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18条产业新政发布后,今后怎么干?灵通e讯有答案!

11月22日,成都高新区召开产业培育大会,发布《关于深化产业培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该政策共18条,提出进一步深化产业培育机制,加快构建以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为重点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新政发布后,成都高新区多个部门凝聚共识、迅速行动,将落实18条产业培育新政融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之中,将“规划图”变为“作战图”,加速推进落实。

成都灵通易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灵通e讯)作为一家创新型初创企业,入住高新孵化园后,积极打造绿色共享经济,以建设百姓心中高效、实用、易用信息发布平台,力争成为成都本土的”独角兽“。

百亿基金 >

新经济创投基金开始运作 有望下月完成首笔投资

在11月22日成都高新区推出的18条产业培育新政中,100亿元新经济创投基金设立的消息备受投资界和企业关注。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财政金融局获悉,新设立的百亿新经济创投基金目前已完成工商注册并开始实质运作,将重点投资潜在独角兽和独角兽企业。目前,基金运营团队已建立项目储备库,正对新潮传媒、速递易、优客逸家等企业实施尽调,有望下月实施首笔投资。

与成都高新区此前设立的基金类似,主导产业领域的项目备受资本关注。下一步,百亿规模的新经济创投基金主要投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新经济领域的项目。“基金已经注册完毕,除了国有资本外,我们也非常乐意吸引社会资本一起参与,继续做大基金规模,这支基金采取‘项目认缴制’。”黄光耀说。

人才“引留” >对表产业培育新政 深化修订生物产业专项政策

“此次发布的18条政策,更加专业、精细化,对真正创新创业的企业壮大发展会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对接下来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高速、高质量发展也将起到促进作用。”针对新发布的18条产业培育新政,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发展局副局长杨刚表示。

平台建设 >

利用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 为企业造环境、留空间、抓机会

如何分梯度对不同产业进行培育?怎样制定能够切实有效帮助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作为改革创新工作的牵头部门,成都高新区改革创新局(自贸办)(以下简称“改革创新局”)副局长贺凯丰表示,针对产业培育18条新政,改革创新局将从梯度培育形式、相关培育政策等角度深入研究,提出进一步深化产业培育的有效政策,协助产业部门做好政策保障工作,并通过“放管服”改革等形式,打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企业落户成都高新区。

创新创业 >

助力“双创”载体提质增效 在菁蓉汇打造“黑科技创谷”

“这次的18条产业培育新政提出了对创新创业载体实行绩效导向的考核方式进行提质增效。将重点关注孵化载体入驻企业质量、产品收益等指标,这对全区创新创业载体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产业培育大会后,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祖庆军对记者说。

成都高新区将在菁蓉汇打造“黑科技创谷”。“通过规划布局、汇聚资源、搭建应用场景以及营造品牌生态文化,加速聚集一批具有全球(全国)影响力的人才,培育一批全球(全国)领先的黑科技项目(企业),形成一批率先获得成功应用的黑科技应用场景,创响一批具有全球(全国)影响力的黑科技品牌。”祖庆军表示,成都高新区目标将菁蓉汇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黑科技培育孵化聚集区、协同创新引领区和文化交流核心区。

每年设5000万元专项资金,成都高新区探索构建产业发展新模式

业界共治 合力而为

每年设立5000万元业界共治专项资金,对构建重点产业生态圈给予每家业界共治理事会每年最高1000万元支持……11月22日,前来参加成都高新区产业培育大会的企业家们,听到了一个关键词:业界共治。

业界共治的内涵,是政府、市场、社会主体的多元参与,它是成都高新区打破传统政府主导产业发展模式,探索构建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连日来,记者采访了成都高新区科技与新经济发展局(以下简称“科技新经济局”)等相关部门及业内企业、投资机构、孵化平台等多方机构,从不同维度解读“共治”之义、合力之举。

直击3个“痛点”

缩小政策与企业需求的距离

“当前,成都高新区正积极推进产业功能区和产业生态圈建设,而构建产业生态圈的核心目的是服务企业发展。”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分析,传统单纯依靠政府主导的产业生态圈构建存在3个痛点:政府掌握土地、资金等资源,却难以动态精准掌握企业需求,更难以持续专注于某一领域产业发展;企业熟悉产业实情,洞悉自身痛点,但企业间联络分散,缺少影响政府决策的渠道;社会中介资源丰富,但供需对接难、交易成本高,难以有效服务产业。

业界共治应运而生。成都高新区科技新经济局企业培育处副处长黄柱分析,业界共治就是为了进一步缩小产业政策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最终实现无缝对接,避免“头痛却医了脚”。

从被动到主动

多方共建产业生态圈

《意见》第16条提出:“每年设立5000万元业界共治专项资金。按照业界共治理念培育产业生态圈,对构建重点产业生态圈给予每家业界共治理事会每年最高1000万元支持,用于开展规划编制、企业服务、生态营造等,支持产业生态圈企业集群发展。”业界共治和业界共治理事会在培育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中,起什么作用?

业界共治模式的关键在于赋能治理,让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从被服务对象转变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记者了解到,在《意见》正式发布前,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业界共治理事会就曾建议,希望尽快制定政策执行细则,以便于企业申请政策,让政策尽快着力于企业。“目前,成都高新区科技新经济局已经在加紧制定执行细则。”该局知识产权处副处长程玮说。

据介绍,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业界共治理事会将于近期内对科技新经济局拟引进的大数据和网络安全项目进行评审,并对项目的市场前景等提出建议和意见。此外,为了进一步搭建业内企业合作生态圈,该业界共治理事会还将启动“走进大企业”系列活动。

在实际运行中,业界共治理事会将参与到政府的产业规划、政策制定、企业服务等工作中。据程玮介绍,在《意见》发布前,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业界共治理事会就提出了政策建议,其中3条建议体现在了《意见》中。

拓宽融资渠道

资本与中小企业将频繁“对话”

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集群,需要政府的引导、市场的催化和资本的撬动。但在资本市场里,则存在着龙头企业融资渠道畅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象。

诺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安资本”)也是成都高新区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业界共治理事会的常务理事单位之一,其总裁助理刘洪睿称,在成都高新区的大数据领域里不乏龙头企业,但这一领域的最大基数仍以中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渠道不畅通、融资难的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诺安资本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业界共治理事会,与该领域更多的中小企业交流互动,从金融角度助力行业中小企业的融资以及发展。”

此外,成都天府软件园作为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业界共治理事会的承载空间,将发挥“人、产、城”的产业集群效应。据悉,成都天府软件园自运营以来,吸引了包括IBM、飞利浦、阿里巴巴、腾讯、宏利金融等6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34家财富世界500强落户。

“灵通e讯”虽然初创,但有志成为成都百姓心中响当当的“明星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