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盘活农村资源 助力乡村振兴

万山:盘活农村资源 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随着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许多农村资源闲置,万山区不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唤醒农村沉睡资产,大力发展产业,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万山区通过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和家庭农场等为载体,不断推进土地规范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土地流转总面积达2.5万余亩,流转金高达1.2亿元。农村资源的盘活,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万山:盘活农村资源 助力乡村振兴

土地规模经营水平显著提高。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万山区大力发展产业,且许多产业已初步形成了规模经营,特色突出的有精品水果种植基地、标准化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大型养殖基地等,土地效益是流转前的4至8倍。

涌现了一批种养大户。全区有水果种植、蔬菜种植、养猪、养蜂、养牛、养鸡、养兔等专业户193家,种植大户、养殖大户46家。这些种养大户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广现代农业技术,起到了典型引导作用。

万山:盘活农村资源 助力乡村振兴

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把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输出到沿海发达城市,既学到了丰富的技术,也增加了家庭收入。据统计,近几年青壮年外出打工收入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农村修建造价在20万元以上小别墅楼房不计其数。

摸索出了产业化模式。大多数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都是与农户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参与生产模式,让农民接受企业现代经营理念和制度化管理方法,按照市场信息、经营战略、经营目标实施标准化生产。

增加了农民收入。流转土地农民不用付种地成本,不担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稳定获取土地出让金收入,还能从企业务工中获取劳务收入。没流转前农民种一亩田一年纯收入不过400元,流转后每亩流转地年平均租金500元。(邓显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