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首晟驟然離世,帶走他的那種病,就在你我身邊

張首晟驟然離世,帶走他的那種病,就在你我身邊

導讀

抑鬱症,悄然中已成為威脅全球健康的“隱形殺手”。

據媒體報道,今日,著名華人物理學家、斯坦福教授張首晟,於美國時間2018年12月1日去世,終年55歲。張首晟是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國內外均認為其為諾貝爾獎有力競爭者。

張首晟離世後,他的家人發表聲明,稱其長期與抑鬱症頑強對抗,終於難敵病魔。

張首晟驟然離世,帶走他的那種病,就在你我身邊

張首晟| 賽先生

我們心懷悲痛地告知大家,在與抑鬱症頑強對抗後,我們敬愛的首晟在12月1日——上週六意外離世。

許多人知道首晟是因為他是一名知名科學家和思考者,而我們瞭解他、敬愛他,是我們的丈夫和父親。首晟珍惜與家人一起的時光勝過一切,為我們可以拋開一切。在家族度假的時候,他喜歡帶我們去看世界上最美的自然景觀,足跡所到之處,喜歡與我們分享古老的歷史故事,鼓勵我們提出新想法,開發興趣。首晟渴望通過科學研究見證世界的奇特,他給整個世界帶來了孜孜以求的精神。他最喜愛的William Blake的詩歌,可以體現他對探索和發現美好的終生追求:

To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infiniyt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etemity in an hour。

在此悲傷難抑之際,我們對給予我們支持和慰問的人們表示感激。不過,我們希望公眾在我們面臨如此沉痛的時刻,尊重我們的隱私。

從履歷上看,張首晟的內心世界豐富,精神力量堪稱強大,但他最終不敵抑鬱症,選擇了自殺。抑鬱症,悄然中已成為威脅全球健康的“隱形殺手”:

2017年2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官方網站發佈文章,稱全球抑鬱症患者達3.22億人,2005年至2015年間患者數量增加了18.4%。2017年世界衛生日,即以抑鬱症這種日益嚴峻的問題作為主題。

抑鬱症有多“流行”?

2017年WHO發佈數據顯示,全球範圍約4.3%人罹患抑鬱症,中國的患病率為4.2%,也就是說,一家100人的公司裡,可能就有4個人,暗自與抑鬱症拉鋸著。

張首晟驟然離世,帶走他的那種病,就在你我身邊

攝圖網

抑鬱症罹患風險最高的三個群體為:年輕人群、孕婦/產後婦女及老年人。抑鬱及焦慮障礙每年可導致超過一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關於抑鬱症,你我都應該知道的:

抑鬱症的5個核心常識

1.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全世界有超過3億人罹患抑鬱症,任何年齡段都不能倖免。

2. 抑鬱症是世界範圍內的首要致殘原因,也是導致全球總體疾病負擔的重大因素。

3. 女性抑鬱症患者的數量多於男性。

4. 極端情況下,抑鬱症可導致自殺。

5. 目前已有針對抑鬱症的有效治療手段。

抑鬱症面面觀

全球有超過3億人罹患抑鬱症,抑鬱與日常的心境波動及針對日常生活挑戰的一過性情緒反應不同;當抑鬱長期存在,達中度或重度時,可能構成嚴重的健康問題:

患者深感痛苦,工作、學習及家庭功能也受到損害。極端情況下,抑鬱可導致自殺;後者每年奪走近80萬人的生命,已成為15-29歲年齡段個體的第二大死因。

目前已有療效確鑿的抗抑鬱治療手段,但全球僅有不到一半(很多國家低於10%)的患者接受了這些治療。阻礙原因包括:缺乏資源,缺乏受過培訓的醫務工作者,以及與精神障礙相關的社會偏見。

張首晟驟然離世,帶走他的那種病,就在你我身邊

攝圖網

另一大阻礙是診斷評估的不準確:在各個收入水平的國家,抑鬱患者均常常不能獲得正確的診斷,而其他並無此疾病的患者卻常被誤診,並被處方抗抑鬱藥。

世界範圍內,抑鬱及其他精神健康問題所造成的負擔正在逐漸上升。2013年5月,世界衛生大會通過決議,號召在國家層面針對精神障礙進行全面、協作性的應答。

抑鬱症有幾種?症狀有什麼區別?

基於抑鬱症狀的數量及嚴重程度,抑鬱發作可分為輕、中、重度。

輕度抑鬱患者在維持常規工作或社交活動時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但功能通常保存較好。重度抑鬱發作期間,患者幾乎不可能維持正常的社交、工作及家庭活動,或功能極度受限。

抑鬱患者的另一個關鍵鑑別點在於既往是否曾有躁狂發作。兩種類型的抑鬱(單相和雙相抑鬱)均可遷延為慢性,伴有復發,尤其是在未得到治療的情況下。

複發性抑鬱障礙:患者可經歷多次抑鬱發作。發作期間,患者可體驗到心境低落,失去興趣和樂趣,精力下降,上述症狀導致活動減少,持續至少2周。很多抑鬱患者還飽受焦慮症狀、睡眠/食慾紊亂的折磨,可能存在自罪感,或缺乏自我價值感,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可能出現一些醫學難以解釋的症狀。

雙相情感障礙:這一情形下,患者除抑鬱發作外,一般還經歷過躁狂發作,發作間期心境正常。躁狂發作的表現包括心境高漲或易激惹,活動過度,言語迫促,自大及睡眠需求減少。

誰更容易得抑鬱症?怎麼預防?

抑鬱源自社會、心理及生物學因素的複雜相互作用。當個體經歷負性生活事件(如失業、喪親之痛、心理創傷)時,罹患抑鬱的風險升高;反過來,抑鬱也可導致更多的壓力及功能紊亂,進一步惡化患者的生活境遇及抑鬱本身。

抑鬱與軀體疾病之間具有內在聯繫。例如,心血管疾病可導致抑鬱,反之亦然。

已有證據顯示,抑鬱預防項目有助於減輕抑鬱。有效的社區預防手段包括以學校為基礎的、強化兒童青少年正性思維模式的項目。針對存在行為問題的兒童的父母開展干預,有助於減輕這些父母的抑鬱症狀及改善兒童的轉歸。針對老年個體的鍛鍊項目同樣有助於預防老年抑鬱。

張首晟驟然離世,帶走他的那種病,就在你我身邊

攝圖網

抑鬱症怎麼確診?得了之後能好嗎?

目前已有針對中重度抑鬱的有效治療手段,包括心理治療(如行為激活、認知行為治療[CBT]及人際治療[IPT]),以及藥物治療(如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s]及三環類抗抑鬱藥[TCAs])。

醫務工作者需留意抗抑鬱藥的副作用,實施治療的能力(如專業性和/或治療能否獲得),以及患者個人喜好。心理治療包括個人及團體面對面形式,由專業人士或受到督導的業餘治療師開展。

心理治療對輕度抑鬱同樣有效。抗抑鬱藥是中重度抑鬱的有效治療形式,但並非輕度抑鬱患者的一線治療手段。此類藥物不應被用於治療兒童抑鬱,也並非青少年抑鬱的一線治療,須慎用。

番外篇:抑鬱症的前世今生

抑鬱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至美索不達米亞時期。根據考古,一尊古巴比倫女神Damkina的雕像就展現出了憂鬱的氣質。而在中國,楚穆王之子嬰齊在攻打吳國戰敗後,憂恨交加患心病而亡。

古希臘時代,希波克拉底曾描述過類似抑鬱的症狀。這種症狀被稱為melancholia(憂鬱),源自古希臘語詞根melas和khole,意為黑色膽汁(下圖左下)。希波克拉底認為人身上如果黑膽汁過多,就會表現得多愁善感、敏感多疑。

17世紀,英國學者伯頓和貝克綜合了關於憂鬱的各種學說,第一次用抑鬱(depression)一詞形容人的精神狀態。

18-19世紀初,法國醫生波姆發現富貴階層中有一種常見的疾病,貴族們不知為何整天鬱鬱寡歡,渾身有驅不散的疲勞和疼痛,不再有心情享用錦衣玉食,好像丟掉了全部的樂趣。

張首晟驟然離世,帶走他的那種病,就在你我身邊

達爾文也是一名抑鬱症患者| 攝圖網

抑鬱症彷彿是文明的產物,只有物質過剩,才有閒心關注吃穿以外的世界。歐美藝術領域乃至於文學、影視、音樂界,常有人以“抑鬱”彰顯深度;有些“文青”甚至認為,抑鬱可以與品位劃上等號。

但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適度的憂鬱可以令心靈澄澈,重度抑鬱症卻使人心智迷失。生死在情緒面前,真的只在一念之間。還是讓我們帶著對死亡的敬畏,擁抱生命。也願天堂中的張首晟老師安息。

1.Depressio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Updated February 2017

2. 醫脈通,【每週熱詞】抑鬱症——心靈感冒,還是溫柔“殺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