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县城变成省会的城市,历史上却是省内最大的古城

清初灭南明,废南京,以南京原辖区域改设江南省。康熙六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含今上海)、安徽二省,江苏省会南京,以“江宁府”与“苏州府”之首字得名;安徽得名于“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最早的省会在安庆。

1952年8月7日,安徽省将省会设在合肥。因为合肥居皖之中,地理位置较好。就这样,合肥从一个人口不足五万的小县城一跃成为省会城市。

从小县城变成省会的城市,历史上却是省内最大的古城

合肥发展迅速,吞并了巢湖市,成为了“大湖名城”。走安徽境内的高铁,大多都要经过合肥,建成了米字形铁路枢纽,很多人戏称合肥为“合全省之力,肥自己之城”。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小县城,历史上很长时间都是州府治所。

合肥始建于秦汉年间,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该地而得名。

从小县城变成省会的城市,历史上却是省内最大的古城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置合州,隋文帝开皇元年,改合州为庐州,合肥县属庐州,为庐州附郭县。五代、宋朝时期,庐州曾为保信军节度,宋朝后期,淮南西路首府治合肥,路,相当于今日的省。元明清时期,庐州升为府,庐州府驻地合肥县。

合肥古城很大,在历史上很重要,历史上曾有“天生重庆,铁打庐州”之语。合肥自秦即有城池,起初用土坯堆垒起来。元末加固扩修。明清两代进一步开凿西北濠,补其残缺,逐步形成周长4706丈,高2丈余,底宽4丈余,上宽8尺,有墙垛、望台、城门七座、水关两座的庐州府城。

从小县城变成省会的城市,历史上却是省内最大的古城

合肥的城墙周长约17华里,它的位置大致和今环城路的走向相当。我们就举几例同比例对比现在安徽境内曾长期作为州郡治所且保存古城轮廓的城池。

亳州,自秦时置谯县以来,历经朝代更迭,大都系州、郡或县建制,也是三国魏陪都,韩林儿在亳州称帝,建“韩宋”政权,古人也称之为亳都。

从小县城变成省会的城市,历史上却是省内最大的古城

寿县,古称寿州、寿春,是周朝楚国最后的都城,秦设寿春县,即为九江郡治所,自古为淮南重镇。

从小县城变成省会的城市,历史上却是省内最大的古城

阜阳,历史上为顺昌府、颍州、颍州府治所。

从小县城变成省会的城市,历史上却是省内最大的古城

宿州,历史上曾为符离县、符离郡、宿州治所,宋元时期,为保静军节度,宿州古城很小,因自唐筑城以来,宿州城从未扩城,北宋年间,宿州因汴水穿城而过,担负着保卫北宋东京(开封)、南京(商丘)的使命,经济繁荣,朝廷准许宿州扩城,但苏轼一纸《乞罢宿州修城状》,让宿州古城保持着唐朝时期的格局。

从小县城变成省会的城市,历史上却是省内最大的古城

泗县,历史上曾为虹县、宋州、潼州、仁州、宿州、泗州等治所,但大多时期,为县一级治所,所以古城格局也不大。

从小县城变成省会的城市,历史上却是省内最大的古城

滁州,历史上为清流县、滁州治所。地处淮左,湖光山色秀美,既富江南美景,又有淮左秀色。滁州古城紧靠西涧,古城城范围大致为:北起北关,南抵宋城街、环城路,西达西涧路,东至东门口。

从小县城变成省会的城市,历史上却是省内最大的古城

歙县:历史上为歙县、歙州、新安郡、徽州、徽州府治所,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

从小县城变成省会的城市,历史上却是省内最大的古城

还有很多古城如太平府古城、六安、宣城、池州等地就不一一举例了。

这样看来,做为庐州治所的合肥县,在古代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