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三星同是挖洞,技術含量還是有差別

隨著智能手機制造技術的不斷提高,消費者也對智能手機有了越來越多的新要求,而更高的屏佔比便是其中之一。廠商們也不負眾望,將屏幕技術不斷迭代,以提高屏佔比。從最早的18:9全面屏到劉海全面屏,再到機械升降結構全面屏、滑蓋全面屏、水滴全面屏……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不過,所有方案的最終目的還是想最大程度保證手機的一體性,與此同時提高屏佔比。

華為、三星同是挖洞,技術含量還是有差別

近期,華為和三星的同時"官宣"讓一項新的全面屏技術浮出水面,那就是"打孔全面屏"技術。相對之前的全面屏方案,打孔全面屏所犧牲的顯示面積最小,且能保證手機的一體性,穩定程度也更高。

全面屏"打孔"時代來臨

11月下旬華為終端官方微博宣佈12月將發佈一款"極點全面屏"手機,隨後於12月3日宣佈這款新機命名華為nova4,將於12月17日在長沙發布。而三星在同一天,緊跟著官宣將於12月10日發佈Galaxy A8s,並以"洞見未來"做口號,開啟三星的"打孔全面屏"之路。

華為、三星同是挖洞,技術含量還是有差別

從兩家大廠所推出的宣傳海報來看,機身設計似乎沒什麼不同。但發佈會撞檔,可見兩家一定還將一些深處的異同點藏起來,待到時再進行爆發,而這些異同點也將成為產品最強大的競爭力。

同是"打孔",卻有不同

儘管兩家都採用了打孔全面屏技術,但深究卻會發現二者採用的技術並不相同。據瞭解,三星現在採用的屏幕打孔技術是通孔through hole方案,而華為nova4用的是盲孔blind hole方案。這兩者的區別在於,盲孔方案能夠做到更小的開孔直徑以及理論上更堅固的機身結構。也正因如此,華為能夠將開孔的直徑做到首批打孔屏的極限——4.5mm。

華為、三星同是挖洞,技術含量還是有差別

用更小的攝像頭開孔,帶來了更大的屏幕顯示區域以及更加堅固的機身,可見在綜合體驗上,華為所採用的技術則更顯成熟。有資料顯示,華為早在2017年4月,便開始研發挖孔屏並申請了相關專利。近期,華為的多項屏下打孔技術也相繼被曝光,足以見得,華為nova4所使用的屏幕打孔技術已經成熟,並非為了霸佔市場份額臨時起意。

三星"打孔全面屏"攻勢正式開啟

作為國際手機大品牌,此次三星也首批加入"打孔全面屏"的陣營,推出Galaxy A8s。不過,此前A系列一直定位年輕消費群體,但卻缺少較為旗艦級別的硬件配置,在運行頂級遊戲等較為複雜的運算操作上,還是稍顯乏力。不知此次三星Galaxy A8s在配置上是否能夠更上一層樓,畢竟現在用戶需要使用手機完成的事情越來越多,硬件配置越高自然是越好的。

華為、三星同是挖洞,技術含量還是有差別

華為nova的技術變革

最早華為nova給人的印象便是主打高顏值和自拍,並且擁有當紅小生代言的加持以帶動市場表現提升。但仔細觀察會發現,其實華為nova的產品這兩年一直在逐漸改變,根據年輕群體的"口味"悄悄進化著。

華為、三星同是挖洞,技術含量還是有差別

從外形設計方向到硬件配置級別,再到軟件研發完成度,都朝著旗艦的方向進步。今年夏季發佈的華為nova3就是這樣一款表現全面的產品,擁有旗艦級的硬件配置,且在自身主打的外形設計和自拍能力上進一步提升,收穫到了來自市場上的積極反饋。上市首月,國內出貨量就打破了華為nova自家的最快出貨記錄,達到了200萬級別,足以見得其受歡迎程度。而此次華為nova4率先配備了"打孔全面屏",足以見得華為nova產品線再一次將等級提升,加入新技術首發陣營。

寫在最後

華為、三星同是挖洞,技術含量還是有差別

手機行業風起雲湧,變幻莫測。本以為年終便是廠商們保守總結的時期,卻未曾料想竟提前開啟了技術實力比拼的舞臺。從這裡,可以看見華為nova的熊熊野心,也能看見三星的蓄勢待發,而最終結果如何,只有等待12月發佈會結束後,看品牌用產品技術來說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