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农村种田的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一些年轻人不会种田,那么以后农村田地该怎么办?

用户50649庄稼人小刘


关于“未来的中国土地由谁来种”这样的话题,钟情三农的态度一直很明确,那就是大家多虑了,自始至终中国都不会缺少种地的人,以前是,现在是,未来还会是。

甚至激进一点来说,我国现在不但不存在种地人口不足的问题,而是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农业人口和种地人口过多的困扰,正是由于我国农业人口过多,耕地有限,人均耕地太少才会导致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诸多限制和先天不足。

那么,言归正传,

未来,中国的耕地到底由谁来耕种么?

未来,中国的粮食到底会由谁来生产呢?

钟情三农以为,随着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粮食市场的不断改革,我国未来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口数量会越来越少,从事农业种植活动的人员人均耕地面积也会越来越大。

同时,再加上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即便是粮食价格保持稳定没有太大的波澜和起伏,也可以通过扩大种植规模或者减少种植成本实现种植收益的增加。

现在,国人的意识中普遍还是把农民当做成是一个身份,和自己的户籍以及出身挂钩,从出生那天起便跟随自己一生,以后,随着我国农业种植人口的不断减少以及人口结构的优化,农民将不再是一种身份,而会变成一种职业,和工人,教师一样。

这样,就要求未来的农民需要掌握足够多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具备本行业所特有的学习能力,才可以胜任这个岗位。

目前,美国用200万农民来耕种22亿亩耕地,

而我国还在用超过3亿农民来耕种20亿亩耕地。

用更少的人来耕种更多的土地,是我国农业的唯一未来。


钟情三农


现在社会确实是这样,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口流动不断变化,农村剩下的只是老人和小孩子,所以种田的人基本都为50岁以上老人,因为老人不比年轻人,年轻人有力气有知识有技术,谁还愿意跑回家去种那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的一亩三分地呢?再加上年轻人的担子也不小,上有老下有小,为了挣钱养家糊口要去挣更多的钱哪还有机会去接触农田,并且靠在家里种田根本就养不活一家人。但是老人没办法呀,年老体弱,接受的教育又不高(农村老人很少有读过书的),没力气没技术活,为了不给家里添加负担,只能忍气吞声的在家里面朝黄土背朝太阳的一朝干到晚。从农村出来的我深有体会。

以后农村田地该怎么办?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田地?而且农村的土地还是那么分散。针对这些问题我觉得还是要加快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使用权以合法的方式移交给有技术有能力需要开发高价值农产品的生产户或农业生产公司,是农村未来土地发展方向的重点。一方面对进城发展的农户来说可以收取相应的租金或股金,一方面又能使农村荒废的土地得到灵活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解放生产力。

感谢您的阅读,以上均为个人看法,不喜勿喷,如果您有好的观点欢迎评论区留言。






农村小垚


年轻人不是不会种地,现在粮食不值钱,如果单凭在家种一亩三分地是不够养家糊口的,索性出去打工,地就留给那些老人了,老人出去打工岁数太大,一直在家歇吧,农村老人一般都闲不住,所以在家种种地也没啥,在说现在都是现代化,基本上不用大掏力,还有一句农村常说的老话,:“庄家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所以说日后农村田地这个问题不用担心,根本不存在,在说现在发展的这么迅速,日后就更不用说了,就拿割麦来说吧,最初镰刀,打场碾场到半自动割麦机,半自动割麦机把镰刀代替了,不过还得打场碾场,后来打麦机就不用打场碾场了,把拖拉机石碾子代替了,使人们省了不少工序和气力,在到全自动割麦机把以上的全代替了,直接进粮仓。








齐灵283


农村的土地会养育人,如果农民脱离了土地等于失去了生命,没有了土地,农民就没有立足之地了,珍惜和爱护你脚下的土地,是中国公民必须做到的。

现在的农村今非昔比,新农村建设的也是很乐观,水泥路柏油路随处可见,还装上了路灯,交通便利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农村绿化覆盖率逐年增加,健身设施和环境改造提升了,农民兄弟的居住环境确实有了大提升,美好的未来在我们的农村。虽然近几年受大气候的影响,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大部分都去城市里打工当农民工了,农田劳动的人都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了,从实际情况发展看,还真的让人们担忧。全国农村大部分地区都存在这种情况,其实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早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也着实下了功夫,可就是种地的人确实没有前途和前景。如果你勤快勤劳种好一亩地,一亩地的产出的也只有一条极品香烟的价值,加上成本加上农民所付出的,真让农民朋友们丧失了种地的积极性。如果现在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未来十年后,大部分土地将被抛荒,成荒地,到那时市场上的粮食会成倍上涨,到最后苦的还是农民兄弟。前几年对土地进行了确权,给农民吃了颗定心丸,真正体现出让农民兄弟当上土地的主人。未来农村的发展改革是必须的,将传统形农业彻底成为农民的饭碗和产金资源,那就是迅速把土地流转给能人承包,成立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社,农民可以拿土地参股,这样让能人把土地激活,到那时农民以分洪的形式加盟,或者租出去坐地分享利益,让农民成为土地新的主人。经济合作社由地方村委会直接领导,这样是农村发展的最好办法。

农村发展的路子千万条,只要政府监管有方,投资正确,农民参股,就没有什么事会难到中国人民,农村人期待那一天早日到来!


劳动致富50579730299


这真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而且己成普遍现象,如果有人到农村问一问,你会觉得这是件很严重的事,你会为此而担忧。在平时工作中,我们也经常议论这事,为此也深深忧虑。不但是外界,如果你到村里同乡亲们拉拉家长,乡亲们为此也很担扰。

现在的年轻人,从小读书,学习好的上大学去了,学习差的,虽然毕业的早,但一毕业也到外打工去了,大都没干过或少干过农活,的确许多的年轻人不会种地了,现在种地的大都是老年人。

乡亲们就曾说过,以后我们这些人不能干了,地里的活真的没人干了。现在其实己有苗头,许多的地成为荒地,就是因为土地无人耕作的结果。这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

为此,政府也在寻求解决的办法,提出土地流转的政策,力图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集约化,这一政策,目前在一些地方实施的很好,但在一些地方实施的并不顺利,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阻力。但土地流转是农村改革的发展方向,我想政府会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力争使这一政策得到贯彻落实,从而解决土地将来无人耕作问题,确保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春日之虎


确实现在农村种地的都是50岁以上的人。年轻人一个是不会种,第二个是不愿意种。那以后的农村土地怎么办。我来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1现在国家看到了这个趋势,对农村成立合作社国家给补贴,就是鼓励成立合作社之后,农民的土地将来由合作社承包。统一管理,统一经营,这样还解决了地没人种的现象,同时也解决土地种植管理上的缺陷。

2网上流传农民工回乡创业。也就是回家的都是一些年轻人,把自己的土地或者把别人的土地也流转过来。种些绿色蔬菜,或者绿色粮食,让每个人都吃上健康绿色食品。

最后我总结一下 就是现在能种地的将来不能种了,我们的土地就会由合作社承包,或者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来接管。


农民大群


我家这边主要是种水稻,偶尔有一些高岗的地方种的是玉米,大豆什么的,春季育苗播种,夏季插秧管理,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有的农村离市里或者县里近的,他们在农闲时节可以进城找一些零活来做,像我家这边离县里远的,在过去交通尚不发达的时候,农闲时候也就是伺候这点口粮地,现在交通发达了,在伺候好自己家地的同时,也可以抽出时间去城里干点零活,贴补家用。

农村种田的像我们父一辈的中年人,他们年纪大了,城里的一些零活由于有年龄限制,导致他们只能在家里务农,为人子女,条件好的也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到城里抛头露面,毕竟辛辛苦苦一辈子,但是为了生活能更好一点,有些时候也是没有选择的余地。像我这一辈的年轻人,在家务农的也很多,之前就是那点口粮地,靠山吃山,在农村不种地,能做啥?现在大家都承包了很多田地,这一辈也很快从父一辈的手中一点点的接过接力棒,也不知道这个接力棒还能传多久。

现在国家的政策也好了,农村的交通也有所改观,条件也在一点一点变好,但是我国毕竟是农业大国,而且是一个农民超过9亿的农业大国,基数之大,全球罕见,现在的农村也不是以前那种精耕细作,人工作业的时代了,大面积机械化的时代也在一点点走来,我敢断言,中国的耕地,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人去耕作,即使有些年轻人有了新的出路,有了更好的发展方向,机械化的时代也不会使耕地荒芜荒废。

身在城市,心在农村,我是渊渟月峙,回答的有不足或者错误的地方,希望得到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渊渟月峙


关于这个问题,现在在农村特别普遍。农民种地收入不高或者说根本挣不到钱,所以青壮劳动力基本上都选择外出打工,寻找挣钱的机会和门路。

留守老家农村的主要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农民。他们在城市中的竞争力太小,很多工作都不能适应,也没有找办法找到心仪的工作。所以不得不回到农村,但是他们的体力和脑力都没有精壮劳动力强。所以即使回到农村种地,也只是种很少的一部分,刚刚够自己吃喝,要想挣钱也是不容易的。

以后年轻的劳动力根本不会再回到农村来种地,而我们老家农村大片农田都处于荒芜状态。如果说要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主要是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将土分散的土地承包给一部分人,让他们在种养殖业中形成规模效应,这样既有利于抗抵抗风险,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议价能力。

因为以前农村每家每户只有少量的土地,不能产生规模效应,而能有效流转到一起,就可以做大做强,再创辉煌。国外很多农业发达的国家也是这么做的。形成集体农场或农庄的形式,这样才是以后农业的出头之日。


农家许小河


现在农村种田的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一些年轻人不会种田,那么以后农村田地该怎么办?”

这是不切实际的伪命题!年轻人相对老农民机灵好学,文化程度高、体格壮如去种地肯定比老农强太多了!近些年青壮年几乎不务农,不是不会而是守着几亩地仅仅够吃,根本无用武之地!美国200万职业农民管理22亿亩耕地,不仅满足3亿多美国人海吃海喝,还以低廉价格大量出口。中国3亿多老农守着农村管着20亿亩田地,却不能满足14亿人的生活需求。现在农村务农的并非都是种田能手,也不是都喜欢种地,更不是农业就是需要那么多人,而是中国农村人太多太多,根本保证不了那么多农民非农就业!青壮年容易到城镇找到工作而留在城镇,而许多50岁以上的农民在城镇找工作难等原因留在农村守着那只够温保的几亩地。他们务农有的是看农田荒废可怜随便种种,有的有的是迫于生存去种,有的是多少挣点而为,有的是为致富而拼!但这么多老农管理土地总体是不可能致富约,更不可能实现农业振兴。

要实现民富国强,就必须实现农业振兴,完成城镇化。而农业振兴土地连片集中,实行规模化现代化经营是唯一必经之路。务农相对辛苦,只有获取更高的财富才能吸引能人,才能保证农业长久兴旺!

根据目前现状,土地集中切实可行的方法以土地经营权流转为主,一次性买断为辅。但目前土地宅基地村集体所有制,小农户承包经营严重阻碍了土地集中,城镇化发展。巨额农业补贴漏洞大,种类繁多的农补效益差,按地按人补贴成福利,总之农业补贴存在不合理、成本高、效益低,得不偿失。甚至有的成为腐败的温床,土地集中的减速器。所以要快速振兴农业,实现民富国强就必须深化体制改革,改变农业补贴办法。对此本人见意如下。

1,首先进行体制改革,土地及宅基地由现行的村集体所有改为乡镇所有。以行政手段,将放弃土地承包权、放弃土地使用权及不愿弃权的土地分别调整集中在一起。取消种类繁多的农业补贴,集中用于赎回农地、农地流转。乡镇以较高价用支农资金赎回进城农户自愿放弃的农地,再将赎回农地以适当价出让(相当城市土地出让)或低价发包,其收益归乡镇财政,这样财政有所收益也避免财政投资个别村民受益。有利于农户落户城镇,加速城镇化。搬迁村、空心村的农地山田收归乡镇另行出让转包得以合理利用。乡镇用国家支农资金适当高租金(比如50O元/亩)流转农户农地,再以低廉〈比如200元/亩)租金(甚至零价、补贴),以适当规模(百亩左右为单元)流转租给有意愿有能力的承包人。中间地租差价用支农资金补贴。这样以乡镇为媒,价格统一,双方互信,补贴单一透明,效率高,成本低,土地集中会大大加快。

2,尤先支持大平原宜农基本农田区农村人放弃农地、流转土地,安居城镇。大力推进贫困山川地区农村人放弃农地山田搬迁至城镇定居。对放弃农地按人头地亩补、弃民宅按处补,一刀切、成本低好执行,比如1人弃农田转城补1万另1亩地补1万,一处宅基地补2万,依照先易后难,先少补后多补,逐步推进。鼓励资本下乡购买农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使用权。

2,规模化流转的农地必须按国家用地规划管理,尤其是基本农田必须接国家规定种植。比如必须种植适合机械化种植的粮油棉等,限制种树种草种菜等,

3,享受国家补贴的规模化经营者必须适当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贪困人员就业脱贪。这样在有人关照下贪困人员即可发挥能力也可持续脱贫(比政府给点钱,给点羊等有效)。

4,对不愿放弃土地且有能力耕种者可将其承包地调整集中在一起!不再享受农补,但鼓励其种植不宜机械化生产、收益较高的的农品!(因大规模土地不种此类农品,其价格会高,不补也收益可观)。

如此推进,兼顾各方诉求,保证各方利益,易推广!望国人参与讨论。

附:振兴农业歌

农村穷,农民苦,

人多地少是因素。

补贴多,粮价高,

几亩良田富不了。

要脱贪、想致富,

外出打工是条路。

忙耕种、闲外出,

两项难顾穷跑路。

弃良田,背水战,

创出天地一片片!

人入城、地抛荒`,

规模经营路宽广。

城域广,农村亡,

农家柴鸡变凤凰。

农业兴,农村旺,

国家强盛民富康!


LGS1012


这其实是我国必须过度的一个问题,随着主要劳动力的年龄上升,年轻人外出务工,农产品滞销价格低迷,务农人数会越来越少,农村的闲置土地会越来越多,有长远眼光的人会提早布局农业包括畜牧业。马云、刘强东这些大佬实际上已经察觉到了。因为以后的农业发展前途一片光明。

务农人数的减少证明着农产品供给减少,以目前务农人主力人均五十岁的年龄算,最多十来年,务农人数会出现断崖式下跌,耕地将出现大量剩余闲置,承包地之所以继续延续30年,估计国家也有这方面的考虑,30年后的土地必定是以大片承包为主,以公司化机械化和农场化运营为主。

按照目前的政策,城里人不能在农村买房置地,但农村人却可以在城市中买房定居,并退出给予补偿,就已经说明了问题,国家在控制减少务农人口,但是在这次承包期到后顺延30年,说明务农人数还是太多,耕地空余不够,那么30年后的土地肯定要大刀阔斧的进行大改革。

改革重点无非就是手上有地的农民或者村集体集体出租土地给企业或者农场,要么就是农民退出耕地国家收回给予补偿再出租。这就是为什么农民户口明明没有油水,但是很多人不会放弃的原因,未来的农民会是一个乡馍馍。这一点会随着主力务农人群年龄增大失去务农能力的时候慢慢体现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