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写材料的为什么越来越少?

爱你是最好的时光325


我就是干这个出来的,说点个人感受吧!

1、写材料是个苦差事。没干过这行的,是体会不到写材料的酸甜苦辣的。领导上班时,你要上班,领导下班了,你还在加班。隔三差五,来点事情,有时加班加点刚搞完一个材料,以为接下来没什么事可以喘口气了,咣当,天上突然又掉下一差事,只好又苦逼的接着干,一年到头总盼着闲几天,可除非自己躺着起不来,否则甭想。最怕的是上面突然来检查,经常周五来个通知,好,周末又泡汤了。如果要上典型,更加,几天几夜就围着材料转了,有时回家睡觉都不踏实,经常三更半夜被从被窝里拉出来,老婆孩子埋怨,自己只能在心里喊草泥马,回头还得乖乖去办公室。写得好,得领导一句表扬,写不好,打完板子,还得削尖脑袋上。别的同事在吃饭喝酒,关系不怎么样的,看见你加班,顶多说声辛苦,还卖好说可惜了你有事,不然怎么怎么的;关系好的叫你一声,你有事不能去,没辙;有时能去了,又掂记着材料的事喝不痛快,或者被领导临时叫回来,好吧,饭桌上还得陪笑脸和人说对不起,临了还要说下次我来,吃饭承个人礼,早退欠个情,到头来吃饭吃出一堆事。

2、写材料弄不好就进坑了

。一个单位,不管大小,写材料的人就几个,而且大多是打酱油的,只能整点小总结之类的豆腐块,真正能抗领导讲话稿或典型经验报告的,其实就一两个。所以,你很重要,重要的领导都离不开你。一个领导提拔了,下一个领导来,继续表扬你,***,你不错,好好干有机会的。机会来机会去,总不见实际行动,二十多干到三十多,又到四十多,头发白了,人也疲了。出去看着曾经的同事、下属都成了领导,自己都不好意思。久了,成机关老油子,也不爱出去应酬了。

总的来说,写材料的人,太不容易。所以知道情况的,都不太愿意沾边。能写的不愿写,不能写的又干不了,造成了机关材料人手紧缺。我们这里很多单位每年都在物色人,很多县里的也想上来,但后来一听要写材料,都打退堂鼓了。现实就是这样。

最后多说一句,此前我也在相关提问中也答过,就是写材料不要只顾着埋头做事,也要抬头看人。写材料只是敲门砖,不能够当作沉人石,一写到底。你一定要培养接班人。否则,永远都脱不了身。我以前在市委组织部时,调进去的时候就是写材料,我一看不对,写了大半年后就以加强写作班子底为由,从县里抽了几个写得还可以的上来跟班,最终留下一个苗子带着,一年半左右,我彻底甩手了,并调离了岗位,至今已换了三四个单位,而和我同一批进单位和两办的人,到现在还在写材料,由此可见培养接班人的重要性。


80后小公


曾经在单位专业写材料五年半,终于在2015年9月跳出火坑,宁愿自己写自媒体挣不到钱,也不愿意在岗位上写材料多挣钱。为什么现在的人都不愿意去写材料,自己有一下三点认识:



一是需要写材料的单位都是国企或者政府、事业单位,这些单位也被称之为体制内单位,我相信有过此类工作经历的人都明白,写材料在这些单位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实质工作,而且形成了凡事都需要材料,任何发言、总结、认识都需要写材料,结果就是真正干实质工作的人是一个工作有好几个人在干,而材料是好几个材料只有一个人在写,白加黑、五加二简直就是常态。体制内写材料的人基本都会抽烟,秃顶几率更大,好不容易休息也肯定要用究竟麻痹自己,确实是苦,而且这种苦是内心深处的苦,我称写材料为熬心血。因为我曾经在写材料的岗位上工作,耽搁了母亲的手术,错过了孩子的成长,身体素质急剧下降,最终逃离。

二是写材料实际是在写别人的想法,如果表达自己想说的,即便文学素养差,也能表达出思路。但如果是给别人写材料,就需要去猜测他人的想法,这个难度就大了,猜的不准就是一通批评,猜的准写得好,那领导面子往哪里搁,体制内领导嘛,必须展现出比你高出一筹的本事,写得再好也得继续改。结果就是你辛辛苦苦了好几个晚上,领导一句话就又得熬几个晚上,如果那句话写的不和领导的心,更容易被批评。而且领导针对一些汇报材料,喜欢找好多人一起来品评议论,谁要不说点意见怕领导不高兴;都说的话经常会产生不可想象的后果,那就是让写材料的完全不知道这材料该怎么写了(经历过此场景的人肯定理解)。我就曾经给领导写过批评自己四风问题的材料,一个月基本没睡觉,开始被领导批评为不敢揭露事实,后来被领导记恨,你懂的。

三是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有个性,针对写材料这样的工作,基本上都知道其中的苦闷,直接就会予以拒绝。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爱好写作的宁愿去写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爱写作的更不愿意走上受束缚的岗位,这就是现在年轻人的思想,十分正常。有时候我觉得体制内单位更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这样的岗位越来越没有人干,只有从根上解决写材料难、多、杂、繁等问题,才能实现写材料人员的回归。


抑郁症患者每日日记


这个深有感触。写材料的人,很多人觉得很羡慕,每天坐机关办公室貌似很清闲的样子,也有很多人觉得写材料是个苦差事,身在兵位而处处要谋将帅的事儿,而且很难有写材料的秘书或者主任在给领导写讲话这些材料的时候一次搞定的,基本都是不断的修改,那种你写了一份材料,被领导改来改去自己修来修去的感觉,我认为就好比是吃一顿饭,你吃两口又吐一口出来再接着吃,会是什么味道呢?


而之所以现在单位上写材料的人少了,我觉得,一方面是好的方面,比如现在很多单位和领导比较务实,对于写材料不会像以前那么讲究了,很多时候发言也不需要秘书写稿,大多有事说事比较高效,所以自然就不需要一帮专门写材料的人了,这样的好处是既节省了人力资源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另外一方面,可能很多人更加的务实,觉得写材料是个苦差事,没什么油水更没什么权利,写好了都是领导的功劳,写不好都是自己的水平差,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去掺合这个事儿,也就导致了年纪大的人写不出来了,而年纪小的又不愿意写了,自然也就越来越少了。


但是写材料这种事情,要我说其实就是一把双刃剑,能够适当的准确的写好一些汇报材料或者讲话材料,其实对于一个单位或者领导来说,是很需要的,毕竟企业发展也还是需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以及举措,而这些目标和举措光靠嘴巴子说说其实很多人也不会记得,如果能够在开会的时候,或者向上级领导汇报的时候,将公司的一些重要工作和举措以及发展思路等,通过文字将它们展现出来,让别人了解你们公司的发展意图和举措,其实对企业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当然,那种为了写材料而写材料,开个会动不动就写材料,讲个话动不动就写讲话稿的公司,的确让写材料的人很累,每次开会听那些材料的人应该更累吧。


总之,写材料的人越来越少,一方面是好事,但是也不完全都是好事,好的材料还是要写,那些没必要的材料希望能免就免了吧。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更多职场精彩话题,点击关注职场问答达人九品职麻官,大家一起来聊聊职场上班那些事儿。


九品职麻官


现在自媒体多如牛毛,能写文字的应该越来越多,为何写材料的却越来越少了呢?个人分析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会写的人不少,但能写的确实不多。目前,各类型单位员工平均学历水平都在逐年提升,本科学历基本达到95%以上。从这一点来说,会写字的人还真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了。虽然平均学历提升了,但他们的文笔多属于网络型文章,随意、随性、随便是行文的主要风格,与公文的高标准严要求,相差距离太远。

2、阅读习惯决定了材料写作的人数。随着纸质书籍的网络化、电子化、视频化,碎片式、快餐式阅读已成为当前的主流形式,很少有人静下心来阅读纸质版的好书、老书。加之网络上生产的文章,品质良莠不齐,更多属于随笔、感悟、日记类型文章,与有内涵有深度有层次的好书相比,虽然更吸引眼球,却缺乏营养,长期沉浸于网络中,难以培养出有深度有修养的材料写手。

3、写材料不仅标准高而且非常清苦。秘书写领导讲话稿,一定要逻辑严谨、思路清晰、言词优美、用词准确,不仅读起来要铿锵有力,而且看起来也要赏心悦目。因此,材料界就有了一个苦逼的工作,叫“推稿”,笔杆子们总结出一句话,用以形容写材料的标准与无奈:一稿二稿,搞了白搞;三稿四稿,刚刚起跑;五稿六稿,还要再搞;七稿八稿,搞了再搞;九稿十稿,回到一稿。虽然短短几十个字,却字字鞭辟入里,针针见血。有的材料人因此而少年秃顶,甚至因此落下病根。

4、文字当中缺乏商机与财富。长期从事材料撰写的人都知道,自己的笔锋已经僵化,写公文材料得心应手,可惜公文并不能为自己带来金钱与财富。转行写网络文章,却又摸不透网友心思,辛辛苦苦熬夜写出的既工整又有内涵深度的文章,反而在网络上令人生厌,点击量不超过3位数。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既然写材料左右不是人,为何不早日放弃,换个轻松的活法呢?


第一任职


一、机关工作多年来,愚拙小儿发现,愿写能写的人非常稀缺。许多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领导都曾反映缺“笔杆子”,都正渴求“笔杆子”。

二、“写材料的人”一般对应的是”事务性的人“。最理想的情形是:能写好材料的人也能干好事务性工作;能干好事务性工作的人也能写好材料。当今时代,亟需既能写又能干的全面型机关人才。

三、现实中,愿写能写的人很稀少。有的能写不愿写,有的愿写不能写,有的既不愿写又不能写。总之,大多数人更愿意干事务性工作。

四,写材料是份苦差事。要加班加点、点灯熬油,时刻被无形的沉重压力环绕,时常被累得眼睛红红的,眼圈黑黑的,脑袋懵懵的,两腿软软的。以愚拙小儿为例,身体底子还算不错,曾完赛过“全马”。但一度也曾有抑郁倾向,还因肺部炎症、心肌酶偏高,在医院里待了近一周。

五,写材料要做幕后人。写材料的,基本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做的都是台下的幕后工作。除了综合部门外,大部分在具体业务部门写材料的,基本不被人所熟知,往往会默默无名。

六,写材料能成多面手。现实中,写材料的人,尤其任职于综合部门的,在调度、研究及谋划工作中,经常和不同层面的同志打交道,练就了严谨、干练的办事能力,往往也能胜任事务性工作。而单干具体事务性工作的,却不一定能胜任写材料这项工作。所以,常常会看到写材料的经常被紧急派去干事务性工作,却很少看到干事务性工作被紧急派去写材料。于是,写材料的,因其多面手的属性,可能会承担更多的任务。

七,在机关里,与其说是愿写能写的人不多,不如说甘于吃苦、甘于无名、甘于奉献的人不多。

八,最近,欣喜地发现,机关里想写材料的人还是挺多的。希望愿写的继续保持对写的热爱,花心思琢磨,下力气积累,动脑筋练习。希望能写的继续保持对写的初心,做好以文叙事、以文辅政、以文鼎新。希望做事务性工作的,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研究如何优化流程、完善制度、形成文字。没有一定的务虚能力,事务性工作也不可能干得太好。能写愿写的,在秉持初心、任劳任怨的同时,也要适度偷偷懒。在累的时候,沏杯热茶,看看窗外的风景。

笔者供职于省直机关部门,负责文字综合工作,更多干货请搜索关注‘’公文选萃‘微信公众号。


公文选萃


毋庸置疑写材料是一件非常辛苦又劳心费神的事情,且不说举杯邀明月,我在写材料;夜色多美好,我在写材料;春景无限好,我在写材料的戏言。写材料最让人感到心酸的就是,他们在付出了大量的辛苦之后最终得不到应有的回报。那么为什么单位写材料的人越来越少呢?



1、“笔杆子”硬的人越来越少。

如今很多人都是浮躁的,能静下心写文章,且写的好的人也越来越少。而且在单位里写材料,是需要善于梳理、提炼、归纳、总结工作的,尤其是要既能用严谨的逻辑思维推出材料的路子,又能用鲜活简洁的文字写出让领导、让上级部门拍案叫好的,所以,如今写材料也是门“技术活”。



2、写材料的人很少得到重用。

一名善于写材料的人几年没有调职或没能被用到重要岗位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本人综合素质问题,也有专业和岗位是否缺编等问题,但不可否认与长期专注写材料不无干系。因为在企业里一直都是写担任写材料的职能,说不重要也很重要,说重要,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要。

3、写材料的需要经常加班。

众所周知,写材料是份苦差事,需要加班加点的赶材料,还要时刻被无形的压力给环绕,黑眼圈是最正常的,在最年轻的时候,用身体熬着。



总之,众生皆苦啊,成年人的世界就没有容易二字,无论是什么工作,都不容易。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更多问题欢迎关注交流,成长路上我们一起前行!


许悠然


一般单位里写材料的被尊称为“笔杆子”,毕竟肚子里是装了几瓶墨水的,出口成章、笔尖生花、一挥而就就是洋洋洒洒三千字,着实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趋于以下几种原因,“笔杆子”越发少了。

一、压力大。写材料写材料,既然是笔杆子,那就是专门窝在椅子上对着电脑埋头奋笔疾书了,而且这不是小学写作文,三言两语就可以搞定上交,如果错了顶多被画几个❌被评论几句也就万事大吉了。单位的材料写出来一般是正式的对外文书,相当于是单位的整体文化素养的体现,是领导拿出去的面子,所以有些笔杆子写到半夜三更还在更改被退回的材料。


二、没前途。没有前进方向的道路是一条阴霾天空下的林间小路,销售干得好可以升销售经理,财务干得好可以升财务总监,甚至普通的车间工人干得卖力也可以升为车间主任,请问,写材料的前途在哪里?一日为秘终身为秘,一想起就捶胸跺脚唉声连连,眼看他人升职加薪,自己却窝在千年冷板凳上,实在心寒。

三、职位独特性。一个萝卜一个坑,其他岗位少了人或多了人,并无多大妨碍,写材料就不同了,公司说到底不是救济所,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机构,所以,一个单位就只需要一个写材料即可,多了没用,少了不行,一个刚刚好。没人抢也没人争,继而也就慢慢变得越来越少人愿意去写材料就。

四、工资待遇问题。有句话讲水涨船高,升职了加薪必定也是蹭蹭往上提几档,但是,那是相对论而言,为何升职?为何加薪?为何?因为为公司带来效益,为公司发展前景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公司日益壮大出生入死终日奔波在第一战线,所以升职加薪是这类人,而不是终日眼巴巴窝在电脑前,心念着说多都是泪,两手飞快敲打键盘的键盘侠们。




五、无技能附加。简而言之,对一个公司而言,写材料与技工相比,技工更获青睐,因为技工带来的是直接效益,而材料的宣示只是间接并非立刻显示出来,除非特别需要或者公司壮大,那么写材料并不受多大欢迎。

六、脑力活的痛苦。体力活虽然累,但休息片刻也就好了,脑力活就不一样了,损失的不仅是体力还有脑力,脑力用多了就容易特别显老,对人来说没人愿意二十三好青年被人看成四十油腻大叔。

总而言之,写材料的痛苦在于笔杆子的辉煌从未体验,却每时每刻无不在期待文艺复兴的到来。


江左布衣猫




公文写作能力是机关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机关干部都应该具备拿起笔能写,张开口能说,走出去能干。但我们会发现身边具备这些能力的人越来越少,而只想动动嘴皮子,或者只愿意干基础性工作的人越来越多,我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写材料苦,写材料累,伤神又伤力。虽然在单位里会写材料被人成为“秀才”或“笔杆子”,被人高看一等,但大家都明白,这是一门苦差事,五加二,白加黑是家常便饭,有人戏称为“四水干部”,喝墨水、费脑水、流汗水、尿黄水,这些话虽有调侃之嫌,却也十分形象。我身边就有一些做文秘工作的朋友,当领导有重要活动或重要会议参加需要发言时,心里犹如一块沉甸甸的石头一样,一天到晚都在查资料,理思路,打框架,充内容,由于长时间昼夜伏案而作,生活又无规律,我们会发现写材料的人头疼、失眠、脱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都是经常出现的职业病。


二.写材料繁,写材料难,写作水平要求高。单位里准备领导发言的材料种类繁多,扶贫工作、民主生活会、党风廉政建设、两学一做、政治经济工作、三农工作等等,领导参加的会议不计其数,需要写的材料不计其数。另外,我们都明白写材料是给领导代笔,要揣摩领导思路,迎合领导口味,时时刻刻“设身处地”替领导着想,因此写作难度可想而知。


三.缺乏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写材料不但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而且要想写好材料,必须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现在职场许多人感觉比较浮躁,缺乏责任心,对于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重点,指导思想,年度任务等摸模不清,学习不透,缺乏系统学、深入学、经常学、第一时间学的态度,缺乏搞好文字工作所要求的严于律己,善始善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曾经有一位“笔杆子”朋友鼓励我写文章,写好文章,在这里也希望大家都能够汲取一种力量,一种以苦为乐的力量,一种负重前行的力量,一种以文为梯的力量,蓄势待发、一飞冲天。


恨铁不成钢


一是现在的材料越来越多,原来只是局里需要几个写大材料的,而现在,每个科室都需要,各种方案,整改措施,总结,经验,海量,凸现了写材料的人少了。二是对材料的要求无限度拔高。我参加工作25年,刚上班时候局里的大材料,就是对本地本行业的工作,总结归纳,找到问题,提出对策。现在呢,一半的笔墨在强调政治忠心,一半为自己歌功颂德,我所在的辽宁四线城市,局里的小部门工作都要做到全省前列,个别还要全国先进,很难。三是对工作的考核变了,由实变虚,工作好不好,全在材料上,各种造假,虚构,很多人不愿意这样干工作。四是对写材料的人的尊重和待遇没了,实际上写材料是非常辛苦和枯燥,需要对本职工作工作有深刻的理解和未来走向的把握,而现在,因为假大空的多了,写材料的多为嘴炮,对实际工作一知半解,但敢于拔高,也就得不到具体工作人员的尊重了。个人之言,不喜勿喷,谢谢!


凡凡128707041


写材料这件事,我们也算做了好些年。很多人批评政府机关官僚,什么都靠文件材料,永远文山会海。不过这并不是中国特色,而是现代科层制(官僚体制)的共同特点。

说到科层制,你应该知道我要说的是谁。对,就是韦伯。



所谓科层制,是一种权力组织方式,也是一种社会管理方式。人都是两个鼻孔一张嘴,没有分工的时候只是散沙,只有以某种分工形成一个整体,才能充分合作,发挥合力,办大事。而科层制就是其中一种组织形式。



横向依职能,纵向依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 因此,如果某个基层某科公务员,要将信息传递给省长,那么首先他要把信息汇总起来,报给自己的处长,再由处长报给局长。局长,作为这个区域内,所在行业的顶端,再在由省长组织的各行各业的碰头会上,报给省领导。


这个过程当中,为了避免信息传递走样,也为了节约成本,不用让这个基层公务员见一个领导说一次,比较好的办法是使用公文报告签报简报等方式,逐级按条线上报。每一级决策者根据职权,判断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不能解决的再向上报,或者转交给其他部门、哪个职位。



公文材料的另一个好处是,流转过程当中一定会留下痕迹,到某个部门,某个官员手上时,无论他处不处理,他都必须签收。这样就避免了信息的传递的停滞和信息的丢失。

就这样,所有人根据分工和分级原则,形成层级制的分工明确的立体架构,架构越复杂,越需要以文件材料为载体,进行信息上下传递,平层流转。讲白了,这就是一种治理术。



但是,人的本性又是反结构、反体制、自由散漫的。科层制重纪律,轻个性。因此官僚体制中就产生了个专门分工:写材料的——本质上他是个翻译者,将人的自然语言,翻译成文件信息,或者反过来。

这个工作肯定是比较辛苦的,但也同时能掌握全局情况,并了解“通用话术”,放到哪里都好用。 而对于领导而言,会写材料的人是个拐杖,用上就离不开。所以出现了很多秘书跟着领导走,越会写越升职不了的情况。

这个翻译工作难做,又具有高度个人依赖,既不安全又辛苦,这几年干的人就越来越少。大家渐渐转型成为,既懂专业,又能写差不多水准的材料的专家型官员,纯文字干部也就越来越少了。

一点浅见,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