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以几副铠甲起家,数年间平定整个江东,为什么青梅煮酒时曹操还是不承认他是英雄?

醉文史


就不扯皮了,直接摆论点了。


第一,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是公元199年,当时曹操刚刚平定吕布,拿下徐州,河南(指黄河以南)地界基本尽归曹操。而孙策只是占据江东大部,此时豫章还在华韵手上,江西庐江还有刘勋统领袁术旧部,孙策的实力尚未凸显出来。总兵力不过3-5万,对于曹操来说尚不能构成威胁。另外曹操没见过孙策,也不了解他的情况,因此没把孙策当回事也是情有可原的。


第二就是孙策他爹孙坚名声太大了,当年在凉州,硬是撵着羌人打,打的董卓都忌惮他的才能。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时候,只有两支人马正样吧紧的和董卓干架了。一个是曹操,另一个就是孙坚。结果是曹操被董卓大将徐荣胖揍一顿,孙坚却破汜水关,斩杀胡珍和华雄,虎牢关又大破吕布,基本上是压着董卓打,令关东诸军无不叹服。一般当爹的光辉太耀眼,儿子就很难显出来,况且199年孙策还没完全平定江东,自然是功绩在别人眼里还不如他爹。

第三就是孙策平定的江东,在当时不属于兵家必争。诸侯割据基本都在北方,因为北方生产力高,人口多,相比之下扬州江东这片地方就很安逸了,诸侯都没什么战斗力,直接就让孙策带着几千人给推平了(当然也是孙策能打)。而曹操尚在中原混战,距离把眼光放到江东还有些日子,所以也就没太当回事。

但是曹操真的不认可孙策吗?自然没有。 其实在第二年,也就是200年,曹操对孙策的态度就变了。199年年底,孙策趁刘勋出兵之际,兵分两路进攻刘勋:一路是堂弟孙贲、孙辅截击刘勋三万大军,自己和周瑜带另一路人马直奔刘勋老巢皖城,最后打的刘勋投奔了曹操。而来援的黄祖军又被孙策杀得大败,这一仗孙策俘虏三万多人,俘获了袁术的家眷和刘勋家眷,还迎娶了三国三美之一的大乔,可以说是一战惊华夏。随后孙策招降了华韵,统一了长江以南以东的扬州地界,成为了一方强大的诸侯。这时曹操也开始对孙策刮目相看,感叹道:“狮儿骁勇,难与之争锋”。



其实看看孙策在江东的统治手段,就能发现他和曹操是有几分相似的,接日本人的话讲都是推崇寒门路线,走霸道。事实上孙策在江东屠杀的士族不亚于曹操对中原士族的压制。只能说历史不给机会,如果孙策没有遇刺,十有八九荆州就归老孙家了,到时候曹操南下,就是两个“王霸之士”的交锋了,可能会更加精彩。只是历史没有如果……


火器工坊


我认为曹操不认为孙策是英雄,主要有两点理由。

第一,我们看青梅煮酒时,曹操是如何评价孙策的。

曹操说:“孙策籍父之名,非英雄也!”也就是说,孙策是靠了他父亲孙坚的威名,才平定江东。孙策不是白手起家,因此不能算英雄。

这一点其他答主已经说过了,孙坚在江东很有群众基础,孙策平定江东时,很多孙坚的老部下,以及江东的大族,都帮助了孙策。

由此带来的一个影响是,东吴一直实行私兵制。其实魏蜀两国也有私兵,但是不像东吴这么制度化。

所谓私兵制,指的是一种由个人或者家族自主招募、训练、指挥的军事制度。也就是说,士兵是属于将领个人的,该将领死后,士兵可以被将领的儿子继承。

这很好理解,因为孙策的很多士兵本来就是属于江东豪族世家的,这一制度自然被延续下来了。


第二,曹操还曾评价孙策说:“猘儿难与争锋也!”猘是指很勇猛的狗,用现在的话说,曹操把孙策比作“小狼狗”。

可见孙策的优点是勇猛无畏,《三国演义》称他为“小霸王”,就是想霸王项羽一样勇猛。

但是这也是孙策的一个缺点。

《三国志》中,郭嘉评价孙策说:“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最终果然被郭嘉料中,孙策被刺客杀死了。

曹操将英雄比作龙,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乘时变化。如果孙策是真龙,又怎会搁浅沙滩,遭虾所戏?

古人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真正有大志向、大抱负的英雄,必然懂得保全自己,是不会让自己轻易处于险地的。这不是懦弱,而是自重。

可见孙策是匹夫之勇,刘备对他的评价是血气方刚,很是恰当。孙策这样的人,做一个武将很勇猛,但做不了争天下的英雄。


梦露居士


孙策,字伯符,孙坚长子,孙权哥哥。

孙坚战死后,孙策投奔袁术。孙坚死后,他的一些旧部依附了袁术,父亡子在,袁术把这部分人马交还给孙策统辖。孙策势单力孤,所以暂时屈身于袁术帐下。

孙策骁勇过人,而且治军严厉,将士们很敬畏他,在军中威望甚高。袁术曾感叹道:“如果我有孙策这样的儿子,死亦无憾啊”!由此可见袁术对孙策是多么器重与激赏。

袁术当初曾经许诺让孙策作九江太守,后来却将这个官职封给了陈纪 。袁术曾经向庐江太守陆康借粮,被陆康拒绝,引起袁术怨恨;孙策也去拜访过陆康,陆不愿见他,让手下人出面接待,驳了孙策的面子。陆康牛逼哄哄,连续得罪了袁、孙二人。

袁术对孙策说:“我以前错用别人为九江太守,如今追悔莫及。你若能攻取庐江,擒获陆康,九江、庐江这一大片地盘就是你的”。孙策信以为真,就率部一举攻克了庐江,俘虏了陆康,袁术却再次食言,让亲信陆勋去作太守,孙策愈发失望。

孙策见袁术气量偏狭,言而无信,而且在暗中还一直猜忌自己,知道在他帐下不会有多大作为,便向袁术请求率部回江东讨伐刘繇 。嫉贤妒能的袁术乐得卖个人情放他走,就给他封了个折冲校尉的军职,行殄寇将军,还拨给他许多财物军械,数十匹战马,愿意跟从他回江东的数百吏卒也一并放行。在回江东的路上,孙策千里转战,渡过长江后一路所向披靡,无人能挡其锋芒,许多人闻风来投,到江东历阳时,队伍已经发展至五、六千人马。

孙策到江东后,如鱼得水,没多久就荡平了各股割据势力,声威大震,于是自任会稽太守。

他还任命舅父吴景为丹阳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 堂兄孙贲为豫章太守。此时,袁术自称皇帝,孙策立马和其绝交。曹操是袁氏兄弟的死对头,一直觊觎二袁的地盘,袁术此时又正忙于和兵多将广的兄长袁绍鏖战争斗,无暇顾及江东,乐得做个顺水人情,任命孙策为荡寇将军,封为吴侯,目的是利用能征善战的“小霸王”孙策来牵制咄咄逼人的曹操。

之后,孙策剿灭严白虎等数万盗寇 ,克会稽,屠东治,用数年时间平定江东之地,江陵以南尽归其所有。孙策自然不满足在江陵割地自雄,他还想向中原拓展,闯出更大的名堂。

彼时的曹操已经率军离开许都,正在官渡一带与袁绍展开决战。孙策打算率军北上,偷袭许都,端了曹操的老窝,迎接被其挟持的汉献帝。正在他秣马厉兵,筹办作战物资,训练士卒,还未正式出兵前,却突然遭遇意外,被人行刺身亡。

原来,孙策在平定江东的征战中曾杀死了前吴郡太守许贡。许贡的小儿子和几位忠心耿耿的门客逃到江边藏匿起来,这些人发誓要为主人报仇,一直在等待复仇机会。正好某日孙策出门打猎,他的马快,把随从侍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单人独骑在前追赶猎物,突然间与许贡小子以及家客遭遇,几人一拥而上,大砍大杀,孙策虽然悍勇绝伦,但事出意外,猝不及防,又寡不敌众,中箭中刀,伤得很重,就在快要毙命时, 程普等亲随侍卫策马赶到,三下五除二就将几个刺客解决掉,并将头部中箭,身负重伤的孙策抬了回去。

孙策伤势太重,便急招张昭等人嘱托道:“中原战乱不休,曹操、袁绍无暇南顾;凭吴、越兵多将广、以及长江天险,完全可以坐观天下成败,再伺机而动,希望诸位好好帮助我弟孙权”!又叫来孙权,将大印交给他,佩好绶带,对弟弟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第一》”。孙权涕泗横流,悲痛莫名,表示一定要继承并保住父兄打下的基业,不负兄长重托。当天夜里,孙策死去,年仅26岁。

孙策在父亲孙坚遇害后,20郎当岁就领军东征西讨,北攻南伐,独当一面。他勇冠三军,屡建奇功,让袁术器重与忌惮,也使雄才大略的曹操侧目。

曹操、袁术和孙坚是同龄人,是孙策的长辈,孙策能以初出茅庐的后生小辈而让曹操这样已经名噪天下的大英雄另眼相看,不能不说他年轻有为,早成霸业,只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实为一大憾事。不过,后来孙权之所以能独霸江东,三分天下有其一,是因为其兄孙策早已为他的事业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并未见诸于正史记载。小说《三国演义》里之所以有此渲染,大概是因为孙坚、孙策父子虽然一生都轰轰烈烈,悍勇无匹,但在胸怀大志、文韬武略俱佳的曹操眼里,只能算是乱世枭雄,最多相当于吕布,和他眼里的真英雄刘备不能相提并论,所以才有“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说辞。孙策能征善战,武艺惊人,但智略不足,缺乏冷静镇定,还有浮躁冒进的性格软肋,并恃勇逞强,麻痹轻敌,这才招来杀身大祸,多少和他骁勇寡谋的自身素质有关。于是在目光如炬的曹操眼里,和胸怀大志、文武兼具的刘备比,他算不得真英雄。话虽如此,但谁也不能否认孙策是东汉末三国初披坚执锐、攻城略地、勇冠三军的虎贲之士,一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大英雄。


【写作不易 严禁剽窃】

【插图源于网络】






铁马冰河wu


曹操为什么在煮酒时不认为孙策是英雄呢?

首先,曹操不认为孙策是英雄,这只是他个人看法,孙策经过数年平定江东,不管曹操认不认为他是英雄,孙策的能力都没有改变。


所以曹操不认为孙策是英雄也只是他个人的看法。

其次,在曹操眼里,不管孙策如何的厉害,但毕竟不是他自己白手起家的,而是继承他父亲的基业。

他父亲孙坚死的时候,手下已经有了一批忠心耿耿的人,也有一定的威望。让曹操觉得孙策是借着他父亲的基业发家的,所以曹操不认为孙策是英雄!

最后,曹操曾经和刘备孙坚一起讨伐董卓,知道孙坚的能力,跟孙坚是同事的关系,作为孙坚的儿子孙策,曹操当然不会把他放在心上!

所以曹操不认为孙策是英雄!

当然孙策到底是不是英雄也不是曹操能说的算得,这只是他的个人看法!


中孚鉴


这还不明确吗?

因为孙策脸皮薄,后来一箭穿颊而死,曹操的判断是正确的。

其实曹操最佩服的人就是,刘备,他能做自己做不到事,这就是曹操认为他是英雄的原因。

李宗吾说的,曹操只是心黑却面不厚。

大将军何进密谋杀十二常士,曹操不同意,何进在席间说,听闻孟德是太监之后,果然如此啊。曹操拂袖而去,“乱天下者,必何进也。”试想一下,刘备会怎么做?吃酒吃肉全然不在乎。

刘备面厚,厚的发亮。

第一,我乃中山靖王之后,你直接说我是汉室宗亲,刘邦之后不就完了吗,扯中山王干嘛。殊不知这里面猫腻大了去,中山靖王刘胜两百多个孩子,这家谱怎么修啊,开枝散叶,造假太容易了。汉献帝当朝查家谱,估计也就是翻翻,既然有一个站出来说自己是汉室宗亲,与曹操作对,何乐不为呀,正好利用。“哎呀,乃我皇叔是也。”这才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打一个挨。一个敢封,一个还真感要。

第二,投靠荆州刘表。

说了一句恬不知耻的话,把老子的“太极”思想,矛盾主次的转化运用的水到渠成,“说屡战屡败,倒不如说屡败屡战。”这脸皮厚的,也是没谁了。到哪里都以主公居之。

第三,对吕布。

三英战吕布,吓坏了刘备,若是曹操得到了吕布,岂不是如虎添翼,所以悄悄说了一句,“丞相可记得丁原,董卓乎。”吕布到死都合不上眼,“大耳贼,大耳贼,辕门射戟是为谁?”

英雄惺惺相惜,所以曹操青梅煮酒说,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

白首起家,空手套白狼,最终三分天下。不得不说刘禅脸皮也厚的可以了。笑死司马昭。


逸谦吧唧吧


曹操轻视孙策,认为其“因父成名”,绝非能与自己相提并论的英雄,是理所当然的。就当时天下情势而论,孙策别说和曹操相比,就算比之荆州刘表、幽州公孙瓒这些诸侯,同样也大为不及,孙坚之子的身份,确实让他在创业时占据了极大便利。

孙坚与孙策

江东孙氏出身寒门,自称是春秋时“兵圣”孙武的后裔云云,不过是得势后给自己门楣贴金。孙坚的父亲孙钟、也是孙策孙权兄弟的祖父,只是个种瓜农民。

孙坚17岁那年行船时遇到海贼,挥刀与战,斩首一级,由此闻名乡里,被召为县吏。汉末黄巾之乱,孙坚从军屡立战功,击平各方叛乱,一刀一剑给自己搏取了拜将封侯的大好前程,获封“长沙太守、乌程侯”。

董卓窃夺汉朝中枢大权,废立天子,关东各地纷纷起兵,组成反董联军。孙坚率其部属,身先士卒,浴血奋战,斩华雄,败吕布,克虎牢而复洛阳。孙氏虎卒屡克西凉铁骑和并州铁骑,为联军第一敢战之劲旅,在英雄竟逐的舞台上,书写了自西楚霸王项羽之后数百年来,江东子弟最绚烂的华章。

董卓屡战屡败,求和不得,被迫西迁长安以避其兵锋,孙坚的声威也因此震撼天下,纵是称为当时天下第一名将,亦丝毫不算夸张。

孙坚兵进洛阳,收取玉玺

彼时的曹操也只不过是个联军盟主袁绍的故旧之友,而刘备更是籍籍无名之辈。他们虽然年龄与孙坚相仿,但此时的声望和功绩,皆远不能与孙坚相提并论。此后,孙坚虽然在攻取荆州时,误中流矢而阵亡,但其人虽没而英气长存,将星长耀九天!

小说《三国演义》里将孙坚在讨伐董卓战争中的这些战绩,统统“乾坤大挪移”给了主人公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捏造出“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之类的脍炙人口故事,通过戏剧、评书等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了数百年,相当程度上深入人心,才使得孙坚的功绩和能力被广为低估。

孙坚去世后,其亲信部属依附了袁术,孙策同样也在袁术帐下为将,奉其命令攻略淮南与江东。事实上,孙策攻占江东的吴郡、丹阳、会稽三郡之后,名义上还是袁术的部属,袁术也派了自己亲信去接管孙策所得城池。

只是袁术因为孙策在江东的胜利,和徐州吕布的归附,自以为统领扬州、徐州、豫州三州,已成天下第一大诸侯,竟利令智昏而称帝,才令其麾下州郡众叛亲离,孙策也趁机脱离袁术,驱逐其亲信而自立。

待袁术被曹操连续大败,最终败亡时,孙策趁机夺取庐江郡,收其余部三万余人,战船千艘,而后挥军西进,于沙羡之战大破黄祖,斩杀荆州军万人,缴获战船六千艘,接着兵不血刃夺取豫章郡,又分豫章郡南设立庐陵郡,是为通常所述的“江东六郡”。

当然,孙策仅率领数百门客过江,便打下江东一方基业,甚至被誉为“英气杰济,猛锐冠世,志陵中夏”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他很大程度上确实是“因父之名”。

讨逆将军,吴侯:孙策

正是孙坚这个江东虎将的威名,才让孙策在起兵之初,就得不断英雄豪杰来投,部众尚未与敌一战,就迅速壮大到六千余人。而他的堂兄孙贲(丹杨都尉、九江太守),舅父吴景(丹杨太守、广陵太守)都是袁术委以重任的方面大员,正是他们的投效,才让孙策轻松叛离袁术,真正自立为一方诸侯。

孙策背离袁术(“仲家”政权)而独立

孙策江东征战的敌手,要么是刘繇、刘勋、许贡之流,要么是王朗、华歆等坐谈高士,要么是严白虎、笮融、祖郎等地方豪强,而且这些人还彼此争斗不休,才会被孙策次第击破。哪怕最有“含金量”的对手江夏黄祖,和曹操击败的吕布、袁术、李傕、郭汜等人相比,也完全不是同等分量。这些人放在整个天下舞台上,确实就是一群能力不值一提的“土鸡瓦狗”之辈,

而且,江东所在的扬州,其真正精华在九江、庐江两郡,原本也只有此处的户口数和繁华程度,能勉强和中原各州郡相比。等袁术在淮南数年的竭泽而渔,荼毒当地匪浅,又妄自称帝遭致各方围攻后,这两郡也几乎废弃了。

孙策占据的江南的吴郡、丹阳、会稽、豫章诸郡,只是在地图上看着地方大而已,以人口和开发度而论,也就比南中、岭南这些蛮荒之地强得有限,和曹操控制的中原地区,决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从曹操这个大汉司空、中原霸主的角度,认为孙策的战绩相比其英雄盖世的父亲孙坚,完全无足称道,不过是和割据辽东四郡(辽东郡、玄菟郡、带方郡、乐浪郡)的公孙度一样,占据了同样为贫瘠偏远化外之地的江东,也在情理之中。

孙策死后,孙权在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夷陵之战大破刘备,历时二十年之功,将版图从继位时的五个郡,扩张到荆州、扬州、交州的一共三十三个郡,更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割据江南而力抗中原、屹立数十年之久的强大政权,孙策作为东吴帝国这方基业最初的奠基者,其历史地位也就自然水涨船高。

孙权称帝时版图

不妨做个假设,如果赤壁之战时,孙权竟拱手归降,或者一战而亡,则孙策的最终历史评价,怕是还未必及得上刘表、公孙瓒等汉末诸侯。他确实要感谢自己有一个英雄盖世的好父亲,又有一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好弟弟。


狐狸晨曦


正如曹操所说孙策不过是借了他父亲孙坚的名声和旧势力罢了!孙坚算不上白手起家。


孙坚在江东经营了很久名声很好,孙坚的部属也都是江东人。孙策平定江东的人马也是他父亲的老部队。

孙策凭几百门客和他父亲的一千多,最后临时加入了一些人总共五千人。如果只有这些人,能够斩杀笮融五万多人……就算五万人站那不动,孙策的部下平均一人也要杀十个人人!

为什么孙策能够平定江东,因为周瑜引兵来助。周瑜可不是孙策江东小地主出身,而是北方大门阀出来的。周瑜具体带了多少兵马,史书没说,但是绝对不会太少,要不然怎么打败砍杀五万人。


孙策一旦有了几万人以后,最先做的事就是将周瑜赶走,怕的就是周瑜鸠占鹊巢。周瑜为什么痛快的就走了呢?因为孙坚和周瑜都是袁术的部下,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没有袁术的后勤补给孙坚和周瑜再厉害也平不了江东。

因此,孙坚平定江东一是借了孙坚的名声,收拢了孙坚老部下。二是借助了北方大门阀周瑜的兵马。三是依靠了袁术这颗大树。

曹操认为的英雄是自己和刘备。曹操起兵的时候他老爹可一点也没有资助,全靠自己。刘备就更不要说了,卖草鞋的。因此曹操心中的英雄就是靠自己不靠别人而成功的人。假如孙坚还活着,天下英雄肯定有他,他儿子孙策就比他差了点了。


张野禅


青梅煮酒论英雄算是三国演义中,比较耳熟能详的故事了。曹操和刘备边喝酒边聊天,聊了一阵之后,曹操询问刘备,天下谁才是英雄?

刘备自然不敢瞎几把扯淡,在人家地盘,说错话的结果随时可能没命的。实际上,曹操这是在将刘备的军。果不其然,刘备在道尽天下诸侯之后,均被曹操否决。最后,曹操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以当时两人的地位悬殊,曹操是没有必要恭维刘备的;更没必要在抬高刘备的同时,将孙策等人贬的一无是处。

刘备与曹操到底有怎样的深交,以至于曹操如此抬高他?

话说刘备投靠曹操之前,多次被吕布吊打,若是没有曹操,刘备绝逼挂了。曹操救了刘备之后,与他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待遇之高,无出其右。为什么会如此厚待刘备呢?难道是因为他是中山靖王之后?

曹操连汉献帝都看不起,能看得起小小的中山靖王之?开什么玩笑!刘备之所以能让曹操看得起,大概是因为两件事吧。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刘备联合关羽、张飞举起大旗,共同匡扶汉室。刘备是怎么起义的呢?他忽悠张飞卖了桃园,又忽悠他掏钱买兵。这特么妥妥的空手套白狼+借鸡生蛋啊。

上面这件事,只能说明刘备胆大,而且很有领导才能。这是乱世必备的素质,却不是成功的关键。真正让曹操刮目相看的,是下面这件事。

曹操活捉吕布之后,询问刘备该如何处置他。曹操看似举棋不定,实则非常希望把吕布收入麾下。刘备只说了一句话,直接绝了曹操的念想: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

只这一句话,刘备的枭雄本质暴露无疑。心狠手辣,该下死手的时候,绝不皱眉头。曹操不也是这样的人吗?曹操何等心细,一下子就看清了刘备的为人。可是,曹操惜才之心泛滥,还想再测试一下他,便有了煮酒论英雄。

故而,在曹操眼里,能够成为英雄,必须要有两种素质:白手起家、意志果决。

可惜的是,孙策虽然决策有余,奈何身为富二代,不具有前提条件。尽管孙策平定江东,曹操仍旧认为他不过是匹夫之勇,假以时日,孙策能拥有的,刘邦都能拥有。


祗树


历史上确有“青梅煮酒”,不过那是在宋朝才兴起的时尚,是风雅之士的象征。《三国演义》之所以安排这样一个桥段,一来是为了彰显曹操的诗人气质与刘备的儒雅风范,二来历史上也确有曹操与刘备“论英雄”的故事。

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正史中,曹操在夸赞刘备的时候同时也不忘欣赏一下自己,不过也顺带贬诋了一下以袁绍为首的人。但至于有没有看不起孙策,至少从这段记载中我们无从得知。不过在《三国演义》“青梅煮酒论英雄”一节中却有一段这样的描述:

“孙策籍父之名,非英雄也!”

其中明确说了曹操不认为孙策是英雄,那么历史上的曹操对孙策究竟是怎样看待的呢?演义中的曹操为何会看不起孙策呢?

正史中的孙策,曹操心中的英雄

孙坚死时,孙策年尚不满十八,然凭借年少的果敢与智慧,孙策一步步打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借助袁术的力量(孙坚孙策本为袁术部将),孙策相继击败刘繇,活捉王朗,打下了江东大片土地。公元197年,袁术僭越称帝,民心尽失,孙策正式脱离袁术的管控。

后孙策袭取庐江,于江夏大败黄祖。公元200年,孙策东进豫章,豫章太守华歆闻风举城投降,自此,江东尽入孙策之手,而这一年,孙策年不过二十七岁。

据《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

“曹公闻策平定江南,意甚难之,常呼“猘儿难与争锋也”。”

曹操都不得不叹服:“孙策真是英雄,我是不敢与他争锋!”

演义中曹操看不起孙策的原因

我们看看演义中曹操的这句原话:“孙策籍父之名,非英雄也!”,也就是说,在曹操眼中,孙策是靠了他父亲孙坚的名声才平定的江东,孙策不是白手起家,因此不能算是英雄。这点倒也不假,即使在正史上也是如此,但对于英雄的评判,每个人都是有不同准则的,这里我们就得来看看曹操的评判准则了。

曹操对英雄的评叛标准是这样的: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时孙策虽在江东名声响亮,但任有一个尴尬的身份,那便是袁术的部下,时江东也并未被孙策全部拿下,所以和曹操的评判准则相比起来,孙策确实还差点意思。

在演义中,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否定了袁绍袁术孙策刘表等人,那么曹操为什么会认为刘备是英雄呢?因为东汉重名士,又以眼光为荣。按照当时的品评标准,一个人是不是英雄,并不强调这个人有没有做过什么大事,而是看他是否有英雄气。刘备的特点是格局大,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所以按照《三国演义》中曹操对英雄的评价标准,刘备那种有格局,又能得人心,且不屈不挠的家伙,才是真“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的英雄。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曹操煮酒论英雄
一日,刘备在后园浇菜。曹操闲得没事邀刘备于府中小亭,盘置青梅,煮酒畅饮。

此时的曹操和刘备,相当我们下班闲暇之余在路边排档,喝喝小酒,㑆㑆大话的场景。当然吹吹牛皮也在所难免,曹操刚刚斩杀天下雄将吕布于白门楼,其不免有些诳。“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是曹操所定义的英雄。可以说当时的曹操作为一个胜利者,朝庭之上又春风得意,所以目空一切。袁术、袁绍、刘璋等都己不放在眼里,更何况江东领袖孙策还是袁术手下。一句“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轻风带过。

亲们,当你酒喝多了,是不是也认为自己天下无敌,只有自己最历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