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剩下2個不孝是到底是什麼?

古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剩下2個不孝是到底是什麼?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一句一直被人誤讀的話。就像很多名人名言、諺語典故一樣,說話的是天才,但是讀到用到這段話的是普通人,那麼天才的意思就會被刪減成讓普通人願意去相信的模樣。就好像普通人更加願意相信99%的汗水就能成功,而不願意看見1%的靈感才是決定性因素一樣。這句話也往往被理解為字面上的意思,更加貼近於中國民間的繁殖觀念,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不孝的含義也不止這一個。小白就來說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剩下2個不孝是到底是什麼?

古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剩下2個不孝是到底是什麼?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瞬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才是原本的句子。意思是不孝順的事兒有很多,私自娶妻不告知父母,才是是沒有盡到後輩的職責,君子像這樣的事情一定要和父母備報一下的。也就是說,做人最大的不孝順,不是不結婚生子,而是有什麼人生大事不告訴父母就自己動手了做了。前者是繁殖癌們處心積慮歪曲出來的觀點,後者其實也是有待商榷的。其中的數字“三”也不是代表,三個,古人三者為眾,三的意思就是許多,而原文中就是羅列了五點。

古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剩下2個不孝是到底是什麼?

首先,“世俗所謂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不贍養父母的,是第一不孝順的事情。孟子又提出了,“博奕好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也就是說,每天吃喝嫖賭抽五毒俱全的人,一定是個不孝順,不顧及父母的人。其三,“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極其看重錢財,並且偏袒自己的妻子兒女,不顧及父母的人,也是不孝的表現。

古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剩下2個不孝是到底是什麼?

這裡開始就和現代的觀念有所分歧了。現代的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精神上的斷奶就是組建屬於自己的小家庭,新的夫妻家庭才是人生的中心,代表新生的孩子也應該是重要於父母的,郭巨埋兒式的孝順已經不適合了。第四個,“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每天還專注於自己的慾望,讓父母遭到嘲笑,是不孝順的行為。這一點在文化衝擊、新舊鬥爭十分普遍的現代來說也是需要思考的,自身正常的訴求有可能會因為與周圍人的不同,而遭到歧視,這個時候應該是全家人團結的時候,而不是子女一味地讓步。

古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剩下2個不孝是到底是什麼?

最後,“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這個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了,在外打架惹事要先想想自己的並不是與世界毫無聯繫的個體,你在承擔後果的時候,你的父母也會承擔。孟子關於孝道的觀點是典型的儒家觀點,從人文關懷的角度來講,是有助於與父母更好的理解、相處的;相對應的,幾千年前的觀點是不能套用在今天上的,“孝”字本身就需要重新書寫,在處理好與父母的關係的同時,也不能過於的犧牲自己生活,畢竟真的愛你的人,是不希望看到你受到任何不合理的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