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第十子为什么只是辅国公?

JCH金蛇郎君


清初皇子封爵制度还不是很不完善。宗室爵位有十二等:

和硕亲王(亲王)、多罗郡王(郡王)、多罗贝勒(贝勒)、固山贝子(贝子)、奉恩镇国公(镇国公)、奉恩辅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顺治以后基本上皇子最低的爵位也是第四等固山贝子(不过也有例外,如乾隆第十二子永璂因生母原因,在乾隆时未被封爵,只在嘉庆时追封为贝勒),等到其兄弟或者子侄辈继皇位时,还可能会被加封或追封为贝勒、郡王、亲王

但在顺治以前,若要获得爵位首先看出身,如皇太极十一子,次子、三子、八子早殇,长子豪格、五子硕塞、九子福临、十一子博穆博果尔生母或为继妃、或为侧妃、贵妃,都可以算嫡子,所以长子、五子、十一子均为亲王,九子继承皇位。相反,四子叶布舒、六子高塞、七子常舒、十子韬塞均为庶妃所生,除高塞于康熙时晋封第五等镇国公,其余均为第六等辅国公。

清太祖努尔哈赤诸子亦是如此,努尔哈赤十六子,皇长子褚英、次子代善、五子莽古尔泰、七子阿巴泰、八子皇太极、十子德格类、十一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均可以算作嫡子,所以除去因罪夺爵外,大多为亲王或者郡王,甚至铁帽子王,相反,庶妃所生的皇三子阿拜、四子汤古代、六子塔拜(班布尔善之父)、九子巴布泰、十一子巴布海、十三子赖慕布、十六子费扬果所获爵位多为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等,都是低等爵位。

班布尔善


楚邾


皇太极的第十个儿子叫爱新觉罗·韬塞,为什么作为皇太极的儿子只被封为辅国公?这个你就要先了解清朝宗室的爵位制度。清王朝分封皇室爵位共有功封、恩封、袭封和考封四种形式十二等爵,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清朝的爵位制度是很严格的,想要封王是要拿军功说话的,而且清朝的爵位除了十二大铁帽子王,其他爵位不是世袭罔替的,是“递降袭爵”,如果没有特殊的功劳受到皇上的再次嘉奖,每传一代爵位就下降一级,直到亲王降到镇国将军、郡王降到辅国将军为止不再下降。

皇太极第十子爱新觉罗·韬塞是庶妃所生。一开始只是被封为三等镇国将军,到了康熙八年,才晋封辅国公。他是典型的恩封。另外这不是他被区别对待,而是清朝宗室的普遍现象。皇太极四子,爱新觉罗·叶布舒爵位也是辅国公,六子爱新觉罗·高塞,镇国悫厚公,七子爱新觉罗·常舒,辅国公品级。

以上回答希望能帮到你,想了解更多可以关注我。


书生讲史


十子爱新觉罗 德格类:

有个笨哥哥,想进步很困难

德格类是莽古尔泰的同母弟弟,是努尔哈赤的嫡四子。在褚英被处死后,德格类就成了事实上的嫡三子。

努尔哈赤去世时,德格类的封爵是贝勒,自身参与争夺汗位的实力不强;由于同母哥哥莽古尔泰不得人心,他也不敢贸然支持,只能附和众议,推举皇太极继承汗位。

明朝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西元1629年),德格类因战功被封为和硕贝勒。

明朝崇祯五年,后金天聪六年(西元1632年)十二月,莽古尔泰病死,德格类继掌正蓝旗。

明朝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西元1635年)十月初二,德格类病死。同年十二月,由于被人告发他曾与莽古尔泰、莽古济格格盟誓,即将危及皇太极,德格类以同谋之罪,被皇太极追削贝勒之爵位。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下命恢复德格类一系宗籍,赐红带子为“觉罗”。

悦史君点评:别人家的哥哥,弟弟只要呐喊助威就可以了,来日共享富贵,而德格类摊上的哥哥莽古尔泰,不仅生前经常惹麻烦,死后还连带他一起被削爵弃籍,甚至连累到子孙的幸福。哎,哥哥不行,自身不硬,罢了,罢了!



只能是对眼,喜欢


改变命运靠努力


皇位继承牵扯面太广,老皇帝喜欢谁,谁有能力,谁得民心皇位就是谁的


U格衣


因为他是妃子生的,在清朝初期也没什么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