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到底是谁?

闲人23598079


提到道教,不得不想到老子。有人说,老子就是元始天尊,不过这个说法没有得到证实。不管如何,老子与道教的起源有很大的关系,在世人眼里,老子就是神仙。相传,老子厉害函谷关时,有人看到他直接进入一团紫雾中,消失不见。因此,到了今天,紫气有着高贵的寓意。

老子,对后世的影响力自然不必多说。可是,大家对于他的名字有一些疑惑。难道他的父亲姓老,他就叫老子吗?当然不是,老子的父亲姓李,是一位将军。小时候,左邻右舍都唤老子为"小狸儿",渐渐地与李耳很相似,也就将这个名字误认为是他的原名。

老子的一生都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名字传奇,人生更传奇。相传,老子小时候就喜欢思考,问先生:为什么天上的日月星辰会交替?先生告诉他,这是神仙应该管的事情。可是老子不接受这个答案,又问江河湖海的水为什么会不停地流动,人是怎么来的,世间万物是怎么来的?

这些问题,先生无法回答。便建议他的母亲,为其请一位高明的老师。后来的老子没有去过正规学堂,四处游历增长见识。当他成名之后,孔子都来求过学。两人路过黄河,老子告诉孔丘,水看起来是柔弱的,其实可以以柔克刚,不管多么坚固的东西,都无法打败它。

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当一个人与世无争,世间万物都不会与你争抢什么。这种含有深意的话,到了今天,也令后人受益无穷。他不仅有大智慧,还有很高的思想境界。

相传,周朝出现衰败的迹象,天下即将打乱。老子骑着青牛,准备远走高飞。在函谷关时,遇到了当地的县令。县令请求老子将他的思想观念写成书,对后世会有很大的帮助。而老子也采纳了县令的建议,才有了老子的《道德经》。

他的一生都在追着是思想以及眼界的开拓,也努力的寻找一些问题的答案。很多人都想知道世间的万物是怎么来的?老子在他的著作中为大家解答疑惑:道生一,一生二,三生出万物。这就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基础的思想,对后世对自然界的追寻,有很大帮助。他的著作与思想,成为我国的文化瑰宝!


零零七说历史


朋友们,在下给你们还原一个真正意义的老子吧。不看的亏了!看了的有福。

据《神仙传》记载: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人,母亲怀他七十二年才生出来。生时剖开母亲左腋而出,生下了就白了头发,故称老子。老子的母亲在李树下生的老子,老子生下了就会说话,指着李树说:这就是我的姓氏。

在盘古开天地时期,老子就已经出现了。那个时候他叫老子天尊,受他的师傅鸿钧天尊之托,宣扬天道。在中华的各个时代,都有老子转世做人的身份。

在上三皇时期,叫玄中法师。下三皇时叫金阙帝君。伏羲时叫郁华子。神农时叫九灵老子。在黄帝时叫广成子。在颛顼时九赤精子。在帝喾(ku)时叫渌图子。帝尧时叫务成子。帝舜时就尹寿子。夏禹时叫真行子。殷商时叫 锡则子。周文王时叫文邑先生。也叫守藏史。春秋时期叫太史儋或老莱子。著有《老子》一书。孔老夫子曾经问礼于老莱子。这个事情不会假。
后来,骑青牛出关,而去向不明…


地丁老师的古代史


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以《道德经》一书定尊为道家开山鼻祖的老子身世,是最有争议的一位,现根据古今专家推证和传说中达成共识或较为可信的资料来简述老子其人。

一,老子的姓名。

老子姓老名聃,小名李耳(狸儿、小老虎、小虎儿)。

理由如下:

1,老子生活在春秋时代,而春秋时代并无“李姓”,但有“老姓”。

2,春秋先秦诸孑都是以其姓尊称为“某子”,如孔子、荀子、孟子、墨子等,如若老子为李姓,则也应称之为“李子”,既然称“老子”已两千多年,老子应是姓“老”。

3,名”聃”。《说文解字》说:“聃,耳曼也。”即耳长且大意思。可能老孑生下时耳长且大,故当时取名“聃”。现今各地老孑塑像也是耳长且大,正体现这一点。

4,老子生于公元前571年,农历庚寅年,是虎年,故老孑小名取为“小虎儿”(小老虎)。方以智在《通雅》中解释:老孑家乡淮北、豫东一带方言习惯把小老虎、小虎儿称作“狸儿”,因“狸儿”与“李耳”谐音,写成文字就变成了“李耳”。

战国后期出现了李姓,老子的小名“李耳”就在人们口耳相传中变成了老子的正式姓名,聃反而成了老孑的号或字。

5,因《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说:“老子者,姓李氏,名耳,字聃。”司马迁是第一个指明老子“姓李”的。但《史记》其他地方多称其为“老孑”,明显不合。这就是说,在先秦没有人说老子姓李,都称其为老子,先秦人认为这是一般常识,不必为此去做解释。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史记》这句话,后世大概会自然而然地认定老孑姓“老”,没有争议,当然也就不会去做各种无谓解释了。据《通志.氏族略》考证认为,先秦时姓氏使用很不规范,一个人可能有几个姓氏,时代越往前,姓氏使用越混乱,这可能是造成司马迁误认为老子“姓李”的主要原因。

二,老子的生卒年代。

老子生于春秋时周灵王元年,即公元前571年,农历庚寅年二月十五日,生肖虎。比孔子大20岁,比西方哲圣苏格拉底早生102年,与生于公元前565年的佛祖释迦牟尼年龄相近。

老子出生年份没有争议,但老子到底活了多少岁,争议不断,因历史上同期有三个老孑,有人把二个或三个老子年龄相加,就得出老子竞然能活二百多岁,连司马迁也恍惚如此说,根据当时生活和医疗条件,活80至100岁比较靠谱。


三,老子职业。

据《史记》记载,老子一生主要职业是“周守藏室之史”,即如现代国家图书馆馆长。

四,老子的老师和学生。

老子的老师叫商容,也有考证为常纵或常从,实际是一个人。曾给老子说:人老后,坚硬牙齿先掉落,柔软舌头还正常,说明柔弱胜刚强,即是此老师。

老子的学生,传说很多,但确切地说只有一个,即函谷关令尹喜。尹喜留老子在函谷关写下了旷世伟著《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一定就此书向尹喜点拔了许多,尹喜肯定受益匪浅,两人是真正师生关係。


李保正聊易室


先秦诸子百家中,以道家的老子最为神秘。在现存先秦的文献中,老子并没有留下什么确切的事迹。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更是记载了三位老子的候选人,这说明司马迁也不能够确定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老子。下面居士我为你一一分析这三位可能是老子的人:

一、老聃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写道:“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一般认为,这个老聃最有可能是真正的老子。

但是司马迁认为老聃姓李名耳,这又靠不住了。以前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先秦诸子都是以姓+子的形式被记录在书上的,为什么老子姓李名耳,却不叫李子,偏偏叫老子呢?后来我看了更多的书才发现,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老子姓老名聃,并不姓李。在司马迁之前,从未有人称老聃、老子为李耳,很可能先秦时代另有一人叫做李耳,司马迁把这两个人搞混了。

为什么说老聃最有可能是老子呢?因为《庄子》一书中经常提到老聃,如《庄子·天下》认为关尹、老聃一派道家能够体认宇宙人生的根本原则,是古代的博大真人,并强调了他们濡弱谦下的处事态度。《庄子·天下》中对老子的评价,与《道德经》中的思想如出一辙,因此老聃最有可能是老子。

当然,《庄子》中对老聃的描述也存在疑点,比如《庄子》记载孔子曾见老聃,又记载杨朱曾见老聃,这两条记载都有问题,又牵涉到了《史记》中另外两位老子的候选人——老莱子与太史儋。

二、老莱子

为什么说《庄子》中记载孔子拜见老聃的事有问题呢?因为这件事情《论语》中并未提及。要知道《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载的孔子言行汇编,是研究孔子的第一手资料。《论语》中没有记载孔子见老聃的事,说明这件事情很可能是靠不住的。

不过《庄子·外物》中记载了孔子见老莱子的事情,可以在《论语》中得到佐证。

《庄子·外物》说,老莱子的弟子出去砍柴,遇到了孔子。弟子回去跟老莱子一说,老莱子让他把孔子喊来,将孔子训斥了一顿。

《论语》则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路与老师失散,遇到了一个正在锄草的老丈,便问他有没有见到自己的老师(夫子),老丈便将孔子嘲讽了一顿:“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不过嘲讽归嘲讽,他将子路领到家中暂住了一宿,还杀鸡招待他。第二天子路找到了孔子,孔子说这位老丈是个隐士,还让子路再回去找他。

这两件事的相似之处在哪里呢?老莱子的“莱”字,正是锄草之意,所以“老莱子”就是指一个锄草的老人。先秦的书里写到一个陌生人时,如果不知道他的名字,往往会根据当时的情景给他随便安一个名字。比如《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让子路去问渡口,遇到两个正在耕地的人,名叫长沮、桀溺,这两个名字都与水有关,就是根据“问渡口”这件事临时给他们取的名字;还有一次孔子坐着车,楚国一个名叫接舆的狂士迎着孔子的车就走过来,唱起歌来讽刺孔子,“舆”就是“车”的意识,显然“接舆”并非此人真名,而是根据他迎着孔子的车走过来这件事给他临时起的名字。

所以,如果《庄子》中孔子见老莱子的事情不是瞎编的,那么这个老莱子很可能就是《论语》中锄草的老人。孔子说这个老人是个隐士,而在先秦时代的隐士大多为道家人士。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说老莱子“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老莱子与孔子是同一时期之人,也能与《论语》中的锄草老人对应上。可能这个老莱子确实曾有十五篇著作,阐发的是道家思想,因此后人将他与老聃混淆了。《庄子》中记载的孔子见老聃的事,很可能也正是指老莱子。

三、太史儋

《庄子》中还曾记载杨朱见老聃的事情。如《庄子·寓言》说:

阳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

但这又有问题了,因为阳子就是杨朱,是战国时期的人,曾与孟子辩论过。如果老聃是孔子时期的人,绝不可能活到战国时代与杨朱见面。

不过《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的太史儋恰好可以同第三个老聃对应。因为这个太史儋是秦献公时期的人,恰好与杨朱差不多是同一个时代。

也就是说,老聃、老莱子和太史儋这三个人被战国及汉代的人混为一谈,认为他们是同一个人。因为老莱子与太史儋之间隔了一百多年,所以司马迁记载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人说他活了两百多岁。

那么《道德经》到底出自哪一位老子之手呢?

其实在古代,没有版权一说,所以《道德经》经过历代道家学者的修改。比如现在我们看到的通行本《道德经》跟战国中期的郭店楚简本《道德经》就有很大差别。如果《道德经》一书真的写于春秋时期,那它与郭店楚简本肯定也有很大的差别。所以《道德经》中凝聚着历代道家学者思想的精华,很难说是哪一人所写。

很可能《史记》中记载的三位老子候选人,都对《道德经》的成书有所贡献,所以后人才将他们混为一谈吧。

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梦露居士读国学


老子是先秦诸子之一,但是在先秦诸子中,老子的事迹是最不可考的,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已经搞不清楚,老子到底是谁了,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老子有三个可能的身份,分别是老聃、老莱子及太史儋,但是目前比较可信的说法是,老子最有可能的身份就是担任过周守藏室之史的老聃,下面我们来一一分析。

第一:老聃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庄子》一书中也常常提到老聃此人,但是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其语言风格,与《春秋》、《论语》迥异,不像是春秋晚期、战国前期的作品,反倒像是战国晚期的作品,在《论语》中,常常会见到孔子引用古之圣贤的学说,但是孔子对老子《道德经》中的话语,一字未提,一句未引用,那么这样一来,《道德经》的成书年代就变成了一个疑问,如果《道德经》成书于战国中后期,晚于庄子和孟子的话,那么老子的身份就不可能是老聃,《庄子》提到老聃,但是《论语》、《孟子》却没有提到老子《道德经》中的学说,这是互相矛盾的。

(老子骑牛图)

第二:老莱子

老莱子有可能是老子的身份之一,主要原因就是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老莱子也著了一本书,讲道家学说的,但是很可惜,《老莱子》十五篇已经散佚了,我们也很难知道老莱子的学说到底与《道德经》之间有何传承关系,也许孔子所见的老子就是老莱子。

第三:太史儋

老子还有一个可能的身份就是太史儋,但是太史儋是孔子去世129年之后的人物,此时已经是公元前350年了,我们现在考古发现,见到的最早的《道德经》版本是郭店楚简中的版本,这个版本正好成书于公元前350年左右,那么,太史儋是不是就是老子呢?可能性也不大,太史儋刚刚写好了《道德经》,《道德经》不可能就这么快在各诸侯国中流行开来了。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道家学说与周朝史官的关系十分的密切,正如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所说的那样,“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

老聃、老莱子、太史儋所讲的学说都是道家学说,老聃、太史儋亦与史官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我们很难确定老子是老聃,还是老莱子,亦或是太史儋,尤其是在《道德经》成书年代无法确认的情况下,老子的生平事迹更加的难以考证,或许司马迁说得一点都没错,“老子,隐君子也”,

因为道家学说本来就是追求出世、隐居的。


腾飞说史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老子的三种身份

1.老子的生平故事,有孔子向老子请教“礼”,齐桓公与轮扁的故事更加印证了关于“礼”的阐述,这个版本也是大家知道最多的。

2.老莱子版本

再来看看司马迁给出的第二个版本。这一版本的内容太少,只说老子很可能就是楚国的老莱子,老莱子曾经著书十五篇,讲的都是道家之用。他和孔子是同时代的人。这位老子大概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人说他活了二百多岁,因为修道养生所以长寿。

3.  太史儋版老子

  老子的身世还有第三个版本,司马迁讲:孔子死后又过了一百二十九年,史书上记载有周王室的太史儋见秦献公,说道:“秦与周本来是合在一起的,五百年之后就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霸王出世。”有人说这位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人说不是,全世界也没人知道到底是不是。

详情去问度娘。

 

  老子的后代子孙

  这两个版本里的老子,一个像是身怀高深道术的仙人,一个像是先知兼投机分子。老子难道真就这样高悬云端、不着一点实地吗?——也不尽然,司马迁很肯定地说,老子还有后人:他的儿子叫李宗,作过魏国的将军,被封在了段干。李宗生了李注,李注生了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在汉文帝的朝中作过官。李假的儿子叫李解,作了膠西王的太傅,在齐地安了家。

  连家谱都给摆出来了,而且李假和李解基本算是司马迁的同时代人,还都是官场中的同僚,这应该不会有错了吧?但问题是,如果这家谱是真的,魏国是“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才有的,春秋时候还没有立国呢,老子的儿子既然在魏国作将军,老子本人的生活时代恐怕就晚于孔子了。

  另一方面,老子如果有儿有孙,就说明他还没有清心寡欲到独身主义的地步。当然,苦行主义兴起之前,在许多道家后学和道教信徒看来,**也是一种重要的修行。在汉朝的《列仙传》里,老子俨然就有一副房中术大师的姿态(“房中术”的英译名是“sexual yoga”,即“性的瑜伽”,最方便我们顾名思义),他很擅长**养气,**而不**——但我想李假和李解他们大概不会赞同这种说法吧。

  说到这里,自然引出了一个比较八卦的问题:孔子香火代代传,按照辈分一直传到了今天,那么,如果司马迁给出的家谱属实,老子的后代哪里去了呢?

  当初唐朝皇帝为了自高身份,攀附老子作了远祖,还真的花了很大的气力去寻找老子嫡传的后裔,但终于没有找到。根据何炳棣先生的推断,在“七国之乱”的时候,胶西王那里受到了汉景帝的铁腕大清洗,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供职于胶西的李解和他的家人想来没可能逃过此劫。

当然还有关于老子的神话传说,西游记.封神榜中的太上老君,还有“老子化胡”的传说,但我更愿相信这是真的,我相信也只有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才能创立如此伟大的教派!


才叔学潜


老子与老莱子是不是一个人,学术界大部分人认为不是一个人,其实最早的司马迁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但他并没有否定,当然也未肯定,只是将两人都予以列出。郭店楚简的出土掀起轩然大波,除了对道德经研究的重要价值,老子与老莱子是否为同一人的研究也似乎又进一步,部分学者认为为同一人,楚木就是其中之一。本人认为老子与老莱子为同一人,理由有二。第一,从记载看二人生活年代大致相同,生活轨迹有许多重合。尤其都负责周室藏书和与孔子之交流。第二,两人思想有许多相同,道家的共同原始思想他们都有。楚文化成为道家产生之土壤,而他们又都生活于楚,又有郭店楚简为证,道家老子之书只有一部无疑,假如二人各创各书,岂不有两种书才对。


史隐


战国七雄前,有一个三国,应是晋`鲁、楚。枢纽是河套东南。即山东山西交界,昆仑老姆扬名立腕地。司马氏未及亦或后人未晓,待考。其中有晋。晋主农技,鲁农渔,楚农贸。农主稳,技维稳,贸主活,其他升华思想。故孔在鲁。老子天地人三才和谐的代言者。周室书馆用李聃刷存在感。


连化草


《道德经》作者李耳,又名老聃,称老子相传是李姓始祖李利贞的后裔,一说今河南鹿邑人(有近代考古资料),另传为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人,不过这两个地方在春秋时归属于不同的诸侯国已无法考证;根据史料周朝以前未见李姓,自老子姓李后天下始有李姓出现,故老子为李姓得姓始祖,唐朝时唐太宗李世民尊老子为远祖,命天下李姓共同奉今甘肃陇西李氏陇西堂为祖祠并在陇西大兴土木营建李氏宗祠(现为中国最大的李氏祖庙-陇西堂),故后世有天下李氏出陇西一说;论语有记载孔子曾经去周拜访老子求学,后老子在涵谷关留下《道德经》,骑青牛出玉门关后不知所踪,今在玉门石油河边仍有老君庙,故原玉门油田称老君庙油矿!


君山自在游


老子祖先叫理利贞,春秋没李姓,老子改名叫李耳,春秋时期的绰号叫东方龙龙?出生的地点在今河南鹿邑境内,几千年前的河南人后代有些都生活在现在的沿海地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