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1教育”如何走出“規模不經濟”困境


“1對1教育”如何走出“規模不經濟”困境


隨著國家出臺一系列整治教育機構的文件的出臺,加強對教育機構的規範管理和推出黑白名單,民辦教育機構將面臨更多的挑戰,2019年或將成為教育企業的一個分水嶺。

文:趙正

ID:BMR2004

2018年成為在線教育的上市之年,同時又是併購整合之年。9月27日流利說在紐交所掛牌上市(NYSE:LAIX),發行價為12.5美元,市值達5.99億美元,募集資金7190萬美元。流利說的上市成為2018年繼尚德機構、精銳教育、樸新教育、安博教育後的第5家美股教育上市公司。如果加上2017年瑞思學科英語、博時樂、紅黃藍教育、四季教育這4家教育企業赴美上市,以及2017年之前在美國上市的5家教育企業,中國教育企業在美國上市的數量就達到了14家。

隨著大批教育企業在海外上市,接下來很多上市公司也開始對國內的其他教育企業進行併購和整合 。然而,表面上繁榮的教育企業卻面臨著多重尷尬,一方面是很多上市教育企業持續虧損,例如51Talk上市兩年來持續虧損,尚德機構、樸新教育都未能盈利;另一方面,一些未上市教育機構資金鍊出現問題,例如巨人教育則因為資金鍊危機,不得不被精銳教育收購。

2019年,對於上市的教育企業還是未上市的教育企業,都是一個考驗,隨著國家出臺一系列整治教育機構的文件的出臺,加強對教育機構的規範管理和推出黑白名單,民辦教育機構將面臨更多的挑戰,2019年或將成為教育企業的一個分水嶺。

◆◆在線教育的模式之困

◆◆

和其他機構不同,教育機構普遍都是前向收費,這種收費模式使得教育機構的現金流普遍較好。由於資本市場也看好教育行業的前景,所以資本一股腦地扎進來,紛紛投資各種教育機構,其中“1對1教育”也成為資本市場熱捧的領域,無論是已經上市的51Talk、精銳教育、樸新教育,還是沒有上市的VIPKID、噠噠英語、TortourABC,背後都有各大風投機構的多輪融資。然而,以51Talk、樸新教育為代表的“1對1的模式”為核心的教育機構卻一直處於虧損的狀態,股價低迷。

而沒有上市的在線1對1的企業可能日子就更不好過了,由於沒有穩定的資本的融資和持續的資金的支持,一些未上市的教育機構已經出現資金鍊問題,例如“學霸1對1”,儘管學霸1對1這樣的在線1對1教育機構也曾在2017年11月獲得A輪融資,投資方為深圳國金投資。但是,還是出現了資金鍊的問題,前一段時間出現學霸1對1拖欠員工數百萬元工資,拖欠學費高達上千萬元的消息。

最近幾年,在線1對1的課程越來越多,尤其是以K12為核心的在線一對一課程更是成為家長為子女開闢的第二課堂的主要形式。儘管課程昂貴,還是有很多家長願意為其買單。然而,一邊是課程推廣和銷售的火爆,會員數量的持續增長,一邊卻是多數1對1的教育機構持續的虧損,例如51Talk儘管上市兩年,卻一直持續虧損。1對1課程,教師成本居高不下,推廣成本持續走高,這讓很多在線1對1的教育機構無法實現盈利,如果沒有後續資金的進入,一家一家的倒閉就成為這個行業的常態。

以51Talk為例,2016年6月在紐交所上市,但是2016年、2017年持續虧損,其中2017年虧損高達5.8億元,從2013年到2018年第二季度已經累計虧損超過17億元。而且隨著營收規模的增加,虧損也在持續的增加,從而帶上“規模不經濟”的魔咒。

教育行業資深人士李宇軒認為,51Talk的“1對1”模式,本身獲客成本非常高,如果沒有好的復購率,其營銷成本就會居高不下,而51Talk主打的菲律賓外教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51Talk的口碑。

◆◆在線教育轉型之難

◆◆

3月28日,精銳教育在紐交所上市,每股定價11美元,發行1630萬股,上市當天就遭遇破發,以 10.8美元收盤。2018年財年三季度其財務業績顯示營收為1.28億美元,同比增長37.6%,但是歸屬於精銳教育的淨利潤為910萬美元,同比下降了52.1%,“規模不經濟”的問題就會逐步顯現。

顯然,精銳教育上市後並不滿足於目前的K12高端課外輔導培訓這個板塊,希望通過投資和併購,豐富自己的產品線和培訓課程的種類。但是目前與業務比較類似的新東方和好未來相比,精銳教育的營收規模和利潤都還有比較大的差距。

6月15日,作為國內第三大課後服務教育的提供商的樸新教育在美國紐交所上市,上市發行價17美元,募集資金1.224億美元。然而,2016年和2017年其分別虧損1.28億元和3.97億元,2018年一季度又虧損3.25億元,在之後的14個交易日,樸新教育的市值跌去了14億美元。一直以來在K12市場主打低端的51talk發展的並不順利,幾次戰略轉型都不成功。從成人教育轉型到K12市場,卻因為定位低端的菲律賓外教,口碑不佳,長期處於虧損狀態;面對虧損的持續擴大,業績越來越難看。於是,2017年6月,在上市一週年的時候推出高端教育品牌—哈沃美國小學,全部聘用歐美老師在線授課。但時機已晚,彼時的國內市場高端在線英語的市場已經幾乎沒有空間。

“哈沃美國小學最大的發展障礙在於品牌的認知度。熟悉K12教育的用戶都知道51Talk起家於低端的菲律賓外教課程,以低價著稱,一節課程15-25元,但是口碑不佳。這種背書對哈沃美國小學勢必帶來影響。”李宇軒分析。不到一年時間,51Talk就開始重新推出主打低價的菲律賓外教的課程。戰略雖然一再調整,但是51Talk的業績卻始終沒有什麼起色,2018年2季報顯示,營收2.817億元,同比增長46.9%。但是淨虧損依然高達0.737億元。總運營費用為2.617億元。持續增長得運營成本成為51talk持續虧損的直接原因。

◆◆如何擺脫規模不經濟

◆◆

學樂雲董事長陳冬華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在線1對1教育是個偽命題,無論教學質量和利潤都是不成立的,不管融多少錢都將失敗。畢竟在整體花費支出中,老師佔60%,招生佔30%,還不算其它支出,就已經無利可圖了。

同時,在線教育機構的營銷成本卻居高不下,因為復購率不高,需要教育機構花費很高的人工成本和推廣成本來做營銷,要在媒體上投放廣告和各種公關傳播,要約學生進行試聽,付給試聽老師費用,要有龐大的電話銷售團隊進行前期邀請試聽和後期銷售的跟進,平均算下來,一個學員的獲客成本高達2000元以上。這就導致教育機構規模做的越大,虧損就越多,例如51Talk,當銷售規模從2016年的4.14億元發展到2017年的8.5億元,其虧損額也從2016年的5.148億元擴大到2017年的5.8億元。

相對於小班授課的“1對1”授課模式,目前面臨最大的瓶頸就是師資資源。一對一授課對老師的專業性和教學能力要求極高,這就極大限制了1對1模式的擴張速度。過度擴張肯定會導致教學質量下滑,口碑下滑。

由於在線1對1的規模不經濟,很多在線教育機構已經開始轉變授課方式,紛紛推出小班課。在李宇軒看來,一對多的小班授課模式的效率更高,和1對1模式相比,對教師的師資資源沒有那麼高的要求,而且從經營角度,1對多的模式教育機構的利潤率也更高。因此,一對多模式成了很多在線教育機構未來的利潤增長點。

◆◆收購能否挽救危機企業?

◆◆

精銳教育從上市之後就開啟了收購戰略,先後收購了“小小地球”和天津華英教育。但是近期對北京的巨人教育的收購則成為教育行業的一個焦點,除了巨人教育更高的影響力之外,業界更為關注這筆收購能否挽救危機中的巨人教育,也質疑精銳教育能否通過這次併購實現自己的業務互補的發展戰略。

成立於1994年的巨人教育無論是品牌影響力還是師資力量、網絡佈局曾經在北京市場都是獨佔鰲頭。然而,隨著互聯網的崛起,巨人教育的傳統授課模式遭遇巨大的挑戰,持續的虧損以及戰略投資機構的撤資,讓巨人教育陷入困境,2011年就被傳言要倒閉。2015年被清華啟迪控股之後並沒有改變虧損的窘境。

元氣大傷的巨人教育希望藉助上市解決資金的難題。然而,由於學大教育和巨人教育整合上市A股沒有成功,上市最終遭到失敗。對於巨人教育而言,只能等著被併購。而精銳教育彼時剛剛在美國上市,又開啟了收購擴張的戰略,於是兩家機構走到了一起。

“之前正好有個機會和清華啟迪談一些合作,然後就有了相應的接觸。期間國務院發佈《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行業有一些波動和調整。所以我們和巨人的談判協商停歇了兩週。雖然行業在整頓,面對巨人這樣好的K12品牌,我們不想錯過,我們又重啟了談判,大概一週之內就完成了談判。”精銳教育集團副總裁焦典向《商學院》記者介紹了併購的過程。焦典覺得,對巨人教育的收購更多的是戰略合作,首先,精銳有佈局的需求,因為精銳原先定位在高端市場,在這方面做得還不錯。但是大眾市場佔整個K12教育市場近50%的份額,不容錯過。其次,巨人教育是知名的K12大眾市場教育品牌,有多年沉澱和師資隊伍以及教研力量。所以精銳教育和巨人教育相互補充,可以實現深度的戰略合作。

然而,收購一家問題機構,是為了盲目的做大盤子實現規模化,還是最終成為一個燙手的山芋,一向都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整合不好,收購過來的問題企業反而成為拖油瓶都有可能,這樣的例子很多。據悉,精銳教育對巨人教育的收購算是其上市以來最大的一筆收購項目,據傳這筆收購的標的高達7億元,如果加上收購之後繼續投入的上億元資金,精銳的這次投入可謂高投入大手筆。

如上所述,精銳教育的營收雖然保持了快速的增長,但是淨利潤卻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這其中既有擴張學習中心帶來的成本提升,也存在精銳教育的高端“一對一”在繼續擴張中隨著規模的擴大,營銷成本的提升帶來的“規模不經濟”的可能。所以,對於精銳教育而言,一方面面臨自己的主業高端“1對1”輔導未來的持續成長和盈利的難題,一方面還要面臨大量收購的企業如何整合和扭虧的問題。

(本文來自《商學院》雜誌2018年12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