看他做广告搞经营的手段,触目所及,皆是他的智慧在闪光。他为什么在登上事业巅峰时被董事会“除名”呢?我们不得不说,是他极大的失误所。所以,成功再多不嫌多,失败一个往往太多,有时仅一个失误就会前功尽弃,甚至毁灭整个人生。所以,为人处事,一定要慎之再慎啊!

人物档案:周祥生

从一辆旧轿车起步,最终成为“上海出租汽车大王”,富贵后多灾多难,周祥生的故事让人感叹

周祥生(1895—1974),原名锡杖,又名锡祥,后改名祥生,定海周家塘人。小学毕业后到上海做杂工、侍应生。1919年经营出租车业务。1923年独资创办祥生出租汽车行。1930年5月当选上海华商出租汽车同业公会会长。

1939年秋,由黄伯樵介绍到广州湾西南公路运输管理局代运物资,来回于广州、贵州、重庆一线。1942年底,周祥生返回上海,在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开设祥生饭店。1946年,他创办了祥生交通公司,1949年因经营困难而停业拍卖。1959年,周祥生因体弱多病获准退职。1974年2月12日病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