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22個兒子,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鬥得最凶?

吳建義


李淵只有一個皇后,叫竇皇后,她的父親叫竇毅,母親是北魏的襄陽長公主,舅舅就是周武帝宇文邕,竇皇后為李淵生了四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隋唐演義裡面的李元霸的原型就是這個李玄霸。)、四子李元吉。

也就是說,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是李淵的嫡子,儲君之位必然是從這三個人產生。而且,竇皇后為李淵生的這四個兒子又剛好是李淵最年長的四個兒子,

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是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建成生於公元589年,李世民生於公元598年,李玄霸生於公元599年,李元吉生於公元603年,李玄霸在公元614年就死了,終年只有十六歲。

那我們再來看李淵的第五子李智雲,在公元617年,被隋將陰世師所殺。李淵的第六子李元景生於公元618年,剛好是唐朝建立的那一年,而在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也才九歲。

也就是說,玄武門之變的時候,除了已經去世的三子李玄霸、五子李智雲,除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個兄弟之外,其他的最年長的,也只有九歲,那麼其他幾個兒子想參與爭鬥,也根本就不現實。

那我們來看看李建成他們三兄弟此時的地位如何。

李建成,顯然是嫡長子,被立為太子。

李世民,被封為秦王,食邑三萬戶,天策大將軍,司徒,尚書令,天策府自置官署,文學館。

李元吉,是齊王,司徒,侍中,幷州大都督。

李世民因為軍功極高,手下的謀臣與猛將也很多,所以李建成才要與李元吉聯合,對付李世民,不過最終也不是李世民的對手。


歷史簡單說


說明這三兄弟是最出彩的三個人了,別的都是雜魚。

我給你舉個例子,康熙晚年,儲君之位懸空,九子奪嫡。

皇四子胤禛與皇十三子胤祥為一隊,後期胤禛被封為雍親王,皇13字被軟禁宗人府

皇八子胤禩與皇九子、十子為一隊。

康熙皇帝總共24個兒子,可是為首的、最容易奪得皇帝位的也就那麼兩三個,所以大家開始站隊,最後康熙傳位給了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

更有了我們喜歡看的甄嬛傳哈哈哈哈哈哈哈

所以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也總是在不斷地重演,就算在現在這個社會主義社會,也是屢見不鮮。

我們要以史為鏡。


家中扛把子


論生育能力,唐高祖李淵在古代開國皇帝中,絕對是出類拔萃的。這個“大器晚成”的皇帝,從53歲進入造人高峰,這一年正是他佔據長安、建立政權的時候,也是從這一年起,李淵接連生了十七個兒子,原因很簡單:他做皇帝了。

在李淵登基前,總共生了五個兒子,其中有四位嫡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另外還有一個與李元吉同歲的李智雲,但是側室所生,而且在李淵起兵時就被陰世師給殺了,年僅十四歲,而三子李玄霸,也在李淵登基前去世。

可以說,在李淵起家的過程中,原本只有四位嫡子追隨參與,並立下了功勞,而且三子李玄霸英年早逝,只剩下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人。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雖然李淵三位嫡子各個出類拔萃,但最終還是被權勢迷失了心智。尤其是李世民功勞越來越大,使得不少大臣也開始起了二心,不服李建成。

在這種情況下,李建成開始與李元吉聯合,而李世民則同一班武將聯合,雙方蓄勢待發。最終,才引發了公元626年的玄武門之變,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被李世民和一般武將除掉,隨後李世民等人逼宮,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隨後禪讓退位。

要知道,在玄武門之變發生的這一年,李淵的第六子李元景才八歲,以虛歲算,也不過九歲,很難有機會參與皇位的角逐,其他的兒子多數還都不知道當皇帝的好處呢!


碣石樵子


這話不假,確實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兄弟鬥得最兇,而且李淵其他的兒子連站隊的機會都沒有,他們只能羨慕的看著這三個大哥哥,表示並沒有看出來他們之間有爭鬥。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太小了。

四姑娘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李淵一生共有41個孩子:19個女兒和22個兒子。按理說,兒子這麼多,爭皇位的一定很多,但是李淵的兒子是一個例外,李淵生子很不均勻,他589年有了長子李建成,然後是李世民(598年)、李玄霸(599年)、李元吉(603年)和李智雲(603年),然後一直到618年,才有了第六個兒子李元景。

這期間的十五年中,李淵只有兩個女兒出生,可以說斷層很明顯,前面的五個兒子遠大於後面的十七個兒子。我們知道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爭權大約發生在621年~626年這段時間。也就只能李淵的前五個兒子有可能參加,其他的十七個兒子最大的也不到十歲,小的則還沒有出生,中間的那部分則正在襁褓中,所以十七個兒子完全不用考慮在內。

接下來就看看李淵前五個兒子,其中李淵的嫡三子李玄霸在614年就去世了,彼時李淵還沒有起兵,還安靜的做著隋朝的官員。617年,李淵成為太原留守,正式開始有了自立的條件,當時李建成拖家帶口住在河東,秘密聯絡有才能的人,以圖大事。李淵起兵之前,派人去河東叫李建成奔赴太原共同起義。李建成在走的時候卻把李淵的庶長子李智雲留在了河東。

李淵一起兵,其宗族自然被隋朝官員下了通緝令,李智雲被逮捕,押送到了長安,被陰世師殺害。年僅十五歲。

所以,李淵攻入長安並在618年稱帝后,只有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這三個長大了的兒子,而且三人還是一母同胞,都是太穆皇后竇氏的兒子。自然權力的爭奪集中在他們三人身上。而李建成因為是嫡長子,是毫無爭議的太子人選。李建成做太子也很合格,本來,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李建成會成為大唐的第二個皇帝。

但是,就是有意外存在,這個意外就是李淵的的嫡二子李世民,李世民太強悍了,他是既能打又會指揮,軍功蹭蹭往上漲,一直到621年李淵對李世民封無可封,就造了個天策上將給李世民。天策上將位在親王之上,最重要的是可以開府置署官,這權力可就大了。

本來李世民在帶兵打仗的過程中就聚集了不少能臣猛將,這一下子就有了地方安置他們,也就真正和這些人組成了利益共同體。也由此,李世民對太子之位有了想法。與此同時,李建成自然也開始忌憚李世民。爭儲之戰由此開始,李元吉選擇站在李建成這一邊。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三個人分成兩個陣營一直爭鬥不斷,但是李淵卻一直是模稜兩可的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給李世民增加了籌碼,甚至在624年的楊文幹事件後,李淵一度想要廢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但最終只是將王珪和杜淹等人外放了事。
李建成為了孤立李世民,開始將秦王府的能臣猛將進行收買或者外調。收買幾乎沒有任何效果,只能是將秦王府的人外調,房玄齡和杜如晦就是在這一時期離開了秦王府。李建成的步步緊逼,李淵的默許等諸多因素讓李世民的團隊感到了危險,遂開始謀劃一場政變。最終這場政變在626年的六月初進行,李世民成功殺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而在這個時候,李淵的所有活著的兒子中,如果不算李世民的話,最大的一個不過才九歲。李淵並沒有別的選擇,只能讓李世民合法繼位。


蕭曉四姑娘


李淵的人生曲線應該來說是起點頗高,7歲就成為了世襲的唐國公,大隋的開國皇帝楊堅是其姨夫,可以說已經是位於頂級社會圈子了。

不過,在各種因素的推動下,李淵又往竄了一下,成為了權力金字塔最頂層的那一個人。618年,李淵建立了唐朝,成為了開國皇帝。這一年,李淵53歲,迎來了自己事業的最高峰。

這一年,李淵還開始迎來了自己另外一個高峰:生育高峰。

我們知道,李淵的生育能力可不差,光有記載的就有22個兒子和19個女兒。而李淵的這些兒女,大都是在618年之後出生,比如說李淵的22個兒子中,有17個出生在李淵稱帝之後。

也就是說,在李淵起兵之時,李淵一共生了5個兒子。分別是:

長子李建成(生於589年),次子李世民(生於598年),三子李玄霸(生於599年),四子李元吉(生於603年),五子李智雲(生於603年)。



其中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這四人一奶同胞,都是李淵的元配竇皇后所生,李智雲則是李淵的側室萬貴妃所生。

李玄霸在民間小說中被演繹成為了隋唐第一好漢李元霸,但實際上李玄霸身體不太好,在614年就病死了,當時李淵還沒有起兵。


李智雲,則是比較倒黴的一個了。李淵太原準備起兵造反時,李智雲和大哥李建成正居住在河東。李淵一起兵,李建成自己先跑回了太原,李智雲則被隋朝的官員逮捕押送到長安,並於617年被殺,時年14歲。

說白了,李淵起兵到建立唐朝這一段時間內,李淵實際上只剩下三個兒子,分別是老大李建成、老二李世民、老四李元吉。

因此,李淵建立唐朝之後,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也就是這三個嫡子。其中李建成是嫡長子,李世民立下的戰功最多,皇位之爭主要也是集中這兩人之間。而李元吉排行老四,戰功不如李世民,選擇了和李建成結盟。

而至於李淵其他的兒子們,在玄武門事變發生時最大的也不過8歲,比如說老六李元景。當李世民在玄武門之外和李建成李元吉兵戎相見的時候,他們的那些小弟弟們有的還沒有出生,有的才剛剛學會說話,有的才剛剛懂事。

李世民當了皇帝之後,對於這些弟弟們還算是不錯,只要不鬧騰,該封王的就封王。比如說貞觀五年,李世民一次性就封了自己5個弟弟為王。


小鎮月明


李淵雖然有22個兒子,但在唐朝建國時期能夠積極參與軍政的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

李淵的22個兒子,出生時間分佈很不均勻。22個兒子中,有17個是李淵起兵佔據長安之後才出生的。李淵的第六個兒子李元景出生於唐朝剛剛建立的第一年武德元年(618年),此時李淵已經53歲。

李淵53歲後還生了17個兒子,另外還可能生了十來個女兒。大概是早年李淵的原配夫人竇氏比較強勢,能夠收納的妾室比較少。李淵起兵時,竇氏已經去世幾年。沒有強勢原配夫人的管束,做了皇帝的李淵終於能盡情的寵幸美女了。

李淵的身體條件應該也非常好,一般的高官權貴,這個年紀即使好色也早就力不從心了。

李淵起兵造反時,還只有五個兒子。其中四個是和原配竇氏所生。李淵的第三子李玄霸在李淵造反前幾年已經早早夭折,當時年僅15歲。李淵的第五子李智雲(庶子)則在李淵造反時沒有及時逃脫被隋朝官吏捕殺,留守李淵老家的李建成和李元吉逃跑時沒有帶上他。

(李淵)

這樣李淵正式開始造反創業時,只有三個活著的兒子,28歲的李建成,19歲的李世民,14歲的李元吉。李元吉年齡太小,在最關鍵的前幾年沒法發揮作用。李淵最能信任的兒子,只有李建成和李世民。

李淵太原起兵時,最初把軍隊分為兩部分,讓兩個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別統領。李建成和李世民能力都不錯,表現出出色才能,沒有淪為名義上的首領。李淵的造反行動非常順利,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起兵,七月出發進軍長安,十一月就攻入長安,立隋煬帝楊廣的孫子代王楊侑為帝,遙尊此時在江都的楊廣為太上皇。不到半年,第二年三月,楊廣在江都被殺,五月份李淵就自立為皇帝,建立唐朝。

李淵進入長安後,很快就成為天下間最有希望一統天下的勢力。李建成作為嫡長子,是無可爭議的世子以及稱帝后的太子。太子和皇帝的關係自古敏感,李建成繼續領軍已經不合適了。

李世民自然成為統領軍隊的最佳人選,軍權在兒子手中才最可靠。當然要是李世民能力比較差,擔負不了這個責任,李淵自然只能選擇其它遠支宗室或者外姓大將分別統軍。不過李世民是歷史上少有的軍事天才,雖然年輕,卻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李世民作為唐軍統帥,指揮了唐朝建國過程中多數關鍵戰役,自然勢力大大擴張,到武德中後期已經影響到太子地位。

李元吉年紀稍大後,也被李淵給予了很高地位,但李元吉軍事能力不高,沒有立下大的功勳,和李世民抗衡遠遠不足。

如果李淵第三子李玄霸(評書中的李元霸)不早死的話,則很有可能會平衡下李世民的勢力。李玄霸只比李世民小一歲,在李淵起兵時就可以委以重任。李世民的權勢被分攤後,威脅太子李建成就很難了。


仁勇校尉


626年7月2日 ,大唐爆發了玄武門之變,秦王對齊王、太子進行滅族,天子完全失敗,秦王隨即成為太子不久成為天子。福垊需要說明的是,而此時李淵並沒有22個兒子,而是有18個皇子。這18個皇子中有除了太子、秦王、齊王三個皇子外,其他的孩子因為年齡和庶出,連吃瓜皇子都算不上,而是吃糖皇子甚至吃奶皇子。(下圖是玄武門之變時皇子的年齡及嫡庶)

那為什麼說18名皇子呢?

△未出生的皇子有兩名。密王李元曉、滕王李元嬰連吃奶皇子都不是,他們都出生於玄武門之變之後。故而他們不可能參與皇子爭鬥,更何況他們還都是庶子。元方,你怎麼看?周王元方才6歲,表示自己只會打醬油,誰贏支持誰。而元芳還沒出生。

△因病因事而早夭的兒子有兩名。三嫡子衛王(追封)李玄霸(599年-614年),因病早夭。李玄霸其實就是隋唐演義中最牛的牛人衛王李元霸。庶子中的年長的李智雲(603年-617年),他跟李元吉同歲。李智雲初名稚詮,李淵起兵後,令李建成攜弟弟李稚詮團聚,可李建成因為他年齡小就沒帶他,最終被隋朝將領陰世師所殺,陰世師還挖了李淵的祖墳。真正是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啊,陰世師後被李淵所殺。其女為李世民妃,生齊王李佑。

為何這三名嫡子斗的厲害呢?

三位皇子雖然斗的厲害,但他們只分為了兩派。太子派和秦王派,太子派本來就強大又加上齊王李元吉的支持就更加強大了。那麼李元吉為什麼支持李建成呢?前面說了,因為李建成的原因,導致了與齊王同齡兄弟楚王(追封)李智雲(唐太宗後將皇子李寬過繼給他)被殺。這也將李建成非常愧疚,福垊認為李建成就將這種補償給了齊王李元吉。

說起李元吉,也挺可憐的。生下來的時候,因為長得太醜,被親孃竇氏給扔在垃圾堆裡。他到底有多醜,都讓親孃都狠心拋棄。都說兒不嫌母醜,為什麼這裡卻是娘嫌兒醜呢?丫鬟陳善意很善意,名副其實,偷偷將他抱回,自己餵養,成了李元吉的救命恩人和乳母。後來稟報李淵,在李淵的努力下,竇氏才接納了李元吉。

可能主要看氣質(臉)吧。李世民對這個弟弟也非常不喜歡,但李建成因為愧疚之心而對李元吉非常好。這也就決定了齊王李元吉喜歡大哥哥,討厭甚至憎恨小哥哥。故而在太子爭鬥中,李元吉非常支持李建成。一是李建成是好哥哥,二李建成太子勢力更強大。福垊需要說明的是李元吉沒有奪嫡的想法,因為他並不受爸媽的喜歡而且能力也不算太強。

可太子勢力的強大,只是表面上的,而實際還是比較弱的。文武全才的太子,早在李淵還是唐王時,他就被封為世子。李淵稱帝后,冊封李建成為太子。太子經常留守後方,歷練他治國安邦。李世民常年馬上征戰,他軍功越來越多,位置越來越高。太子感受到了挑戰也是太子和齊王聯合的一個原因。他們聯合,引發了李世民的不快。很多時候,李元吉恨不得一刀宰了李世民,可總被李建成所阻攔,大概還是因為他對李智雲的愧疚吧。李淵同樣不快,他為了維持一個平衡,就對李世民更加器重,於是爆發了楊文幹事件。

太子經常留守,難以獲得軍功,而且李淵對李世民越來越好。李建成積極拉攏齊王李元吉外,恐怕李世民會取代他的位置,他決定鋌而走險。624年,李建成勾結慶州都督楊文幹謀反。李淵獲悉密報,令李建成進宮見駕。李建成的屬下的意見不統一,有的認為起兵,有的認為請罪。李建成採取了後者,而楊文幹不知道李建成請罪,在約定日期中起兵。李淵以太子位的許諾令李世民平叛,結果李世民平叛後,李淵卻後悔了——太子還是太子,秦王還是秦王,而且齊王還是於太子結盟。李世民對父、兄、弟非常不滿,而太子派與秦王派矛盾越來越尖銳,最終爆發了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中庶出的吃糖皇子與吃奶皇子們都開心地吃糖和吃奶,為的是以後當吃瓜皇子,他們不站隊。而李淵的兄弟中去有站隊的,他認為自己是站對,結果自己的小妾卻做了侄子李世民的老婆,因為他被李世民打敗了。





福垊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李淵的確是有22個兒子,這個不假。但是這22個兒子,大部分都是在晉陽起兵之後生的。

李淵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五子李智雲。這是五個年紀稍微大一點的,第六子李元景出生於武德元年,到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也才九歲,所以不存在什麼爭權奪利。

再說說前面五位兒子,李玄霸也就是諸多隋唐小說中李元霸的原型,他並不像小說中說的那樣力大無窮,反而體弱多病早早去世。

而五子李智雲,在李淵晉陽起兵的時候,他本來是和李建成一起在李淵河東老家的,然而在從河東回到太原的過程中,被當地官府抓住了,後被解送長安直接給殺了。

所以說,李淵雖然有22個兒子,但是在武德年間,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個兒子成年了,其餘的要麼還小,要麼已經死了。不是他們鬥,難道還要加上平陽公主一起鬥啊。


扶搖郡主


唐高祖李淵子嗣眾多,開國皇帝中應該只有明太祖朱元璋能在生孩子上與他相提並論。李淵一共生有22個兒子,19個女兒,其中有17個兒子都是在他登基當皇帝后生的。要知道,他登基的時候虛歲都53歲了。




在李淵建立唐朝之前生的五個兒子分別為:隱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後來的唐太宗)、齊王李元吉、衛王李玄霸(追封)、楚王李智雲(追封)。其中李玄霸和李智雲分別於唐朝建立前的614年和617年去世,這樣到李淵登基建立唐朝的時候,他成年的兒子僅剩下了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人。




玄武門之變發生於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這個時候李淵在建立唐朝後生的17個兒子,最年長的也才九歲。九歲的小皇子和他們早已經二十出頭的哥哥們比起來,顯然不具任何威脅性。李淵追求多子多福,拼命地和三宮六院的妃子造人,卻無法制衡他三個成年兒子為了太子之位明爭暗鬥。


李淵晉陽起兵推翻隋朝統治到底是誰出的主意史書說法不一。《新唐書》說是李世民出的主意,而根據《唐創業起居注》中說,晉陽起兵是李淵本人的主意。但不管誰出的主意,李淵晉陽起兵,次子李世民都是出力最多,為李淵建立大唐江山建功立業貢獻最大的一個兒子。自618李淵在長安登基建立唐朝,長子李建成早早就被立為皇太子留在京都處理政務,李世民則繼續帶兵在外討伐四方割據勢力。




據《資治通鑑》記載:太子李建成性情鬆緩惰慢,喜歡飲酒,貪戀女色,愛打獵;高祖第四子、齊王李元吉,常有過錯;二人均不受高祖寵愛。李建成的太子之位甚至隨時都有可能被功勳名望俱增的李世民所取代。高祖在明知三兄弟關係日趨緊張的情況下並沒有採取措施緩和他們的關係,在太子之位的最終歸屬問題上態度模稜兩可,最終導致了李世民的先發制人,爆發玄武門之變兄弟操戈,血灑門樓的人倫悲劇。




李建成貴為皇太子,而素來對二哥李世民無啥好感的四弟李元吉自然選擇站隊大哥李建成這邊。在李建成與李世民為太子之位斗的難分難解的時候,李元吉為了能幫到大哥想盡了各種手段,據《舊唐書》記載:“太宗嘗從高祖幸其第,元吉伏其護軍宇文寶於寢內,將以刺太宗。建成恐事不果而止之,元吉慍曰:“為兄計耳,於我何害!”,為了幫大哥剷除二哥,李元吉竟然派刺客想要謀殺李世民;李元吉還秘密向高祖進言請求除掉李世民,後因高祖不允做罷。此計不行李元吉又想出了對二哥下毒的陰招。為了除掉二哥李元吉可謂是處心積慮無所不用其極。也難怪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要痛下殺手,將他的五個兒子一個不留統統屠滅,並霸佔了弟媳齊王妃楊氏。


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聯合日夜構陷李世民,想盡了各種辦法要置秦王於死地。但奇怪的是對兄弟相殘盡曉過程的高祖卻毫無作為。一直到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在這中間,兄弟關係如同水火,身為高祖為何沒有任何處置方式?


大國布衣


關隴貴族在曾經的歷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僅我們所知道的歷史朝代,就有四個強悍無比的朝代是關隴貴族們集齊全力鑄造出來的。

這四個朝代分別是我們歷史中的西魏、北周、隋朝、唐朝。

隋朝皇族楊氏家族原本就是西魏、北周時期的關隴貴族一部分,在隋煬帝在位的時候,因為隋煬帝刻意打壓各大關隴勢力的原因,所以這些關隴貴族就改變了他們的支持方向。


在隋朝末年各地陷入農民起義的混亂時,他們幫助當時的唐國公李淵掃蕩了天下群雄,由此建立了後來稱霸東亞和中亞世界的大唐帝國。

李淵三個兒子的爭權奪位

而在李淵建立大唐帝國的過程中,他三個兒子的表現都極其的耀眼。

在李淵的三個兒子中,權勢最為龐大的是太子李建成,因為他不善於打仗的原因,所以他被李淵安排統籌起了重要的後勤工作。

雖然李建成並沒有直接在前線衝鋒陷陣的打仗,但是手底下所匯聚的武將人數也是不少的。


李世民在當時權勢是排行在第二的,他的手下匯聚著大量的武將。

這些武將的存在為他建立下了潑天的戰功,不過雖然他的功勞很巨大,但是和李建成還是有著一定差別的。

而排在第三的人則是李淵的三兒子李元吉,李元吉的角色定位和李世民是沒什麼區別的。

李元吉的身邊也匯聚了一大批的武將、他也時常帶兵衝鋒陷陣在前,是唐朝建立過程中的一號重要統帥,只不過與他的二哥相比,他的戰功要差上一些。

與李世民不同,李元吉並沒有那麼蓬勃的野心,在當時他選擇了支持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和他達成了同盟,全力幫他守住了他大唐繼承者的地位。


在二人的聯手下,李世民後來有點漸漸無法招架住他們的逼迫了。

於是李世民為了改變這種危險的處境,他就趁著李元吉、李建成進入皇宮的機會殺掉了自己的這兩位親生兄弟,然後從自己的父親手中奪到了整個大唐的權力,自此坐上了那冰冷而崇高的皇位上。

李淵其他兒子沒能掙權奪位的第一個原因

因為在奪位過程中這三兄弟的衝突實在太過於激烈、他們的衝突也僅侷限在這三兄弟之間的原因,所以在不瞭解歷史事實的情況下,很多人就會產生出一個錯覺,那就是以為李淵只有這三個兒子。

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李淵的兒子數量非常龐大,人數一共有22人,只差一人就能組建成一支足球隊了。


那為什麼我們在瞭解歷史的時候只看到了這三兄弟的相爭、只看到了這三兄弟的成長呢?

其實這個問題主要是由兩個原因導致的,第一個原因是李淵的其他兒子出生時間都比較晚。

李淵的兒子中除了包括李建成、李世民等人在內的五人,其他17人全都是在李淵建立了大唐江山之後才降生在世間的。

他們年齡那麼幼小,自然是無法參與到那段時期洶湧澎湃的權力鬥爭中的,這也是他們在歷史中的存在感普遍低微、很多時候不為我們所熟知的原因。

李淵其他兒子沒能爭權奪位的第二個原因

而李淵的22個兒子中,除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人之外,李玄霸和李智雲的年齡和李世民、李元吉是差不多的。

其中李玄霸只比李世民小了一歲、李智雲和李元吉是在同一年出生的,為什麼他們兩人後來沒能參與到那冰冷無情的兄弟相爭中呢?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首先李玄霸的運氣是最差的,他並沒有能活到李淵後來起家的時候,他在自己15歲的時候就因為生病丟了自己的性命,自然不能穿越到後來參與到這個兄弟相爭中了。

而李智雲的運氣也比較差,他在他老爸剛起兵的時候,就倒黴地被隋朝官府抓捕到了手中,沒過多久就死在了隋朝官府的手下。

所以說唐朝早期為什麼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爭奪帝國權力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李淵其他兒子的年齡還比較小,第二個原因是李淵其他兩個年齡比較大的兒子沒能活到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