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曆|美國“肝臟移植之父”離世 生前曾坦言討厭做手術

科技日曆|美國“肝臟移植之父”離世 生前曾坦言討厭做手術

三年前的今天,有著“肝移植之父”之稱的托馬斯·厄爾·斯塔茲博士(Thomas Earl Starz)在美國匹茲堡的家中“平靜地逝世”,享年90歲。

這位美國著名的外科醫生在1963年進行了全球首例肝移植手術,但患者未能倖存。在成功研製新型抗排斥藥物後,1967年,斯塔茲完成了全球首例成功的肝移植手術。以後,千萬條生命受益於此。

1926年3月11日,斯塔茲出生在美國艾奧瓦州的勒馬斯,母親任職護士,父親是科幻小說作家。從美國威斯敏斯特學院畢業後,他求學於西北大學,並獲得醫學學士學位和神經生理學博士學位。

斯塔茲將一生奉獻於肝移植事業。而這源於一臺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手術,斯塔茲負責幫忙,卻陰差陽錯地引導了他的研究方向。

那臺手術的內容是改變患者肝臟周圍血流的方向,術後,斯塔茲博士注意到的是,這位患者的糖尿病也有所改善。由此他認為,糖尿病的根源在於肝臟而非胰腺,並於1956年在小狗身上進行試驗。結果,如我們所知,他錯了。但這次經歷仍將他引向了肝臟移植的研究之路,並於1963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進行了全球首例人體肝臟移植手術。

此後,斯塔茲博士在這方面進行了多次嘗試。早期肝移植接受者大多隻能存活數月,有的可存活幾年。研究人員不久意識到,存活率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患者對外來器官的免疫排斥。上世紀70年代後期,斯塔茲博士協助開發了環孢黴素的藥效。在實驗室的測試中,這種藥成功抑制了身體發出的免疫響應。

環孢黴素的藥物試驗隨後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和楊百翰大學進行,相繼應用於抑制器官移植中的排異反應。此外,斯塔茲博士將環孢黴素與類固醇結合使用,成功阻斷了腎臟的毒性反應。1983年,環孢黴素獲得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的批准。

環孢黴素解決器官排斥問題,使器官移植走出實驗階段,令器官嚴重衰竭的病人看見曙光。

斯塔茲博士也首次使用雙胞胎肝臟移植,讓其他有血緣關係的親屬可以捐贈。因為他的研究,狒狒的肝臟於1990年代可移植至人體身上,而無須用上珍貴的人體肝臟。

斯塔茲爾在1990年退休前,曾為一名14歲少女瓊斯移植肝臟,但她8歲時已進行換心和換肝手術,瓊斯接受第2次肝臟手術後,延長其生命9個月。

斯塔茲爾認為,醫生負責移植手術拯救病人,但病人也反過來為這些手術賦予意義,救贖醫生的心靈。雖然手術技巧高超,但他在1992年出版的自傳中坦言,他其實討厭做手術,每次在準備的時候都忐忑不安,終其一生想得到解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